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追求灵动的品德课堂
8171300000002

第2章 “三思一行”教学论的理论基础——追求灵动课堂的前提(1)

一、学科理论基础:探索必须从这里开始

众所周知,任何学科教学论的构建,都必须从本学科的性质、任务、内容和原则出发,并以此为最根本的理论基础,品德学科也不例外。因此,品德学科教学所特有的性质、任务、内容和原则,是我们建构“三思一行”教学论最根本的学科理论基础。

(一)品德学科教学的性质

关于品德学科教学的性质问题,我们将从这门课程的内容性质和课堂教学性质进行探讨。

1、品德学科课程的内容性质

教育部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以下简称《修订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实际,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公共生活、国家民族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进行心理健康与品格修养、法律意识、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使学生在基本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观念上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社会责任感。这就是品德学科课程的内容性质。

2、品德学科教学的课堂教学性质

品德学科教学主要通过课堂活动的方式,辅助一些实践活动,向学生贯彻品德学科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品德课程,由于其内容性质的要求、限制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决定了其课堂教学性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生活性。正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课程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可见,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思想方针和伦理道德规范的反映,这是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相符合的,这些内容体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状况和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是教学对象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品德课堂教学既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社会生活,又要注重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三是从教学目的看,品德学科的认知主要是以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行为认知为主,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带领学生走向社会生活,促进学生品德的共同进步和内化,加强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品德课的育人效果。因此,品德学科教学更应该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表率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师生互动。

(二)品德学科教学的任务

根据《修订课程标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规定,我们认为品德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具体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是在道德认知方面,应使小学生在品德学科教学内容范围内,对国家的标志、正确的品德行为规范、有关的道德知识、正确的道德观点、典型的事例、模范人物进行再认和再现;二是在道德行为方面,应使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能把有关知识和正确的道德判断应用于具体的行为之中,文明礼貌,遵纪守法,使学生知道社会生活中必须有道德,并能对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进行比较,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从而提高道德行为的自觉性。

(三)品德学科的教学内容特点

按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品德学科的教学内容,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将保持如下一些特点:

1、品德学科教学的基本内容及永恒的主题是:(1)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崇敬人民英雄。(2)教育学生敬爱父母长辈,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乐于助人。(3)教育学生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遵守学校纪律。(4)教育学生从小爱劳动,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5)教育学生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6)教育学生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爱护花草树木。(7)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认识常见的安全和交通标志,知道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8)教育学生不说谎,做诚实的孩子,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胆怯。(9)教育学生知道初步的健康知识,养成正确的坐、立、走姿势。(10)教育学生热爱学习,愿意想办法解决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11)教育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热爱家乡,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12)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和社会发展概况,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13)教育学生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爱惜自己的名誉,诚实守信,学会尊重人。(14)教育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毅力,不怕困难和挫折,知道生活和学习中会有困难,遇到困难不退缩,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15)教育学生孝敬父母长辈,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知道家庭生活中要讲道德,要有家庭责任感,懂得与邻里和睦相处。(16)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热爱集体,遵守纪律,尊敬老师,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容誉,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相互尊重。(17)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知道有关的交通常识,知道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自觉保护公共设施。(18)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间互相尊重,和平相待,和睦相处,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19)教育学生热爱和平、体会和平的美好,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

2、品德学科教学内容的发展趋势:(1)重视课程内容的生活性,比如“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从“培养学生爱家乡”开始,学会照顾自己,熟悉学校环境,会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等等。(2)关注学生的发展性要求,教学内容强调给学生一个期望,让他树立目标;给学生一个信念,让他学会追求;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学会把握;给学生一个对手,让他学会竞争;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学会思考;给学生一个困难,让他学会解决;给学生一个任务,让他学会承担责任;给学生一个信任,让他学会真诚;给学生一个信心,让他感受成功;(3)突出活动性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动手、动脑的能力,比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的探究兴趣,在自己的生活中尝试一物多用等等。(4)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习惯和创新精神的课程内容建设,比如让学生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学会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等等。(5)课程内容关注生活热点问题,比如:亲近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等等。(6)重视科学文化价值和科学道德教育,比如:知道邪教的危害,反对邪教,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各种封建迷信活动;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学要为人类造福,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等等。(7)关注生态伦理教育或环境道德教育,比如:爱护家庭周边环境,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些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存的重要,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8)关注信息道德教育,比如: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一些常用的通信方法,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法律法规;体会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种种信息的辨别能力,等等。(9)重视生命价值的教育,比如:了解吸烟、酗酒、迷恋游戏机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生命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了解有关安全的常识,有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等等。(10)重视法制教育,比如:了解《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习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初步养成守法意识,等等。(11)重视学会生活的教育,比如: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关心家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知道家庭经济来源的各种形式,了解家庭生活必要的开支;学会合理消费、勤俭节约;体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家庭幸福和个人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等。(12)重视对学生进行全球意识培养的教育,比如:知道世界的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常识;了解一些人类文明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比较一些国家、地区、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建筑、饮食等状况,了解多种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知道我国所加入的一些国际组织;了解这些国际组织的作用,等等;(13)关注民主、合作意识的培养教育,比如:通过学校和班级等集体生活,理解公平、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培养现代民主意识;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快乐,等等。(14)重视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育,比如: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某种农产品,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通过身边的生活用品,探究工业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工人生产劳动的情况;了解本地的一些商业场所,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等等。

3、未来品德学科教学所追求的内在价值:(1)强调学会做人是课程追求的核心。新的课程内容以“五爱”教育为核心,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培养学生成为爱国、爱民、遵章守纪、严于律己、关心他人、艰苦奋斗、勇于进取的人。(2)强调学会创造,突出创新教育的内容。新的课程内容以创新教育为出发点,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志向,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做面向时代、敢于超前、善于开拓、勇于创新、勤于实践,开创未来,追求真正的人。(3)强调学会生存,加强实践教育的内容。新的课程内容以适应时代发展为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通过参加各种劳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形式,让学生在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商人、企业家等社会成员的广泛接触中,了解国情,认识社会,使他们亲身体验,独立自主地学习探索,从而提高思想觉悟,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兴趣爱好,锻炼意志品质,树立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做富有毅力、自强自主、自警自省、俭以养德、学会自立、学会发展的人。(4)强调学会健体和审美,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新的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运动习惯为突破口,按照美的规律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愉快的情绪,使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对生活充满信心,具备一定的情绪调控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意志,使学生主动自觉地迎接挑战,战胜困难,具有独立果断、坚韧、勇敢的品质;引导学生养成协调的行为,使学生的心理行为符合环境需要和自己的身份,与环境协调一致。(5)强调学会生活和劳动,关注环境意识教育的内容。新的课程内容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实施劳动教育为契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掌握必要的生活常识、生活能力和劳动技能,使学生成为热爱生活、懂生活、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人。同时,在生活和劳动面前,为提高其生活质量,使学生深刻认识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改变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培养符合环境道德要求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带领学生积极参加绿化活动,自觉承担植树义务,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绿化成果。(6)强调学会求知和合作,关注人文意识教育的内容。新的课程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教育。通过教育和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善学、乐学、乐于合作,热心参与、善于交往、善于应变的品质,为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劳动打下基础。

(四)品德学科的教学原则

根据《修订课程标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规定,品德学科教学应遵循如下六个原则。

1、方向性原则。在教学中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把逐步确立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贯穿始终。在教学中,必须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根本点,从学生的一言一行抓起,逐步确立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从教师的一言一行做起,确保品德学科教学的正确方向。

2、科学性原则。教学必须做到思想观点正确,说理明白,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思想道德认识,在教学中所引用的材料要准确无误。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科性质的规律性,认真钻研教学材料,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要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性,认真执行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过程的科学性;要遵循教学对象的规律性,不断优化课堂结构,保证教学方法的科学性。

3、针对性原则。教学要密切联系中小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克服成人化和概念化的倾向。在教学中,要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选取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个别特点及思想实际,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4、正面教育原则。教学中要坚持正确引导,以真情感染学生;要充分运用榜样的力量,选材要有利于对学生产生正面的教育效果;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示范。在教学中,要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循循善诱的方法教育学生;要运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在比较、对照中学会做人;要把表扬激励和批评教育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