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东是一家经营酒的公司的销售部经理,他比较简单,不像一个阅历丰富的人。正因为这一点,很多商家都愿意与他合作,因为他们都相信阿东。但也因为这一点,阿东也吃了不少亏。
有一次,他在与人谈一笔生意的时候很顺利,对方经营A品种的酒类,双方对彼此公司都非常认可。签完合同之后,对方要请阿东去吃晚饭。阿东很高兴地答应了,在酒桌上点酒的时候,他点了B品种的酒,并说了一句:“其实我最不爱喝的就是A品种的酒了。”此话一出,对方很尴尬,阿东也觉得不好意思,马上找其他话题打圆场,但效果也不佳。就这样,双方不欢而散了,此后再也没有合作过。
得了这次教训后,阿东明白了,在什么场合要说什么样的话,特别是在客户面前。
其实阿东的话并没有错,错就错在他在不恰当的场合说了这句话,从而使对方不满意。有时候,说者无心,但听者有意,不能不分场合,随便把自己的心里话吐露出来,这样会引起误会,误会小了还可以原谅,但如果大了呢?
那时你怎么去圆场都是没有用的,因为话已经说出去了,不良后果已经造成了,何不从最开始的时候就想好再说。不要等到发生后方恨自己的过失。
所以,一定要学会“话随境迁”,不然吃亏的还是自己。
看性别说话
性别不同,对言辞的接受也有差别。俄罗斯有一句谚语说:“男人靠眼睛来爱,女人靠耳朵来爱。”这就指出性别对于接受是有影响的。无论是言辞涉及的内容,还是言辞表达的程度、声调都如此。
在说话者言辞接受的程度上,一般说来,男士较能承受率直、干脆、粗放、量重的话语,而女士则喜欢委婉、轻柔、细腻、量轻的话语。说话者必须依据接受对象选择的性别表达自己的表达方式与程度。
在通常情况下,说话者如果是男士,而接受者又并非自己的妻子、恋人或关系很密切的姐妹,那么言辞就应当严格把握分寸,在内容上、方式上都要充分注意女性的接受特点。对一些可以向男士说的话,就不一定能向女士说;对一些可以向男士使用的表达方式,就不一定用之于女士。
看教养层次说话
教养是指接受对象的一般文化和品德水准,包括文化程度、知识积累、生活阅历、涵养气度等。教养层次不同,对说话者言辞的接受程度也不同。有些话说出来,甲听得懂,理解得了,乙就可能听不懂,理解不了。像女作家丁玲的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的人物——工作组组长文采的演讲。就是没有区分接受对象的教养层次和实际需求。而致使“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所以,说话者在进行言辞表达时,要认清自己的接受对象教养层次如何,盲目表达不仅达不到说话的目的,甚至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在现实交往中,从我国现阶段国情看,对接受对象教养的认识,更多的还是文化程度不高、知识欠丰富者。说话者面对这样的接受对象,或一时间不能确定其教养程度时,所表达的言辞应力求通俗化、大众化,那种故作深沉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看性格特点说话
人各有其情,各有其性。言辞表达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因人而异,符合接受对象的脾气、性格,才有可能产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效果。
性格外向的人易于“喜形于色”,性格内向的人多半“沉默寡言”。同性格外向的人谈话,你可以侃侃而谈,同性格内向的人谈话,则应注意循循善诱。
看对方心境说话
人际交流中经常会有“言者无意,听者有心”的情况,说话不注意洞察对方的心理状态,往往会产生意外的问题。
看地域说话
地域指的是接受对象所处的地理位置,包括国别、省别、族别等。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彼此在认识、观念、习惯、风俗上都有区别,对说话者言辞的接受就会有所不同。所以应当认清接受对象的地域性,才会产生良好的交际效果。
《尹文子·大道》讲了这么一件事:郑国人把未经加工处理的玉叫做“璞”,东周人把还没有腌制成干的老鼠叫做“璞”。郑国的一个商人在东周做买卖,一个东周人问他:“你要不要买璞?”郑国商人说:“我正想买。”于是东周人从怀里掏出一只老鼠递上。郑国商人赶快辞谢不要。
东周人在作言辞表达时,没有认清其接受对象是郑国人,所以买卖没能成功。
根据文化背景说话
随着社交范围不断扩大,我们的交际对象也将会有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要适应交际的广泛性,就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说话的特点,使我们说出来的话与特定的文化背景协调一致。
说话必须有技巧性。所以说,必须学会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