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抵抗,才能结束困境。这是挑战不幸、摆脱不幸的第一个方法。
下面这个故事的主角便是一个自小生活在沙尘阴影下的男孩。他现年21岁,家就住在沙尘风暴地带内,他的双亲终其一生都在为生存而与风暴及干旱搏斗,并最终在这样的搏斗中失去了生命。
于是,这个年轻人开始担负起家计的重担。直到有一天,他们生活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农作物可以收割,农仓里一无所有,他们就要饿肚子了。年轻人眼望着农舍屋顶上面的落尘,却也只能一筹莫展地坐着发愁。这时,他8岁的小妹妹开门走进来,身旁还跟着一个她的好朋友。
“吉米,你可以给我10美分吗?”她渴望地问道,“我们想到店里去买些吃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需要10美分。”吉米搜遍了全身的口袋也找不到10美分。“妹妹,非常对不起。”他温和地说道,“我没有10美分。”
吉米永远忘不了妹妹脸上失望的表情。有生以来,他经历过不少打击——双亲去世、工人离职、沙尘风暴的袭击……但没有一次像今天这样——他居然没有10美分可以满足自己年幼的妹妹这么小的要求。想了许久,吉米决心要采取一些行动。就在天将亮的时候,他终于下定了决心,并想好了整个计划。
吉米一直想当一名教师。于是第二天,吉米到镇上给自己找了一份临时工作,从那时起,他借来许多书,每天都认真研读到深夜,以准备有朝一日能得到他真正想要的工作——当一名教员。果然,他终于在一间乡村学校找到教职。由于他努力不懈,不但如愿以偿,也赢得了邻居的赞美与尊敬。
由于一名小女孩向她的兄长要求10美分——这个事件驱使吉米改变生活的方向,并且突破了困难,最后终于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做人就应该像这个男孩那样争气,穷不可怕,苦也不可怕,不争气才可怕。
很多企业家在经营过程中都敢于用一时的损失和痛苦换来巨大的市场和利益,靠的就是比别人看得更宽,想得更全面的思想。在许多重要的场合,大家都能看到某个项目的损失,往往采取短期行为。那么,在这样的场合,胜利大多归属于甘于吃亏、善于吃亏的企业家。因为,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和甘于吃亏其实就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做法。这个理论在格力电器的总经理朱江洪那里得到了生动的印证。
格力电器总经理朱江洪,是一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人物。在他的运筹之下,格力空调的地位扶摇直上,一举夺得产品质量评价、市场占有率和售后服务三项全国第一。
朱江洪善于吃亏,善于以暂时的损失赢得市场。他灵活把握市场的辩证运动规律,能够清醒地、主动地把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
朱江洪在任广西百色某机械厂厂长时,就曾导演了一幕“苦肉计”。1984年春节前几天,他收到西藏水泥厂驻京办事处一封求购函。丰富的商战经验告诉他,这只是一封试探性的求购函,同样的求购函肯定像天女散花一般投向全国各地的机械厂,同行们也无疑都知道这个事实。
他更进一步意识到,西藏代表着中国很特殊的一块市场,在西藏市场有了一份份额,不愁在其他发达地区没有市场。他决心促成这桩生意,第二天一早就派销售科长动身赴京,并明示即使经济上吃亏也要签合同供货。
朱江洪的这种破釜沉舟的行为连西藏水泥厂的代表也吃了一惊,马上签了约。事实的发展也正如朱江洪预料的,这桩生意没赚到钱。为履行合同,工人牺牲春节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生产设备。时值隆冬,运输路线长、道路状况险恶,厂里派出5辆车经云南把机械直送雪域西藏,其中有一辆车专门拉上所需汽油。来回折腾了将近50天,滑坡、塌方和暴风雪,事故不断,可以说是吃尽了苦头。
虽没赚到钱,但却给朱江洪赢得了市场和荣誉,用他的话讲就是:“我们有资格吹牛了:除了中国台湾,我厂产品覆盖全国!”
果然,短短几年时间,朱江洪所在的机械厂生产出10种产品50种规格,企业产值3 000万,利润800万,各项指标一跃成为全国同行业的龙头之首。
朱江洪的经营哲学是:该争的绝对要争,不该争的绝对不争,该吃亏的就要敢于吃亏,该破釜沉舟的时候就要破釜沉舟,否则,就有可能错失无数次机会。
破釜沉舟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给了自己一个向生命的高地冲锋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