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在回忆他们自己的奋斗历程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触:对于某一种结果,必须抱着一定要得到的心态去争取,这样的心态,才会使自己把压力变成无尽的动力,拥有这样一种必胜的气魄和信心,才会一步步地接近成功。
“我一定要”是信心也是信念的体现。或许很多人都有远大的目标,也有自己梦想的结果,但是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勇敢地去坚持自己的梦想,最后获得成功的。成功者的可贵品质就体现在这里,他们不仅有梦想,而且有行动和决心;他们不仅仅是想要,而是在想要的同时就在心里暗暗地下定决心,“我一定要”,正是这种决心和必胜的信念,使得他们在遇到任何困难和挫折的时候都能一如既往的坚持,一直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凡成功者,必是对最终的结果充满信心和决心者,三星集团总裁李健熙就是这样一个人。
三星集团总裁李健熙,曾经向他的员工说过这样的一句话:“除了妻儿,一切都会变。”当年他下定决心带领三星集团发奋改革,而这句话完全体现出了他当年立志改革创新的决心,体现了他一定要求得创新发展的结果心态。
李健熙在1987年从父亲手中接过三星集团,1993年开始进行三星集团的改革,并且提出了一定要改革的口号。当时,李健熙决心给“沉睡中的三星”注入一些新的血液,他要给三星一个崭新的开始,而这不仅仅是停留在企业的一项未来规划中,而是一定要实施它。
于是,变革说开始就开始了。三星集团首先从工作时间开始着手,把以前的“朝九晚六”制度变成现在的“朝七晚四”,几十万员工的上班时间都相应的做出调整。可以想象,如此大规模的变革会遇到多少的困难和阻碍。但是李健熙相信,如果仅仅停留在想要改革的层次上,那么振兴三星将永远只是一个空口号。必须以一定要改革的态度去迎接挑战,这样三星集团的再生才不会是个神话。
坚定的改革给三星带来了巨大的效益。然而,1997年金融危机的到来又给三星集团带来了挑战。李健熙面对金融危机,决心再次改革。李健熙坚定的决心,影响着三星集团的每一个部门。在他的指挥下,三星集团制定了明确的战略方向,坚定不移地执行改革,尽最大力量抵制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现在的三星已经位列全球五百强企业的前列,正是这种不只是把想法停留于纸面,而是能够排除困难,决心改革的精神最后帮助了三星的再生。
当今时代,世界瞬息万变,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如果行动的时候不能决断果敢,并最后坚持到底,则必然面临失败。其实,结果是你越想得到,最后也就最可能得到。
下面这个故事就说明了“我一定要”的重要性。
在2000年,全球汽车市场一片萧条,日产尼桑公司也因此陷入了困境,于是公司高层聘请了法国有“营救大师”之称的卡洛斯·戈恩来到公司,期盼他能够使公司起死回生。
戈恩针对公司的现状,宣布了一个惊人的计划——“180”计划。他坚定地说,这三个数字分别代表了日产将实现的三个目标:截至2004年,日产的全球销售量会增加100万台;其运营利润率会达到8%;汽车事业净债务为0.戈恩在演讲台上坚定地告诉所有人:“我要实现这三个目标,如果任何一点没有做到,我就出局,在这三个目标前,我没有说一个假如:假如有了支持、假如经济环境良好、假如日元汇率降低等等,这表明我已经决定,并已经承担责任,这是我对日产公司的承诺!”
在他的领导下,日产不仅扭亏为盈,而且一天比一天欣欣向荣。业界为之震惊,人们发现奇迹总是在这位营救大师的身上出现,那么他必然有其成功的秘诀,于是很多人去请教这位大师。
有一次,一位记者问戈恩,为什么你在一上台之初就要坚定的确定目标,不给自己后路?戈恩回答说:“人们都喜欢结果,因为它简单,谁都能明白,谁都可以去衡量。当我给了对方一个结果承诺,于是人们对你的态度就会积极起来。人们全说:‘好,这很公平,给他一个机会吧。我们按承诺执行,他按承诺兑现,没有任何借口,一切为了结果。’”戈恩接着说,“我觉得在开始的时候,人们肯定是持怀疑态度的,但不是否定的态度。他们或许认为戈恩这个外来人根本不了解日产,才夸下大话。我相信这种怀疑态度会存在,但是我希望他们会放更多的信心在我的身上。我付出的承诺不仅仅是我想如何如何,更重要的是我一定要如何如何。”
正如上面故事中的主人公所说的,当你有一种一定要如何如何的决心的时候,这种决心不单单是能让你自己更加坚定和有毅力,而且还能感染对你寄予期望的人。这样的态度无疑会给和你一起努力的人带来信心和希望,给他们也带来努力的动力。
以上的种种例子都表明,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必然都会具有这种“一定要”的决心和信念。这是你自己能够克服困难,不断前进的信念支持,也是你能成功的带领他人和集体,在成功的路上不断前进的重要力量支撑。因此,如果决定行动,就不要只是“想要”,而是“一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