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生必读文学经典
82630900000005

第5章 鲁滨孙漂流记

作者:(英国)丹尼尔·笛福

成书时间:1719年

推荐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译者:徐霞村,原名徐元度,一生著作及译作甚丰,是活跃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著名翻译家、作家。

教育部推荐的中学生必读的30部文学名著之一

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

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部不朽的名著

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

作者简介

丹尼尔·笛福(1660~1731),作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山人,现实中的他就像鲁滨孙一样有着非凡的传奇经历。他出生在清教徒商人家庭,20多岁开始经商,从事过多种行业,到过欧洲大陆许多国家。笛福并非一个远离政治的商人,他的政治立场属于新兴资产阶级,他积极参与各种政治活动,甚至为政客们充当秘密情报员。他四处冒险,并因此获得声誉和地位,但也因针砭时弊而三次入狱,几次经历逃亡的艰辛。在年届60之际他开始创作《鲁滨孙漂流记》,这是他第一部,也是写的最成功的一部作品。他因此博得了“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称号。

以后笛福又写了许多小说,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辛格顿船长》(1720),《摩尔·弗兰德斯》(1722),《杰克上校》(1722)等。他的小说多采用流浪汉小说的形式,通过普通人的遭遇和命运,反映了18世纪初期英国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形成时的现实。笛福晚年生活十分贫困,他临死前为了躲债不得不离家出走,1731年,他客死异乡。

学过《荒岛余生》这篇文章的同学一定都很喜欢鲁滨孙在荒岛上与自然顽强搏斗,为求得生存而建造小屋、寻找食物,对付野人和野兽的袭击的故事。那么,你是否还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力量的支撑令鲁滨孙在沦落孤岛、身处绝境时竟能克服常人难以面对的困难,勇敢地活下去?《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会给你答案,笛福的这部小说一问世即风靡全球并畅销不衰,在世界各地拥有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据说,除了《圣经》之外,《鲁滨孙漂流记》是再版最多的一本书。

有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在一个青少年的成长道路上,应该让他阅读的第一本书就是《鲁滨孙漂流记》。因为作为一个人,首先应该学会的便是如何生存。

《鲁滨孙漂流记》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它不仅为笛福赢得近500个名誉头衔,而且各种译本、仿作出了近700种。法国启蒙哲学家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将它作为爱弥儿15岁时的必读书,因此,本书成为教育史上的里程碑,是西方青少年最喜爱的一部小说。此外,《鲁滨孙漂流记》还引发了许多伟大哲人的思考,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曾数次引用鲁滨孙的故事来说明资产阶级的本性。可以说,这部小说是一部雅俗共赏的经典名著。

阅读重点

YUEDU ZHONGDIAN

本书可谓18世纪欧洲第一部最主要的长篇小说,其最大的艺术成就是在世界文学中塑造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正面典型形象。

作者用生动逼真的细节,把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故事具有强烈的真实感。

书海导航

SHUHAI DAOHANG

【写作背景】本书成书于1719年左右,是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丹尼尔·笛福受一个名叫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的海上历险经历启发而写成的。笛福本人的生活经历相当丰富,年轻时在多种行业中谋过职,混迹于复杂的英国政坛。年近花甲时,他提笔创作《鲁滨孙漂流记》,获得极大的成功。书中主人公鲁滨孙在流落荒岛以后所体现出来的进取精神以及挑战自然的信心与勇气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广泛推崇,而笛福也因本书的成功被喻为“英国小说之父”,并因此奠定了其英国小说鼻祖的地位。

【内容精要】《鲁滨孙漂流记》讲的是主人公鲁滨孙漂流孤岛,独居28年,历尽艰难困苦,终成巨富返乡的故事。这本小说通过鲁滨孙的故事,赞美了劳动,赞美了人对自然的斗争,同时也反映了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与追求。卢梭认为,这本书对自然教育进行了形象、精彩的论述,“我们关于自然科学的一切谈话,都不过是对它的一个注释罢了,”所以他选定这本书作为爱弥儿消遣和学习的读物。

本书描写的故事充满惊险和传奇,它突出了人与自然的斗争,不仅生动有趣,还可使读者从中深切感受到主人公鲁滨孙勇敢、坚强和不屈不挠的男子汉气概,以及人类的智慧和巨大创造力。

《鲁滨孙漂流记》最大的艺术成就是在世界文学史上塑造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正面典型形象。鲁滨孙不安于平静的家庭生活,把遨游四海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一旦成人,就违背父命私自出海远航,他有一股压抑不住的冒险的进取精神。他白手起家的传奇经历是每一位不甘于平庸生活的年轻人的梦想。流落荒岛后,他不是听天由命,坐以待毙,而是发挥自己全部才智,不断用自己的劳动改善自己的伙食和居住条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粗到精,创建了自己的王国。他通过劳动成为自然的主人,在某种意义上,本书是一曲对劳动的礼赞。鲁滨孙所处时代正是资本主义四处扩张的时代,在他身上充分地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富于冒险、充满野心、百折不回的顽强毅力和一种斗志。因此,鲁滨孙很自然地成了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

在英国文学中,本书是第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作者在序言中曾强调指出:“这本书完全是事实的记载,毫无半点捏造的痕迹。”笛福把假想的事物写得栩栩如生,准确生动并细致地描写出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特征。作者惊人的叙事手法达到了逼真的境界,正如著名评论家埃文斯所说:“小说信笔直书,像闹钟一样,发条走完就自动停下来,但只要还在走动,注意力就仍吸引在那里。”

【地位影响】《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成功的现实主义小说,对英国小说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笛福采用了第一人称和回忆录的形式,用日记的穿插方式生动记下了书中人物内心的感受和对事物的思考。文体简朴、明晰,语句通俗、浅显,作者特别强调文章要有简明的风格,正因如此,本书才能广泛在群众中流传。小说主人公鲁滨孙也因此成为欧洲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形象。

该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部不朽的名著,在这部作品中,笛福热情歌颂了人与自然的顽强斗争。尽管几个世纪的时间过去了,但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斗争远远没有完结,只要这种斗争没有完结,人类就永远需要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就永远要从前人的斗争中吸取精神力量;也正是因为这样,《鲁滨孙漂流记》才会历经两百多年而不衰,至今仍然具有振奋和鼓舞人的斗志的巨大力量。

华文精选

HUAWEN JINGXUAN

什么是人生的杰作?什么是伟人的功业?带着表面上的辉煌胜利而通过了世界舞台的这些人,就是所说的英雄吗?声名卓著,青史留名,就变得伟大了吗?那不过是为子孙后代编造的一个故事,直到它演变成了传说、传奇。

世界上一切好东西对于我们,除了拿来使用之外,没别的好处。

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这个绝对的真理,使我重新振作起来。

阅读指导

YUEDU ZHIDAO

28年孤岛生涯历险记

1704年,一名英格兰水手因与船长发生冲突,航行途中被丢弃在一个荒岛上。4年后一位航海家发现并救回了他。此时,他几乎已经变成茹毛饮血的野人了。这则轰动一时的奇闻,激发了英国作家笛福的灵感,他以此为素材,匠心独运地创作了一部举世闻名的冒险小说《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出身于中等资产家庭,但他不甘于舒适享受和庸碌度日,热心海上冒险。他第三次航海到巴西,成了当地一名庄园主。当鲁滨孙再度远航到西非时,不幸在西印度群岛触礁,全船覆没,仅他一个人幸存,独自漂到一个渺无人烟的荒岛上,从此开始了不可思议的孤岛生涯。

在长达28年的与世隔绝的荒岛生涯中,鲁滨孙经受了数不清的严峻考验:地震、旱灾、疾病,以及工具材料不齐,因缺乏经验劳而无功等,但他从不灰心颓丧,以“不成功决不放手”的顽强意志,用双手克服无数困难,并逐步建起美好家园。有一次,鲁滨孙从来岛上开人肉宴的土人手中救出了一个将要被杀死的俘虏。这天正是星期五,所以便给他取名“星期五”,收为自己的仆人和朋友。此后,鲁滨孙又从另一批土人手中救出了“星期五”的父亲和一名西班牙人。此时一艘英国船只恰好在岛上抛锚,船长被哗变的水手抛在岸上。鲁滨孙当机立断地带领“星期五”,帮助船长夺回了大船,他也就此结束了荒岛生涯,乘船返回了阔别30多年的故国。

《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启蒙主义的代表作。鲁滨孙这个人物,是欧洲启蒙主义第一次出现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正面形象,正像恩格斯所说的是一个“真正的资产者”。尽管他本质上是一个以剥削他人而生存的殖民者,但是那种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冒险精神,那种顽强坚毅、不畏困难的斗志,那种凭双手实干以求生存与发展的信念,在当时无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此,英国评论家杰克这样说:“人们如果要重新抓住资产阶级在它的年轻的、革命的、上升时期的旺盛而自信的精神,那么最好的导引无过于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了。”

由于小说采用第一人称自述的形式,加之孤岛生涯中细节描写的逼真,因而取得了“以假乱真”的艺术效果,几乎让人觉得真有其人。小说于1719年出版后,受到世界各国老少读者的热烈欢迎,笛福也因此而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著名的美国专栏作家费迪曼教授这样评论说:“孩童时期,这部书只是读来有趣,成人之后再去读,就会知道这是不朽的杰作。”(佚名)

生命的张力

世界上没有伟大的人物,但有伟大的挑战与奋斗!18世纪初,英国人笛福以自传式游记的形式,为世人塑造了一个迎接伟大挑战的平凡人——鲁滨孙。他的冒险故事不但流传世界各国,同时鲁滨孙这个名字也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

故事的主人公鲁滨孙不顾双亲反对,决意舍弃家乡发展事业,一心想要航海,出外实现他遍游世界的梦想。可是从他踏上第一艘船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必须时时面对危险的命运。在一次海难中,他失去了同伴,失去了船,独自沦落到一座人迹绝至的荒岛上。但他并没有茫然失措地坐待死神的召唤,反而冷静地以智慧和毅力化解重重危机。他利用简单的工具搭建居所、制造器物、播种大麦、驯养禽畜,甚至收服野人,成为荒岛之王、万物主宰。最后因为援助一位英籍船长收复失船,才在离家35年后回到人事已非的故乡。

我所喜欢的是小说中一个个细小的情节:鲁滨孙精心营造自己的堡垒;鲁滨孙圈养小山羊;鲁滨孙狩猎;鲁滨孙在葡萄林子里吃了个饱,又把吃不完的葡萄背回来晒成葡萄干;鲁滨孙的“消夏别墅”;鲁滨孙教“星期五”说话等。为什么这些琐碎的细节让我们读起来如此的意兴盎然,因为鲁滨孙并未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而是和我们一样在生活着;但这些琐碎的细节却又是鲁滨孙同困境对抗的过程,且这些困境是几乎每个人都曾体会到的:黑暗,饥饿,恐惧,孤独。鲁滨孙的经历之所以具有传奇性是因为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困境被放大了,对抗困境的时间被拉长了。

当初,笛福在塑造这个人物时,为他取名鲁滨孙意为罗宾汉之子。罗宾汉是传说中统御森林的侠盗,“他的儿子”自然也有不畏艰难、统御万物的能力;所以我们看到的鲁滨孙,总能在最痛苦的经验里找到安慰自己的事物,继而燃起奋力一战的勇气。

我有的时候想,生命不妨被划分成一个个困境,在对抗困境的过程中,时间被慢慢消解。鲁滨孙可以被命运抛掷到无人荒岛,也许我们也会遭遇同样的经历,那时的我们应该如何生存下去呢?而在物质充盈、工具现代化的社会中,我们又有多少勇气可以对抗困境啊?

其实,在真实的人生里,面对大大小小的挑战,每个人都必须单打独斗。如果我们永不放弃奋斗,就能成为主宰自我命运的鲁滨孙,进而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王国。

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往往是他站得多高,看得多远,取得了多大的成就,可是轻若浮尘的柳絮尚且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时候,生命张力的真正体现恰恰在于他可以负荷多大的困难和在困境的重压下能否伸缩自如,不是吗?

不同时代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宗教人士、文学史家和文艺评论家,可以从各个角度解读《鲁滨孙漂流记》,但一般读者,不论是青少年或中老年,大多把其作为一部冒险小说来阅读消遣而已。事实上,这部小说之所以风靡当时而又历久不衰,并不是因为历代评论家的种种褒扬,而是因为《鲁滨孙漂流记》以生动的、吸引人的故事表达了只要有志气、有毅力、爱劳动,就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因此才会在世界各地拥有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这就是《鲁滨孙漂流记》至今还没有失去,而且永不会失去它的光彩的原因。(雪薇)

名家导读

《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包含每个人生活的寓言……说到底,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都遭受孤寂的折磨。笛福象征性地描述了这种孤独:“把鲁滨孙和上帝一起抛到了荒岛上。”因此《鲁滨孙漂流记》其实是描述了一种普通人的经历感受的寓言故事,因为我们都是鲁滨孙,像鲁滨孙那样孤独是人的命运。

——英国文学史家 艾伦

《鲁滨孙漂流记》是世界名作之一,一出版就获得极大成功……笛福善于杜撰故事,鲁滨孙让人觉得简直真有其人。

——美国作家 费迪曼

《鲁滨孙漂流记》具有典型的现实主义风格,全书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对英国的小说创作产生过重大影响。

——《世界文学史》

人物评析

在笛福的笔下,鲁滨孙是个既有冒险精神又有实干精神的资产者。面临绝境的鲁滨孙并没有消极地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地与大自然做不屈的斗争。他认为“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只有动手干,才是“绝对真理”。

鲁滨孙不只是一个被动求生的水手,他还是一个有着勃勃雄心的商人和殖民者。通过这个人物形象,笛福着力讴歌了陷于困境中不屈的人的伟大创造力,歌颂了一个无依无靠赤手空拳的人所能创造出的奇迹。笛福正是通过鲁滨孙这样一个艺术形象抒发了自己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抱负,同时为当时在同封建势力角斗中正在崛起的新生资产阶级提供了一个生动画像。鲁滨孙这一形象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要求“个性自由”,发挥个人才智,勇于冒险,追求财富的进取精神。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斗争精神是这一形象永葆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青春感悟

QINGCHUN GANWU

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鲁滨孙漂流记》一书大家一定都听说过。这本书介绍了鲁滨孙出海到国外,随后去经营生意时,因为大风大浪,被冲到一座没有人烟的孤岛上去。他因此面临着吃、穿、住以及个人的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为此他进行了一系列的奋斗:从搭建城堡、捕捉野兽、学会放牧、研制奶酪,到抵抗野人、逃避外人,等等。当然,在近40年的漂泊生涯中,他一直渴望有一个知心朋友。自从“星期五”(人名)、外国商人等人物出现,鲁滨孙才摆脱了孤单,摆脱了困境,摆脱了这片孤岛,重新返回了大陆。

在这本书中,主人公鲁滨孙可以说在我的心中树立起了高大的英雄形象!他能克服种种困难,并想出许多办法来完善充实自己的生活。他自制出的家具虽是稀奇古怪,但十分实用。在这么艰难困苦的环境下,能够那么沉着冷静地面对生活,真是了不起!书中把主人公的勇敢精神描写得真是淋漓尽致。其中一场鲁滨孙打算解救被野人抓住的俘虏章节真是扣人心弦。当野人们在开“宴会”时,鲁滨孙先是打算观望一会儿,但看到他们惨无人道地屠杀行为时,他忍不住冲了上去,与野人展开了战斗,最后解救出了俘虏。

看到这一段,仿佛鲁滨孙这一人物跃然纸上。虽说是众多冒险中的小小一例,但能反映出鲁滨孙的那种没有畏惧的精神。另外,我对书中每个配角人物也都很喜欢,虽然“星期五”他原本是野人,但他的内心却很善良,而且对鲁滨孙忠心不二,为鲁滨孙做了很多事儿。还有那几个英国商人:有的胆大心细,有的胆小如鼠,有的是敌,有的是友,但各有所长。就比如说那个最胆小的,虽然打仗时不敢往前冲,可十分机智,点子特多,这不也是优点吗?

看完这本书后,我懂得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在困难面前决不能屈服,而要想办法去摆脱其中困境。从某种意义上说,遇到困难不一定是不好的事。邹韬奋曾经说过:“真正的乐观主义者是用积极的精神向前奋斗到底的人,是战胜愁苦的人。”书中的主人公鲁滨孙就是这样的人。他能够以乐观的态度来面对人生,这是十分可贵的人生态度。美国的海伦·凯蒂也曾讲过:“安全感多半是一种迷信——它既不存在于大自然中,人类也从不曾体会它的存在。”事实上,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勇往直前的历险记。在困境中往往能磨炼出一种顺境中无法达到的精神或毅力。虽说鲁滨孙不是刻意地去寻求困境来磨炼自己,但他那种求生的欲望和在困难面前不屈服的精神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人生虽不能选择富与贫,也不能选择顺境与困境,但用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人生,那是自己的选择。(黄灏然)

做命运的主人

《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文字流畅,朴素生动,值得一读。对我来说,这是本教会我们如何对待挫折的书。

这本小说,最吸引我之处是:鲁滨孙孤身一人面对困难和挫折,克服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活了下来。他搭窑烧罐失败后总结经验教训,终于成功;磨粮食没有石磨,他就用木头代替;没有筛子,就用围巾。就这样,鲁滨孙在荒岛上解决了自己的生存难题。面对人生挫折,鲁滨孙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男子汉的坚毅性格和创造精神。

人生的路并不好走。它坎坷,它不平,到处有荆棘、石头、高山、急流。人生并不是布满绚烂多姿的朝霞;它是由痛苦、磨难、幸福、欢乐的丝线织成的一张网。

假如,我在人生道路上跌倒了,我将怎么办?是气馁、消沉?还是积极、奋发?我会选择后者。我愿做那雄鹰,在蓝天翱翔!

假如,我受挫了,我将积极对待失败,认真思考失败的原因。我时常以这句话来鞭策自己:“天不总是蓝的,水不总是清的,草不总是绿的,花不总是艳的,当然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花要凋落,小草要枯萎;但春天又给了它们以新的生机。《鲁滨孙漂流记》给我以启迪:只有奋斗,才有出路。我再遭遇失败,绝不会做懦夫,会奋起,拍去身上尘土,去冲锋。我想:失败是暂时的,一切都将过去。暴风雨终会过去,太阳必将普照大地。生活会折磨人,但我不会失去欢乐、信心、希望、追求!我要挑战自己,做命运的主人。这就是我读《鲁滨孙漂流记》后所想到的。(汪晟)

思考

鲁滨孙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冒险精神,顽强坚毅、不畏困难的斗志,凭双手实干以求生存与发展的信念,以及他超人的智慧,吸引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尤其是广大的青少年读者。读完本书,试想一下,如果你独自一人身处荒岛时,你将怎样生活呢?

延伸阅读

斯陀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通过对汤姆和乔治·哈里斯夫妇这两种不同性格黑奴的描述,告诉读者:逆来顺受、听从奴隶主摆布的汤姆难逃死亡的命运,而敢于反抗、敢于斗争的乔治夫妇得到了新生。小说对当时美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被美国著名诗人亨利·朗费罗称为“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胜利”。

特别推荐

从1904年到1913年的10年中,罗曼·罗兰以每年一卷的速度,完成了使他名垂青史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作品富于诗意,描述了一位很有创造才能的艺术家所面临的一连串危机。这位德国血统的音乐天才约翰·克利斯朵夫,一半像贝多芬,一半像作者自己,他对生活的热爱激励着他勇往直前,即使在逆境中也不甘屈服。作品表现的深刻主题和新颖独特的艺术风格,是罗兰文学创作艺术和思想发展的里程碑,由此奠定了他的大文豪地位,1913年,法兰西学院因本书颁予他最高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