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必知的电影经典
82631200000003

第3章 一个国家的诞生

1915年出品

必须承认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开创的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属于电影的时代。

——美国著名导演乔治·卢卡斯

历来,美国默片时代里最著名的导演大卫-沃克-格里菲斯作为电影艺术奠基人的地位都是无人可以撼动的。这位让电影从他以后才得以不再作为戏剧的附庸的伟大导演,这位发明了真布景、特写镜头、段落着色、拼接书面法、软聚焦、叠化法、渐隐法等各种技巧,并以对这些技巧的运用来解放当时电影人的观念的天才人物,这位有着“电影之父”的美誉的非凡大师,对电影的贡献绝对可以用“开天辟地”这四个字来形容。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一生却充满了戏剧般浓烈的色彩,而他经历的那些酸甜苦辣、荣辱沉浮,连同他创造的各种电影表现手法,都被后世之人所津津乐道。

事实上,正是在格里菲斯的手里,电影才终于成为继诗歌、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和戏剧之后的第七艺术,成为一门综合以上所有艺术形式并属于20世纪的艺术。在人类的整个电影史上,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能够像他那样对电影这门艺术从产生到发展都有着如此巨大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格里菲斯的确当之无愧地应该坐在整个电影艺术领域内的第一位置上。

一般说来,说到格里菲斯这位伟大的大师级导演,人们首先能够想到的就是问世于1915年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和1916年的《党同伐异》这两部经典影片。前者标志着一个大师的诞生,后者则宣布了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真正独立。尽管格里菲斯还有其他一些堪称精品的影片,但真正使他永载影史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却是早期的好莱坞推出的第一部高成本制作的电影。为了拍摄完成它所耗费的10万美元,尽管在今天看来已经微不足道,但对于当时还热衷于炮制廉价电影的好莱坞来说,已是十分惊人的天文数字了。在这部作品中,格里菲斯用他独创的摄影手法逼真地描绘了美国内战时南北交战、火烧大西洋城等壮观场面,给当时的观众带来了极大的刺激与新鲜感,并由此在当年就赢利100万美元,大获全胜,从而也开创了好莱坞在日后开始制作一系列的“豪华巨片”的先河。

巅峰献映 DIANFENGXIANYING

1913年,格里菲斯组建了自己的电影公司,并在1915年拍摄了电影史上最为重要的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它根据美国作家狄克逊的一部赞扬种族主义的小说《三K党人》改编而成,而且也完全地暴露了自幼生长在美国南方的格里菲斯所具有的思想感情的局限和种族主义的社会偏见。他在形象地反映林肯总统解放黑奴的重大历史事件时,完全站在美国南方奴隶主的立场上来看待美国当时存在的种族问题,不仅歪曲了共和党人在南北战争中的作用,还把黑人描写成为一群盲目的奴隶和缺乏理智的罪犯,而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则是“三K党”成为“诚实的美国人所组成的一支英勇军队”。这种对于历史的阐释毫无疑问地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影片放映以后,有很多人纷纷表态和写文章来对影片所反映出的政治内容予以否定,影片更是受到了黑人和许多进步白人的最大限度的抵制和反对,甚至还引发了大规模的游行和骚乱。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权威部门“全国电影评论委员会”对它进行了审查,而一些地方也开始禁止放映该片。

面对社会各阶层人士的严厉谴责,格里菲斯也深感震惊。为此,他写了一篇短文《银幕的自由》,指出那些批评他的人是侵犯了电影的自由,同时也表明了他个人的一种人道主义的立场。后来,当原著作者狄克逊的老朋友威尔逊当上了美国总统之后,这部影片才获得了正面的积极的评价,并以2美元的票价赢得了2000万美元的纯利润。在此后的15年里,这部影片一直在美国的多个城市持续上映着,并且成为好莱坞开始统治电影世界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

抛开本片错误的思想倾向而言,这部绝对堪称是世界电影艺术史上开天辟地的第一史诗巨片的影片,讲述的却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南北战争前夕,年轻的本杰明·卡梅隆和斯通曼家的孩子同在一所寄宿学校念书。在接触中,卡梅隆和埃尔西·斯通曼互生情愫。然而不久后,南北战争便突然爆发了。即将担任联邦众议院议长的老斯通曼举家拥护北方,而本杰明却回到家乡参加了南方军队。战争中,本杰明受伤被俘,结果却意外地在医院与埃尔西相遇。这对因祸得福的年轻人从此感情更笃。战争最终以北方获胜告终。林肯总统遇刺后,老斯通曼总领国事。他派遣黑人林奇前往南方,组织过去的黑奴参加投票选举,希望借此建立一个种族平等的国家。然而林奇却假公济私,企图利用这个机会建立所谓的“黑人王国”。他使用各种手段操纵选举,最终使自己当选为独裁者。在他的鼓动下,南方到处爆发了种族冲突和暴力事件。本杰明的妹妹也在逃避黑人的追袭时坠崖而死。本杰明组织了“三K党”与林奇的势力抗衡,因此和埃尔西产生了误会。不久,林奇扣押了斯通曼,并威胁埃尔西委身于他。千钧一发之际,本杰明率“三K党”党徒赶到,粉碎了林奇的阴谋。一对患难情侣终于又走到了一起。他们的结合,预示着一个新的国家的诞生和统一……

经典礼拜 INGDIANLIBAI

关于《一个国家的诞生》

《一个国家的诞生》是大卫·沃克·格里菲斯风云际会、厚积薄发之作。孩提时父母膝下听读小说的美好回忆,成年后屡次转行的无奈经历,颠沛流离的演员生涯,不尽如人意的剧作体会,以及驰骋片场的导演经验,皆化作他弥足珍贵的创作财富。在多方奔走组建公司并融资成功之后,他看上了托马斯·狄克逊的小说原著,开始着手改编。于是,在票子、本子、班子都凑齐的制片环境下,大卫·格里菲斯雄心勃勃、意气风发,奔赴片场开始拍片子。

1915年2月8日,是《一个国家的诞生》在美国首映的日子,也是令格里菲斯终生难忘的日子。他没想到这是一部身前身后毁誉参半的影片,也没想到这是一部让自己大红大紫大发迹的影片。

影片公映后,美利坚合众国上下反响强烈,一片震惊,甚至在不少城镇引发骚乱。社会各界各抒己见,新闻媒体大加关注。除少数种族主义分子之外,最主流的共识可归纳为:这是一部艺术上杰出、商业上成功、政治上反动的影片。用现在的话说,这部影片违反了“政治正确性”。从故事情节上看,该片反映出格里菲斯黑白分明的种族观念、南北对峙的地域情结。故事以美国历史上的“重建时期”为界,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为“重建时期”之前的故事,描述了南方的白人庄同主与黑人奴隶和谐共处、锄禾耕种的田园生活;后半部“重建时期”则表现错综复杂的南北矛盾、兵刃相见的种族冲突以及“三K党”的貌似正义的暴力行为。影片前后两部分的强烈反差,透露出格里菲斯反对南北战争、反对解放黑奴的真实立场。该片的政治内容因此遭到大多数正义人士的否定,其实也属情理之中。《一个国家的诞生》在艺术上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就叙事的形式结构而言,该片再度证明格里菲斯善于融合狄更斯小说精华为己所用的功力。唯其如此,影片严谨明晰的叙事结构、生动形象的人物塑造和极富张力的镜头语言,深深地吸引着大批观众。正如影评家埃弗森在《美国电影史话》一书中指出的那样:“格里菲斯的所有影片都受狄更斯写作风格的影响,整个文学性的交叉剪辑风格和相当稀奇古怪的巧合情节完全源于狄更斯。”

至于在《一个国家的诞生》之外的那部经典杰作《党同伐异》,则是格里菲斯回应他人指责、进行自我申辩之作,当然也是他电影艺术的另一个顶峰。(佚名)

艺术人生 YISHURENSHENG

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阿巴斯。

——法国著名导演让-吕克·戈达尔

大卫·沃克·格里菲斯

从1908年至1927年的这一时期,正是无声电影发展并进入全盛局面的黄金时代。在此期间,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世界电影名作和著名的电影艺术家。而在这一时期的美国电影史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两个对世界电影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物,就是大卫·沃克·格里菲斯和查理·卓别林。

大卫·沃克·格里菲斯是谁?即便是那些与他一起工作了很多年的合作者,也经常会觉得自己很难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们中的一些人看来,格里菲斯毫无疑问的是电影艺术的缔造者和奠基人,一个严谨自律的工作狂,一位无与伦比的旷世奇才;而在他们中的另外一些人看来,他简直就是令人恶心的种族主义者,一个自高自大的野心家,一颗受人唾弃的“票房毒药”。

当太多的赞美与诋毁都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的时候,他无疑就成了一个使人头疼的谜,或者说是一个集各种矛盾于一体的神话。可是这一切的谜和神话,都在1948年他死去的那个夏日里一并消失了,世界上也因此少了一位伟大的电影大师。这是一个事实,就连上帝都无法否认。

1875年1月22日,格里菲斯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的一个村落。他的父亲原是南方军队的上校,后来因为南北战争而破产。这使得幼年时期的格里菲斯不得不在一种奔波求生的艰难经历中渐渐长大。童年时代的经历让他自很小的时候就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格里菲斯还是一个22岁的年轻人的时候,他就开始在一家剧团里担任喜剧演员,并在此期间爱上了电影这门新兴的艺术形式。可是直到1908年,他才终于得到机会导演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桃丽历险记》,并由此开始了他毁誉参半的导演生涯。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后5年的时间里,他一共导演了450部电影。虽然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短片,但却涉猎了喜剧片、剧情片、恐怖片、西部片等各种题材和类型,并逐步尝试了交叉剪辑、镜头移动角度法、滑动拍摄法、人工照明、逼真布景、闪回叙事、特写镜头、段落着色、拼接书面法、软聚焦、叠化法、渐隐法、圈入圈出式、入画出画式等各种各样的电影拍摄技巧。这段经历不仅对于他在日后所取得的那些令人瞠目结舌的成绩来说是一种最扎实的锻炼和最充分的铺垫,同时也为电影作为一种成熟的影像艺术而最终脱离戏剧附属,真正独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由于格里菲斯在一开始拍摄影片的时候就非常注重对于著名演员及明星的启用,所以后来的电影史家们也认为正是他为后来大行其道的好莱坞提供了最初的那些人力上的资本。

1913年,格里菲斯先是组建了自己的电影公司,接着就在1915年推出了电影史上最为重要的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尽管本片由于确实存在着种族歧视的问题而一度遭到美国全社会的抵制,但是当我们站在今天的角度来重新看待它的时候,就会发现尽管影片在内容上确实违背了历史潮流,也存在着明显的种族主义偏见,但这些瑕疵都不能妨碍它成为美国电影已经走向成熟的一种标志。正是因为有了这部经典杰作,美国电影才由此走上了一条蓬勃发展的坦途。也正是它在电影还处于幼年的时代,就以一种史诗般的格调,气势磅礴地展示出历史的风云,把宏伟的战争场面与多位主人公的个人命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最终为电影所特有的叙事方式奠定了一种基本的模式。综上所述,《一个国家的诞生》被后世认为是使电影成为一门独立艺术形式的标志,也就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1916年,格里菲斯以更加恢弘的气魄和更加空前的高投入,开始拍摄他充满野心的史诗巨片《党同伐异》。可令包括他本人在内的所有人都无法料想的是,影片在上映后却在票房上遭到了惨败,不仅一下子让格里菲斯跌入了深不见底的债务陷阱中,也最终造成了他的电影公司的快速倒闭以及他本人在此后的一蹶不振。

1919年,格里菲斯和卓别林等几个朋友组建了联美公司,并又一次执导了影片《残花泪》。但这始终没能挽回他个人失败的命运。从20世纪20年代以后,他的影响逐渐减弱。直到1931年的时候,他才拍摄了自己的最后一部影片《斗争》。几年后的1935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为他颁发了特别奖。可此后的他却因为自己孤傲的性格而备受冷落,以至于最后竟过起了几乎是隐居式的生活。这就是一位头上顶着“好莱坞之父”、“美国电影之父”、“电影界的莎士比亚”等光环的电影大师在艺术上的最终归途。人们除了冷淡甚至是遗忘,几乎已经不愿再把任何的东西交给这个成也电影、败也电影的人了。

1948年7月22日,格里菲斯在自己隐居的一家旅馆里不慎摔倒,从此再也没有爬起来。在他的葬礼上,只有4个人前来跟他告别。而且即便是数量少得可怜的这样几个人,也都是从他的事业中捞到好处的好莱坞巨头。他们没有为这位电影大师花上一分钱,当然就不可能去树立一块关于这位“电影之父”的什么纪念碑了。

◇世说心语◇

正是电影向艺术发展、粗具雏形的有利时刻,格里菲斯跨了进来。他为电影引入了形式上的新因素和综合的智慧,给美国电影增加了《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这样两部伟大的作品。他是当时最受尊敬、最有影响的电影创作家。可以说,在整个电影史上,他向全世界证实了这一门新艺术。他的作品成为全世界各地拍摄影片的导演的典范。直到今日,他的作品不单其本身是重要的成就,而且也是电影发展的重要源泉。

——《世界电影史》

幕后故事 MUHOUGUSHI

一部电影,打倒了一位大师

《一个国家的诞生》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不仅使见利忘义的那些电影人忘乎所以,甚至也直接导致了格里菲斯个人的野心膨胀。

为了将自己在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中没有表达清楚的观点和信息展现得更加清晰更加透彻,格里菲斯用去了他从《一个国家的诞生》中所获得的全部收入,来构筑他规模更为宏大的又一史诗力作《党同伐异》。可是让包括格里菲斯在内的所有人都无法想到的是,这部先后耗时近两年、动用工作人员不下6万人且投资在当时就已达到200万美元的航母式的巨作,却在自1916年上映后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以至于此后的格里菲斯不得不在其后半生用尽全部的精力来偿还因为这部影片而欠下的债务。

尽管几十年后,效法它的《公民凯恩》、《战舰波将金号》等影片都被人奉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或是能够记起这部标志着美国电影艺术已经达到其最高点的影片,更无从明白一个残忍的事实,即正是因为它的问世,才结束了一代电影大师格里菲斯的艺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