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能力有层级之分,但能力层级多了,还得有所整合,并明确各自的侧重,本文在此试为梳理:
1.识记理解:(1)识记字词、名句名篇。(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与概念的含义。(3)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分析综合:(1)分析文中重点难点。(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筛选探究:(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
4.鉴赏评价:(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5.表达应用:(1)准确、鲜明、生动。(2)简明、连贯、得体。
识记与理解,是基础层级。识记,即识别与记忆,其对象主要是字词,要能加以确认,从而正音正字。一些难字生词,还可通过字典、词典来解决。至于有所记忆,不必尽是硬记,而要与理解相连。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读书能记,不尽在记性,在乎能解。”关于识记与理解的关系就是这样,先得理解,才能更好地识记。比如名句名篇的记忆,不离乎理解。理解,即确认与领会,是以句子为主的,当然也可把词语包括在内。词语的意义有本义、基本义及引申义,但更重要的还是语境义。所谓语境,体现于文本中,就是上下文。句子在文中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连贯的,这就需要好好地关联起前后来,在上下文这样一个具体而特定的语境里加以把握。比如在孙犁的小说《荷花淀》中,水生嫂得知丈夫第一个报名要去参军,“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里“积极”一词,含有对丈夫的称赞,但从低着头的表情及上下文讲到的担忧及家里的难处,则心里不无委屈,甚而幽怨,但又不能拖后腿。面对各种难处,还得做好心理准备,个中意绪,较为复杂。对于词语,要能理解其语境义。至于句子,还有复杂多样的句式。比如起始句、过渡句、结尾句、阐释句、关键句、概括句、主旨句、中心句等,只要便于理解,不妨多有区分。其实阅读理解的障碍不仅在于个别字词或典故,更多情况下还是句意不明。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字词的理解都离不开句子。由于阅读的单位是句子,所以理解也就是要能够确认句子的意思。句子不只是达意的,也是表情的,字里行间往往流露出情味来,要认真地揣摩和品味。且就语义层面来看,句子的意思又有字面义、深层义及言外意等。
分析与综合。分析,即分解与剖析。面对一个文本,需要分析什么?可分析一些重点难点,从而在内容处理上有所侧重。再就是分析思路及结构。思路是内在的,即行文所走的路径。这方面的分析,重在抓线索。既可以相关物事为线索,也可以思想情感为线索。比如巴金的《小狗包弟》,文中由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引入,再写与小狗包弟的亲密接触,然后又不知如何安排,接下来是送走包弟,但送走之后却心不得安等。相应的情感反应,就是悲伤、欢快、忧虑、轻松、沉重及歉意。结构是思路的外在表现。由于结构的单位是段落,便可从段落入手,分析其层次关系。就段落的组合关系来看,有并列、承接、层进、对照、总分等。这是较为外在的分析,若由外而内,也就是思路的把握。综合,即归纳与概括。对应于文本,就是归纳要点及概括中心。韩愈说过:“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文章写作无外乎记事记言,而提要钩玄,才便于领会。提要钩玄,换言之就是归纳与概括。夏丏尊在《关于国文的学习》中说:“一篇文字,全体必有一个中心思想,每节每段也必有一个要旨。文字虽有几千字或几万字,其中全文中心思想与每节、每段的要旨,却是可以用一句话或几个字来包括的。阅读的人如不能抽出这潜藏在文字背后的真意,只就每句的文字表面支离求解,结果每句是懂了,而全文的真意所在仍是茫然。”文章层次由小而大,一句话中有关键的字词,一段话中有关键的句子。由段落组合成层次,仍要善于抓关键句或中心句。文章有其中心,段落也有其中心,善于抓住这个中心,也就提纲挈领地把握了文意。
筛选与探究。筛选也可独立为一个层次,而不必从属于分析综合。筛选,先要确认文中的出处,并关联上下文,从而定下阅读的有效区间,再将有关的信息提取出来。比如人物形象的内涵,在文中有哪些表现,就可逐一提取。筛选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既需要有足够的注意力,又得分清主要与次要、有效与无效等。筛选是按要求来提取,大都可从文本中落实。探究,要找出探究的问题来。比如叶圣陶的《揣摩》就是以《孔乙己》为例,提出问题来揣摩。“理解一篇作品,当然着重在它的主要意思。但是主要意思是靠全篇的各个部分烘托出来的,所以各个部分全都不能轻易放过。体会各个部分,总要不离作品的主要意思。提出来的必须是合情合理的值得揣摩的问题。要是硬找些不相干的问题来抠,那就没有意义了。”这里还提出揣摩的途径,就是要不离作品的主旨,并以此来设置问题,免得在无关紧要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如何探究,可关联背景。比如鲁迅的《祝福》,所写虽是民国时期的事情,但很多妇女还受着旧礼教的压迫,尤其是在农村及较偏僻的城镇。对此背景的了解,有助于文本的探究。再就是要尽可能拓开层面,即面上要拓宽,层次要深入。比如《祝福》中的“我”虽不同于鲁四老爷,但由于性格的软弱,对祥林嫂关于人死后有没有魂灵的提问不能给予确定的回答,无形中也加速了祥林嫂的死亡。鲁四老爷之类压迫祥林嫂,是较为明显的,因为他们属于统治者一面,但同属于受压迫者,即与祥林嫂同一阶层的柳妈也来压迫祥林嫂,就值得深思了。连柳妈都有意无意地压迫起祥林嫂来,这表明封建礼教的毒害之深。
鉴赏与评价。鉴赏即鉴别与赏析,具体包括形象、技巧、语言等。为便于鉴赏,可从语言及技巧入手,进一步领会形象及内涵。这也就是披文入情,涵咏体味。评价,就是评说与评论。评价的重点是文本的思想内容及观点态度。评价是各有所见的,诚如鲁迅在《〈绛洞花主〉小引》中说:“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同样一部《红楼梦》,由于各自的立场或角度不同,所见就不同。面对一个文本,评价的角度及层次可以是社会的、历史的、审美的、心理的、经验的等等。但评论中有一种印象式批评,就是阅读一个文本后,都会留下一些印象。从印象入手,既是一种直观的把握,往往也是较为鲜明的。可在此基础上,再接受一些文艺理论,将理论与文本恰当地结合起来。汪曾祺在《文集自序》中说:“我觉得评论家首先要是一个鉴赏家,评论首先需要的是感情,其次才是道理,这样才能写得活泼生动,不至于写得干巴巴的。”这虽是针对评论文章的写作而言的,但也表明评价不离鉴赏。在鉴赏的基础上评价,既可避免先入为主,又较为切实。
语文能力的层级,有小大之分。大体上说,识记与理解为一个层次,分析与综合为一个层次,筛选与探究、鉴赏与评价为一个层次。朱熹说:“读书之法,有大本大原处,有大纲大目处,又有逐事上理会处,又其次则解释文义。”按朱熹的说法,也是分为几个方面或层次。小而言之,是词义的解释和句子的确认。逐事上理会就是分解剖析及有所归纳概括,可侧重于上下文的梳理。至于大本大原与大纲大目,则要着眼于整个篇章,把握全文的主旨及作者的感情态度。
表达应用,也有一些运用及衡量的准则,即准确、鲜明、生动与简明、连贯、得体。前者侧重于选词用字,后者着重于语句组织。但语言文字运用,应当是书面语的运用,而不是口语的交际。书面语的运用是不离读与写的,因而语言文字运用结合读与写来考查,方向才更为明确。也就是说,应当尽可能减少孤立地或静态地出题,能归并于阅读与作文中的,可尽量归并。比如给汉字注音,可见于阅读的考查中。作文的评分中,已有错别字的扣分了。其实词语与标点符号的使用及修改病句,都可在作文中见出。若要在分值上体现出来,则负面的扣分可加重一些,这其实就已考查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再就是作文中仍可分开大小,既考独立成篇的大作文,又考较为灵活的小作文。小作文中除考查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之类外,还可考描写、想象、时文评说等。一方面是考查的语言单位要大一些,更有运用之义,另一方面则不乏现实针对性。运用,本就是现实语境中的运用,而不尽是纸上的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