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那颗感恩的心,我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以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中心明确,主题突出。)
特色简析:
文章一开篇,即巧妙地化用顾宪成的一幅名联作为题记,语言非常精美,浓缩了全文的主旨,展示出考生不俗的才情,可谓独出心裁。题记又来源于妈妈在“我”临考前的谆谆叮嘱,正是这种叮嘱使小作者感受到妈妈的那份爱的可贵,所以考生就自然回忆出往昔爸爸妈妈在生活中对“我”的种种关怀的画面,使“感恩的心”有了具体的交代,文章从考场写到往昔,从往昔又写回考场,“为了那颗感恩的心”,“我”要好好表现,以一份满意的答卷作为回报,思路明晰,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秦竞时)
品读点悟:
为了那一桩心事
广西桂林市考生。
公元前98年秋日的黄昏,司马迁被狱卒重重地扔到了要犯之牢。(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主体事件。)
司马迁从昏厥中努力地睁开双眼,身上的剧痛让他坐立难安。鲜血透过衣服浸染了身下的草席。牢房内空空如也,墙角处几只巨型蜘蛛织成硕大的网。(极力状写司马迁所受的折磨,处境的凄惨。)
司马迁望着墙角处的蜘蛛网,心事重重暗自寻思道:不曾料想,只因同僚们的几句争辩之言,就被汉武帝实行了宫刑的重罚。昔日朝廷重臣如今却成为被困在牢狱的囚徒!自己不正是那蛛网中待餐的猎物吗!
满天的乌云遮住了阳光,瑟瑟的秋风夹带着枯枝败叶发出阵阵呜呜的悲鸣。司马迁凝视着窗棂,黯然叹道:“真是生不如死啊!汉武帝这是在羞辱我!!死亡倒也简单,但还有一桩心事未了。如果此刻选择死亡,一生所追求的写作《史记》的心愿就无法完成,先父的遗愿也将付之东流,我拿什么来告慰先父的在天之灵,我又如何心安呢?不,我不能死!即使隐忍苟活,也要完成写作《史记》的夙愿。”
(以上两段的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主人公不幸的命运处境;心理描写展示了司马迁不计个人得失,忍辱负重实现抱负的高尚情操,让人肃然起敬。)
一桩未了的心事——写作《史记》的信念,支撑着司马迁度过牢狱中的时光。
窗外,秋风敲打着窗棂。油灯下,司马迁聚精会神地写着《陶侃传》一章。只见那雪白的宣纸上留下工整的字迹:“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少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曾少闲。后人语日:大禹仍惜分阴,至于众当惜寸阴。生无益于时,死无传于后,是自弃也。”
司马迁审视着墨迹未干的文稿,欣慰地笑了。总算了却了一柱心事!爹,您的在天之灵也该得到慰藉了吧!司马迁呷了一口茶,任由一股馨香在心扉中徜徉。(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有机融合,写出了司马迁对《史记》珍惜与付出,完成后的轻松与惬意。)
油灯映出了司马迁奋笔疾书的身影。
史册映出了司马迁刚正不阿的笔锋。
(以上四段皆为独句段,两两对照,句式整齐,对仗工整,前两段高度浓缩了司马迁为完成《史记》,所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后两段表现了司马迁狱中的勤奋与为人的正直,有气势,有力度!)
了却心事奋笔疾书十载,忍辱负重成就华章百篇。(对仗工整,高度浓缩了司马迁不朽功勋。)《史记》是他遭重刑不坠青云之志的杰作,《史记》是他生益于时死传于后的不朽典章!(再次点明司马迁的高尚人格与杰出贡献)
特色简析:
本篇考场佳作亮点有二:一是善于运用描写,文章成功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通过司马迁的心理活动反映故事的背景、人物的心路历程,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光辉形象;另外,文章还成功运用了景物描写,墙角蛛网、乌云秋风、枯枝败叶等景物、环境的描写有力地烘托了人物命运处境,与心理描写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二是构思精巧,文章借用了历史人物司马迁遭受宫刑,而创作鸿篇巨作《史记》的事件,揭示他复杂的心理活动,明确他的“心事”,其实就是他的伟大抱负和人生理想,表现了自己对“司马迁”忍辱负重的敬佩之情,这是对历史故事的“加工”和“活化”。我们也不难发现:文章中也折射出考生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尊重历史,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正因为考生有如此精巧别致的构思,才使得本文大气脱俗,立意深远,评为满分作文理所当然。
(秦竞时)
品读点悟:
为了那一段旅程
广西桂林市考生。
也许我是一颗已悄然逝去的流星,但我闪亮过……
(题记开篇,展示才情。)
有人认为享受富裕的生活就是一种快乐,有人认为取得事业的成功就是一种快乐,而我则认为享受一段美妙或艰苦的过程才是莫大的幸福快乐。(开门见山,表明观点。)
宋濂“缊袍敝衣处期间”却没有任何羡慕之意,就是因为他心中有足以感到快乐的事:艰苦的求学过程则是他快乐的根本。人渴望享受,而享受的不仅是成功的结果,也应该是艰苦的过程。古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喜欢游览名山大川,他的徒步旅行遇到过多少艰难险阻,但他从未放弃,他所喜爱的就是这段艰苦旅程的过程。(列举宋濂与徐霞客的重过程、轻结果的事例,说明旅程的对于成长、成就的重要性。)
生命其实就是一段旅程,充满了泥泞坎坷,充满了欢笑与掌声。有人因前途一路风雨,就畏缩不前,于是生命之花便凋谢枯萎,这就是他不懂得享受艰苦的历程;有人因一帆风顺而忘乎所以,忘记了前行,于是生命的激情便慢慢熄灭,这就是因为他在享受满足中逐渐沉溺。享受过程而不迷失方向,不在鲜花和掌声中丧失前进的动力,生命之花才会不断开放。(从反面列举在生命的旅程中,两种停滞不前的现象,说明安于现状的弊端,让人丧失斗志。)
过程就好比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在春风中绽放生命,然后零落成泥,清香如故。它萌发过,拼搏过,辉煌过,也凋谢过。而我们也应如此,无悔地前行,不管自己面对的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应该感到快乐:因为我们正在享受着人生的过程。(把过程比作为花,比喻形象生动,有一定的说服力。)
满园春色,每一朵花,每一片叶,每一个穿梭其间的生灵,都在享受着过程。
雪花飘舞,从我们目不能及的高空到亲吻我们的肌肤,最后融于大地,进入一个新的轮回,这本身也是一段值得享受的美妙过程。这朵雪花无名,也许就是你,就是我。(语言富有诗意,充满了哲思色彩,读来赏心悦目,极易与读者产生共鸣。)
为了那一段旅程,无论它是美妙或是艰苦,我们都应该感到幸福快乐。(篇末点睛,升华主题。)
特色简析:
这是一篇充满哲理色彩的考场佳作,考生用精美的题记开篇,蕴含深刻,透视亮点,充满了思辨,夺人眼球,启人思考。正文中又选取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宋濂和徐霞客的事例,辩证论述了苦与乐的关系,为文章立论奠定了基础。令人称道的是,考生把享受过程又进行分解,特别指出了在一帆风顺的情况下如何看待“享受过程”,如何去充实过程,体现了作者眼光的独到,思想的深度。
(秦竞时)
原版试题:
根据要求作文。
约是誓言,约是承诺,约是一种心灵的期盼。
时空广阔,心灵悠远,让我们相约人生,相约自然:约同伴、约亲朋、约名家、约凡人、约山水、约四季……相约在甜美的春风里,相约在温暖的情意中,相约那永远的青春年华,让我们用心相约。
请以“我和有个约”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007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试题)
审题指导:
和许多地方一样,2007年浙江省台州市的中考作文也是一个半命题作文,它兼有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的两重好处:既可以像话题作文那样让每个考生选择一个角度有话可说,又可以像命题作文那样在规定范围内考查出考生写作的基本功到底怎样。审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题目中的四点要求考生应注意。
2、题目可以切分成两部分,“我和”横线处应选填一个合适的词,可以是人,如“老师”、“同学”、“爸爸”、“妈妈”等等;也可以是物,如“天空”、“大地”等等;还可以是情感,如“心灵”等。还可以是……思维应活跃,应放开。同时要注意,本文不是仅写“我”这一者就可以的,还要兼顾写横线上所填内容。“有个约”是关键词,限定了“约”只能是一个而不是多个,应交代清楚“约”的内容及怎样实现约定的。
3、要用心体会提示语中隐含的信息或要求。“约是誓言,约是承诺,约是一种心灵的期盼。”“约”不是随口的一句话,它是一种庄严的“誓言”、“承诺”或“期盼”,这一句向考生阐述了什么是“约”。“约同伴、约亲朋……”又给考生自由想像和发挥的空间,让考生们选择的写作角度和范围大增,选材时应选择自己最能得心应手的材料。“约在甜美的春风里,让我们用心相约。”告诉考生,本文的主题应该是美好的,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写作时主题千万不能写成悲观、消极的。
品读点悟:
我和老师有个约
浙江省台州市考生。
约是誓言,约是承诺,约是一种心灵的期盼。约定的期限有的很长,有的很短,有的却是永恒!
窗外桃花正盛开,我闭上眼睛肆意地感受着它散发出来的香味,心中却默默地问自己:“她还记得我们之间的约定吗?”
她是我们初一时的英语老师,和蔼大方,却又不失一种高贵的气质,从她眼里流露出的尽是对我们的爱惜与呵护。然而不久,她整个人逐渐变得憔悴起来,面色枯黄,连那双美丽的大眼睛也变得黯淡无光。后来我们才得知她生病了,班主任只告诉我们她心脏病发作了,需要静养一段时间。于是我们每天都在为她祈祷,希望她有一天能够重新站在讲桌前。然而她却一病不起,再也没回来过。
初二下学期的时候,我们才真正得知她其实不仅有心脏病,还患有癌症。想不到班主任当初那一句善意的谎言竟骗了我们这么久,于是,我们都急切地想要去看她。
就在那一天,我终于看到了她。她的精神早已不如当初,人消瘦得就像一片随时能被风吹落的枯叶。她的脸色显得苍白,一点血色也没有。但她仍然笑着给我们介绍了她治病的过程:第一次开刀后虽经长时间化疗,但癌细胞已扩散,迫不得已又到上海第二次开刀,摘除了脾,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听着听着我们都落泪了,因为我们知道虽然她现在说得很轻巧,但那种痛苦可能是我们永远都不会感受到的。她看到我们都低着头默默地流泪,自己的眼里也泛起点点泪光,但她很快用手拭去,笑着说:人生中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和挫折,生活是美好的,生命是可贵的,我不会放弃!你们就要上初三了,学习生活中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老师和你们定下一个约定——等到你们中考结束时,我会在考场外等着你们。你们相信吗?
现在,我坐在考场上写这篇文章,思绪却飘回了两年前:她正在灯下辛勤地为我们批改作业,她正在找我们一个个默写过关……老师啊,老师,这一幕一幕看似平凡普通,甚至有人会认为我们对你的赞美太缺乏新意,但这平凡普通的一幕一幕不正是你对“老师”这两个字最好的诠释吗?
老师啊,老师,你还记得和我们的约定吗?中考的最后一场一结束,相信在考场外会看到你那消瘦却挂着满脸笑容的身影。
约是誓言,约是承诺,约是一种心灵的期盼。嗅着窗外桃花的芳香,我相信:这个约不是短暂的,它是永恒的,因为我的一生都会记住这个约定!
——后记
特色简析:
本文选材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甚至有点流于老套、俗套。语言也不是流光溢彩的。但读完全篇,打动人的应该是全文通体所流露出的真挚的情感。“真情实感”是新课标中对初中作文教学和写作的一项要求,本文很好地体现出了这一点。
本文首尾呼应的手法也用得较好,开头的“题记”和结尾的“后记”相呼应,开头的“桃花盛开”和结尾的“桃花的芳香”相呼应。在结构上首尾呼应的同时,本文的主题也得到了升华——特别是用“桃花”暗喻老师,用“桃花盛开”、“桃花的芳香”暗指老师的坚强已深深地打动影响了我。
本文对人物的刻画也较特别,全文除了两处外貌描写外,对人物没作什么描写,但老师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老师的坚强却跃然纸上,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全文大半篇幅采用第三人称,结尾处却采用“你”这样的第二人称,人称的转换,便于感情的抒发,便于将全文推向高潮。
(陈从劲)
原版试题:
作文。
那一次,我很(快乐、内疚、受启发)
从括号里的三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填写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007年河南省[实验区]中考试题)
审题指导:
2007年河南省(课改实验区)中考作文题二选一,又是以选题的形式出现,体现了命题者对考生的“人文关怀”,是新课标理念在中考作文上的体现。
二选一题目中,第一个题目是半命题作文,写好半命题作文,审题至关重要。
首先应注意根据提示正确填好题目。本题和其他的半命题作文不同,其他的半命题作文一般除提供的几个选项外,还可以让考生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填。本题只能从“快乐、内疚、受启发”三者从选填一项,考生审题时应千万当心。应从这三者中选填一个自己感受很深,容易写好的题目。
其次,审题可以采用切分的方法,“那一次,我很”这个题目可切分为三个部分:“那一次”、“我”、“很(快乐、内疚、受启发)”。“那一次”限定了写作的范围,即所写的事件必须是一件而不是多件。“我”只能是“我”,不是“你”也不是“他”,应将笔墨集中在“我”身上,而不能大篇幅地写其他人。“快乐、内疚、受启发”是关键词,是文章应着力表现的内容。写作时,要重点表现“我”是怎样在“那一次”中感受到快乐(或内疚或受启发)的。行文时要注意描写,特别是“我”快乐(或内疚或受启发)时的心理活动要写得细腻,这样文章就会更具感染力。
品读点悟:
那一次,我很受启发
河南省考生
拂过几缕风,吹面不寒;飘过几丝雨,沾衣欲湿。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迈着欢快的脚步,我去公园游玩。
公园里,草儿钻出了地面,花儿绽放了笑容,树儿长出了新芽……一切都是那么的美丽。漫步在整洁的小路上,我心旷神怡地感受着春天的气息。突然,一只矿泉水瓶出现在我的视野中,它傲慢地躺在小路中央挡住了我的去路,我不由得想:“这个乱扔瓶子的人真没教养,素质低下,乱扔瓶子是不道德的行为。唉,世风日下啊!”
带着叹息,跨过了那与环境格格不入的瓶子,我继续前进。
走久了,我也就有些累了,便去买了一瓶矿泉水,几下喝完后,郑重地将它放进垃圾箱。在瓶子进入垃圾箱的一刹那,我觉得我真“伟大”——我没有将空瓶子乱扔。我还想:要是世界上像我这种人多一些,这个世界将会多么美好啊!
望着不远处另一只未进入垃圾箱的瓶子,我低低地叹息一声:“这些人好没教养,空瓶岂可乱扔。唉,眼不见为净。唉,路不可‘失’遗啊!”
身旁一个老爷爷听到了我的话,笑着说:“岂可眼不见为净?”说着,他拄着拐杖,颤悠悠地蹲下,捡起空瓶子放进旁边的垃圾箱。做完这些回头对我说:“孩子,记住,不仅要路不‘失’遗,更应‘拾’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