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生死瞬间
8152300000024

第24章

“好,好好!”不知是寻觅到r哲学观念上的知音,还是出于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致,毛泽东听到这儿一连称了三个好。他按撩不住心头的激荡情绪,那只曾指挥千军万马推翻蒋家王朝的大手在空中有力地一画,然后目光炯炯地对李四光说:“看来,世界上一切进步的事业,都离不开运动这个规律。运动可以椎动社会,可以改变社会,可以使过去孤立和失败的事成为今天得道多助与成功的现实。你说呢,李先生?”

李四光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尽管他对这位大哲人的话尚不能全部领会,但有一点令他备受鼓舞,那就是自己的地质力学理论,在毛泽东这儿得到了巨大的支持与力量。

然而,可悲的是毛泽东到死都不清楚大庆油田的历史真相。历史愚弄了一个时代,也愚弄了一代伟人。

作为中共非党人士和“漏划右派分子”的黄汲清,自受人大会上的那次“惊吓”之后,他又回到原单位埋头在他的资料与图表之中,当然对上面发生的一连串事情尚不清楚。他只奇怪的是,打这以后,原来与自己亲密无间、无话不谈的李奔,似乎也变了个样,常常有意无意地躲着他。

“这个李奔搞啥子名堂呀!”黄汲清生来最怕身边的老熟人跟他闹隔阂。一次开业务会,他一把将李奔拉到一边,问:“直说,我哪处做得对不住你?”

李奔慌了:“先生千万别误会,是我觉得对不住您老!”

黄汲清不解,叉催着问。

无奈,李奔只好背着人偷偷把部党组写给中央的那份“报告”抄件让黄汲清看。

“开始,是有您和谢先生等人名字的,可……后来给划了。”李奔指着至关重要的那段话处,非常歉意道。

黄汲清对此倒很理解,可当看到“大庆油田发现是在李四光部长的直接领导下,运用地质力学所取得的伟大成果”一类字样处,他蓦然震惊和愤慨了。

“这不是事实,也不符合科学!”他的身子在颤抖,双手抓住李奔的胳膊,“你也是当事人,该清楚是怎么回事!”

李奔懊丧地低着头,默默收起“报告”:“当然。可、可不是为了需要嘛!”

“需要?为什么当初有人把橙辽的普查计划差点给毙了呢?”提起此事,黄汲清气不打一处来。他始终觉得,当初有人背着他在这个问题匕搞鬼,就像现在有人睁着眼睛瞎说大庆油田是根据地质力学理论指导下发现的一样,是别有用心,说到底也还是为了争名夺利!

“龟儿子!”遇到不平处,大师也会用浓重的四川话骂上一句。玩笑时,他也会这么说。“龟儿子”是四川人最爱说的一句口头禅。

在发现大庆油田的最初期,确实发生了一件差点把如此一个世界级大油田给一笔勾销的怪事。

这件“怪事”之谜,使大师熬了近四十年时光才把它解开。他生前虽然在各种科学会议和学术著作中公开过这件事,但社会上并不知道,大师也还没有来得及站出来对自己的人民就此事说个明白,便猝然离开了人世。现在我只能借助本篇文学作品首次披露给广大读者。其实它本应在某部庄重的科学史书里十分严肃地得到阐述。

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经长期的斗争,终丁摆脱丁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剥削,获得r自由解放,并诞生了新中国。然而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年间,中国这位“东力啼国”的巨人到此时已变得一穷.白。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在收拾这个烂摊子后,最紧迫与晟难的问题是如何使国家从贫穷中走出来,工业革命无疑是惟~的根本出路,而石油工业则是楚个工业革命的重中之重。

作为精深战略的毛泽东对这一问题极为看重。在他刚刚宣布成立人民共和国后的第十八天,便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酌名义,签发了成立燃料工业部的命令,并亲自提名资深工业革命家陈郁为部长。新成立的燃料工业部在第二年就设立了石油管理局的々门机构。著名地质学家、我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玉门油田的开拓者与发现者孙健初先生被聘为石油管理局勘探处处长。当时的中国石油工业处于“茫茫大地,何处找油”的状况,其战略方向十分近视,惟一可依靠的是孙健初在四十年代初发现的一个玉门油田和日本人侵略东北时留下的几个人造石油厂。中央据此确定了加强西北石油勘探工作和发动力量恢复东北人造石油的两大目标。西北石油勘探工作的重担交给了孙健初,并于1950年8月6日,成立了西北石油管理局和玉门矿务局。一代石油先驱孙健初在得到中国共产党如此厚爱下,奋然全身心投入工作,可是就在他寻找为新中国石油工业作出贡献的时刻,1952年11月10日深夜,他不幸煤气中毒,与世长辞,终年56岁。孙健初的猝然长逝,使中国石油勘探业曾一度蹈人空白。最高决策层把眼睛不得不放在了成本极高、产出极低的东北人造石油上,并在短时间内恢复了抚顺东制油厂(后为石油二厂)、锦西石油五厂、抚顺西制油厂(后为石油一厂)、桦甸页岩油厂(后为石油九厂)和锦州煤气台成厂(后为石油六厂)等几个人造石油厂的生产。所谓的人造石油是以一种叫页岩的岩石,通过大量复杂的干熘等工序,从中提炼出与天然石油成分相近的人造石油来,其成本为天然石油的十几倍。无奈,许多工业建设需要石油,不这样做就会使得诸多产业无法进行。毛泽东等决策者是咬着牙关,勒紧裤搜带从石头中挤这“生命油”的。到1952年人造石油产量达24万吨,占当肘全国原油总产量的55%,中国人就是靠了这么一点点人造石油在支撑着新中国建设,特别是朝鲜战场上的大部分急用之油。

太可怜了,又显然不是长久之计。毛泽东为此忧心忡忡。一个庞大的国家,而且还处在一边建设一边需要满足战争的供给,仅靠四十来万吨石油,简直是杯水车薪。而严重的是中国石油资源尚处在被国际科学权威们判定为“贫油国”的“无期徒刑”状态。

“找,得把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地底下摸个清楚。”1952年8月-毛泽东又宣布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这块牌子刚挂起来,毛泽东就把派去当部党组书记兼副部长的何长工叫到身边。

“长工啊,你在地质部听听技术人员说了没有,中国到底有没有石油啊.”毛泽东开门见山的第一句话就这么问道。

“这……”何长工急得后背一身冷汗,他瞅瞅一旁坐着的彭真,不知如何回答越来越令他胆怯的“老毛”。要说有吧,这牛皮欧出来可就不得了啦!要说没有吧,“老毛”肯定不爱听。

何长工“支吾”了半天没说出几个字。

“唉!油啊油,真是油(忧)人啊!”毛泽东懊丧地朝何长工、彭真挥挥手,示意他们走吧,他需要独自对此想一想。俩人走后小多日,毛泽东通知秘书:让地质部部长李四光来一下,还有总理,老人家愁的还是石油。

毛泽尔与位民主人士见面,可比召见老部下何长工要客气得多。

“李四光同志今年多大年纪?”毛泽东满脸微笑。

李四光:“66岁。”

毛泽东有些惊异地“噢”了一声,说:“比我大阴岁,又是著名科学家,那就是我的先生?!”

李四光受宠若惊:“不敢,不敢,我在地质界是少数派。”毛泽砖、不紧不慢地:“当少数派不要紧,我,恩来同志,从前也是少数派,不止一次被排挤,可是有时候真理在少数人手里。”

李四光很激动地点点头。

毛泽东收敛笑容,转到正胚:“先主知道,我们共产党人推倒了三座大山,现在要建设新中国。可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没有石油都转不动。眼下我们每天坐车,烧的都是洋油。自己没有油,想爱国,也爱不那么痛快喔!”

李四光十分内疚地:“我们工作没有做好。”

毛泽东摇摇头:“这笔账不能算在你的头上,‘中国贫油’叉不是你李四光说的!”

“李四光同志,我们知道你对石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主席想听听你的意见。”周恩来插话道,“你认为我国天然石油的储量究竟怎样?如果真是不大好,我们要早一点考虑走人造油的路。国家各项建设上得很快,时间耽误不起呀!”

李四光听了这话,连忙说:“不不,我们目前还用不著作这种选择。主席,总理,根据地壳运动的规律,我认为生油是一回事,储油又是一回事,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地下构造的规律,找出储存石油的构造来。有的地方,地面上虽没有任何油气现象的显示,而地下却很可能是个大的古油地区……”

“这么说,我们的地底下也有可能有大的含油地方?”毛泽东的眉头挑,问。

“是这样。”李四光肯定地说,“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地质构造叉十分丰富,不应当排斥富油地层的存在!”

毛泽东高兴了:“先生的观点,符合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强调绝对就不是马列主义了!”

周恩来从座位上站起来,爽朗地笑道:“我们地质部长很乐观,也很有气魄!李四光同志,你说中国有石油,我拥护你!”毛泽东昕后也站了起来:“好,我也投先生~票。”

李四光情绪激荡。当时他只感到的是肩头的担子。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像李四光这样的科学知识分子,得到毛泽东这般十全十美推崇与赞赏的人几乎投有。

离开中南海,李四光回到办公室,脑子里一直在思忖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话,他感到开展全国性石油地质普查与勘探工作已迫在眉睦。然而作为一个新组建的政府职能部门,国家建设所需的矿产资源太多了,有造飞机、大炮的钢铁,有试验核武器的铀矿,有供给人民生活的铜锡矿,还有准备建长江大桥的工程勘察任务,当然,石油是这些矿产资源等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地质部是一个行政部门,矿产普查工作千头万绪单靠一个行政部门难以进行有效工作,必须建立一个专业部门全力投入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