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初年的时候,年轻的中郎张骞受命出使西域。
公元前139年,张骞由匈奴人堂邑父作向导,率领一百多人,从长安出发向西行进。他们朝行暮宿,风餐露宿,备尝艰辛,不料中途被匈奴所俘,并押送至匈奴王廷。匈奴为笼络、软化张骞,为他娶了妻子,并生了儿子,这样一扣就是十年。但这些并没有动摇张骞完成通西域使命的决心,带去的旌节一直留在身边。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堂邑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堂邑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大宛国(今费尔干纳)。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全国都热情的接见了张骞。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在大宛国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居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公元前128年,张骞启程回国。归途中又被匈奴骑兵抓住,扣押一年多。幸好发生了内战,张骞才逃回长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三十六个国家。
经过艰苦的努力,张骞开辟了一条联结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