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共首任总书记陈独秀
8180600000058

第58章 一位享有声望的中国革命者

陈独秀房屋大,李达当时就住在陈独秀家的楼下。李达理个光头,平常话不多,专心在房间里写文章。暑假,张国焘从北京到上海。张国焘和刘清扬受学联之托到南洋去募捐,经过上海,受李大钊之托,顺便了解一下上海发起组进展情况。张国焘来可后,和李达住在楼下,陈独秀和夫人高君曼及小孩住楼上。张国焘喜欢交际应酬,有时很晚才回来。有一次高君曼问他:“张先生是扎马路去了吧?”这时张国焘二十四五岁,他不好意思说:“哪里,哪里。”

陈独秀这时非常忙,上午写作,中午休息一会,下午应酬来人和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晚上继续写文章。张国焘回忆道:

[陈先生]好学深思,精力过人,通常每天上午和晚间是他阅读和写作的时候,下午则常与朋友们畅谈高论。他非常健谈,我住在他家里的这一段时间内,每当午饭后,如果没有别的客人打扰,他的话匣子便向我打开,往往要谈好几个钟头。他的谈吐不是学院式的,十分的引入入胜。他往往先提出一个假定,然后层出不穷的发问,不厌其烦地去求得他认为最恰当的答案。谈得起劲的时候,双目炯炯发光,放声大笑。

“双目炯炯发光,放声大笑”,可见陈独秀高昂的情绪。

戴季陶夫妇住渔阳里六前楼,和陈独秀是邻居。对于这位《星期评论》主编,维金斯基寄于了很大的希望。同时,维金斯基对《时事新报》主编张东荪,印象也很好。他希望以陈独秀和戴季陶、张东荪三人为主发起组织共产党。但张东荪参加一次碰头会后,就不见人影。起草党纲时,戴季陶看到“党员不做资产阶级的官吏,不加入资产阶级的政治团体”时,声明自己和孙中山关系非同一般,不能接受这一条,退出了。无政府主义者沈仲九、刘大白等人也提出不能接受党纲。

戴季陶、张东荪、沈仲九、刘大白等人退出后,维经斯基眼里值得信任的人越来越少,而更加依靠陈独秀。1920年5月,经东亚书记处临时执行局主席维连斯基同意,在上海成立了“第三国际东亚书记处”,这意味着维经斯基在上海的工作卓有成效,中国的革命运动并入了共产国际运动的洪流。

1920年夏天,维经斯基满腔热情地写信向共产国际和俄国共产党,第一个向俄国人介绍了陈独秀:“当地的一位享有很高声望和有很大影响的教授,现写信给各个城市的革命者,以确定会议的议题以及会议的地点和时间。”在另一封信里,维经斯基称赞陈独秀是“一位享有声望的中国革命者”:

陈独秀认为,如果南方取胜,它会立即受到日本的影响,因为日本会马上开始援助取胜的南方。一句话,要利用北南之争来进行社会革命的唯一办法,是现在在双方士兵中间开展互不残杀和发动革命的宣传鼓动工作。这是一位享有声望的中国革命者的看法。

“如果南方取胜”,指直皖战争中的段祺瑞。结果,南方的段祺瑞在7月14日-18日四天的直皖战争中失败,曹锟和张作霖的直奉联军战胜了段祺瑞的皖军,段祺瑞下野。直皖战争结束的第二天,维经斯基、陈独秀等人在上海举行了“最积极的中国人会议”,这是酝酿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一次各革命团体的联合会议。

7月19日的会议后,上海成立了革命局,由维经斯基和陈独秀、李汉俊等四位中国革命者组成。下设出版部、宣传报道部和组织部三个部。李汉俊负责出版部,刊印了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米宁的《共产党员是些什么人》等小册子。宣传报道部由杨明斋负责,为中国三十一家报纸提供消息,他的消息来源,主要是翻译俄国远东报纸和苏联的一些重要报纸上的消息,此外,就是刚成立的革命局成员提供的材料。

考虑党的名称时,陈独秀对叫“社会党”还是叫“共产党”拿不定主意。维金斯基说,各国共产党名称不一致,不必强求。于是,陈独秀写信征求李大钊的意见。李大钊和张申府在北大西斋学生宿舍“亢慕义斋”(德文共产主义直译音)讨论的陈独秀来信。李大钊认为,俄国以前叫社会民主工党,现在已改为共产党了,中国还是叫共产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