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意志:激发意志的力量
8243500000001

第1章 意志力是迈向成功的基石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扭转战局的一役,是发生在苏联一个小城的战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过去两百年来,俄国人凭着顽强的意志力,两度孤军击败全侵略者,成为不可一世的枭雄霸主,从欧亚边陲弱国,跃升为超级强国。

1812年,法军挥兵直攻俄国,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不惜火焚莫斯科城,用焦土政策抗战到底,在北国严冬助阵下,拿破仑仓皇兵败,60万大军中活着逃回法国者仅3万人。

1941年,希特勒率领的德军兵分三路直攻苏联,不到几个月,600万苏联红军中的450万被歼被俘。在亡国危机下,斯大林下令誓死保卫绝不撤退,列宁格勒被德军围城890天,约200万市民饿死了100多万人,仍然顽强地拒绝投降。更壮烈的是斯大林格勒,整个城市被敌人炸烂到没有一栋完整的房屋,也没有一棵绿树。

在斯大林格勒的瓦砾废墟中,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一个小小的红军上士,率领全排士兵死守阵地,所消灭的敌人数量,竟然比德军进攻巴黎时阵亡的还多!最后德军全军覆没,希特勒也步上拿破仑的后尘。

没有比战争更残酷的考验,也唯有在生死存亡间,人们才能锤炼出钢铁般的意志力。

中国史书《吴越春秋》写的是春秋时代吴越两国的故事。书中最有意思的是两个人物——伍子胥和勾践的意志力战争。

伍子胥出身楚国世卿之家,却被奸臣陷害惨遭灭门,亡命天涯,最后逃到蛮荒未开化的吴国栖身。伍子胥强烈的复仇意志,像是令人不寒而栗的黑色火焰:一个失去所有凭借的流亡者,誓言要消灭春秋时代最强大的楚国。他结交奇人异士,暗杀吴王僚,协助阖闾继任吴王,并延揽天才军事家孙武,秣马厉兵9年,终于大破楚军,长驱直入楚国郢都,将楚平王的尸骨从坟墓挖出来鞭尸。春秋五霸的齐、晋等大国,都不是楚国的对手,而伍子胥却带领一个边陲小国,几乎把楚国消灭,也差点改写中国的历史,其复仇的意志力,真可谓无坚不摧!

越国国王勾践兵败吴国沦为阶下囚,吴王夫差让勾践夫妇住在吴国阖闾的大殿旁边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让勾践的妻子到宫中当侍女。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有一次,夫差感冒身体不适,勾践竟为夫差尝粪便以查看病情,此举深深地感动了夫差。两年后,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夫妇回去了。

回到越国后,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自己复仇的意志,便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尝一尝苦味,扪心自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了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褥子。凭着无人能及的意志力,勾践终于大败吴国,报了仇,雪了耻。

有这样一位病恹恹的美国人。他在3岁时,得了严重的猩红热,在医院躺了数月,后来靠着一剂强心针,勉强摆脱了死神的纠缠。18岁时,他又染上了一种怪病,住进波士顿的一家医院。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身心俱疲的他流露出了绝望:“也许,明天你就得参加我的葬礼了!”

26岁时,他通过隐瞒病史参加了海军。在与日本人的一场海战中,他所在的军舰不幸被击沉。最后他靠一块木板捡回了一条命,却因此落下了更严重的后遗症。

30岁时,他去英国出远差,突发虚脱昏倒在一家旅馆里。当时,英国最高明的医生断言他“最多只能活一年”。

37岁时,他身上多种病症并发,长时间卧床不起。

可就是这样一位从小到大百病缠身的人,却从平民百姓起步,到工人、军人、作家再到议员,一步一个脚印,终于在43岁那年,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他就是约翰逊·肯尼迪。

难以想像在公众场合精力充沛、风流倜傥的肯尼迪竟然是个药罐子。而事实的确如此,在他各个发病期的主治医生都见证了这一点,同时,他们也见证了肯尼迪孜孜不倦的勤奋:病床上,他的身边随时堆满了书籍和笔记本;35岁那年,他在病床上创作的描写“二战”期间的专著《勇敢者》荣获了当年的普利策奖;当了总统之后,有时病得无法办公,他会躺在疗养室的温水池里阅文件、下指示……因为疾病无时无刻不让他感受到死亡的威胁,而这种威胁又提醒他珍惜每时每刻的宝贵时光。因此,在有限的46年生命中,他废寝忘食、快马加鞭,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总统之一,被许多人誉为“与时间赛跑的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按常理,疾病对一个人而言,意味着事业的停滞;而肯尼迪的人生却向人们昭示了疾病的另一面。肯尼迪的奋斗经历,无疑可以成为一面镜子,照亮我们自己所欠缺的,较量困难的意志,以及把握光阴的自觉性。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著名作家。他是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百年孤独》的作者。当他被全球18位权威文学评论家推选为当今世界最伟大的十位作家之首的时候,面对报界采访的他却说了一段出人意料的话:“我非常感谢诸位尊敬的文学评论家对我的厚爱和鼓励,我非常珍惜随着我的声誉而来的各种荣耀。但是,我更珍惜从我童年起就经受的种种打击、挫折乃至失败。我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伟大的编辑吉列尔莫·德托雷先生,是他毫不留情地退回了我的第一部小说……”

原来,在马尔克斯22岁那一年,他呕心沥血完成了第一部小说《枯枝败叶》。今天的文学评论家对这部书的评价非常高,但是当时这部书稿却屡遭厄运。当他把这部书稿送到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著名的洛萨达出版社后不久,便收到该社审稿编辑西班牙著名文学评论家吉列尔莫·德托雷寄来的退稿,其中还附有一条措辞生硬的评语:“此书毫无价值,但艺术上似乎有可取之处。”

另外,这位伟大的编辑还忠告作者最好改行从事其他更有价值的工作。在他眼里,马尔克斯在文学方面是个庸才。这样的打击对于年轻的马尔克斯来说无疑是沉重的,当他收到这位编辑的退稿信时,就好像被迎头泼下了一盆冷水。但是他并没有被这盆冷水浇灭希望的火焰,他依旧不想放弃自己对文学的追求。

马尔克斯出自内心说德托雷是伟大的编辑。在他看来,德托雷伟大就伟大在他逼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德托雷的退稿信成了马尔克斯努力的动力,当他看到这封信,就好像看到了别人对他的嘲笑,这是他无法容忍的,他要用最好的作品来证明。他不服气,在挫折与失败面前,咬紧牙关,迎难而上,最终攀登上了世界文学的高峰。

无数成功者并没有超常的智能,也不是没有经历过失败,而是他们相信自己必将战胜挫折,迎来成功。我们应该明白,人生就是为经历这些逆境而来的,我们更应该在逆境中奋发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