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降临时,很多人会误以为成功就在手中。其实,机遇不是成功的必然因素,抓住机遇才可能成功。
芝加哥商人艾伦就是一个能够发现机会并能付出行动的人。他总结自己的经验说:“我的成功是因为善于发现机遇,并且在机遇面前毫不手软。”
1843年,艾伦出生在新泽西州查塔姆县,在他出生后不久,全家迁往密歇根州。在密歇根,他一边在公立学校念书,一边当学徒,12岁时他又转入制桶业。五年之后,他在一家杂货店找到一份工作,至此便开始了他一生为之奋斗不息的零售业生涯。
艾伦在那家商店干得非常称职,以至于不久便主管起店里的全部事务。内战结束时,艾伦转到芝加哥的马歇尔·菲尔德百货商店。同样,他干得还是那么出色,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才华。
艾伦这些复杂的经历为艾伦以后零售生涯积攒了不少宝贵的经验,这对他未来的成功大有裨益。此外,他还遍游西部乡村,与当地居民交谈,从而了解到了一个重要事实:居住在大城市以外的人们需要购买东西,但他们对品种少、价格高感到不满,这种情况在乡村地区,特别是农场地区的商店中普遍存在。
艾伦当即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商机!抓住这个机会就足以改变自己甚至是一个产业的命运!
为此,艾伦决定建立第一家大型函购公司,以解决农村居民的商品购买问题。然而就在艾伦准备创办函购公司时,一场天降的灾难差点使他的计划成为泡影,他平时省吃俭用的积蓄在芝加哥的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
但艾伦并未因此而气馁,他四处奔走,积极地联络合作人。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他的内弟乔治·索思答应做他的合伙人。1872年两人各出资1 600美元建起了首家函购公司。由于经济拮据,他们只能将业务总部设在芝加哥一个马车行的草料棚里,在那里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批商品“目录表”。那是一页开列着各类价格低廉的商品名称一览表。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出售的各类商品名称的一览表。
艾伦明白想招揽顾客,除了价钱低廉以外,更重要的还是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公司的服务水平。这是一个关键,因为没有这项保证,顾客对花钱买未露面的卖主的东西总是有疑虑的。
在这种全新经营理念的支配下,公司开张第一年便生意兴隆,很快便在全美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1873年,公司与一个巨大的农场主组织“全美格兰其”签订了合同,成了格兰其组织的供应商,这成了公司在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格兰其组织在美国的影响非常大。从1873年到1889年,艾伦广泛地向人们宣传这一事实:他的公司是“最早的格兰其组织的供应商行”。因为能与其签约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荣誉,更不用说它给艾伦的公司带来了大量的订单。公司的业务在格兰其组织的激励下蒸蒸日上。
1884年,公司由原先只有1页的目录表剧增到240页,包括1万余种商品项目。四年后销售额第一次突破了100万美元。1895年,政府建立了乡村免税邮递制度,艾伦公司因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艾伦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大力发展函购业务,使得公司的经济实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销售额一度突破4 000万美元,公司雇员达到6 000人,一跃成为全美国的知名公司,艾伦也因此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名人。
追求梦想取得成功,需要具有一双睿智的慧眼,善于从那些匆匆而去的人们脚下找到一块藏有黄金的宝地,并在那里开始自己的创业。
1919年,希尔顿来到了石油兴盛的得克萨斯州,那里似乎遍地都是黄金。希尔顿迫不及待地连续跑了两个城镇,问了十几家银行,回答都是不卖。他碰了一鼻子灰,却并未因此而气馁,他又来到第三个城镇——锡斯科。
他刚下火车,走进当地一家银行一问,就被告知它正待出售。卖主不住这儿,要价是7.5万美元。希尔顿一阵狂喜:价格公道!他立即给卖主发了份电报,愿按其要价买进这家银行。
然而,不久后,卖主在回电中却将售价涨至8万美元。希尔顿气得火冒三丈,当即决定彻底放弃当银行家的念头。他后来回忆道:“就这样,那封回电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
随后,希尔顿余怒未消地来到马路对面的一家名为“莫布利”的旅馆准备投宿,谁知已经客满了。
看到一个先生在驱赶人群,他忽然灵机问:“你是这家旅馆的工人吗?”对方诉起苦来:“是的。我就是陷在这里不能自拔了。我赚不到什么钱,不如抽资金到油田去赚更多的钱。”“你的意思是,”希尔顿心中猛地一喜,压抑住自己的兴奋,故意慢条斯理地问,“这家旅馆准备出售?”“任何人出5万美元,今晚就可以拥有这儿的一切。”
经过3个小时的讨价还价,卖主最后同意以4万美元出售。这之后,希尔顿立即四处筹借现金,终于在期限截止前几分钟将钱全部送到。他随即给母亲打电报报喜:“新世界已经找到,锡斯科可谓水深港阔,第一艘大船已在此下水。”
当晚,莫布利旅馆全部客满,连希尔顿的床也让给客人住下了,他只好睡在办公室里。经过一番努力,这位未来的“旅馆大王”,成功地写下了他的发迹史的第一页。希尔顿的成功印证了一条经典原则:抓住眼前的一切机会。
每个人成功的方式虽不相同,但每个人成功的道理却是一样的。那就是他们都明白机遇的重要性,并且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在孜孜不倦地寻求机遇,利用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