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弘一法师全集(全4册)
8159800000056

第56章 浅谈书法(4)

他的墨迹较多,墨迹中楷书有《自书告身》,行书有《祭侄稿》《刘中使帖》,碑刻则有《争座位帖》《多宝塔碑》《东方画赞》《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中兴颂》《八关斋记》等;其文章后人辑有《颜鲁公文集》行世。

《祭侄稿》乃颜真卿为祭奠于“安史之乱”中就义的侄子颇季明所作。唐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谋反,平原太守颜真卿联络其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叛军。次年正月,叛军攻陷常山,颜杲卿及其少子季明先后遇害。唐肃宗乾元元年,颜真卿命长侄往河北寻得季明首骨而归,于是挥泪写下这篇感人至深、留芳千古的祭文。

《祭侄稿》因是祭文,是颜真卿有感而发的,故笔迹急促、匆忙,涂抹删补处随时可见;纵观全篇,悲愤慷慨之气、苍凉悲壮之情溢于笔端,至“贼臣不救,孤城圈逼”时,有百感交集之愤激,故其字于此狂涛倾泻,字形也变得时大时小,行距忽宽忽窄,用墨燥润相间,笔锋藏露并用;至“呜呼哀哉”时,情感顿达高潮,因而所书随情挥,其实是字由心发,神气所注,故而宛如天成,整篇皆从内心之流露。

《祭侄稿》为作者情之所致、无意作书,故写得起伏跌宕、神采飞扬,得自然之妙;且以真挚情感运于笔墨,悲壮哀伤注入其间,其字不计工拙、随意无拘,纵笔豪放,血笔交融而一气呵成,故得神来之笔,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元代鲜于枢跋语谓:“《祭侄稿》,天下行书第二。”元代陈深说:“《祭侄稿》,纵笔浩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若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若天造岂非当时注思为文,而于字画无意于工,而反极工耶?”

清代王项龄《跋》“鲁公忠义光日月。书法冠唐贤。片纸只字,是为传世之宝。况祭侄文尤为忠愤所激发。至性所郁结,岂止笔精墨妙,可以振铄千古者乎。”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四月廿日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现藏西安碑林,是他继承传统的作品。《书画跋》:“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撰史家鼻祖。”

(5)柳公权

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工书,尤以楷书闻名。初学王羲之,后师颜真卿、欧阳询,用笔遒健,字体结构俊秀严紧、刚劲有力,尤以骨力胜人一筹,其书对后世影响很大,故后人将他与书法家颜真卿并称为“颜筋柳骨”。

柳公权的楷书,书体开展,中宫密集,重心偏高,而以撇、捺等加以支撑,给人以峻秀之感,法度极为森严;“柳体”起笔、收笔无法则可寻,顿挫提按也没有规矩可依;其笔大体均匀,且棱角分明。

柳公权学“颜体”,一变宽博丰润而为紧峭峻秀,化凝重端正为犀利遒健,偏重骨力,给人以“俊俏英伟”之感,故有“颜筋柳骨”之誉。北宋的朱长文在《墨池编》中评其书云:“正书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失能,盖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一家。”

他博览群书,才华出群,出口成章,对答如流。一次陪文宗到未央宫,轿车刚停,文宗就令他以数十言颂之。公权一视,出口成章,左右逢源,言辞流利优美,无不惊叹。文宗又笑着说:“卿再吟诗三首,称颂太平。”公权毫无难色,慢步高歌,七步三首,文宗感叹地说:“曹子建七步成诗,卿七步诗三首,真乃奇才也。”柳公权历经了唐朝德、顺、宪、穆、敬、文、武、宣、懿十代皇帝,官至太子太师、紫光禄大夫上柱国、河东郡开国公。咸通六年逝世,享年88岁,葬于耀县阿子乡让义村,墓前有清代乾隆陕西巡抚所立碑,上书“唐太子太师河东郡王柳公权墓”。

《神策军碑》是柳公权楷书的代表作之一。此碑结体布局平稳匀整,保留了左紧右舒的传统结构。运笔方圆兼施、运用自如;笔画敦厚方正、沉着稳健,表现了柳体楷书浑厚、开阔的典型风格。正如岑宗旦《书评》云:“(柳书)如辕门列兵,森然环卫。”清代孙承泽跋文说:“柳学士所书神策军纪圣德碑,风神整峻,气度温和,是其生平第一妙迹。”

《玄秘塔碑》是柳公权的代表作,其体中宫紧密,四周疏放,笔书向内攒聚,向外辐射,擞高捺低,表现出静中有动的超逸姿态。

其书初学王羲之,后融北碑方笔于楷书,取“欧体”之密瘦硬险峻,又削减“颜体”之肥厚丰满;结体中宫紧缩,四角宽博开张;用笔瘦硬挺劲,骨峻气宏,自成一家,人称“柳体”。

柳公权的书法遒劲俊媚,用笔、结体都有其独到之处。他在用笔方面非常注重法度,讲究“精确干脆、一丝不苟”,尤其对笔画的始末笔端特别注重,方落、圆收,或方圆兼施,以求准确无误。其字短线浑厚有力,长线刚挺有质,似有弹性。挑、钩、折等用笔自如,锋出锐利,有“势不可挡”之态;此外,柳体运笔多用中锋,以腕力行之,故线条纯厚、质朴苍劲,可谓“笔正”之典范。

柳公权的书法尤以楷书为佳,其笔法、结构已达炉火纯青之地步,对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据史书载,当时的公卿大臣家的碑刻墓志如不是“柳体”所书就以为不孝,足见其影响之大。

(6)张旭

张旭,唐朝大书法家。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官至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陆氏世代以书传业,有称于史。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他擅长“狂草”,号称“草圣”。因其为人性格豪放,好饮酒,善写诗,与当时著名诗人李白、贺知章等人交往甚密,人称“酒中八仙”。唐人好以书饰壁,相传张旭往往大醉后呼叫狂走,然后挥笔狂写,故世人呼“张颠”。其草书“行笔如从空掷下,俊逸流畅,焕乎天光,若非人力所为”。意蕴超妙,行笔非凡。

张旭的书法,初学“二王”,端正谨严,规矩至极,传世《郎官石柱记》可见其楷法笔法;然而,最能代表其书法创造性成就的,则是他的狂草作品。其善于生活中观察体悟,据其自称,他的书法是见公主与担夫争道而得其意,大意谓“略甚狭窄而又势在必争,妙在主次揖让之间能违而不犯”(典出唐代李肇《国史补》),从而领悟到书法的结构布白“进退参差有致,张弛迎让有度”的书法意境——此即所谓“担夫争道”之典故由来。后观公孙氏舞剑而得其神,自此书艺大进。

《肚痛帖》草书6行30字,笔墨纵横,一气呵成。《肚痛帖》是张旭狂草的代表作,此帖写得纵横飞扬,精灵跳跃,犹如灵兔奔走,疏狂的笔法使字形结体动荡,但通篇看去却很平稳。《古诗四帖》以其崭新、高美的形式,巨大的气魂开雄伟壮闰之篇章。明代王世贞跋云:“张长史《肚痛帖》及《千字文》数行,出鬼入神,倘恍不可测。”此幅草书,通篇气势奔放,运笔无往不收,如锥划沙,无纤巧浮华之笔。

张旭草书一出,彻底变革了“二王”草书的理路,时有“草圣”之誉。张旭嗜酒,旷达不羁,醉后呼叫狂走,乘兴挥毫,每成佳作。自称“始见公主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意;观公孙大娘舞剑器得其神”。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与李白、贺知章等称为“酒中八仙”。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冠军帖》《古诗四帖》等。

其迹楷书有《尚书省郎官石记》,草书有《古诗四帖》《肚痛帖》《千字文》等。

高适在《醉后赠张旭》中赞云:“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杜甫亦云:“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张旭狂草,出乎天性,而力运自发,宛如天成。

欧阳修在《集古录》中说:“旭以草书知名,而《郎官石记》真楷可爱。”丰道生跋:“行笔如从空掷下,俊逸流畅,焕乎天光,若非人力所为。”《宣和书谱》中评说:“其名本以颠草,而至于小楷行草又不减草字之妙,其草字虽然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无一点画不该规矩者。”

他精工楷书、草书,尤以草书著称。他的书法得于“二王”,而又独创新意。楷书《郎官石柱记》,取欧阳询、虞世南,笔法端庄严谨、不失规矩,展现楷书之精妙。

旧时,常熟城内曾建有“草圣祠”,祠内有一副楹联,云:“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洒狂称草圣,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可见其书法之精湛。

书法大家颜真卿曾向他请教笔法,怀紊继承和发展了他的草法,后以“狂草”得名,对后世影响很大。其草书与李白诗歌、裴雯剑舞并称为“三绝”。

唐代韩愈竭力推崇其书,在《送高闲上人序》中称:“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张旭狂草,笔墨纵横,然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宣和书谱》云:“其草字虽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无一点画不该规矩者,或谓张颠不颠是也。”此言或许最为恰当。

其书博大清新,纵逸豪放之处,远超前代,颇具盛唐气象。传世书迹除楷书《郎官石柱记》外,还有草书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较为著名。

3.宋元时期

(1)蔡襄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书法家,擅篆、籀、楷、隶、行、草等体。蔡襄为人忠厚、正直,讲究信义,学识渊博。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的典型代表。“宋四家”中,前三家分别指苏轼(东坡)、黄庭坚(涪翁)和米芾(襄阳漫士)。宋四家中,蔡襄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从书法风格上看,苏轼丰腴跌宕;黄庭坚纵横拗崛;米芾俊迈豪放,他们书风自成一格,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只有蔡襄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其书正楷端庄沉着,行书温淳婉媚,为时人所重。

蔡襄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自书诗帖》得鲁公笔法而修于鲁公书,可为楷则。沈括说他善于“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这说蔡襄虽追求古趣,但不是“泥古不化”的,敢于创新。

《东坡题跋》称:“‘蔡君谟独步当世’此为至论。君谟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就其所长而求其所短,大字为小疏也。天资既高,辅以笃学,其独步当世宜哉。”明代陶宗仪《书史会要》云:“君谟工字学,大字矩数尺,小字如毫发,笔力位置,大者不失缜密,小者不失宽绰。”米芾《海岳名言》评其书:“如少年女子体态娇娆,行步缓慢,多饰铅华。”

传世墨迹有《谢赐御书诗》和书札、诗稿等;碑刻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等。著有《茶录》《荔枝谱》,及后人所辑《蔡忠惠公集》等。

蔡襄官至端明殿学士,知杭州,卒谥“忠惠”。擅篆、籀、楷、隶、行、草等书体,楷书师法颜真卿,结体端严,体格恢宏;行书得晋人风韵,潇洒简逸。论书应注重“神、气、韵”,崇尚古法。他上承唐代书法,下开宋代新风,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蔡襄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其正楷端重沉着,行草温淳婉丽。其书法在其生前就受时人推崇备至,极负盛誉,最推崇他书艺的人首数苏东坡、欧阳修。

在“宋四家”中,苏轼、黄庭坚、米芾都以行草见长,而蔡襄却以楷书著称。其书法师从褚遂良、颜真卿,兼取晋人法则;其字端正沉着、雄伟遒丽。米芾、苏东坡、黄庭坚、欧阳修对他的书法都十分推崇。

欧阳修说“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欧阳文忠公集》)《蔡襄传》中说:“公于书画颇自惜,不妄为人,其断章残稿人悉珍藏,仁宗尤爱称之。”

《自书诗帖》是其行书代表作,整篇神气连贯,笔意温婉清隽,犹有王羲之的《兰亭》遗风。传世墨迹有《茶录》《牡丹谱》《与杜长官帖》,石刻《万安桥记》《昼锦堂记》等;后人辑有《蔡忠惠集》传世。

《自书诗帖》潇洒雅丽,为蔡书中难得之精品。卷内钤有“贾似道印”“武岳王图书”“石渠宝笈”“嘉庆御览”等印鉴,后有张正民、蒋璨、张雨、张枢、王文治等人跋记。

元代张雨跋称:“深得魏晋之意,深稳端润,非近时怒张筋脉屈折生柴之态。”明代汪珂玉《珊瑚网》中曾著录,真迹后藏入清内府,有毕沅《经训堂帖》收刻。

(2)苏轼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闻名于世,世称“三苏”。他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又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因有人说他作诗讽刺“新法”,故有“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后被捕下狱,史称此事件为“乌台诗案”。元佑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元佑八年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时年六十六岁。

黄庭坚在《山谷题跋》中说:“东坡书如华岳山峰,卓立参昂,虽造物之炉锤,不自知其妙也。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耳。”又说:“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者,自当推为第一。”

存世书迹著名者,有《前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黄州寒食诗帖》《洞庭春色中山松醑两赋合卷》此外,尚有《一夜帖》《久上人帖》《子由梦中诗帖》《与子厚书》《天际乌云帖》《董候帖》等;碑刻有《丰乐亭记》《司马温公碑》《表忠观碑》《苏子丹碑》(亦称《罗池庙迎送神辞碑》)《醉翁亭记》等。

另有,《与若虚帖》《答钱穆父诗帖》《付颖沙弥二帖》《遗过于帖》《次韵秦太虚诗帖》《与郭廷评书帖》《与宣猷丈帖》《渔父破子词帖》《武昌西山诗帖》《石恪画维摩赞帖》《鱼枕冠颂帖》《致道源四帖》等已收入《三希法帖》。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人称“玉局”“长公”“雪堂”,谥“文忠”,眉川(今属四川)人。嘉祜进士,历官翰林学士、端明殿侍读学士、礼部员外郎,至兵部尚书,礼部尚书;苏轼生平喜爱提拔后进,著名诗人和书法家黄庭坚、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等人均出其门下。

《前赤壁赋》将苏轼的旷达胸襟、高洁灵魂及超逸优游的心境体现了出来,故明代董其昌赞扬此书墨法云:“每波画尽处每每有聚墨痕,如黍米珠,恨非石刻所能传耳。”

苏轼的书法,主要是行书和楷书,楷书也含有行书的韵味。其书法初学“二王”,后学李邕、徐浩,中年以后又学颜真卿、杨凝式,继而自成一格。其字特色,以“笔圆韵”胜,即丰肥而有气韵。他曾说过:“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

其书集众家之长,开创“刚健婀娜、丰腴圆润”的“苏体”,后启“宋代尚意”的独特风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黄庭坚在《山谷题跋》中称:“蜀人不能书,而东坡独以翰墨妙天下。”

黄庭坚曾题字云:“东坡道人少时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徐浩;至于酒酣放浪,能忘工拙时,瘦硬字乃似柳诚悬。中年喜学颜鲁公、杨风子书,其合处不减李北海。至于笔圜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者自当推为‘第一’。数百年后,必有知余此论者。”

其子苏过在《斜川集》中说:“吾先君子,岂以书自名哉。特以其至大至刚之气发于胸中,而应之于手,故不见其有刻画妩媚之工,而端章甫若,有不可犯之色。”

苏轼的著述宏丰,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为“宋四家”。其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

(3)米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