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九月的时节,下了一场夜雨。到清晨的时候,就雨过天晴了。
朝阳照耀着上海滩的林林建筑,以及刚刚睡醒的街道、树木与行人。
有人说,一年之中,上海滩九月的黎明,其实是最美丽的。
漂泊到上海滩的异乡文人们,也常常会忍不住文思泉涌。
那已经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事情了。
有一个叫胡考的男人,当时已是出了名的漫画家。这人当年在为出版书做封面设计时,活计的漂亮,即便是放到现代,仍然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讲闲话。
胡考在上海滩九月的晨曦中,踱到前面的庭院去看自种的菊花。绿叶上盈盈欲坠的露水,令他觉得颇有生趣。枝梗上牵着的蜘蛛网,经雨后破了,只剩下一部分。残存蜘蛛网上挂着的露珠,在光线下恰似一串串用线连起来的白珠子,这令胡考觉得非常有趣。
也使他文思倏然一动。
胡考返回到屋子里,疾笔勾勒出了一组名为《大出风头》的人物肖像漫画。
漫画中,胡考将当年上海滩走红的领袖、政要、武将、艺人、体育明星徐来匠心独具地组合在一起,立意确是大胆。
但是,令我解颐的,却是胡考加在图下的文字简明的注解。
例如:“戴大帽子做开路神的是林森;握大拳的是蒋介石;抬孙中山的是汪精卫、孙科;大腹的是孔祥熙;体健如牛的是宋子文;穿野球衣的是张学良;长头颈的是蔡廷锴;中西合穿的是吴铁城;靠笔吃饭的是于右任;大刀杀敌的是宋哲元;卖拳头的是褚民谊;飞行壮士孙桐岗;男女不分的是梅兰芳;电影皇后胡蝶;甜姐儿是黎莉莉;野猫是王人美;标准美人是徐来;骚形怪状的是阮玲玉;美人鱼杨秀琼;矮脚雌虎钱行素;抗空壳子的是刘继群、韩兰根。”
其中,在胡考注释中勾勒过的“标准美人”徐来,“甜姐儿”黎莉莉,“野猫”王人美,都是要在本书中出现的人物。
2
说起来,徐来算得上是一位既美丽又古怪精灵的上海滩女郎,她曾经跟一文一武的两位湖南籍伟丈夫,结下了很深的因缘。
文弱才子名叫黎锦晖,在中国当代享有“流行音乐之父”的美誉。年轻时的徐来,恋上了这个才子,因此这黎锦晖便做了她第一任丈夫。
乱世的才子,风流总是容易被雨打风吹去。
后来,徐来的身边又有了一个风流倜傥的玩枪人。这人便是民国年轻的黎锦晖时,声威显赫的军界重要人物唐生智的四弟唐生明了。
唐生明年轻时,人的风流那是无话可说的。人的漂亮,就恰似一位颀颀然而行的白面细肉的书生。嘴巴子又会讲令年轻女子心欢的好话,也舍得花钱。
渐渐地,徐来这一枝嫣然的红杏,便移情到了唐生明的身上。唐生明后来便顺势成了徐来的第二任丈夫。
标致风流的唐生明在天下无事时,虽然不免富家子弟的纨绔习气,会流连于通衢越巷、笙箫歌乐的红粉阵中乐不知返,但国难当头之际,唐生明却仍不失为一条血性汉子。唐生明在抗日战争进入到胶着化的艰苦时分,奉民国政府的最高密令,携爱妻徐来打入汪伪政权的高层,成为民国战争史上军衔最高的间谍。
因此,后来有人谈起徐来、黎锦晖、唐生明的情感三角关系,就会不无感喟地讲:呀,一个上海女子与两位优雅的湖南男子的爱情纠葛故事呢。先是黎锦晖成就了一个灰姑娘徐来。后来白天鹅般的徐来,又成就了浪荡公子唐生明的一番功业。
3
按这样说来,徐来的眼角眉梢都称得上是风韵无限了。
可是,后来,我在查询徐来的早年生活资料时,却令人吃惊地遭遇了缺失的尴尬。当代喜欢八卦的文史专家,对于徐来的早年个人生活史,均采取了淡然的态度。因此,关于上海姑娘徐来,在未成名时的可信资料是:
徐来,未成名前的名字叫徐洁凤。1909年,出生在上海的一条小弄堂中。她的祖籍原来是浙江绍兴。后来,上海开埠,大约在祖父辈随着大股的同乡来到了上海滩。
初到上海的徐来父亲,起先人穷钱悭,所以,只能够在上海南市的老城厢开一家小的量具店(秤店)。徐父的血脉中虽然秉承了绍兴人精打细算兼勤劳的本色,但一家小小量具店的生息毕竟有限,徐来一家最初的家境并不宽裕,有时还会陷于家无隔夜之粮的窘境。
所以徐父,无力将徐来送入学校接受新式的教育。
徐来这女孩子自幼即很倔强,也很懂事。在13岁不到的年纪,乃主动提出,去闸北的一家英商蛋厂做童工,赚一点微薄的钱,以补贴捉襟见肘的家用。
4
行文至此,我必须闲笔荡开,讲一点大上海的老掌故了。
我们今天看上海地区的位置,它在太平洋的西岸,长江三角洲的最前缘。它的外面是天高地阔、碧水无边的东海、杭州湾。长江恰好在上海的眉眼之处接入大海。上海在中国南北绵延数千里、仿佛一位曲线婀娜的青春少女的海岸线中,正处于风流无限、惹人遐思的小小脐窝位置,地理的位置十分优越,天生就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
然而,在上海有史的数千年间,虽说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就有吴、越两国的豪强在此争雄。但是,由于它的运势尚未形成,上海先前,也只不过是黄浦江边一个墙矮屋浅、蒲柳春秋的小渔村罢了。
历史进入到宋末元初年间,上海上游的松江诸港口,渐次为堆积的淤泥所阻塞。海上行船便改在现今上海南市老城厢一带泊岸了。这是日后上海商业大流通的一个雏形。
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伊始,元政府在徐来一家生活着的老城厢地区,设置上海县。兴建了一系列青黛崭新的县署、衙门、校场、兵防、仓廒、海关、海防道署治等建筑群。
这是上海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以后元、明、清三代,上海县的贸易渐渐隆名于世间。
上海的县城,自元朝建制至明朝的早中期,基本上是不设城防的。进入明朝嘉靖年间,一段时间海上的倭寇骚扰得十分厉害。为了保护工商贸易的繁荣发展,明政府方在过去上海的南市一带筑构起了坚固的环城墙。城墙内,黑瓦白墙、接瓦连椽而成精密图案的建筑群,为“城”。城墙外,滩声长流、笑语人声的万家灯火之处便是“厢”。这便是上海老城厢的由来了。
考据徐来一家当年生活过的上海南市老城厢,其地理位置大约不过相当于现今黄浦区中华路与人民路(俗称环城圆路)两条互相连接的柏油马路范围内。
我这样讲,没有去过上海的外地人可能仍然是一头雾水。
可是,读过地理书的人,上海的老城隍庙、豫园、文庙等一些鼎鼎大名的古迹胜地,总应该听说过吧?从前的老上海有一句妇孺皆知的俗话:“不白相城隍庙,等于没到过上海”。其实,老城隍庙、豫园、文庙等名胜,都大致在南市老城厢的范围。
当然,南市老城厢的曼妙迷离,并不仅及于此。
后来,号称远东第一大国际化都市的上海滩,也是从南市老城厢那不足9平方公里的小小地面上拔地而起的。
上海的发展,是先有南市的老城厢,然后才在上海县城以北,以及后来的十六铺附近地面,先后出现了英租界和法租界。因此,清末民初的上海,便延伸出现了“南、北市”的称呼。
英法租界的地方,民间习惯称之为“北市”,十六铺以南的老城厢则为“南市”。现今南市老城厢的说法,掌故于此。期间,随着殖民租界的发展,北市的面貌日益显出了繁华,昔日夜夜笙歌、脂粉飘香的南市老城厢发展的脚步竟悄然地慢了下来。北市的上海外滩租界,后来有了万国建筑博览的历史沉淀。
若干年之后,上海外滩所风行的具有浓郁殖民色彩的狐步舞,使上海这一座远东最大的都市有了醉生梦死的感觉。
这很容易就令人联想到了,过去植着整齐法国梧桐树的上海外滩的精致街面,穿着一身月白色软绸缎旗袍、丰乳肥臀的欢场女子,在晨曦中慢慢地走着回家。那光线下牵扯的身影,令人绝望地升腾起了一种一意孤行的、破碎残缺的凄绝之感。
总之,从1843年的“五口通商”上海开埠,至1949年一个颓废时代被划上休止符,都只不过是十里洋场大上海的纸醉金迷、畸形发展的一个时期。
5
却说徐来的祖籍是绍兴,即现今上海人讲的“大宁波上海佬”,囊括了宁波府城所属的鄞县、镇海诸县,以及从绍兴、余姚、宁海等处流入上海的百业众生。徐来的父亲除了承袭了绍兴师爷们精打细算的生意头脑,应该也具有宁波绍兴一带的商人汇细涓为渠流的艰苦赚钱的本事。因为过去的中国商场上,一向流行有“无宁绍,不成市”的讲法。
在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初,上海即汇集了近40万之众的宁波绍兴籍人口。
进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工商业的大鳄近两千人,大宁波籍人士几占四分之一。“大宁波帮”的势力如日中天,诸如叶澄衷、朱葆三、黄楚九、项松茂、虞洽卿等绍兴宁波籍名人的声威,在上海滩如雷贯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