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喧嚣的社会里,能在一个静谧的环境中或一个幽静的夜晚,将一颗浮躁的心沉静下来,这时,书就是你灵魂的伴侣、思想的朋友,你在理解着它、阅读着她的同时,她也在感染感化着你、引导指点着你。因此,广纳知识,也就等于增强了自己的实力。
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有些都对你的阅读技巧毫无帮助。这似乎是个令人困扰的事实,不过想想有这么多数量的书籍,只能当作娱乐消遣或接收资讯用。娱乐的方式有很多种,有趣的资讯也不胜枚举,但是你别想从中学习到任何重要的东西。事实上,你根本用不着对这些书做分析阅读。浏览一下便够了。
有的书籍是可以让你学习的书——学习如何阅读,如何生活。只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甚或万分之一的书籍合乎这样的标准。这些书是作者的精心杰作,所谈论的也是人类永远感兴趣,又有特殊洞察力的主题。这些书可能不会超过几千本,对读者的要求却很严苛,值得做一次分析阅读——一次。如果你的技巧很熟练了,好好地阅读过一次,你就能获得所有要获得的主要概念了。你把这本书读过一遍,便可以放回架上。你知道你用不着再读一遍,但你可能要常常翻阅,找出一些特定的重点,或是重新复习一下一些想法或片段。(你在这类书中的空白处所做的一些笔记,对你会特别有帮助。)
你怎么知道不用再读那本书了呢?因为你在阅读时,你的心智反应已经与书中的经验合而为一了。这样的书会增长你的心智,增进你的理解力。就在你的心智成长,理解力增加之后,你了解到—这是多少有点神秘的经验—这本书对你以后的心智成长不会再有帮助了。你知道你已经掌握这本书的精髓了。你将精华完全吸收了。你很感激这本书对你的贡献,但你知道它能付出的仅止于此了。
还有更少的一些书,却是你读得再通,也不可能尽其究竟。你要如何分辨哪些书是属于这一类的呢?这又是有点神秘的事了,不过当你尽最大的努力用分析阅读读完一本书,把书放回架上的时候,你心中会有点疑惑,好像还有什么你没弄清楚的事。我们说“疑惑”,是因为在这个阶段可能仅只是这种状态。如果你却知你错过了什么,身为分析阅读者,就有义务立刻重新打开书来,弄清楚自己的问题是什么。事实上,你没法一下子指出问题在哪里,但你知道在哪里。你会发现自己忘不了这本书,一直想着这本书的内容,以及自己的体会。最后,你又重看一次。然后非常神奇的事就发生了。
如果这本书是属于可以让你学习的书,重读的时候,你会发现书中的内容好像比你记忆中的少了许多。当然,原因是在这个阶段中你的心智成长了许多。你的头脑充实了,理解力也增进了。书籍本身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你自己。这样的重读,无疑是让人失望的。
但是如果这本书是属于更高层次的书——只占浩瀚书海一小部分的书——你在重读时会发现这本书好像与你一起成长了。你会在其中看到新的事物——一套套全新的事物——那是你以前没看到的东西。你以前对这本书的理解并不是没有价值(假设你第一次就读得很仔细了),真理还是真理,只是过去是某一种面貌,现在却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一本书怎么会跟你一起成长呢?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一本书只要写完出版了,就不会改变了。只是你到这时才会开始明白,你最初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这本书的层次就远超过你,现在你重读时仍然超过你,未来很可能也一直超过你。因为这是一本真正的好书——我们可说是伟大的书——所以可以适应不同层次的需要。你先前读过的时候感到心智上的成长,并不是虚假的。那本书的确提升了你。但是现在,就算你已经变得更有智慧也更有知识,这样的书还是能提升你,而且直到你生命的尽头。
显然并没有很多书能为我们做到这一点。这样的书应该少于一百本。但对任何一个特定的读者来说,数目还会更少。人类除了心智力量的不同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不同。他们的品位不同,同一件事对这个人的意义就大过对另一个人。你对牛顿可能就从没有对莎士比亚的那种感觉,这或许是因为你能把牛顿的书读得很好,所以用不着再读一遍,或许是因为数学系统的世界从来就不是你能亲近的领域。
我们的重点是,你该自己去找出对你有特殊价值的书来。这样的书能教你很多关于阅读与生命的事情。这样的书你会想一读再读。这也是会帮助你不断成长的书。
有一种很古老的测验——上一个世纪很流行的测验——目的在于帮你找出对你最有意义的书目。测验是这样进行的:如果你被警告将在一个无人荒岛度过余生,或至少很长的一段时间,而假设你有时间作一些准备,可以带一些实际有用的物品到岛上,还能带十本书去,你会选哪十本?
试着列这样一份书单是很有指导性的,这倒不只是因为可以帮助你发现自己最想一读再读的书是哪些。事实上,和另外一件事比起来,这一点很可能是微不足道的。那件事就是:当你想象自己被隔绝在一个没有娱乐、没有资讯、没有可以理解的一般事物的世界时,比较起来你是否会对自己了解得更多一点?记住,岛上没有电视也没有收音机,更没有图书馆,只有你和十本书。
你开始想的时候,会觉得这样想象的情况有点稀奇古怪,不太真实。当真如此吗?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跟被放逐到荒岛上的人没什么两样。我们面对的都是同样的挑战——如何找出内在的资源,过更美好的人类生活的挑战。
人类的心智有很奇怪的一点,主要是这一点划分了我们心智与身体的截然不同。我们的身体是有限制的,心智却没有限制。其中一个迹象是,在力量与技巧上,身体不能无限制地成长。人们到了30岁左右,身体状况就达到了巅峰,随着时间的变化,身体的状况只有越来越恶化,而我们的头脑却能无限地成长与发展下去。我们的心智不会因为到了某个年纪就停止成长,只有当大脑失去活力,僵化了,才会失去了增加技巧与理解力的力量。
这是人类最明显的特质,也是万物之灵与其他动物最主要不同之处。其他的动物似乎发展到某个层次之后,便不再有心智上的发展。但是人类独有的特质,却也潜藏着巨大的危险。心智就跟肌肉一样,如果不常运用就会萎缩。心智的萎缩就是在惩罚我们不经常动脑。这是个可怕的惩罚,因为证据显示,心智萎缩也可能要人的命。除此之外,似乎也没法说明为什么许多工作忙碌的人一旦退休之后就会立刻死亡。他们活着是因为工作对他们的心智上有所要求,那是一种人为的支撑力量,也就是外界的力量。一旦外界要求的力量消失之后,他们又没有内在的心智活动,他们便停止了思考,死亡也跟着来了。
电视、收音机及其他天天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娱乐或资讯,也都是些人为的支撑物。它们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在动脑,因为我们要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但是这些外界刺激我们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像药品一样,一旦习惯了之后,需要的量就会越来越大。到最后,这些力量就只剩下一点点,甚或毫无作用了。这时,如果我们没有内在的生命力量,我们的智力、品德与心灵就会停止成长。当我们停止成长时,也就迈向了死亡。
一本好书,她是智慧的源泉,是思想的火花,是黑夜里的一盏灯,照亮孩子回家的路。一本好书,充盈你的智慧,开阔你的视野,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你的思想。所以,好的阅读,也就是主动的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对我们的工作或事业有帮助,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增强自己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