但是奥巴马拒绝深入的探讨这个问题。毕竟竞选总统只是个意向,还没有完全系统的计划。甚至最主要的,他甚至不是很清楚他的妻子是否支持他这么干。米歇尔的意见十分重要,如果没有她的支持,那么就算他已经获得了像奥普拉这种极具影响力的名人女性的支持,也是徒劳的。美国人向来对家庭极为看重,某些时候,奥巴马手里的某项法案的重要程度和去商店买一瓶灭鼠器是同更重要的。米歇尔还没从与奥巴马分居的孤单中解脱出来,就要面临更大的孤独感,她是不能接受的。很多时候她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单身母亲,无依无靠。所以,对于奥巴马是否应该竞选总统一事,她保留了意见。
奥巴马的新书《无畏的希望》凭借诸如此类的宣传之后,已经得到了200万发行量的大好成绩,荣登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的第一名。但是也有一些读者表示,第二本书的内容明显不如第一本有趣生动。《无畏的希望》一书里,内容论调很高,有些抽象,谈论的内容主要是政治问题和当前国家的政策,例如健康保健和政府财政收入之类。除非是这些政策方面的专家,否则读起来确实乏味无聊。与第一本书相比,这本书没有那么原汁原味了。但是胜在奥巴马提到了一些生活趣事,以及奥巴马所传达出来了那种对生活作出适当让步的心态。虽然内容多有枯燥,但是坦率真诚,有些章节接到了奥巴马内心的挣扎、彷徨和不安全感。这些因素使得这本书保持了依然良好的销售业绩。
在此期间,奥巴马朗读的有声书《我父亲的梦想》为他赢得了格莱美最佳诵读专辑奖。这两项加到一起为奥巴马的家庭带来了420万美元的巨额收入。这样的风潮让奥巴马的人气再次飙升,《时代》杂志为奥巴马撰写了一篇文章:《为什么巴拉克·奥巴马可能成为下届总统》,杂志封面是奥巴马的大幅照片,他的微笑让人们不得不相信,这个怀有着无畏的希望的黑人青年,有朝一日将会大有作为。
但,竞选总统不应该是一个轻率想法下引导的轻率举动。同台竞争者都十分强大,奥巴马必须确保自己有足够的能力赢得优势。最明显的例子便是希拉里·克林顿,她比奥巴马更加具备有利地位,奥巴马一定能战胜强大的“克林顿机器”吗?另外,资金的问题如何解决?早在竞选联邦议员的时候,奥巴马依赖个人魅力赢得了女富豪的青睐。但这一次一样也会有这样的好运吗?这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胜过以往的任何一次。不要说米歇尔会对此怀疑,就连奥巴马心中也难免会有忐忑。奥巴马和他的竞选团队召开了一些列漫长的会议,来深入探讨他刚刚萌生的竞选总统的念头。他们为奥巴马的竞选模拟了初步的计划,并最终敲定,如果所有的步骤都能有条不紊的进行,那么胜利是可能的。
但奥巴马和米歇尔都不能够完全信赖这些尚未落实的计划。他们更加关注一些事实性的问题,比如奥巴马的安全问题。在过去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奥巴马的风头都很强劲,每一次他成为焦点,必会掀起一阵热潮。这为奥巴马带来机遇和声誉的同时,也带来了危险。他现在是风口浪尖上的人物,只需要一个人,一场事故,奥巴马就会像从前那些知名政客一样失掉性命。在奥巴马和他的团队们商讨如何前进时,米歇尔提出了个严峻问题。她注意到,一些人总是出现在奥巴马的周围,这些奇怪的人非常有可能扮演成狂热的追随者,民群。她担心“粉丝”们痴迷成魔,像杀害约翰·列侬的那个凶手一样,专门伤害他们最崇拜的人一样。作为一个黑人,奥巴马是一个特别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如果他公开宣布竞选总统,那必将会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届时,奥巴马和他的家人该如何自保?
米歇尔提出的话题引起了竞选团队们的高度重视。从那以后,奥巴马的安全问题成了他们工作的一个重点。如果奥巴马要竞选总统的话,那么这也是他们必然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之后的每次活动里,奥巴马的高级顾问阿克塞尔罗德都要邀请安全专家,仔细审查竞选团队、活动主办方等对奥巴马实施的保护措施是否严密。
除了奥巴马本人,他的两个女儿的安全成长问题了一个重要问题。她们要上学,要有自己的小伙伴,但奥巴马的身份决定了这一切实现起来将会有一定的难度。米歇尔在对孩子的教育上秉承了娘家的光荣传统。她给女儿们规定了相对严格的生活作息规律。她们必须自己起床,做好上学的准备,整理自己的床铺,按时下楼到餐厅吃早饭。当奥巴马和米歇尔都不在家的时候,米歇尔的母亲会充当家长的角色,细腻照料这两个小女孩。多年以来,奥巴马因忙碌而带来的缺席让米歇尔感觉自己像个单身母亲。很多个星期六,她都是带着女儿们和朋友们一同度过的。
现在,奥巴马要继续竞选总统一职,米歇尔十分担心他们的家庭会因此受到巨大的影响。她向奥巴马约法三章,要他保证每星期都要和女儿们一起度过周六。这让奥巴马有点犹疑:那可是要竞选总统啊!他不确定自己是否一定会履行米歇尔的要求。一次办公的间隙里,奥巴马遇到了米歇尔从前的老板,也是他的好友之一,牛顿·米诺,向他倾诉了自己的顾虑。“我只是不想再离开我的女儿了,现在她们需要父亲陪伴在身边。”牛顿·米诺也是有孩子的人,他比较能理解奥巴马的心情:“我不是心理学家,但如果你必须离开孩子们一切日子,那么现在是最好的时机。因为她们还小,容易适应这种情况。而当她们十几岁的时候,你在她们身边才更加重要。那时,你第她们产生的影响才是最大的。”
听了牛顿·米诺的话,奥巴马的看法已经有了很大转变。他的顾虑被牛顿·米诺解除了,仅凭他的几句话而已。这也可以理解为,奥巴马其实并没有觉得家庭因素是最难清除的障碍。他不过是想听到几句宽慰的话,证明自己的行为是被人理解的。现在他听到了,他觉得自己可以轻松前行了。米歇尔这里,在向奥巴马列了无数的需求清单之后,也开始正式思考起竞选总统的可行性。奥巴马从前的每一次竞选,她都不是竭力支持的,但是奥巴马确实有赢得胜利的时候。他确实曾让无数个渺茫的希望变成了现实。他撰写了畅销书,使得一家人的经济得到大幅好转,他又为自己建立了成功的政治环境。他真的在说到做到,履行诺言。“我也需要跟上他的安排才对。”米歇尔这样跟一个朋友说。米歇尔并不是目光短浅的女流之辈,某些时候她和奥巴马具备相同强烈的使命感。想到她从前在大学里受到的那些冷遇,那些黑人与白人之间难解的隔阂,米歇尔也萌发了一种“是时候从他们手里夺取权力”的念头。她说:“我们并不打算继续不停的竞选,竞选,竞选,因为在某些时候你一定会被生活打败。趁它现在还没有打败我们,趁着我们仍然年轻开放、无畏大胆,我们需要现在就有所作为。”
2006年11月20日,奥巴马在《芝加哥论坛报》上发表言文章提到:“我所面临的是一个重要抉择。虽然我会关注一些外部因素,例如竞选经费、活动组织和计划安排之类的东西。不过我最关注的是,我能否给这场总统竞选增添一些独特的内容?因为我的家人都要和我一起经历这个过程,而这个过程自始至终都会让人身心疲惫,所以我希望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很久以后,米歇尔对于奥巴马的表现,尤其是针对家庭方面的表现作出了回应:“他能够给予我们很多东西,这一点我从未怀疑过。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他让我消除了自己的怀疑。他一定能够带领我们国家应对未来的挑战,我不想成为阻碍他的那个人。”
2006年12月,国会中期选举结束后,民主党占据了国会的多数席位。人们关于奥巴马是否会竞选下届总统的讨论愈加热烈。希望奥巴马参加2008年参加总统竞选,这是许多人近乎痴迷的渴望。各大报刊杂志纷纷将奥巴马列入头条新闻里。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视公司的记者肯·卢丁在他的文章中写道:“如果在谷歌上快速搜索一下‘奥巴马’,就不难发现有大量的褒义词,从‘超级巨星’到‘令人振奋’等等各种各样的词都有。”他还引用了一位共和党人的话,说奥巴马看起来就像是一台“会走路、会说话、带给人希望的机器”。
同月,奥巴马在新罕布什尔州发表了演讲,庆祝民主党在全国中期选举中的首场胜利。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好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