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窗外响起了此起彼伏的爆竹声,随着带有一丝凉意的风把裹着暖意的窗帘掀开的一刹那,我才记起了羊年的元宵节已几乎从我的笔端溜走。在这个传统的节日中,我没有燃响爆竹,甚至连饭都没有准备,有的只是那碗冒着热气的快餐面和那马上就要校对完了的文稿。随着文稿中的最后一个句号在我心中定格,我如释重负,感到从来未有过的兴奋和轻松,仿佛这就是我庆祝节日最好的晚餐和方式。于是,在激动中,和着外面的烟花爆竹声和我的“醉”意,欣然拿起笔,想感激点什么,对所有教育我、帮助我、关心我的恩师和朋友说几句话,姑且算是一个后记吧!
记得鲁迅先生说过:“生命是我自己的东西,所以我不妨大步走去。”这是先生鼓励人们奋进的警策之言,正道出了我那难以言语的心情。是的,要耐住寂寞在这倍感冷清的品德学科教学论中种植点什么,需要有“大步走”的不断求索精神。出于这种使命,我才鼓起勇气将几年来的探索研究所得,整理成集,取名为《追求灵动的品德课堂:“三思一行”教学论》。此外,还想随便说明一下:这里所指的“品德学科”涵盖了目前还在使用的“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和现在正在教学实验中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我知道自己的研究还似乎不能登上“教学论”的大雅之堂,既没有大树般的厚实,也没有鲜花般的多彩。我想,自己的研究更象一株稚嫩的野草,既无鲜艳的色彩,又无诱人的芳香,只是默默地芸芸而生。尽管如此,但我的内心仍感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因为这是我向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的领导们和导师们交出的一份答卷。
《追求灵动的品德课堂:“三思一行”教学论》作为我在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的课题研究成果。在这里,我要感谢为我的研究凝聚了大量心血的导师欧阳林教授、齐佩芳教授、唐凌教授、彭兰副教授。感谢园丁工程及工程办潘晔副厅长、王楠校长、陈时见院长、高金岭副院长、孙杰远副院长等领导同志,以及工程办的徐学莹、粟艾华、陈菊等老师。感谢给予我支持的所有的乐业县城一小的领导和老师,以及当地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感谢对我的基地研修提供了方便的桂林市育才小学的领导和老师。感谢所有为我的研究提供过帮助和支持的其他同志。
品德学科教学论是我国目前教育科学研究中亟待开垦的一块空白区域。《追求灵动的品德课堂:“三思一行”教学论》仅仅是一些拓荒性工作,也仅仅是品德学科教学论中的一棵“小草”,难免显得过于嫩弱。所以,更需要有热心的人给予真诚的呵护。我希望自己的研究只是开了个头,更希望各位志士同仁能与我一道继续在这片荒地上努力探索。最后,我想借用吴玉年的《自励诗》来结束我继续想说下去的话: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思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如范畴。
蒋世标
2007年4月10日搁笔
于大石围天坑群的故乡
在活动中付出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在教学中,开展每课一评的活动,为学生建立了个人行为小档案。这是学习活动及其评价过程化的具体体现。
在低年级,主要是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对照规范给自己贴星,比如,在《爱护花草树木》一课中,设立“爱护花草树木之星”的争星活动。同时,在中高年级主要根据以课文内容为依托的“假定行为规范表”为媒介,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切实开展自评、互评活动。这样,让学生对照自己的表现为自己打分,自己给自己一个真实的评价。先自评,再他评。在评价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一分为二地评价自己的方法,同学还学会了欣赏他人,与人合作的处事方式。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帮助学生形成了自信、自律、开朗、向上的处事心态,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促使学生形成自我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
实例4:《不说谎》教学设计及评议
[教学目标]1、听懂课文中故事的内容,让学生领悟说谎的害处。2、激励学生诚实,不说谎,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不说谎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激励学生诚实,不说谎,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不说谎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讨论、感悟、体验等。
[教学准备]1、教学中必备的资料收集。2、将课文内容制作成幻灯片。3、让学生准备好贴星登录本。
[教学过程]
一课一议:教学要重视导思问题的设计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导思问题的设计,要结合具体情境,设计对学生情感体验具有导向性作用的问题,导引学生进行正确的情绪感受,促使学生心灵深处产生有效的反应,获得感动、喜欢或憎恨、厌恶的情感体验,激发道德需要。
比如,在《不说谎》一课中所设计的问题:①放羊的孩子为什么再也不说谎了?②你想对放羊的孩子说点什么?③你遇到过说谎的人吗?你当时是怎样想的?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中,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能够辨明是非,获得情感体验,激发道德需要。
实例5:《保护环境卫生》教学设计及评议
[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保持环境卫生的好处。2、引导学生从小养成保持环境卫生的好习惯,具体做到讲究卫生,服装整洁,不随地吐痰,不乱涂乱画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小养成保持环境卫生的好习惯,具体做到讲究卫生,服装整洁,不随地吐谈,不乱涂乱画等。
[教学方法]师生对话,现场调查等。
[教学准备]1、准备好教学必备的资料收集。2、准备好有关教具。3、准备贴争星登录本。
[教学过程]
一课一议:品德学科教学要重视现场调查活动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通过组织儿童到现场观察或与当事人交流,使儿童对所关注的问题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教学中,重视现场调查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真实的体验,激发道德需要,促进履行实践。
比如,《保持环境卫生》一课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垃圾池和干净整洁的场所,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产生对好环境的喜爱,对脏环境厌恶,体会保护环境卫生的好处。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对环境卫生问题有一个深入了解,让学生在现场的观察中获得最直观的印象。很显然,这样的现场调查活动,不仅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实例6:《学习要动脑》教学设计及评议
[教学目标]1、认识爱因斯坦。2、领悟观点,学习榜样,自觉做一位爱动脑的好孩子。3、学会学习和探索,从小养成学习爱动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学习和探索,从小养成学习爱动脑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讨论、操作实践等。
[教学准备]1、教学中必备的资料收集。2、准备好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3、准备好贴星本(卡)。
[教学过程]
一课一议:品德教学要注重课后延伸教学活动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因此,品德学科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课堂,而应重视课后延伸教学活动。在认真抓好课堂四十分钟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课后延伸活动,就能提高品德课的实效。在教学中,不单是让学生了解“是什么”,明白“为什么”,更重要的是开展有意义的课后延伸活动,即该“做了些什么”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比如,在《学习要动脑》一课中,要求学生在课后开动脑筋完成一项小发明(或小设计),当成一项作业来完成,并把学生的小发明(或小设计)进行集中展示,让学生相互评一评,议一议,夸一夸。这样的课后延伸活动,为同学们创造了一种自我学习,自我锻炼,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和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实例7:《按时完成作业》教学设计及评议
[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材料的阅读和感悟,领悟“今天的功课今天做,明天还有新功课”这个基本观点。2、辨别是非,学习榜样,培养从小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讨论、感悟、监督等。
[教学准备]1、教学中必备的资料收集。2、准备好小黑板、投影片、录音机。3、给每位同学准备一张“假定行为规范表”。
[教学过程]
一课一议:品德学科教学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教师“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品德教育不应是教师说教的过程,而应是使学生主动参与,在活动中不断得到发展和纠正的过程。在《按时完成作业》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严格的履行跟踪和监督,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意识和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提高,使品德课教学知行统一的任务得到了有效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