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从吕雉处到知刘邦的下落后,虽然心中为好友担心,但因为刘邦犯下的是死罪,他也无能为力,只得默默等待参帮助刘邦脱困的机会。不久,机会就来了,陈胜、吴广的起义,不仅改变了刘邦的命运,也让萧何走上了起兵造反的道路。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即秦始皇死去一周年之际,朝廷下令征发居于闾左的平民百姓,罚至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戍守边境。这时,有一支900余人的守边队伍在北上途中驻扎在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县东南刘村集),阳城(今河南登封县东南告成镇)人陈胜和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吴广也被编入这支被罚守边的队伍之中,并被指派为“屯长”(小队长)。
陈胜字涉,青年时因家贫受雇为他人耕种田地。一日,他与同受雇佣的伙伴们耕田,在田埂上休息时,他面带怨恨不平的神色凝视远方,久而无语。正当伙伴们要向他询问何故如此时,他却回首激动地说:“今后若是有人富贵了,彼此都不要忘了谁。”
“你现在是受雇为别人耕田,有什么富贵可言?”伙伴们笑着回答说。
陈胜见伙伴们嘲笑他,很不服气,激动地说:“燕子、麻雀怎会知道大雁、天鹅的志向!”
就是这位青年时代便胸怀大志的人,如今也未能逃出被罚戍边的命运。在大泽乡,又赶上天降大雨,道路不通。望着满天乌云,陈胜估计无论如何也难以在规定日期内到达渔阳。按秦二世更定的法律,戍卒守边误期,无论有任何理由,都要依法一律斩首。在即将降临的死亡面前,陈胜与吴广谋划道:
“大雨不止,道路不通,我们已无法按期到达,依法都要问斩。如今的形势是,到达渔阳后必死无疑。逃亡是死罪,起义干一番大事业也是死罪,同是一死,那么为国而死好吗?”
陈胜说:“天下百姓苦于秦的暴政,已是很久了。我听说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当立为皇帝;应当立为皇帝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多次劝谏始皇帝,被派到外地去统兵。现在听人说扶苏无罪,却被二世杀害。百姓们都说扶苏贤能,还不知道他已经死去。项燕是楚国的名将,屡立战功,爱惜士卒,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有人以为他死了,有人以为他逃亡在外。现在以我们这些人冒称是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人带头起义,一定会有很多人响应。”
吴广认为陈胜讲得很对,便按照当时的习俗去向算卦先生占卜吉凶。算卦先生明白他们的意图,开口说道:“你们的事都成,能立大功,然而你们还是应当向鬼神问卜啊!”
陈胜、吴广听算卦先生这么一讲,很高兴,想到了鬼神,说:
“这是教我们先借鬼神在众人中取得威望。”
于是,吴广暗中用朱砂在帛上写了“陈胜王”三字,清晨偷偷地塞入刚刚捕捞的鲜鱼腹中。戍卒早上到市上买鱼,烹食前发现鱼肚中的帛书,上面写有“陈胜王”三字,感到很奇怪。夜晚,陈胜私下派吴广到驻地附近树丛的神祠中,点燃起篝火,装作狐狸的鸣叫声,呼喊道:
大—楚—兴,陈—胜—王。
树丛中神祠那边,篝火闪闪,狐鸣凄切,士卒们无不感到恐惧;而“大楚兴,陈胜王”六字人们也听得清清楚楚。
第二天清晨,戍卒们对昨天早晨鱼腹的帛书和夜间的篝火狐鸣,议论纷纷。一些认识与不认识陈胜的人,三三两两地指指点点,把视线投向陈胜。
陈胜、吴广见群情骚动,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决定立即采取行动。吴广自被指派为屯长以来,一向体贴众人,戍卒都乐意听他的使唤。于是由吴广出面,趁着带领戍卒的将尉喝醉酒的时候,吴广故意多次扬言想要逃亡,以此来激怒将尉,令他当众侮辱自己,来激起众人的愤怒。将尉中计,果然鞭打吴广。当将尉拔剑想要加害于吴广时,吴广眼疾手快,跃起夺过将尉手中的剑,随即把将尉杀死。在吴广夺剑时,陈胜向前佐助,合力将带队的两个将尉当场杀死。戍卒们见将尉先是辱打吴广,接着吴广、陈胜夺剑杀死二将尉,无不惊得目瞪口呆。
陈胜、吴广见二将尉已被杀死,戍卒骚动,便当即召集众戍卒,大声号召说:
“诸位因途遇大雨,大家都不能按期到达。按秦法,误期的一律杀头。即或是不被杀头,因戍卒守边而死的从来就十有六七。况且,壮士不死便罢,要死也得留下个大名声。那些帝王将相,难道一个个都是天生的种吗!”众戍卒明知不能按期到达难免一死,见陈胜、吴广已把将尉杀死,联想昨日鱼腹中的帛书和夜间的篝火狐鸣,对秦王朝的一腔怒火,被陈胜慷慨激昂的声讨所激起,觉得不如跟着陈、吴二人造反,也许会闯出一条生路;即或造反后战死,死的也值得。所以众戍卒们便异口同声的回答:“甘愿恭听命令!”
于是,陈胜、吴广便顺应楚地人民的意愿,冒称是公子扶苏、项燕,戍卒们都裸露右臂宣誓,号称“大楚”。首倡反秦是件大事,为此还筑起了高坛,陈胜、吴广率众人盟誓,替天行道,铲除暴秦,生死与共,以两个将尉的人头祭祀天神。祭祀完毕,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攻占大泽乡,直指蕲(今安徽宿州市东南)县,沿途招收人马,并攻占蕲县县城。
攻战蕲县后,陈胜令符离(今安徽宿县东北)人葛婴统兵攻占蕲县以东地区。起义军一路攻下铚(今安徽宿县西南)、酂(今河南永城县西)、苦(今河南鹿邑县东10里)、柘(今河南柘县东北)、谯(今安徽亳县)等诸多县城。行进中沿途招收人马,扩大队伍,待到达陈县(今河南淮阳)城下时,起义军已有兵车六七百乘,骑兵千余,步兵数万人。义军攻打陈县(陈郡治所在陈县)县城,郡守、县令都早已逃走,不敢留在城中,只留下郡丞在谯门中抵抗,不胜而死,义军攻占陈县。
陈就是春秋时期陈国的都城宛丘,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下楚都鄢郢,楚迁都于陈;公元前241年,楚由陈迁都于寿春。陈胜所率领的义军在陈县休整数日,号令在当地有声望的三老(秦代每乡置掌管教化的三老一人)、豪杰全部前来议事,三老、豪杰们都说:“将军身披坚固铠甲,手持锐利兵器,讨伐无道,诛灭暴秦,重立楚国社稷,论功应立为王。”于是陈胜自立为王,号称“张楚”,即张大楚国的意思。
自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首倡反秦,于陈县自立为王,天下各郡县的百姓、豪杰苦于秦国地方官吏的横征暴敛,滥用刑罚,纷纷起来惩罚当地的郡县官吏,杀郡守县令,起兵响应陈胜。由于起义军势力的迅猛发展,为适应形势的需要,陈胜封吴广为“假王”,暂时授予他代行王权的职位,率领众将统兵西向攻击重镇荥阳(今河南荥阳县东北)。同时,陈胜又令陈县人武臣、张耳、陈余北上攻占原赵国的领地;令汝阴(今安徽阜阳县)人邓宗攻占九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寿县,辖今安徽,江苏的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及今江西省大部分地区)。当时,原楚国故地各支起义军,人数在千人以上的不可胜数。
张耳是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西北)人,年少时是魏公子无忌的门客。后逃亡于外黄(今河南民权县西北),当地一富豪把女儿嫁给他,女方以厚资使张耳得以招引来远方宾客。张耳出任外黄县县令,贤名由此远扬。陈余也是大梁人,喜好儒家学术,多次游学于赵国,知道他不是平庸之辈,当地一富豪把女儿嫁给了他。陈余年少,在张耳面前以侍奉父辈的礼节对待他,二人结成生死与共的刎颈之交。
秦军灭魏时,张耳居于外黄县,刘邦曾游学于张耳,在那里客居数月。秦灭魏数年之后,闻知张、陈为魏国名士,悬赏千金、五百金捉拿张耳、陈余,二人变更姓名,一同逃往陈县。在陈县,二人充当里门的守门人以糊口。里中小吏因陈余有小过而鞭打他,陈余想起身反抗,张耳暗中踩他的脚,让他忍受鞭打。小吏离去后,张耳把陈余领到大桑树下批评他说:“当初我怎么对你说的,今日为什么因受到一点小小的侮辱便忍受不住,想要与小吏拼死命。”陈余觉得张耳的批评很对。有趣的是,秦悬赏捉拿张耳、陈余的诏书,便是他二人以里门看守的身份向里中居民传达的。
当陈胜率领数万起义军攻下陈县后,张耳、陈余前往陈胜军帐,请求被接见。陈胜及左右的人早就闻听过张、陈的大名,只是未曾见过,因而非常高兴地接见了他们。
陈县的豪杰父老都劝说陈胜称王,陈胜就此事询问张耳、陈余,二人回答说:
“秦国无道,灭亡他人的国家,毁坏别人的社稷,断绝他人的后代,耗尽百姓的劳力,掠尽百姓的财产。今将军义愤扬威,不顾一死为天下人除害,现在到达陈县便称王,向天下人显示的是自己的私心。望将军不要称王,急速领兵西进,派人复立六国的后代,替自己树立党羽,给秦国多树敌人。树敌多则秦军兵力分散,党羽众则自己兵力强大。如此则原野上无有交战,郡县中也会无人替秦守城,诛灭暴秦,据有咸阳而号令诸侯。六国诸侯被秦灭亡后又复得立为王,以恩德使他们心服,如此称帝于天下的大业可成。今日单单在陈县称王,恐怕天下诸侯会同您离心离德。”
陈胜没有听从二人的劝告,在陈县自立为王。
陈余在陈胜称王后又进言说:“大王在魏、楚之地举兵向西,进入关(指函谷关)中,顾不上派兵收复黄河以北赵国的地区。臣曾游学于赵国,了解那里的英雄豪杰及地理形势,愿请求拨给人马,出奇兵北上攻取赵地。”于是,陈胜派过去同他要好的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负责调节各将领之间的关系;任命张耳、陈余为职位仅次于将军的左右校尉,拨给3000多步兵,北上攻取赵地。
武臣等人率兵从白马(黄河渡口,旧址在今河南渭县东北)渡河,所至各县,首先向各县的豪杰声讨秦的暴政,鼓动各地豪杰杀郡守县令响应,并向百姓告知陈胜、吴广已率大军西向击秦,是豪杰成就“封侯之业”的大好时机。各地豪杰认为武臣讲得很对,武臣沿途招收人马,拥有数万名徒众,“号武臣为武信君”,攻下赵地十余座城池。其余的城池都坚持同守,未能攻下。
武臣领兵向东北攻击范阳(今河北徐水县北),范阳的辩士蒯通向范阳令陈说诸侯叛秦,势不可当,如果立即派他面见武信君武臣,“可转祸为福”。范阳令果然派蒯通见武臣,蒯通向武臣献“不攻而降城,不战而略地,传檄而千里定”的妙计,指出各县城县令坚守城池,是由于前十余个县令皆被诛杀,不敢投降义军;如果赐给范阳令侯印,使他乘坐装饰得富丽堂皇的车辆驱驰燕、赵故地,各地郡守、县令见首先投降的范阳令受封为侯,定会争相投降。武臣采纳蒯通计谋,赵地有30余座城池不战而下。
葛婴东向攻城略地到达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东南50里)时,立楚人襄强为楚王。后来葛婴闻知陈胜已自立为王,便杀死襄强并返回陈县报告此事。葛婴到达陈县后,因立襄强为楚王一事,被陈胜处死。
陈胜令部将魏人周市率兵北上攻占原魏国的故地。
吴广率兵围攻荥阳。荥阳是秦帝国三川郡治所,秦丞相李斯长子李由任三川郡郡守。在李由的固守下,吴广未能攻下荥阳。陈胜征召国内的豪杰商讨对策,任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人房君为上柱国。上柱国在楚国是地位仅次于令尹(丞相)的官职,是楚国的最高武官。
周文,又名周章,陈县人,是陈国的贤人,曾在楚国名将项燕的军中任“视日”官,掌管占候卜筮、观察天象以占卜吉凶,又称“日官”。他曾侍奉过楚国春申君黄歇,是黄歇的门下客。此人自称熟习军事,陈胜授予他“将军”大印,令他率大军西向攻秦。周文沿途招收人马,待到达函谷关(今河南灵宝西南)时,已拥有兵车千辆、步兵10万人。周文率领的大军抵达戏(即戏水,在今陕西临潼县东),驻扎于此,准备向秦都咸阳发起总攻。这时,秦二世令少府章邯赦免骊山修墓刑徒和奴婢之子,率大军攻击周文,起义军被打得大败,东向逃出函谷关。章邯穷追不舍,于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大破义军,周文自杀,起义军不战而溃。
在陈胜派周文率大军西进时,以为天下已经大乱,有轻视秦帝国的倾向,不再对秦军有所防备。投奔陈胜的秦博士孔鲋,是孔子的八世孙,他向陈胜进言说:“臣听兵法上讲,不能依赖于敌军不向我军发起进攻,而是要依靠于我军不可被敌军攻破。今大王依赖于敌人的不来进攻而不依靠于我军的不可攻破,如果一旦一蹶不振,后悔也来不及了。”
陈胜没有采纳孔鲋的意见,对孔鲋说:“寡人军事方面的事,就不必劳先生操心了。”
张耳、陈余兵至赵都邯郸(今河北邯郸市),闻听周文于戏水被秦军打败而退却,又闻听为陈胜四处攻城略地的诸将领归还陈县时,多因受谗言被诛杀,因而怨恨陈胜不采纳他广立六国的后代并率大军西进的计策,对不任命他们二人为将军而担任校尉一事也深为不满。于是,张耳、陈余对武臣说:“陈王起兵于蕲县,至陈县便称王,看来不一定会立六国的后代。今将军仅以3000人马攻下赵地十余座城池,单独被隔在黄河以北,不称王便无法镇守赵地。况且陈王听信谗言,如果回去汇报请示,恐怕会难免于祸,不如立自己的兄弟为王,要不然就立赵国的后代为王,请将军不要失去这一时机,时间紧迫,不容犹豫不决。”
武臣听从张、陈的计谋,自立为赵王,任命陈余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
武臣派人向陈胜报告称王一事,陈胜大怒,想要把武臣留在陈县的家属全部诛杀,发兵攻击赵王。陈胜的相国房君劝谏说:“秦尚未灭亡而诛杀武臣家属,这等于又增加一个敌人,不如因此向他祝贺,令他急速率大军西向击秦。”陈胜听从房君的计谋,把武臣的家属软禁在宫中,封张耳的儿子张敖为成都君。
陈胜派出的使者到达邯郸,代表陈胜祝贺武臣称王,同时令他率大军西入函谷关击秦。张耳、陈余对赵王武臣说:“大王称王于赵,并非是陈王本意,现在是出于权宜之计表示祝贺。一旦陈王灭秦,必定加兵于赵。愿大王不要西向出兵,而是北上攻占燕、代,向南攻占黄河以北地区以扩大领土。赵南据有河内,北有燕、代,如此即或是楚兵灭秦,也不敢制服赵国。”
赵王认为二人讲得很对,便不发兵向西,而是派韩广北上攻占燕地,派李良出击常山(秦郡名,治所在元氏,今河北元氏县西北),派张槭攻占上党(秦郡名,治所在壶关,今山西长治市北)。
陈胜、吴广自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于大泽乡起义,至同年九月,在两个月之中,以陈胜为首的这支起义军势力迅速壮大。由陈胜向东、西、北三面所派出的各路义军,占领了秦帝国东土上的大片土地,有的还自称为王。昔日强盛一时的秦王朝,现在已经摇摇欲坠了。
在这种此起彼伏的各地起义形势下,沛县县令感到非常恐慌。因为沛县地处南北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陈胜、吴广起义军近在咫尺,他们只要派一支偏师就可即刻攻至城下,那么自己将会成为起义军的刀下之鬼。因此他想在沛县主动起义,响应陈胜、吴广。但他自己又是秦朝中央政府委派的地方官吏,万一起义失利,则这种大逆不道的罪行将会使自己的大好前途葬送殆尽,而且将会落个满门抄斩、断子绝孙的下场。
这样考虑来考虑去,几天几夜不能拿定主意。这时他突然想起他的重要助手——萧何。萧何这个人一向以办事谨慎、明辨事非、有方略而著称,何不把他召来,看看他的意见如何?
于是县令连夜派人火速召来萧何和曹参,商量对策,说:“陈胜、吴广举事以来,锐不可当,各地郡县纷纷举事响应,你们看他们这些人会成功吗?”
萧何、曹参知道县令现在拿不定主意,于是萧何对县令说:“秦朝灭亡是早晚的事,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大人必须早拿主意啊!”
县令点了点头,说:“依你看,我现在该怎么办?”
萧何和曹参明白,县令是在搞政治投机。县令素来反复无常,首鼠两端,跟着他造反,肯定成不了什么气候。在两人的心目中,刘邦才是真正的英雄。
他们委婉地说:“主公是秦朝的命官,过去总是要求大家忠于朝廷,现在又突然宣布起义,沛县城里的百姓,会俯首帖耳听您的指挥吗?只怕事情还未成功,主公的脑袋就……”
两人的话还没有说完,县令已经冷汗淋淋,颤抖着声音问:“那……那该怎么办呢?”
萧何摸了摸胡须,装作认真思考的样子,过了好大一会儿,才说:“办法倒是有一个,就怕您不会同意。”
县令早已急不可待,催促萧何快说。
萧何提了提神,一字一板地说:“只要主公把犯了秦律,被迫逃亡在外的人都请回来,那就有好几百人。有这几百个人给您撑腰压阵,县衙里的人,谁敢不听指挥。”
县令听出了萧何话里的真意,是要他把刘邦请回来。他尽管心里很不高兴,可眼下又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抖抖索索地给刘邦写了一封信,约请刘邦下山举事,并具体委托萧何办理。
在沛县杀狗卖肉的樊哙,娶了吕雉的妹妹为妻,和刘邦成了亲戚。刘邦上了芒、砀,他成为刘邦和萧何之间的联络官,常常为刘邦通风报信。萧何把县令的信交给樊哙,自己拟了个里应外合的计策,让樊哙立即上芒、砀去找刘邦。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使刘邦大受鼓舞。反秦烈火越烧越旺,更使刘邦激动不已。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这一天。他决定响应陈胜、吴广,攻打沛县,正打点行装准备率领部众下山,恰好樊哙风风火火地赶了来。
刘邦看完县令的信,露出鄙夷的神色,接着,又仔细看了看萧何的信札,脸上露出笑容,立即偕同樊哙,带着全部人马,浩浩荡荡地向沛县开进。
且说送走樊哙后,沛县县令转念一想,刘邦这人靠不住,刘邦向来豪放不羁,到处结交地方豪杰,在沛县深得人心,就连萧何、曹参这些人都与他交往频繁,并且吕公还和他结成亲家,其势力必将危及自己的地位,如果把他召回来,岂不是引狼入室,纵虎养患?这样一想,县令便感到不寒而栗。
为了防止发生意外,他马上下令关闭城门,全城加强戒备,并准备杀掉萧何、曹参。幸亏萧何、曹参消息灵通,得知这一情况后,就赶忙越城逃出城外,骑上马去投奔刘邦了。
萧何、曹参二人跑了一段路程后感觉有点疲倦,于是下马在路旁休息了一会,正要继续行走时,只见前方尘土飞扬,来了一队人马,不久便到了跟前,萧何一眼认出这正是刘邦率领在芒、砀之中聚集起来的几百人的小队伍。
他们二人马上迎上前去与刘邦相会,刘邦也认出了萧何、曹参,不过他还以为是来迎接他进城去的呢!刘邦对他们说:“二位辛苦了!”
萧何愁眉苦脸地对刘邦说:“刘兄,情况不妙,那县令真是可恶,本来答应得好好的,马上又翻脸不认人了。现在城门早已关上了,城内戒备森严,要不是我们消息灵通,腿跑得快,早已没命了。”
刘邦听说情况有变,一时不知所措,只好命令队伍原地休息,他们三人聚在一起开始商量对策。刘邦主张强攻,曹参主张与县令谈判,但萧何认为强攻力量显然不够,这无异于以卵击石,与县令谈判也不可能。
最后萧何提议写一封告全县父老的公开信射入城中,利用他们以前的影响,或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刘邦、曹参认为,既然别的办法不行,这个办法倒可以试试。于是就让萧何起草了一封告全县父老的公开信,写于布帛之上,并派人用箭射入城中。
信中说:“父老乡亲们,天下人受残暴的秦朝统治的困苦已经很久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贫苦人民已经在陈王(即陈胜)率领下揭竿而起,现在山东各地诸侯都起而响应,秦朝的统治很快就会土崩瓦解,灰飞烟灭了。你们如果替沛县县令守护城池,诸侯的军队一到,那么势如弹丸的沛县小城迟早会被攻破。但如果你们能杀掉令人痛恨的秦朝官员沛令,另外选立我们沛县自己人,然后举事反秦,响应陈王的起义,那么你们的身家性命都可保住。父老乡亲们,你们应该当机立断,不可再迟疑了,不然的话,等到起义军攻破城池,那时候玉石俱焚,家乡人民遭殃之际,我刘邦也就无可奈何了。”
这份文告,成了刘邦起义的宣言书,进军的冲锋号。它显示了刘邦从起兵开始,就采取了与其他人不同的方式,即:不单纯迷信武力,死打硬拼,而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讲究策略,争取民心。
文告一式几份,誊抄在白帛上。刘邦又特别指示:拔掉箭头,留下箭杆,缚上帛书,射进城去。
沛县的百姓,本来对沛令就十分怨恨,对刘邦十分怀念,被征调守城也是迫不得已。文告射进城后,大家奔走相告,很快就有一批青年子弟,自发组织起来,攻进县衙,杀掉沛令,大开城门,迎接刘邦入内。
刘邦率部进入沛县,沛县的父老要刘邦当沛县县令。可刘邦对自己在沛县人民思想的天平上到底有多大分量,还心中无数,便推辞道:“如今天下大乱,群雄并立,如果将领选择不当,就会一败涂地。我倒不是吝惜自己的性命,只是担心个人的才能不够,有负诸位的重托,请父老们再想想,还有没有更合适的人选。”
当时,在县里有威望的人物,除了刘邦,还有萧何和曹参。萧、曹二人,都是文官,手中无兵,胆子也小,害怕起义万一不成,当了出头鸟,会被秦朝诛家灭族。所以,当有人推荐他们当首领时,二人死活不肯答应。众人又异口同声地劝刘邦:“我们平时就听说将军有超人的胆量,又有许多神奇的传闻,由您当领头人,大伙儿放心!”还有人出去占卜,占卜人也说:“刘邦当首领,最为吉利。”刘邦又推让了一会儿,见众人确是诚心诚意,便答应下来。这一年,他已经48岁。
按照当时楚国的习俗,县令称之为“公”。从此以后,史书上便把刘邦称为“沛公”,而不再直书刘邦或刘季了。
刘邦举行了隆重的就职典礼。县衙大院里,搭设高大的祭坛,坛上设置中华始祖黄帝和传说中的战神蚩尤的牌位,摆上整猪、整牛、整羊三牲祭品。战鼓和旗帜都用牲畜鲜血染成红色,这表示刘邦是“赤帝”的儿子,要替代秦朝的“白帝”而主宰天下。
典礼开始了。艳阳下,红旗漫卷,县衙门口,人头攒动。一阵威武雄壮的军乐奏过,刘邦身披戎装,手持令牌,登坛发表誓词:“众志成城,响应陈王,诛灭暴秦,义无反顾!”
“诛灭暴秦,义无反顾!”台下众口一词,激昂的吼声,在空中久久回响。
礼仪后,众人散去。沛公(以下改此称呼)独坐厅中,心情难以平静,有兴奋,有愁怅,也有压力:自己被推为沛公,多年愿望已有开端,但这是一条叛秦之路、一条造反之路,这条路一头通往成功,一头通往失败。成功了就能身登尊位,荣华富贵;失败了就会家破人亡,株连九族。现在已踏上了这条路,不能后退,只能往前走,但现下事多如麻:要扩军,要安民,要守城,还要外略……他沉思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沛公召开了第一次有文吏武将参加的会议。
“诸君,现陈王已遣四路兵马击秦,近闻项梁、项羽叔侄起兵于会稽,故齐裔田儋也自立为齐王,数千人为聚者,更不可胜数。今暴秦天数已尽,也正是我等创业之时。为尽快聚集力量,我现授:萧何为丞,曹参、周勃为中涓,周昌为舍人,夏侯婴为太仆,任敖、周苛、卢绾等以客从我。”
见众人没有异议,沛公又令:
“萧何、曹参,张榜安民,并征召沛子弟;樊哙、周勃、夏侯婴,编练现有人马,准备兵略胡陵(今山东金乡县东南)、方与(今山东金乡县北),其他人员,另有派遣。”
散后,众人各忙其事。
萧何、曹参奉命后,一面张榜安民,一面在沛城内设征兵站多处。周邻百姓闻沛公起兵自立,往投者无数,在几天时间内,便征得兵卒数千人。
樊哙、周勃、夏侯婴,统兵操练多日,待命进兵。
为了扩大义军的影响,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十月,刘邦率领队伍,攻打与沛县毗邻的胡陵、方与两座县城。守城秦军拼死顽抗,刘邦考虑义军队伍初建,战斗力有限,也不与秦军恋战,主动撤回到沛县丰邑,认真操练,准备迎接更大的战斗。
泗水郡郡守,单名叫“壮”,听说刘邦在沛县聚众起义,恐慌不已,立即派郡监(官名,多由御史充当)“平”(人名)统兵进剿。郡监平没有把刘邦义军放在眼里,带了几千郡兵,杀气腾腾开往沛县,在丰邑包围了刘邦。丰邑被困了两天,刘邦看到敌军虽然气势汹汹,但狂妄自大,战斗力不强,因而,夜间趁敌不备,亲自率众出城,向秦军发动反攻,秦军营寨被冲得七零八落,郡监平落荒而逃。
为了扩大战果,刘邦令部将雍齿留守丰邑,自己再率得胜之师攻打沛县东北方向的军事重镇薛县(今山东滕南)。
郡监平沛县败北,薛县城频频告急,郡守壮坐不住了,亲自统率军马,去薛县迎战刘邦。刘邦来了个撤围打援,组织义军,在半路上设下埋伏。郡守壮进入口袋阵,大败,领着残兵败将退往戚县(今山东枣庄市南)。刘邦部属左司马曹无伤,率精锐穷追猛打,擒获了郡守壮,当众斩首,士气大振。刘邦回军亢父县(今山东济宁市南),前锋又至方与城,秦军望风而逃,刘邦的军队越战越勇。
但是,从反秦斗争的全局看,这个阶段却出现了逆转,农民战争进入最困难的时期。
当时天下的形势是:周文所统率的10万义军在戏水被章邯所统率的秦军打得大败,继武臣自立为赵王以后,他派往燕地的韩广,也是个利欲熏心的家伙,他攻下燕国大片土地后,在原燕国贵族诱导下,仿效武臣,自立为燕王。
被打倒的六国旧贵族,不甘心失去以往的天堂,也跟着浑水摸鱼。农民军势力发展到齐国,齐国人民群起响应。原齐国王室后裔田儋和他的堂兄弟田荣、田横认为,这是他们东山再起的大好时机,遂即设计杀死了秦朝狄城县(今山东高青县东南)县令。田儋自立为齐王,进入齐国境内的农民军,尽被驱逐出境。
周市受陈胜之命,率农民军收复了魏国土地,却千方百计要把原魏王的后裔宁陵君魏咎立为魏王。陈胜不愿看到旧贵族纷纷复辟,把魏咎扣留在陈县。周市固执己见,先后五次派使者为魏咎求情,软磨硬泡,终于迫使陈胜送回魏咎,立为魏王,周市则做了魏国的丞相。
就这样,在反秦义军内部,除陈胜建立的张楚政权外,又出现了四个并列的诸侯国,产生了与陈胜并列的四个诸侯王,即:赵王武臣、燕王韩广、齐王田儋、魏王魏咎。他们与陈胜分庭抗礼,各抢各的地盘,各顾各的利益,反秦大计,倒被抛到一边。
周文牺牲,是农民起义军的一个重大损失。此后,陈胜的西征计划搁浅,反秦义军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章邯击杀了周文,立即派人给秦二世报功。秦二世万分高兴,对章邯大加奖赏,增派长史司马欣和都尉董翳,率领数万人马,协助章邯作战,并指示章邯:深入楚国境内,彻底消灭敢于作乱的“盗贼”。章邯受宠若惊,率领大队人马,耀武扬威地向荥阳进发,要歼灭围攻荥阳的农民军。
强敌压境,形势严峻,农民起义军内部,却由于意见分歧而导致互相残杀。在大泽乡举义时曾做出卓越贡献的吴广,竟惨死在自己部将的手里。
李由是秦三川郡(郡治在荥阳,管辖今河南省黄河以南,灵宝县以东的伊水、洛水流域和北汝河上游一带,是秦在关东的重镇)郡守。他与吴广率领的农民军打了几仗,觉得不是对手,便退到荥阳城里死守。吴广督军,向荥阳城发起猛攻,无奈城防坚固,几次强攻,都未奏效,还增加了不少伤亡,吴广非常着急。
有人给吴广出主意:“李由的老家在上蔡,上蔡是楚国的地盘,‘亲不亲,故乡人’,何不劝李由投降,共同反对秦朝?”
吴广一听,觉得有理。他想,义军西进,不就是为着张大楚国吗?如果李由投降,起义军力量增强,西入咸阳会更容易,就修书一封,劝李由反戈一击。
经过与农民起义军的多次较量,李由深深知道起义军的威力。义军每天攻城,都使他胆战心惊,可要投降,那是万万不行的,堂堂大秦丞相的公子,岂能与“盗贼”为伍。再说,按照秦朝法律,临阵投降,要夷灭三族,即便是自己的性命保住了,在咸阳的父母妻小也要遭殃,他暗笑吴广异想天开。李由和他父亲李斯一样十分奸猾,他明白,面对烽烟四起的局面,能保存实力,把起义军拖在这里,就是胜利。李由将计就计,给吴广写了一封回信,表述对起义军的仰慕之心,至于投降,他说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让吴广不要着急,耐心等待他的消息。
双方书信,你来我往,一拖就是好几个月。
这时候,传来周文兵败自杀、章邯大军正向荥阳挺进的紧急情报。吴广的副将田臧看出了问题,即时进见吴广,劝吴广不要轻信李由,建议留下少量部队围城,其余的前去迎战章邯主力。可吴广根本不听,认为敌军尚远,轻易撤走荥阳之围,会前功尽弃,他坚信乡情厚于军情,李由不会负他,坚持先拿下荥阳,再去对付章邯。田臧还要再说,吴广已不耐烦,闭上眼睛,挥手示意,让他出去。
田臧退出吴广的军帐,找来李归等几个亲信,共同商量。田臧说:“周文战败牺牲,章邯的主力正向荥阳疾进,我们却不死不活地拖在这里,一旦朝廷大军到来,与荥阳守军前后夹击,我们将腹背受敌。”
李归几个一听,也着了急,问田臧:“形势如此危急,将军何不劝劝假王?”
田臧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说:“假王根本不懂兵法,又鬼迷心窍,中了李由的圈套,和这样的人无法商量。”李归几个急得抓耳挠腮。
李归突然把拳头一攥,猛击桌面,恶狠狠地说:“既然吴广不听忠言,那就除掉他。”
几十人商议就绪,带着利器,一块儿进了吴广的营帐。还没有等吴广明白是怎么回事,李归手起刀落,吴广已被砍倒在地。田臧上前,割下吴广的人头,提在自己手里,召集全体将士,厉声宣布:“吴广心怀叵测,暗中与秦将李由勾结,阴谋投降秦朝。我奉陈王密令,诛杀了叛徒吴广,大家此后同心同德,保卫‘张楚’政权,抵御来犯的秦军。”
将士们在荥阳滞留了好几个月,吃不好,睡不稳,打不赢,走不了,早就意见纷纷,眼见杀了吴广,倒觉得解恨。也有几个人心里怀疑,可看着吴广那血淋淋的人头和凛然而立的李归几人,也不敢表示异议,一齐喊到:“愿意听从田将军的指挥!”
田臧连夜派人把吴广的人头送到陈县向陈王作了汇报。陈胜看到事已至此,也不便再说什么,只好将错就错,派专使携带着楚国令尹(官名,相当于丞相)的大印,赏赐给田臧,正式任命田臧为上将军,具体指挥围攻荥阳的农民起义军。
但是,这样做并没有给起义军带来生机。田臧掌握了军队的指挥权,留下少量部队,由李归统领,继续在荥阳围城,自己亲率全部精锐,迎击南下的章邯大军。双方在敖仓(今河南省荥阳县境内的敖山)相遇,一场大战,田臧阵亡,全军溃散。
章邯打败了田臧,进军荥阳城下,李由出城迎接。围攻荥阳的起义军,抵挡不住秦军的前后夹击,李归战败身亡,部众全部壮烈牺牲。
消灭了田臧和李归统领的劲旅,章邯马不停蹄,气势汹汹地又向农民起义军的中心陈县杀来。他派司马欣和董翳,分头攻打陈县的两个前沿堡垒郏和许。镇守郏的是韬城人邓说。邓说被秦军的气势吓倒,未经交战,放弃县城,跑回陈县。镇守许县的是伍徐。伍徐虽然奋力抵抗,但顶不住秦军的凌厉进攻,只好带着剩余的人马,退回陈县。
外围尽失,陈县直接暴露在秦军面前。陈县留守的军队很少,陈胜向四处发檄,紧急调遣各路人马回来保卫京城。但是,那些割地称雄的分裂分子,一个个拥兵自重,根本不顾陈胜的死活,谁也不派一兵一卒。
面对困境,陈胜奋力支撑,组织了一场威武雄壮的陈县保卫战。
首先,他处死了临阵脱逃的邓说,整肃军纪,接着任命蔡赐为上柱国(张楚政权最高军事统帅),以加强军事指挥。蔡赐率军从正面迎击来犯的秦军,又派张贺驻守陈县以西,互相呼应。
章邯为了尽快打败陈胜,采取了两种手段。一方面,集中兵力强行进攻;另一方面,对起义军分化瓦解,在农民军内部寻找代理人,特别是收买陈胜身边的人。
陈胜带着所剩无几的部众,一直退到汝阳(今安徽省阜阳)。秦军穷追不舍,义军在汝阳难以立足,又折回东北,打算回到起兵的发源地——蕲县。
走到下城父(今安徽省涡阳县南)时,天色已晚,陈胜疲劳不堪,打算休息一下,刚刚进入梦乡,一把罪恶的钢刀,就刺进了他的胸膛,手握滴血钢刀的,竟是他的车夫——庄贾。
庄贾割下陈胜的头,趁着夜深人静,逃到陈县,向章邯讨赏。
这时候,是公元前209年的农历十二月,陈胜从大泽乡发动起义到惨遭杀害,前后仅六个月的时间。
全面低落的起义形势,无可避免地给刘邦的事业带来危机。
最使刘邦痛心的,不是来自秦朝军队的打击,而是在反秦同盟的队伍里,有人从背后捅了他一刀,夺了他的立足之地——丰邑。
这人就是周市。
周市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面对陈胜牺牲之后的复杂局势,他置大局于不顾,放下秦兵不打,只热衷于扩充魏国土地,不择手段地兼并其他反秦力量,为此,他看中了刘邦的根据地——丰邑。
丰邑城防坚固,周市担心强攻不一定能够得手,便玩弄手段,采用掏心战术,进行策反。
驻守丰邑的雍齿,与刘邦虽然是同乡,可两人的出身大不一样。雍齿是豪门巨子,在地方上很有势力。刘邦出生于普通农家,加上本人行为放纵,不拘小节。所以,在雍齿的眼里,刘邦只是个不值得与自己为伍的地痞。
秦末农民起义的滚滚洪流,把雍齿也卷了进来。刘邦被推举为沛公,雍齿便成为刘邦手下的一名将领。刘邦不念旧仇,把雍齿引为知己。他领兵去外围作战,着意留雍齿镇守丰邑,以保住后方根据地。雍齿却坚持成见,不把刘邦放在眼里。这样,二人之间,就潜伏着严重的危机。
周市掌握了这个情况,暗地里派人对雍齿说:“丰邑,本来就是大梁(即魏国)的地方,梁王还以此为都城,魏国决不会放弃它。如今,魏国已经收复了几十座县城,实力大增,绝不是过去所能相比,将军如果愿意归顺魏国,魏王会封你为侯,仍旧让你守卫丰邑;如若不识时务,继续给刘邦效劳,魏国大兵一到,攻破城池,就要杀得鸡犬不留。”
一席话,说得雍齿频频点头,立即献出丰邑,更旗易帜,投降了魏国。
正与秦兵鏖战的刘邦听到了这个消息,犹如晴天响起霹雳,好不容易搭起来的窝,哪能让给别人,他急急忙忙领着人马赶回来,要夺回丰邑。
雍齿心里清楚,丰邑如被攻下,刘邦肯定轻饶不了他,于是,驱使民众,拼命防守。刘邦苦口婆心地劝雍齿悔悟,雍齿不听;又劝守城军民反正,也不起作用,便挥军强攻。连续攻了几天,毫无进展,只好悻悻地退往沛县。
丢失丰邑,是刘邦起兵以后受到的第一次重大打击。被别人抄了后路,丢了根据地,刘邦固然伤心,但更令他不能忍受的是:丰邑乃是生育他的家乡,家乡的父老乡亲不是帮着自己,而是帮着雍齿,这说明,他刘邦的威望,在丰邑父老的心目中,并不怎么样。为了这事,刘邦气得生了一场大病。刘邦称帝后,下令免除首义之地的沛县的赋税,却对离沛县不远,本是自己家乡的丰邑,硬是不给这个特权。以后每当提起雍齿,刘邦的牙关便咬得咯咯发响,恨不得把雍齿抽筋剥皮,方消心头之恨。
失去丰邑,刘邦于心不甘;靠自己的力量,又攻不下来。怎么办?刘邦打算外出借兵!
陈胜在大泽乡号召起义的时候,有个叫秦嘉的人,在留县(今江苏沛县东南)拉起队伍响应,并拥立楚国的王族景驹为楚王,自称大司马,在留县一带形成了很大的气候。沛县离留县不远,刘邦决定到留县向秦嘉借兵。
世界上的事情,往往是祸福相倚,得失并存。刘邦失去了丰邑,却在去留县借兵的途中,得到了一位雄才大略的谋臣——张良。
当陈胜在大泽乡起义时,张良从下邳征集了100名壮士,准备赴留县,和秦嘉会合。半路上,与刘邦不期面遇,两人结为伙伴,一同去晋见景驹。
这时候,革命形势更为严峻。章邯在继续率兵追歼陈胜残部的同时,又派副将司马夷率领一支军队,攻打楚地北部的其他反秦义军。司马夷兽性发作,在相县(今安徽宿县西北)大肆屠杀。之后,又占据了砀县(今安徽砀山县南)。
为了打破秦军的围剿,刘邦奉秦嘉之命,与东阳(今安徽天长县西北)人宁君领兵向西迂回,在萧县(今安徽萧县西北)西部与司马夷主力作战。刘邦兵少不能敌,收拾残部,退回留县。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二月,刘邦经过一番整顿,又受命率军进攻砀县。经过三天奋战,终于攻克砀县。收编了砀县士卒6000多人,连同他原来的3000人,部众发展到近万人马。三月中旬,刘邦又乘胜攻取了下邑(今安徽砀山县东)县,回师途中,再次向丰邑发动进攻,又为雍齿所败。
刘邦不畏强暴、不怕挫折,始终坚持抗秦的精神,使张良深受感动,便主动归附刘邦。刘邦把他封为厩将(负责管理军中马匹的官员)。张良对工作尽职尽责,每当战斗间隙,就详细地给刘邦讲述《太公兵法》。
令张良惊奇的是,他过去也为别人讲过《太公兵法》,但是,那些人谁也理解不了其中的奥妙,都说没意思,不爱听。可刘邦却不一样,每次讲解,刘邦总是听得那样津津有味,简直是如醉如痴。更为难得的,刘邦能在具体战斗中对《太公兵法》的理论加以灵活运用,致使张良由衷地发出慨叹:“沛公殆天授!”意思是刘邦十分聪颖,简直是老天爷授给他的。
刘邦对张良,从不以长者自居,总是视为知己,虚心请教,言听计从,两人常常彻夜促膝相谈,只恨相见太晚。
正当刘邦、张良与秦嘉合兵一处,在淮河两岸与秦军奋力鏖战时,项梁和项羽领着一支七八万人的劲旅,来到薛县。
项梁的父亲是战国末年楚国的名将项燕。公元前225年,秦将李信率20万大军进攻楚国,项燕率领楚军英勇抗击,打败了大将李信,秦军几乎全军覆没。公元前224年,秦王改用王翦为将,并再次派出60万大军进攻楚国。王翦采用了坚守不出的战术,导致项燕防备松懈,然后趁势偷袭项燕军,攻下楚国都城寿春,俘虏了楚王。项燕兵败,只好退至长江以南,立昌平君为楚王。
次年,王翦打造战船,渡江追击楚军,项燕带兵誓死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兵败蕲(今安徽宿县东南)南,壮烈牺牲,把生命献给了他为之战斗一生的楚国,楚国随之灭亡。
后来,为了巩固秦王朝的封建统治,秦始皇下令在全国境内通缉前六国的贵胄遗民,项梁整个家族都在通缉之列。
项家怕遭灭门之祸,项梁就带着年幼的侄子项羽,隐姓埋名,避难来到吴中(今江苏省苏州市)。项氏叔侄怀着国仇家恨暗中结纳豪杰,等待时机。项梁在吴中威信颇高,贤士大夫皆出其下,每当征发徭役或地方有大事发生时,会稽(今浙江绍兴市)太守殷通都委托项梁操办,项梁就利用这个时机,暗中招兵买马,组织民众进行训练。
项羽小时候就身强体壮,天资聪颖,项梁对这个项家的独苗钟爱有加,亲自教他读书识字。项羽却没有耐心,顽皮好动,根本就不能专心学习,结果只是粗通文墨。项梁于是让他学习击剑,当时击剑是一件很时髦的事,项羽开始时学得很专心,可练习了几天又厌烦了。
项羽学文不成,习武不就,项梁非常生气,狠狠地训斥他“国仇家恨,怎能依靠你这个懒惰子弟!我真怕你辜负了我们的姓氏!”项羽并不惭愧,反而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学习读书写字,只不过会记住姓名;学习击剑,也就是匹夫之勇,这些都没有什么大的用途。要学我就要学习兵法,等我长大之后,要像爷爷那样指挥千军万马!”
这一番豪迈的话语使得项梁大为惊奇,心里非常高兴,暗想:“此子可教!振兴楚国的希望就在这个孩子身上。”于是开始悉心教导项羽学习兵法。项羽生性粗犷、急躁,“略知其意,又不肯竞学”。
传说项羽精通十八般兵器,其中独爱百兵之王——戟!项羽起兵之前会稽郡曾天降陨石,后来项梁私下请当地铸造兵器的名人们用此石取铁为项羽锻造兵器,经九天九夜终锻成一杆巨型錾金虎头枪,长一丈二尺九寸,重129斤,仅枪杆就有碗口般粗,项羽为其起名曰“霸王”!此枪常人需两人齐力方可抬动,然项羽天生神力,使此枪只用单手即可,后来更自创出一套无敌的枪法“单手十八挑”!
公元前210年冬天,秦始皇又一次出巡,到东南江浙一带镇压“天子气”,同时到会稽祭祀大禹陵。祭祀完大禹陵,秦始皇一行浩浩荡荡地回到吴中。当时街道两旁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秦始皇索性下令打开车帷,让百姓见识一下天子的威仪。
吴中这次接驾秦始皇,是少有的大事,郡守殷通还是非常放心地交给项梁主持。这年项羽22岁,已经是一个非常英武的少年了。项梁把他带在身边,叔侄一起近距离观看秦始皇出巡。车驾所过之处,没有人敢大声喧哗,甚至没有人敢大口喘气,人群中笼罩着一片死寂,有些人似乎忘记了为什么要来这里,根本不敢抬头看一眼秦始皇。在秦始皇车队驶近项羽叔侄,又渐渐离他们远去的那一段时间里,年轻的项羽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国仇家恨一起涌上心头,他双手握拳,面色赤红,咬着牙说:“彼可取而代之。”站在项羽身后的项梁惊出一身冷汗,连忙用手捂住他的嘴,小声说:“别胡说,这是要灭族的。”项梁口里小声责备项羽,心里却一阵狂喜。
回家后,项梁教训项羽说:“我们要想成就大业,就不能莽撞行事,你今天这样分明是去送死。”项羽低头不语,项梁还怕他再惹事,一连多日不让他出门,直到秦始皇走了才放心。
在得知陈胜举兵反秦的消息,看到天下大乱之后,在吴中蛰伏多年的项梁、项羽叔侄非常振奋,打算趁机起兵响应。多年来,他们偷偷养下数十个赤胆忠心的武士,私自打造了很多兵器,已经做好了起义的各项筹备事宜,只待振臂一呼。
正当项氏叔侄为如何起义一筹莫展的时候,历史把机会送到了他们面前:会稽郡守殷通忽然派人召见项梁。殷通作为秦朝官吏,预感到秦朝灭亡的时刻就要到了。以前他是靠着秦王朝中央政府的力量来进行统治,现在秦王朝的中央力量根本顾及不到这里,为了给自己找到一条出路,他想打起反秦的旗号以争取民心,达到割据一方之目的。殷通知道起义事关重大,首先要得到豪杰、世家的支持和认可,否则只能招来杀身之祸,于是他命人请来在世家大族中最有地位的项梁。
项梁奉命前去,太守亲自下座迎接,把他领入密室,低声说:“蕲陈失守,江西全部叛乱,看来是天意亡秦,不是人力所能阻止得了的。我私下认为先发制人,后发为人所制,我想带领大家起事,你认为怎样?”项梁满脸堆笑,极力赞成。殷通又说:“用兵要先择将,我们这里只有你称得上将才,还有勇士桓楚也是一条好汉,可惜他犯罪逃走,不知道去哪里了。”
项梁答道:“别人都不知道桓楚的去向,只有我侄儿项羽知道。我们如果再找到桓楚,肯定能办成大事!”殷通高兴地说:“你侄儿既然知道桓楚的行踪,就麻烦他走一趟吧。”项梁说:“明天就让我侄儿来拜见您,听您的命令。”说罢,就起身告辞,回到家中。
项氏叔侄好不容易才等来这个反秦自立的机会,又怎么能甘为人下呢?殷通的想法是他自己作为一郡的主宰,项梁和桓楚作为他的副手,可惜他的想法未免有点儿一厢情愿了。项梁有能力左右当地世家大族的态度,项羽也有能力制服桓楚,桓楚有自己的势力,在当地中下层百姓中有一定的影响,他一生随楚霸王征战,为楚军五大将之一,后战死于乌江边。他们怎么会把自己能掌握的权力拱手交给殷通呢?叔侄俩私下商量了很久,计议已定。
第二天早晨,项梁让项羽暗藏利剑,随他一同前往。到了郡衙,就让项羽在门外静候,再三叮嘱:“非叫不许入内。”项羽点头应命。项梁进去对郡守说:“我侄儿已到,在门外等候您的命令。”殷通忙叫左右传唤。项羽大步进入,径直来到殷通座位前拜见。殷通见项羽雄伟精壮,不由得非常喜欢,连说:“好一位壮士,真不愧是项梁的侄子。”项梁笑道:“一介蠢夫,何足过奖。”殷通就让项羽去召桓楚,项梁一面使眼色,一面对项羽说:“该行动了。”项羽拔出怀中藏剑,抢前一步向殷通刺去,殷通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呢,就身首异处了。
项梁弯腰拾起郡守的头,又从他怀中摸出印绶,出来对官兵和文吏们说:“秦朝暴虐,郡守贪婪骄横,所以我才用计策把他除掉,现在我想举兵起义,你们看怎么样?”当时的局面是不打出反秦的旗号,根本就无法号召当地百姓参加起义。如果他们继续做秦王朝的地方官的话,说不定哪天就会被起义的百姓杀死。项梁平时就是一个被大家信赖的人,乱世之中有他的领导多少还会安稳一些,众人顺势迎合。于是,会稽郡顺利地从秦太守殷通手中转到了前楚国名将后人项梁手中。
项梁又召集城中父老,反复申明大义,父老们通情达理,无人反对。项梁看大局已定,就开始选派官吏负责地方事务。项梁自己做了将军,兼任会稽郡守,让项羽做了偏将,又任命郡中豪杰分别做校尉、侯和司马。
楚地民间一直流传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谣谶。楚国人民总是幻想英雄项燕没有死,总有一天还能带领他们收复失地,重整河山。现在项梁派人四处张贴告示,招募兵勇,楚人一听说项燕后人起兵,群情振奋,奔走相告,纷纷放下农田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军。项羽精挑细选,招募到吴中子弟兵8000名左右,他们个个血气方刚,身强体壮。这年项羽24岁,身高八尺(相当于现在一米九的个头),目有重瞳,臂粗腰圆,声如洪钟,身边总有一大群青年围绕追随他,经常在他的指导下舞枪弄棒,高兴时,项羽就扛起千斤锤自如行走。吴中子弟喝彩之余,对项羽佩服得五体投地,现在项羽做了这八千子弟兵的首领,他们更是欣喜若狂。在项羽的带领下,这支生力军所向披靡,连续收复附近好几个县。后来,这8000江东子弟成了项氏打天下的精兵骨干,项梁、项羽对这支部队的感情之深厚,也非言语可表。
不久,陈胜兵败,他的部下召平假借陈胜的命令,任命项梁为张楚政权上柱国,同时派项梁带兵渡江,他说:“江东之地已经平定,赶快带兵西进攻秦。”
项氏叔侄是六国旧势力中最先起兵反秦的人,而且最早形成自己的武装力量,却不是最早自立为王的人。他们清楚地知道,秦王朝的力量还很强大,在自己武装力量不足时,盲目称王会招来灾难。所以在旧有的六国相继恢复以后,项梁依然默默地致力于壮大自己的力量,他没想到形势变化这么迅速,还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同时也不想过早地表现自己,但是他知道战机稍纵即逝,所以他接受了命令,准备在陈胜张楚政权的大旗下进一步扩张自己的力量。就这样,项氏叔侄带着他们的8000子弟兵,渡过长江向西进发。
项氏叔侄带领军队渡江之后,听说陈婴占领了东阳,就派使者前去,想要同陈婴合兵西进。陈婴原来是东阳县的令史,一向诚实谨慎,人们称赞他是忠厚老实之人。东阳县的少年杀了县令,聚集起数千人,想推举出一位首领,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就来请陈婴。陈婴推辞说自己没有能力,他们就强行让陈婴当了首领,县中追随者有两万多,那帮年轻人索性要立陈婴为王。
陈婴的母亲很担心,对他说:“咱们家世世代代没有这么显赫的,如今你突然有了这么大的名声,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你还是带人投奔谁吧,起事成功还可以封侯,失败也容易逃脱,因为那样你就不是为世人所注目的人了。”陈婴是个孝子,就听从了母亲的建议。恰巧项梁的使者在这里,陈婴就对军吏们说:“项氏世世代代做大将,在楚国是名门望族。现在我们要起义成大事,就必须投靠项家这棵大树,这样消灭秦朝就多了几分把握。”于是军众听从了他的话,把军队归属于项梁。两支军队联合起来很快就收复了广陵,渡过淮河,继续前进。
项梁、项羽和陈婴渡淮河的时候,军队里已经有好几位著名的将士了,如季布、钟离昧、虞子期、桓楚、于英等。季布和钟离昧本来是会稽郡的将军,项梁起义后一直追随他。虞子期是项羽的大舅子,虞姬的哥哥。桓楚和于英都曾做过草寇,后来被项羽收服过来的。
行军途中,顶头遇到脸上刺字的将军英布,因受秦律被黥,又称黥布。英布是鄱阳长官吴芮的女婿,他带着丈人的兵马,连同自己原来在骊山逃出来的兄弟,去攻打江北,正巧遇到楚将吕臣被秦军打败丢掉了陈城,英布就帮他反攻,收复了陈城。这会儿英布想往东去争夺地盘,碰上了项梁的部队,于是就归属了项梁。项梁非常高兴,也非常重视他。不久蒲将军也率部归属项梁。
项梁渡过淮河,经过家乡下相,回去拜望父老,祭扫祖坟,之后一路北上,到了下邳,才将军队驻扎下来。此时,项梁的部队已由出发时的8000人,增加到7万人了。
这时候,秦嘉已经立景驹做了楚王,驻扎在彭城以东。听说项梁大军到了下邳,景驹非常害怕他们抢自己的势力范围,就来个先下手为强,主动发兵阻止项梁大军西行。项梁进军攻打秦嘉,秦嘉的军队战败而逃,项梁率兵追击,直追到胡陵。秦嘉又回过头来与项梁交战,打了一天,秦嘉战死,部队投降。景驹逃跑到梁地,死在那里。项梁接收了秦嘉的部队,驻扎在胡陵,准备率军向西攻秦。这是项梁义军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秦将章邯率军到达胡陵附近的栗县,项梁派别将朱鸡石、余樊君去迎战章邯。结果余樊君战死,朱鸡石战败,逃回胡陵。项梁于是率领部队进入薛县,杀了朱鸡石。在此之前,项梁曾派项羽去攻打襄城以牵制章邯。襄城军民坚守城池,不肯轻易投降,经过一场惨烈的战斗,襄城终被攻下。项羽下令将襄城数万军民全部坑杀,襄城一片血雨腥风,这是继秦将白起坑杀40万赵国降兵之后,又一场残酷的杀戮,众豪杰为此不寒而栗。数万条鲜活的生命就这么消失了,为此有人说项羽是恶魔,事实上也正是从襄城坑杀开始,项羽集团大规模施暴,使大屠杀的酷烈恶风在秦末之乱中骤然暴涨。
这时,沛公闻项梁军杀秦嘉,兵进薛城,当下自带数人往薛地,借兵以拔丰邑。
沛公至薛,项梁见沛公英姿豪爽,一谈,又言语相投,格外相敬,于是慨然借兵5000人,将吏10人,随沛公往攻丰邑。
沛公借兵后,立即调动人马,昼夜攻城,三天后,雍齿兵败城破,带了几个随从,逃往魏地。
刘邦从起兵反秦到还攻丰邑,这大半年时间中主要完成了两个作战任务:一是击溃了秦泗水郡郡监、郡守率领的秦朝地方部队;二是从雍齿手中重新夺回了丰邑,巩固了自己的后方根据地。在此期间,萧何常常坐镇沛县管理行政事务,负责督办军队的粮草运输与兵员补充,使刘邦得以独自率军在外与秦军作战,从而取得一系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