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才高识远:努力学习增才干
8186600000048

第48章 才华和潜能需要准备去定位

在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未雨绸缪的心态。如果你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潜能,更需要准备去定位。

狡兔三窟本来是兔子在生存过程中为了对付天敌而自然形成的一种本能之术。说的是狡猾的兔子往往有好几个藏身的洞穴,以便于逃避灾祸。将狡兔三窟之术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当首推冯驭。

冯驭,又称作冯谖,战国时齐国贵族孟尝君门下的食客,此人虽无显赫功名,但见识深远,谋事有方,是位智慧过人的奇才。冯驭衣食无着,投奔于权门之下时,本来胸有奇才,但并不自夸自诩,相反,却自称“无好”“无能”。结果,孟尝君家的佣人将他列入最低等的门客,给他粗劣的饮食。冯驭不服气,几次发牢骚,于是,孟尝君把他从下等门客升到中等门客,又从中等门客升到上等门客,受到器重后,冯驭决计报效孟尝君。一次,冯驭自告奋勇要求到孟尝君家的封地薛城为其收债。到了薛城,冯驭不但没有催逼百姓们还债,还以孟尝君的名义把带去的债券当着债户的面全部烧了,老百姓欢呼雀跃。冯驭空手而归,一大早求见孟尝君。孟尝君见他如此快就回来了,很是奇怪,问冯驭收到债后买些什么回来了。冯驭回答道:“你说让‘买你家缺少的’,我考虑后觉得你家什么都不缺,唯一缺的是‘义’,我就为你买了‘义’。”

孟尝君听后心里很不高兴,但为了照顾面子,没有说什么。一年后,齐闵王听信谗言,免去了孟尝君的相国职务。孟尝君只好回到自己的封邑薛。没想到,薛城的老百姓扶老携幼,到半道来迎接他。望着欢迎的人群,孟尝君才恍然大悟,对冯驭说:先生为我买的‘义’,今天才真正看到了。“这时冯驭又进言:狡兔有三窟,才能幸免于死。如今公子仅有一窟,还不能高枕而卧,请让我为您再营两窟。”孟尝君听后一阵惊诧。冯驭接着说:请公子借我高车使用数日,我要让齐王在不远的将来,重新任公子为相。

当时,孟尝君在各国中的声望较高,各国为了争雄天下,都渴望人才归附。冯驭就带车五十乘、金五百斤,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游说梁惠王,说齐国放逐大臣孟尝君到各诸侯国去,谁先得到他,谁就能富国强兵霸天下。梁惠王立即把原来的宰相调去任大将军,派使者带黄金千斤,车百乘,前往聘请孟尝君到魏任宰相。冯驭又先行一步赶回来告诉孟尝君,要他含蓄推辞,以让齐闵王知道此事。

孟尝君依计,梁惠王的使者跑了几趟,也未应允。齐闵王果然得知了梁惠王重金聘用孟尝君的事,大臣们也很惊恐,害怕孟尝君为他人所用对齐国不利,于是,齐闵王再次起用孟尝君。这时,冯驭又给孟尝君出主意,要他让齐闵王用先王传下的祭器,在薛建立宗庙,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孟尝君的政治地位。宗庙修成后,冯驭告诉孟尝君,三个窟都建好了,你可以高枕无忧了。本来落魄不遇的孟尝君,因冯驭的狡兔三窟之术,复握相国大权,声威更加显赫。

从冯驭为孟尝君智营三窟可以看出,狡兔三窟主要是为了应付多变的政治风云而采用的权术。它启发了人们处事要圆滑、世故,事不可做绝,多留条后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该应变术带有较大的贬义性质。然而,狡兔三窟也包含着做多手准备,有备无患,留有余地,以防意外等意,这在政治、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是有积极意义的。

由此可见,凡事都做好准备,未雨绸缪,有备才无患。那么,要想把自己的才华和潜能最大化,成为一个更全面的人,准备是你必须做出的最明显的选择。有时候,准备阶段艰辛而漫长,可能需要你接受正规的教育,找到智慧的导师,或意味着走出你的舒服区,或仅仅再“打磨”一下你已近掌握的某项技能。不管需要什么,记住:当时机来了,你必须准备好。生命中,机会转瞬即逝,人们没有第二次抓住它的可能。

事后反观,很容易看到准备的价值。那么,为何这么多人做不好准备呢?

他们看不到纪律的价值

准备时,令人郁闷的是准备时间往往比实际活动长得多。为了一首3分钟的乐曲,音乐家可能得练上好几个小时。为了一场2小时的演出,舞台演员要练上几个星期。为短短的事情做长时间的准备时,需要纪律来约束。

美利坚的开创者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和他的首任财政部长说:“人们都称我有天才,可我所有的天才都在于:把我手边的事研究得很透彻。”汉密尔顿是一位遵守纪律的多产人士。他知道,不管环境、资源或天资如何,总有东西在你掌控之内——比别人更努力、更聪明工作的能力。在你准备迎接面临的挑战时,要把这谨记在心。

“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说:“做好准备是成功的第一秘密。”要了解准备的力量和它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准备让你更好地发挥自身才华

准备时花1分钟,可以让执行时省下10分钟。在计划做准备前先问问自己:要完成哪些?如何完成?什么时候完成?在哪儿完成?多快能够完成?需要什么来完成?当你准备了,你的才华也被放到最能发挥效用的位置上。

准备是个过程,而非一次性活动

我们生活在快节奏的世界里。我们根据情况和快速解决方案来想问题。准备工作采用这种方式行不通。为何?因为这与你自身有关。任何关系到人的事,都是过程导向的。《领导力21法则》中,“过程法则”认为:“领导力不是一天而是天天提升的。”在最大化你的才华方面也一样。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著名篮球教练约翰·伍登说,提高团队的最佳方式是提升你自己。他从父亲约书亚·伍登那里学到这一课。父亲喜欢告诉小约翰:“不要想着超越别人,但别停止去做最佳的自己。”不管你是打篮球、养育子女还是经营事业,这都是金玉良言。

准备产生出机会

有一句老话是:“你可以说自己被吓到一次,毕竟,你毫无准备。”若你想利用机会来施展才华,那么在机会出现时,你必须准备好。一旦机会出现,再准备就来不及了。

如果你观察那些活得很精彩的人,你会发现,做好准备迎接机会是他们的共同点。亚伯拉罕·林肯总统说过:“我准备好,有一天,机会就会降临。”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也说:“对于一个男人,人生中成功的秘诀是:当时机来了,他已经准备好了。”约翰·F。肯尼迪总统也说:“趁着晴天补屋顶。”三位领导者都才华横溢、精心准备,然后在机会来时,抓住它们并充分利用。许多人认为,获得机会的最大障碍是得有阻碍,可实际上是当有阻碍来了,你得准备好。

为明日所做的准备始于正确地运用今天

准备并不始于你做什么,而始于你相信什么。若你相信明天的成功取决于今天的做法,那你就会完全不同地利用今天。明天获得什么取决于你今天相信什么。若你今天有准备,明天就不需要补窟窿。

准备需要持有正确的眼光

霍华德·孔利是一位管理人员,因对国家经济贡献良多,被美国国家标准学会授予嘉奖时说:“未来的管理者将按预见问题的能力来评估,而不是问题来了再去解决的能力。”眼光,不仅帮人们做好准备,还激发他们去做准备。

好的准备引向行动

若光准备而从不行动,那准备有何价值?

喜欢做准备的人有时会发现自己陷于“过度准备”,有时甚至因此而行动不了。凯瑟琳·艾森哈特——斯坦福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教授——在硅谷的12家公司中做过决策过程研究。她发现那些快速决断者(他们花2-4个月来做出大决定)比那些缓慢的决策者(想考虑到所有的现实情况并达成一致)行动要更有效。慢的人会花费长达18个月的时间来计划和决定,等到他们最终下定决心时,做出的决策常常都过时了。

准备,并不意味掌控着现实情况,也不等于获得所有的答案,也不见得是非得达成共识。前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说道:“共识是对领导力的否定。”它指的是要把你放到更利于达到成功的位置。

瞩目的成就来自并不瞩目的准备。才华加上充足的准备常常引领你走向成功。才华缺了准备往往导致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