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悦近来远:善于交际人脉广
8239900000018

第18章 开口之前要三思

常言道:“言多必失,多言必败。”一个喋喋不休者,像一只漏水的船,每一个乘客都希望赶快逃离它。好人好在心上,坏事坏在嘴上,那些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想到什么就讲什么的人,即使他才华横溢也不能算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这种人不懂得为人处世的艺术,口无遮拦是他们的致命弱点。而真正的聪明人能够管住自己的嘴,明白“谨言慢口,话留三分”的道理。

俗话说“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很多时候,我们无心出口的一句话,很可能会给他人造成伤害。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语言表达的一点偏差可能会导致意义的离题万里。若想避免这种不必要的麻烦,最重要的一条便是:管好自己的嘴巴。说话前一定要三思,要用大脑考虑一番再出口。

“你会说话吗?”如果被人这样问,你一定觉得可笑,只要是正常人,说话谁不会!实际上,问题并非如此简单。谁都会说话,但有人说话却不懂得把握分寸,口不择言。结果可想而知,不仅会闹出笑话,造成尴尬和误会,而且还可能因得罪了别人而难以收场。因此,我们说话的时候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切不可口不择言。

相信不少人都吃过“祸从口出”的苦头,有时候无心的一句话,就有可能引起轩然大波,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会引起莫名的误会,还可能招惹是非,使自己成为受害者。

有一个人邀请了四个朋友来他的家中做客。快开饭的时候,有三个朋友已经准时到达了,但还有一个朋友却迟迟没有来。

过生日的人有些着急,不禁脱口而出:“急死人啦!这该来的怎么还没来呢?”其中有一人听了之后很不高兴,对主人说:“你说该来的还没来,意思就是我们是不该来的!那我告辞了,再见。”说完就气冲冲地走了。

一人没来,另一人又气走了,这人急得又冒出一句:“真是的,不该走的却走了。”

结果又有一人生气地说:“照你这么讲,该走的是我们啦!好,我走!”说完,这人也掉头走了。又把一个人气走了,主人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

最后剩下的这一个朋友与主人交情较深,就劝他说:“朋友都被你气走了,你说话应该注意一下。”

这人很无奈地说:“他们全都误会我了,我根本不是说他们。”

最后这个朋友听了,再也按捺不住,脸色大变道:“什么!你不是说他们,那就是说我啦!莫名其妙,你有什么了不起的。”说完,也铁青着脸走了。

言者无心,可听者有意。这个请客的主人显然是忽略了自己的出口之言与言下之意之间的因果关系。你没想到的当属你的无心,但在场的客人对你的言下之意难免会从另一个极端加以引申,以至出现如上那幕连环性的“走客”误会。其实这样怨不得朋友们的小气、多想,要怪只能怪主人说话不经过大脑,结果弄得自己里外不是人。

一位剃头师傅家中被劫。第二天,剃头师傅到主顾家剃头,愁容满面。主顾问他为何发愁,师傅答道:“昨夜被强盗将我一年积蓄劫去,仔细想来,只当替强盗剃了一年的头。”主人怒而逐之,另换一位剃头师傅。这位新来的师傅问:“先前有一位师傅服侍您,为何另换小人?”主人就把前面发生的事细说了一遍。这师傅听了,点头道:“像这样不会说话的剃头人,真是砸自己的饭碗。”

在一位名声显赫的员外的寿宴上,客人同说“寿”字酒令。一人说“寿高彭祖”,一人说“寿比南山”,一人说“受福如受罪”。众客道:“这话不但不吉利,且‘受’字也不是‘寿’字,该罚酒三杯,另说好的。”这人喝了酒,又说道:“寿夭莫非命。”众人生气地说:“生日寿诞,岂可说此不吉利话。”这人自悔道:“该死了,该死了。”

由此看来,如果我们说话时不加注意,就可能伤人败兴,引起误解,惹怨招怨。因此,我们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对象、气氛,不要口不择言,想说就说。像有些人去菜市场,问卖肉的:“师傅,你的肉多少钱一斤?”或饭馆服务员端上来一盘香肠,说:“先生,这是你的肠子。”这类生活中的笑话,我们要注意避免。

俗话说,一张口可以让你荣升,同样也可以夺你身家性命。鸟儿会被自己的双脚绊住,人会被自己的舌头拖累。人往往会因为说错话而自找麻烦。其实,爱说话、喜欢饶舌并不是什么大毛病,只不过古语说“祸从口出”却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不少人美好的事业前途栽在了舌头上,却还满腹委屈地说:“我也没做什么啊?”甚至还有人为此丢了性命,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警醒。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因“舌头”而误了终生的也大有人在。

杨修,字德祖,东汉末文学家。出身名门望族,与曹植是好朋友。他博学睿智,才识过人,但为人恃才傲物,数犯曹操之忌。表面上曹操对其才华非常赞赏,但其实心甚忌之。虽说曹操素来爱才,但一定是可以驾驭之才。像杨修这样恃才狂妄、牙尖嘴利的人,最终只能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杨修总是自认为绝顶聪明,有事没事就爱炫耀。一次,曹操的院宅翻新修建好了,但曹操嫌工匠造的园门太宽了,就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别人看不懂是什么意思,杨修一看,立刻就明白了曹操心中所指,于是赶紧就宣布答案说,不就是说门太“阔”嘛。

杨修也好为人师。曹操欲考察儿子曹丕和曹植的能力,经常给他俩出出难题。按理说这是家事,外人不应该跟着瞎掺和,可是杨修却管不住自己的嘴,经常给曹植出谋划策。有人把此事告诉了曹操,杨修的处境可想而知。

曹操兵进斜谷时吃了败仗,正在进退游移之间,随口传令以“鸡肋”为夜间口号。杨修非常理解曹操进退两难的心情,猜到他可能会退兵,于是让随从准备归程。一时大家都知道曹操欲归之意,于是纷纷做起了退兵的准备。曹操夜里心烦意乱,出军帐散心,正好看到这个情景,肺都快气炸了。他把杨修叫来质问,杨修却振振有词:“鸡肋不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吗?由此知王意。”而此时,曹操正担心军心涣散,影响局势,于是盛怒之下就斩了杨修。

说话的艺术的确很难,然而我们不能因为难而都做哑巴,生活中我们还是得说话,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注意语言修养,慢慢去克服我们说话的纰漏和不足之处。同时,说话还要避免伤害别人,一定要用心,培养出一种说好话的习惯,自然而然地说出来。实在不好说什么的时候,宁可不说。人与人之间的好感难得,恶感易成,所以与人交谈交流,必须谨慎。否则一言失误,感情便会产生裂痕,所以我们不可不防,不可不小心谨慎。

古时候,吴国有个滑稽才子,名叫孙山。他与同乡一同参加科举考试。考试结束后,孙山先回到了家,那个同乡的父亲就向他询问自己的儿子是否考上了。孙山笑着回答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这便是“名落孙山”这个成语的典故。

孙山的回答既委婉又含蓄,非但没有触到别人的痛处,反而会让别人对他的诙谐幽默佩服不已,这便是语言的魅力所在。说话时,你必须谦虚谨慎,让自己的脑子比嘴巴转得快点便是其中一条应该遵守的原则。如果做好了这点,得罪他人的话便不会再从你的嘴里蹦出来。

总而言之,人际交往中,我们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说话前一定要用自己那聪明的大脑想一想,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甚至在不同的场合应该也要用不同的措辞。把要说的话在大脑里多打几个转转,觉得恰当合适的时候再说,如此,才能顺利扩展自己的人脉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