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
一、作家介绍
托尔斯泰(1828—1910),全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简称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叶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著作等身,后编成《托尔斯泰全集》91卷。其代表作为《战争与和平》(1863—1869)、《安娜·卡列宁娜》(1873—1877)和《复活》(1889—1899)三部长篇小说。
托尔斯泰的创作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9世纪80年代起世界观发生转折,从而大大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就出身和所受的教育来说,他是属于俄国上层地主贵族的,但是他抛弃了这个阶级的一切传统观点,转到农民的观点上来。在晚期的作品里对俄国社会做了全面、激烈的批判,撕下了一切假面具,达到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列宁语)。
二、作家评价
早在农奴制时代,列·尼·托尔斯泰就作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出现了。他在自己半世纪以上的文学活动中创造了许多天才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他主要是描写革命以前的旧俄国,即1861年以后仍停滞在半农奴制度下的俄国,乡村的俄国,地主和农民的俄国。在描写这一阶段的俄国历史生活时,列·尼·托尔斯泰在自己的作品里能以提出这么多重大的问题,能以达到这样大的艺术力量,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第一流的地位。
——列宁:《列·尼·托尔斯泰》(1910年),《列宁全集》中文版第16卷
今日我同人会集,恭祝:笃斯堆(托尔斯泰)先生八秩寿辰,窃维。先生当代文章泰斗,以一片丹忱,维持世道人心,欲使天下同归于正道,钦佩曷深……此真千载一时之会也,同人不敏,有厚望焉,是为祝。
——辜鸿铭等一批中外文化人签名的致托翁祝寿电文(1908),存莫斯科托尔斯泰纪念馆。另见戈宝权《中外文学因缘》,北京出版社1992年版
三、作品评价
《复活》,据说也有托尔斯泰少年生活的影子,从全体上说,这是托尔斯泰精神生活历程的象征的作品。
——茅盾:《世界文学名著杂谈》,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复活》是托尔斯泰呕心沥血的一部杰作,也是作家最后一部长篇巨著。它凝结了继《安娜·卡列宁娜》后长达二十年之久的思想探索和艺术追求,是伟大作家全部文学创作生涯的总结,也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巅峰。
——曹靖华主编:《俄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四、关于长篇小说
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主要通过刻画人物、展开情节、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因而通常把人物、情节和环境称为小说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成功的第一要务,它可以采用各种手法,从各个侧面来刻画人物,使之更具立体感。而生动、具体、完整的故事情节,则是刻画人物、揭示主题必不可少的。像《战争与和平》运用多条情节线索,《安娜·卡列宁娜》用两条平行的故事情节线索,《复活》用单情节线索,都是服从于刻画人物形象多寡的需要。环境是人物活动、故事发生的处所,小说里就必须加以具体地描绘,特别是那些决定人物性格和事件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时代风貌。《复活》就是沿着女主人公蒙冤下狱,男主人公为她奔走上诉,以及陪同她去西伯利亚这条线索,描绘各种社会环境,从城市到农村,从首都到外省,从政府办公厅到省长官邸,从贵族厅堂到农民茅舍,从剧院的包厢到火车三等客车车厢,从警察局到停尸房等各个角落,广阔而深入地反映了沙皇俄国的面貌。
小说根据篇幅容量的大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是其中结构规模最大的一种,一般在十几万字以上到几十万字,甚至几百万字。长篇小说能在较为广阔的范围内多方面地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一般说来,长篇小说人物较多,个性表现较为充分,反映生活的程度较其他叙事性文学更为深入,有一个或多个主题并存;展示多方面的矛盾冲突,情节结构更为复杂。优秀的长篇小说被视为历史的巨幅画卷,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学成就的主要标志。
五、关于批判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是19世纪欧洲文学中两大主要文学思潮之一(另一种主要文学思潮为浪漫主义)。它遵循的创作原则是依照生活固有的面貌来反映社会生活,即如俄国作家高尔基说的:“对于人和人的生活环境做真实的、不加粉饰的描写的,谓之现实主义。”但是这种真实的描写不是简单地照搬生活现象,而是选取其中有意义的现象,加以集中和概括,使之典型化,即创作成典型的环境和典型的人物。其写作手法则是写实的,注重细节的具体和真实,包括语言要生动和生活化。作家也不可能“纯客观”地描绘现实,他必然会在作品中流露出自己对所写现实生活的态度、倾向和爱憎。对于不平等、非正义的生活现象、对于压制个性发展的丑恶的旧社会持否定、批判态度的作品,便是批判现实主义。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主旨是“为人生”,即暴露社会黑暗,提出重大社会问题,启迪读者,催人觉醒。这是解开《复活》主题思想之意义的一把钥匙。
【要点提示】
一、关于“托尔斯泰主义”
在阅读小说《复活》的时候,要注意其思想内容有正误两个方面;还要正确认识男主人公这个“好坏”兼备的人物。
托尔斯泰转变后的世界观仍然包含着显著的矛盾,存在着强与弱这两个方面。强的一面是,在晚期的作品里,对沙皇俄国一切国家制度、教会制度、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做了激烈的批判。在暴露现实的罪恶方面,他是一个“强烈的抗议者、激愤的揭发者和伟大的批评家”。弱的一面是在分析这些罪恶的根源上作出不切实际的解释,散布许多令人生厌的说教。他反对政府和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暴虐,却呼吁“禁止任何的暴力”,主张“勿以暴力抗恶”。他反对官办教会的伪善,却乞灵于“心中的上帝”。他否定贵族阶级、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同情农民群众,却把人民写成温顺、忍让、怒而不争的一群,只会发出无力的咒骂。他同情“政治犯”,却把革命家个个写成改良主义者,并不符合当年俄国革命高潮的现实。显然,作者是把他的托尔斯泰主义当作“救世新术”。其要点就是:勿以暴力抗恶、道德上自我完善和宽恕。而其中的一点“爱一切人”,竟包括“爱仇敌、帮助敌人、为仇敌效劳”。结果托翁本人的形象令人感到既伟大又可笑。
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公爵是个成功的人物形象。作者刻画出这个人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托翁在小说里有一段对人复杂多变性格的描述,已经成了名言:“人同河一样。天下的水都是一样的,可是每条河有时窄,流得急;有时宽,流得平稳;有时混浊,有时澄清;有时凉,有时暖。人也是一样,人人身上都有人类品性的根苗。不过,有时这种品性流露出来,有时那种品性流露出来罢了。人往往变得不像他自己了。其实,他仍然是他原来那个人。”
作者在这部小说中塑造的恰恰是个丰满而复杂的形象,一个“忏悔贵族”的典型。小说通过这个主人公在思考和探索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人物思想的发展和性格的变化,显得真实可信又符合性格发展的逻辑。
关于托尔斯泰的“勿以暴力抗恶”,在当年阶级压迫的严酷现实下之不可行,鲁迅写过的两段话可以启发我们思考。
鲁迅说:“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讲人道主义,反对战争……主张用无抵抗主义来消灭战争。他这么主张,政府自然讨厌他;反对战争,和俄皇的侵略欲望冲突;主张无抵抗主义,叫兵士不替皇帝打仗,警察不替皇帝执法,审判官不替皇帝裁判,大家都不去捧皇帝。皇帝是全要人捧的,没有人捧,还成什么皇帝,更和政治相冲突。”
又说“俄国托尔斯泰的无抵抗主义之所以不能实现,也是这个原故。他不主张以恶报恶的,他的意思是皇帝叫我们去当兵,我们不去当兵。叫警察去捉,他不去;叫刽子手去杀,他不去杀,大家都不听皇帝的命令,他也没有兴趣;那么做皇帝也无聊起来,天下也就太平了。然而如果一部分的人偏偏听皇帝的话,那就不行”。
二、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1996年全国语文高考试题)
A.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李有才板话》、《农村三部曲》等。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春秋战国时的大量史料,记载了许多历史故事,文字优美,文学性强。
C.我国古代的诗歌有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别。近体诗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律诗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D.世界名著《人间喜剧》、《死魂灵》、《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的作者依次是巴尔扎克、果戈理、托尔斯泰、莫泊桑。
答案:C
【学习思考】
一、为什么说《复活》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之作?
二、何谓“托尔斯泰主义”?
三、怎样认识主人公聂赫留朵夫这个人物形象?
(李明滨 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