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悦近来远:善于交际人脉广
8239900000021

第21章 向上司“进言”要巧妙

古人云:“忠言逆耳利于行”。的确,古代的那些忠君爱国志士也是按照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的,他们为国为民冒死进谏,确实让我们很佩服,但是又不禁感叹,这样硬生生的与君王碰,即使丢了性命,意见不是也没有被采纳吗?最后的结果也是得不偿失。与其这样,倒不如用“忠言顺耳”的方法,既然其接受,也不必引起不快。

良言即便是“金玉”,也不可无所顾忌。那你为什么不把良药裹上糖衣,让忠言变得顺耳呢?这样既可达到进言目的,又不招致怨恨。有些时候,当老板的思想一时转不过弯来,你再直截了当地进谏,就可能把自己也卷进去。这时不妨采取迂回之术,从另一角度提醒,老板可能就会豁然开朗。

东汉末年的刘基是军阀刘繇的儿子,他知书达理,风度翩翩,孙权比较赏识刘基,大胆起用他。刘基除了善于处理一些棘手事务之外,更有一张会说话的嘴。不但偶尔能来个“虎口拔牙”,而且还不会得罪孙权。

公元220年,孙权向曹丕服软,面北称臣,曹氏暂时也没有攻打孙权的能力,所以双方倒也相安无事。孙权整天吃喝玩乐,好不快活。一天孙权和大臣们喝得很高兴,亲自为大家斟酒。按说这是天大的面子,谁敢不接着。偏偏到了虞翻那儿,他假装不胜酒力,躺在了地上,等孙权走过去了,他又一下子坐好,一点醉意也没有。虞翻不给面子,惹恼了孙权,恼羞成怒地孙权立马拔出腰剑,眼看一剑下去,虞翻就没命了。大伙一下子酒劲都过去了,可是谁也不敢说什么,弄不好自己再来个惹火烧身。

就在这一刹那,刘基眼疾手快,一下子抱住了孙权的大腿,说:“大王等酒过三巡之后,再杀贤能之士。即使虞翻真的有罪,天下人不知他该死,却知道您是酒后杀人,大王您这么多年礼贤下士,仁慈之名播于四海,不能让好名声毁于一旦啊!”

刘基深知说服的精要,一要保存孙权颜面,二要真心地为孙权着想。他的话孙权听进去了,可心里头火气未消。再说也不能就这么算了,那不是显得自己酒后失德吗?这时孙权记起了曹操,说:“曹操尚且杀了孔融,我杀虞翻,算得了什么?”这话听着有道理,虞翻怎能比得过大名鼎鼎的孔融呢?

刘基说:“曹操轻率杀害了士人,天下共愤;大王推行仁义,应和尧、舜比,怎么能和曹操相提并论呢?”这话说到孙权的心窝里——“我和尧舜差不多,哪能像曹操呢!”于是虞翻在鬼门关口又转了回来。刘基借巧说“不”挽回了虞翻的性命。

对于每一个下属来说,提意见的同时别忘记表扬,表扬是批评的“润滑剂”。表扬是激励,而批评更重要的是引导。在表达否决之前,先对对方见解的优点或可行性进行肯定,然后再适时地陈述自己的见解。这样既不损伤老板的自尊心,又使自己的想法很容易被接受。双面收益的事情,你为什么不干呢?

春秋时代,晋灵公为了个人的享乐,强迫大批百姓,耗用大量钱财,建造极其豪华的九层的高台。他怕臣子们劝说阻止,就下令说:“谁敢劝阻,格杀勿论!”

有个叫荀息的大臣,很为国家担忧,他求见晋灵公。晋灵公认为荀息是来劝阻的,就举起箭,拉开弓,等着他来,只要他一开口规劝,就射死他。

荀息拜见晋灵公后,装作轻松愉快的样子,说:“大王,我是来表演一个小技艺,让您开开心的。”

晋灵公感到好奇,便命他赶快表演。

荀息认真地先把10个棋子堆起来,然后又把鸡蛋一个一个地加上去。旁边观看的人,担心鸡蛋会掉下来,都紧张得屏住呼吸,瞪圆眼睛。晋灵公也惊慌急促地叫道:“危险!危险!”

荀息却慢条斯理地说:“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还有比这更危险的呢!”

晋灵公听到这话,好奇心更盛,说:“是吗?我倒想见识见识。”

荀息一见时机成熟,便向晋灵公说道:“这九层高台修了三年还没造成,现在地无人耕,布无人织,国库空虚,一旦外敌入侵,国家很快就要灭亡!大王,还有比这更危险的事吗?”这一番话,说得晋灵公恍然大悟,于是下令停止修造高台。

荀息没有被射死,还成功地劝阻了晋灵公九层高台的建造工程。秘诀何在?就在于他采用了这种“暗示”的方法,把晋灵公说了个心服口服。

在职场上也是这个道理。在指出上司不足的时候,也可以像荀息一样,用暗示的方法,点到为止,让上司自己去领悟。毕竟是上级,说得太直接,等于直接打在他脸上一样,他自然不会快活。因此,在向上司进言时,如果遇到不方便直接表达的话语,可以采取一些委婉的方式来表达。委婉语能使本来也许是困难的交往,变得顺利起来,让听者在比较舒坦的氛围中接受信息。

当今社会,一个人的能力表现在很多方面,会说话就是一种能力。放眼职场,会说话的人加薪、升职都比别人快一拍。当然,我们并不提倡靠谄媚、拍马屁获得优厚待遇。一个敬业的员工,绝不会靠奉承邀宠,但上司决策失误或者自己有更好的建议时,也绝不会充耳不闻,远离是非。所以,作为下属的我们,既要理解古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道理,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思考问题,给上司当好参谋,做好助手。这样,个人发展才不会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邱亮是某电视购物公司的销售部主管,顶头上司便是销售部经理。接连三个月,公司的业绩直线下滑,为了促进销售,在季度总结大会上,经理提议大家可以开空头支票,也就是为了吸引顾客,另增设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优惠或者服务项目。

对此,邱亮很不赞同。他强调让职员拿空头支票外出办事,会有许多空隙可钻,是极不负责任的。万一客户找上门来,不仅销售员个人的业绩乃至诚信会受到影响,也会连累到整个公司,甚至引发信任危机。也许是言辞过激,上司在恼怒中扔过来这样一句话:“我看你是权限太大了。”

两个人正僵持不下的时候,一旁的销售员小崔出来给他们打了个圆场:“主管,就咱们经理的识人本领,有谁能逃得过他老人家的火眼金睛?不是经理信得过的人,经理能这么做吗?”僵局中有了这个台阶,邱亮也就顺着附和,大夸经理办事精明老到。经理听了当然很欢喜,而且,自己也在心里权衡这么做的利弊,悔恨自己差点办了糊涂事,会议结束的时候还表扬了邱亮、小梁对公司负责任的态度。

邱亮若不是有销售员打圆场,恐怕不仅劝不住经理,还会和经理闹僵了,这样,无论对于他,还是公司的发展都没有好处。而很明显,帮他解围的销售员是聪明的,他更明白,作为一个下属,上司在乎面子,顺着上司的心思提出建议,更能事半功倍。

每个上司都需要真诚的赞美,也需要善意的批评。所以,要想让对方接受你的批评,改正过失,就必须在批评前先给予对方适当的赞美,然后再给他以批评,这样才会让听者感到你是为他着想,或者感到合情合理,这样才更有利于对方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都说不打不相识,其实不捧也不相亲。自古就有趋类求同,排斥异己的说法。一句好话不仅可以让冲突缓解,更可以和对方在“知遇”感叹中拉近距离。每个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被批评,尤其是当众批评,更何况是上司呢?所以,在向上司“进言”的时候,一定要有技巧性,让你的忠言听起来更顺耳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