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将粟裕珍闻录
8251700000028

第28章 创新的“盾”与“矛”:“猫耳洞”和“飞行炸药包”

国与国之间,的确“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善良的中国人做梦都不曾想到,越南这个“亲密”的“同志加兄弟”,有一天会忽然变脸,调转枪口对准“老大哥”。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他的哟是猎枪”,“老大哥”的歌是这么唱的,人当然也不好惹。于是有了20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80年代初的那场教训“小朋友”的战争。

其间,有个“猫耳洞”的名词广为人知。

这是一种战地掩蔽工事,一般构筑在堑壕或者交通壕的两侧。拱形的半圆门,高约一米余,宽则几十公分,纵深长度不等。小则仅供一人容身,大则可纳三五人。其功能主要用来防炮、藏身、储存弹药等,为坚守阵地的士兵提供生存空间。

这种神秘的“猫耳洞”,为减少中国军队的伤亡,保存有生力量出力不少。

但“猫耳洞”其实也不神秘,不只第二次世界大战交战的双方大量使用,粟裕的华东野战军早年也有使用的经历。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粟裕也不例外。

1948年6月,刚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的他,就先狠狠地烧了“一把火”,发起豫东战役,以打破中原战局的僵持状态。

6月16日,华野十纵司令员宋时轮,奉粟裕之令率部在河南上蔡阻击蒋介石王牌之一的胡琏兵团东援,保证华野主力攻打河南省府开封。

“及时转用兵力”是粟裕最拿手的绝活。宋时轮顺利完成任务后,又人不下鞍,马不停蹄,被粟裕调往睢县西边,阻击老对手邱清泉的东援,掩护华野一、四两个兄弟纵队围歼区寿年兵团的七十五师。

宋时轮这个黄埔生,常被粟裕安排打援、阻援,熟能生巧,渐渐有了自己的特长,成了华野“稳如泰山”的阻援专家。

他麾下两个师的部署是:二十八师坚守土楼至桃林岗一线,正面阻击邱清泉;二十师则防守大魏店至曹屯一线,组织交叉火力侧翼反击,减轻正面阵地的压力。

邱清泉外号邱疯子,是蒋介石少有的能干嫡系将领之一。他接到了“校长”的死命令:务必解救区寿年。因此邱清泉倍加“发疯”卖力,带所部加速前进。

但他遇到了“晦气”的十纵。

“排炮不动,必是十纵。”邱清泉的飞机、大炮、坦克等联合兵种的火力,几乎可以和二战中的美军媲美,却“撼山易,撼粟家军难”。他多次“发疯”,轮番进攻,都被稳如泰山的十纵死死顶住,阵前尸横累累。

华野统帅粟裕也亲自给主阵地的团长、政委打电话,关切慰问,并严令:“坚决阻住敌援,决不能后退一步!”

这天深夜,明月高悬,战场有了难得的片刻宁静。粟裕在宋时轮陪同下,来到十纵二十九师师部外的阵地前。

见极度疲劳的指战员们和衣相靠而睡,他悄悄将自己的外衣解下,盖在了一个负伤的战士身上,并示意二十九师师长萧锋,不要叫醒他们。

当得知十纵各师兵力都不足五千人时,粟裕眼眶有些湿润,说:“这是我们的责任,作为一名指挥员,计划不周,指挥不当,将会给战士们带来较大的流血。”

萧锋是粟裕红军时期就认识的老部下,是个敢打硬仗、恶仗的硬汉子。听粟裕这么一说,生怕他将二十九师从阻击岗位撤下来,性急地说:“粟司令,我师这五六千人,可以一当十!还能顶个十天半个月!您尽管放心!”

宋时轮也是一员猛将,曾被毛泽东戏称为“也是一路诸侯”,是华野唯一敢和许世友拼酒的纵队司令,喝酒与打仗两样从来不肯示弱于人。他当然也和萧锋一样心急,赶忙接茬说:“萧锋使用了一种‘猫耳洞’,抗击炮火、坦克、飞机的轰炸很管用,我十纵的部队都采用了。”

他的言外之意是,我的部队现在伤亡减少了,完成任务不成问题!

手下这十几个纵队司令,谁的脾气个性粟裕不了如指掌?他莞尔一笑,对萧锋说:“是啊,‘猫耳洞’用得好!你们打的报告我已批了,要在全野战军推广实施。”

稍微停顿了一下,他又说:“我们已到了战略大反攻阶段,我们的战术技术,要不断适应攻城战、阵地战的特点,指挥员要多动脑子,多出点子,多搞一些发明创造!‘猫耳洞’还要不断完善。”

此后,“猫耳洞”在华东野战军的历次大战役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直至打下南京、上海。

“猫耳洞”虽非萧锋首创,但另一个“高科技”武器的使用却与他的动脑子有关。

1948年春,华野十纵二十九师奉命在菏泽、巨野间休整,开展新式整军运动。

按中央和毛泽东的设想,整军的“新式”之处,在于基本方针是以自我教育为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一位美国学者曾把这一运动称之为“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都没有过的政治手段”。

下级可以批评上级,其实也是毛泽东1927年9月“三湾改编”以来就有的老传统。因此,二十九师的一些指战员毫不客气,对上级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认为战术技术上“不能多谋善断,有些蛮干”。

这个“上级”当然是指一师之长的萧锋。

萧锋对此都表示虚心接受。如何减少伤亡,也就成了他一段时间里冥思苦想的问题。

春节后的一天,萧锋受迫击炮发射炮弹原理的启发,找来有名的爆破大王,八十六团一营营长赵明奎,叫他设法研制“飞行炸药包”。

赵明奎愉快地接受了这一任务。

虽然类似“飞行炸药包”一样的武器,也在二战中就有一些国家采用过,但可惜没人向白求恩一样,发扬国际主义精神,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指点赵明奎,他只好一个人苦苦摸索。

经过一个月的反复实验,赵明奎苦尽甘来,用抛射筒(以汽油桶卷制而成)打炸药包的“武器”研制成功,并在3月10日河南兰封之战中取得了效果良好的验证。

不久,粟裕兴致勃勃专程到二十九师来观看“飞行炸药包”的实验表演。

赵明奎命人在野地里做了三个一百米,三个五百米的碉堡,随后用迫击炮和抛射筒将十五公斤的炸药包向目标射去。几声巨响后,六个碉堡眨眼间荡然无存。

粟裕兴奋地跑到碉堡的位置仔细察看,十分满意。

接着,赵明奎又实验了二十五公斤的炸药包,百米的三发全部命中,五百米的两发命中。

蒋介石和他的部下们大概又会认定,可耻的苏联不遵守《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有关规定,又偷偷送给毛泽东“新式”武器了!

粟裕等实验完毕,紧握赵明奎的手,高兴地说:“这个办法好,是一项很好的兵器创新!特别是我军目前重型大炮缺乏的情况下,攻城、打坦克尤为适用!”

说着,他来到实验用的八二迫击炮前,仔细端详着说:“要在迫击炮尾部搞个螺栓,这样曲射时不妨碍打炮弹,平射打炸药时可把螺栓拔下,一炮两用。”

一旁的萧锋不住点头,一一认真记下。

粟裕又兴致勃勃地说:“‘飞行炸药包’制造简单,威力大,准确度高,可在华野推广!”

随后,他又对萧锋说:“你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它,提高命中率。”

“飞行炸药包”在以后的济南战役与淮海战役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济南是中共首次夺取并永久占领的大城市。攻城之时,粟裕遇到的对手是当年抗日先遣队“颇有贼智”的劲敌王耀武。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是告慰方志敏、刘畴西与寻淮洲在天之灵的时候了!

粟裕派十纵参加攻济西兵团,先拿下长清,扫清外围,接着抢占机场,并和地下党联系后迫使王耀武的六十九军起义,由十纵八十五团接应他们撤离大饮马庄机场。

而后,华野充分利用“飞行炸药包”的威力攻下火车站,又从永镇门和小北门攻进内城,突破“玉府河防线”。宋时轮和东集团一起,仅八天八夜就攻下了济南,完成了粟裕批示的“打下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任务。

战后,粟裕代表华野前委,授予二十九师八十五团五连为“济南连”。十纵司令员宋时轮也授予八十五团四连为“永镇门爆破队”。

这年10月5日,萧锋参加了粟裕主持的华野第二次师以上高级干部会议。

10日晚上,粟裕到萧锋驻地和他谈心。

他首先称赞了萧锋这几年的工作,肯定地说:“你首先想到发明的‘飞行炸药包’很管用,在攻城打坦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减少了战士的伤亡,你为我野战军争得了荣誉。”

接着,粟裕又指出了萧锋的不足,诸如“脾气不好,喜欢骂人”,“有时处理问题不够冷静”等缺点。

随后,他说:“华野前委早已决定调你到十纵任副司令员,只是二十九师师长人选还没选好,你还是要先兼一段师长。等师长人选确定后,马上到十纵上任。”

萧锋听后,一股暖流涌遍全身。他在自己每天的“功课”——日记中写道:“深感粟总不愧为全军统帅,是难得的帅才,又待人诚恳,知人善任,即使批评也叫人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