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必知的音乐经典
82631600000008

第8章 二十四首随想曲

尼科罗·帕格尼尼(意大利1782—1840)

流传百世的天籁

超凡入圣技艺的结晶

被奉为永恒经典的乐曲之一

帕格尼尼这个名字,总是与小提琴有着不解之缘。他在小提琴演奏界的地位是其他人所无法比拟的,他的演奏技巧更是让人望洋兴叹,至今亦鲜有人能达到他出神入化的境地,故人们以魔鬼视之,“魔鬼”也许是唯一一个比较恰当的用来形容帕格尼尼的词汇。《二十四首随想曲》是这个“魔鬼”得以扬名于世的关键所在。

——音乐评论家 周兴

帕格尼尼的一生充满传奇,几乎是空前绝后的小提琴技艺,更为之添上不少神话色彩。他所写的无伴奏小提琴作品《二十四首随想曲》在当年更被认为除帕格尼尼以外,无人能够演奏。帕格尼尼创作《二十四首随想曲》时还未满20岁,但当时他却已誉满欧陆。他在舞台上神乎其神的演奏、充满浪漫热情和旺盛精力的音乐,结合他那副带着魔幻神秘、瘦骨嶙峋的面容,有如魔鬼般的台风,使他在任何一个城市的音乐会门票往往在一瞬间便被抢购一空,一票难求。他所到之处,都轰动一时,形成了一股席卷欧陆的帕格尼尼的狂飙。

他一方面演奏,一方面又不断创作出众多包含奇绝崭新技法在内、用以炫耀技巧的作品,供自己演奏,使技惊四座的效果得以保持。当年不少亲眼目睹他演奏的人,对他出神入化的小提琴演奏技巧,都难以置信,加上他那副有如魔鬼般的台上风采,将他的演奏与魔鬼拉上关系的谣言便不断流传,其中流传得最为广泛的说法是,他将自己的灵魂出卖给魔鬼,用以换取超凡的演奏绝技。李斯特便因为年幼时被帕格尼尼的超级演奏吸引,而要致力成为“钢琴的帕格尼尼”。

直到现在,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随想曲》被公认为小提琴家演奏技艺的试金石,对不少小提琴手来说,它是一个噩梦!人人都视之为畏途。这不仅是因为其中采用了大量不可思议的高难度演奏技巧,如二重泛音、双音奏法、左手拨奏、飞跃断奏等连魔鬼亦要退避三舍的艰深技巧,还因为作品其中的丰富性音乐内容最能考验出演奏者对音乐的悟性。不少小提琴家只顾去克服演奏技巧的挑战,而往往忽视了每首随想曲中所蕴涵的丰富音乐内容,致使《二十四首随想曲》沦为练习曲。曾经有一名指挥大师评价中国的小提琴演奏者时,说他们的技巧像大师,对音乐的理解却像幼儿园小孩,什么是真正的艺术,什么是真正的艺术态度一目了然。其实不可不知的是,帕格尼尼的魔力恰恰在于能够用技巧发掘出每首乐曲中的音乐美感。

旷世杰作

KUANGSHI JIEZUO

帕格尼尼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二十四首随想曲》作于1820年。

帕格尼尼创作《二十四首随想曲》的灵感,便是因为他在内格罗的音乐图书馆中,第一次看到了平托·洛卡泰利(Pietro Locatelle)的随想曲乐谱。洛卡泰利的二十四首随想曲写于1733年,但帕格尼尼所写的却完全不一样,各段音乐创作都有鲜明的音乐形象,其中有好几段尤为著名,因而被冠上不同的标题,如第六首“神秘”(Mystical)、第九首“打猎”(The Hunt)、第十一首“浪漫曲及塔兰泰拉舞曲”(Romance And Tarantella)、第十三首“魔鬼的狞笑”、第十四首“进行曲”(March)、第二十首“牧歌”(Pastoralle),第廿一首“小夜曲”(Serenade)、第廿三首“军队”(Military)。《二十四首随想曲》由主题和11个变奏和终曲组成。a小调,生动活泼的急板,2/4拍。主题共12小节,前四小节反复一次,后半段的节奏特点相似。每一小节的第一拍都采用了短促的休止符,形成了强烈而鲜明的顿挫感,急速而畅达的旋律,充满了奔放的热情和无穷动力。

第一变奏运用短促有力的顿音奏法,旋律变为用复倚音装饰的自上而下的琶音式音型。第二变奏每小节第二拍开头都用前倚音装饰,32分音符贯穿的旋律线形成了波浪般的音流。第三变奏始终用双弦奏出八度双音,使旋律带有较强的歌唱性。第四变奏每句的句首均采用半音阶性的音调,使旋律显得圆润华美。第五变奏在宽广的音域中频繁地作八度跳跃,并与低音区的音调相互呼应,显得刚劲有力。第六变奏用双弦奏法,前半段用三度双音,后半部分出现十度双音,浑厚饱满,犹如华丽的合唱曲。第七变奏多用16分音符的三连音,并形成切分节奏,情绪轻快活泼,带有谐谑曲的体裁特性。第八变奏用和弦奏法,与交替使用左手拨奏和拉奏的第九变奏一样,和吉他演奏法有许多相似之处。第十变奏采用高音区歌唱性的演奏,柔美抒情。最后的第十一变奏以跳跃的双音为主,庄重华贵。最后乐曲用琶音、颤音和有力的和弦形成的尾声结束。

《二十四首随想曲》探索了小提琴技巧的各个方面,如:连弓、跳弓、震音、和弦、颤音、音阶以及左手拨弦、双音(三度、六度、八度、十度)等,常作为小提琴练习曲而被广泛采用,其演奏技巧上的难度,历来被公认为是对每个小提琴家的严峻考验,到目前还没有超过它的曲子。如:第一、二、三、五、十、十二、十六、二十首有很强烈的“无穷动”因素,要想把整个乐章每次都拉得准确无误则是很难的。第三、八、十一、二十、二十二、二十三首有一个慢速的前奏,但经常以八度音程结尾。乐曲的再现部有时重复前奏,有时用变奏方式重现。《二十四首随想曲》中,旋律虽然很单纯,但小提琴的表情技巧却能达到很高水平,音乐内容也极为丰富多彩。该曲在小提琴的曲目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对后来的浪漫派作曲家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舒曼据此创作了两套钢琴练习曲;李斯特则缘此创作了练习曲十二首(其中第三首“钟”是根据帕格尼尼的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改编的);勃拉姆斯也创作了《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作品35号)》;拉赫玛尼诺夫创作了钢琴和乐队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作品43号)》等,使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随想曲》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小提琴的范畴。

人们至今也不知道帕格尼尼是用什么方式打动了缪斯女神的心,使得众女神不惜将自己的全部技艺倾囊相赠,不仅将之塑造成小提琴演奏史上空前绝后的杰出的“演奏魔术家”,并且通过帕格尼尼的手将人间哪得几回闻的仙乐播扬于尘世间,成就了他不朽的声望。

——音乐人士 沈威

帕格尼尼的激情与忧郁是永恒的。他像尼采笔下的斗士,充满着炽烈的情怀。帕格尼尼是艺术家中的思想者,是一切阻碍自由的宗教秩序的叛逆者。面对这样一个人,谁也无法指摘他的人格,因为一切都是他的骄傲。《二十四首随想曲》——这令人震撼的音乐,美妙得无法形容,让人感受到的是对灵魂的一种涅槃和洗礼。帕格尼尼从遥远的伊达山来到这个世界,他把酒神的激昂、日神的宁静带到这个世界。他生来体弱多病,一生遭受疾病的折磨,受尽诟病和诽谤,这是一个艺术之神在人间必然的遭遇。

——音乐评论家 阎博

经典赏析

JINGDIAN SHANGXI

宜听宜观的帕格尼尼《二十四首随想曲》

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尼科罗·帕格尼尼在所有学琴者眼中都是一个魔鬼。他的作品中大量出现的跳弓、飞跃断奏、十度、双泛音等技术实在难以驾驭。帕格尼尼能够创作出这样的高难度作品,自然首先得益于他那登峰造极的小提琴演奏技巧。相传,年仅13岁的帕格尼尼曾和父亲一同前往帕尔玛拜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罗拉(A.Rolla,1757—1841)为师,当时父子俩在隔壁一间房里等候卧病的罗拉接见时,父亲看见桌上放着一把小提琴和罗拉新创作的协奏曲谱子,就让儿子试奏。罗拉闻声惊起,当他跑出卧房发现拉得如此出色的竟是个孩子时,他叫道:“我没有什么可教你了,我的孩子。”《二十四首随想曲》在帕格尼尼不到20岁的时候便问世了,在他毕生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这部作品充满了年轻的激情,曲调优美,既反映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又显示出作曲家丰富的想象力及精妙绝伦的演奏技术,故成为现代小提琴演奏者演奏技艺的“试金石”。

世人都知道绘画是视觉的艺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然而帕格尼尼的作品不仅具有可听性,同样具有可视性。这点从何谈起呢?假如说你有机会到现场聆听提琴家演奏帕格尼尼的作品,或是从音像资料中观摩大师的演奏,你就会被演奏者左右手协调的配合、技巧与力度完美的结合所征服。《二十四首随想曲》中第一首随想曲便是很好的例证。演奏者右手快速地上下起伏使弓子来回往复于E弦和G弦之间,弓子俨然成为演奏者身体的延伸,急速而灵巧地跳动在四根弦之上,如小精灵般轻盈。第五首随想曲中,演奏者左手似飞火流星,在指板上“移形换位”,仿佛一个武林高手,其速度、力度、准确度无不让人叹为观止。更令人叫绝的是第二十四首随想曲中的一段“左手拨奏”,演奏者的右手已经失去了传统上的意义,左手或按或拨,忽上忽下,仅使用一只手便制造出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华丽且精致。

当然,从视觉上欣赏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随想曲》未免有“外行看热闹”之嫌,细品味音乐的内涵,你才会感受到这部作品的真谛:在炫技中流露音乐之美。第九首随想曲“狩猎”(The Hunt)的第一个主题模仿的是长笛和圆号的音色,时而灵巧机敏,时而雄壮豪迈;第十三首“魔鬼的狞笑”,旋律诡异而又充满韵律,似乎与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有异曲同工之妙;第十四首“进行曲”(March)节奏坚定有力,像阅兵式上的军队,步伐整齐。帕格尼尼用和弦的方式来表现这种步伐感,因而使声音充满了弹性和张力;第二十首“牧歌”(Pastoralle),旋律优美如歌,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情,为我们勾勒出一派田园风光:闲雅、恬静、幽远。最后一首随想曲是整部作品的压轴好戏,共由12段变奏曲组合而成。每一段变奏自成体系,形疏神聚,而组合到一起又天衣无缝,难怪钢琴大师拉赫玛尼诺夫会将这首随想曲移植到钢琴上演奏。

这里向大家推荐的版本是帕尔曼于20世纪70年代录制的《二十四首随想曲》(EMI7 47171-2),和收录在拉宾全集之中的这部作品(EMI CMS7 64123-2 5CD)。帕尔曼和拉宾同为加拉米安的学生,但对这部作品的理解与处理上却各有特色。帕尔曼双手粗壮有力,但却将作品处理得轻松欢快。他琴声饱满,技术扎实,处理高难度的技巧游刃有余。他录制的《二十四首随想曲》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被推崇为正宗的标准版本。而才华横溢的小提琴家拉宾的琴声如伏特加酒一般浓烈,富有表现力,技术上更是应付自如。拉宾对这部作品的诠释显得潇洒无比,同时又充满阳刚的野性,让人欣赏起来感到魅力无穷。

帕格尼尼作为所有习琴人的“祖师爷”,为小提琴赋予了非凡的生命力。《二十四首随想曲》——小提琴演奏曲目中的极品,将永远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刘樵非)

究竟帕格尼尼是不是像浮士德一样,用自己的灵魂作为筹码去与魔鬼交换世间的奇技,人们无从得知答案。但帕格尼尼被称为魔鬼的化身,在提琴演奏界拥有神一样的地位;那《二十四首随想曲》成为后来考验小提琴手的门槛,这是人们所共同知晓的。

——音乐评论家 董纯光

魔鬼演奏出的天堂之音

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大师,音乐史上最杰出的演奏家之一,其主要作品有《降E大调协奏曲》、《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等。历史上对帕格尼尼还有两个评语:一说他是“魔鬼”,一说他是“天才”。之所以称他为魔鬼,是对他的惊风雨泣鬼神的无与伦比的精湛琴技的慨叹。他在G弦上的不可思议的绝技,据说是在监狱里练就的:谣传他曾因杀死情人而坐牢,看守准许他演奏只有一根弦的小提琴作为消遣,从而造就了他的G弦绝技。但不论谣传是否可信,帕格尼尼确实在这根G弦上练出了真功夫。

他的随想曲、小提琴协奏曲和几套变奏曲广泛地使用泛音和拨奏、新的指法,甚至新的空弦定音。他的技巧空前绝后,可以将曲子任意升高或降低半个音来拉,当然不是调音,而是改变指法!学过乐器的人都知道,一首曲子升高或降低半个音,会使升降记号大变,即使看着谱演奏已极困难,即兴演奏,则难如登天。帕格尼尼在提琴界有着神一般的地位,被认为是魔鬼的化身。

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随想曲》给和他同时代的作曲家带来不少创作灵感,著名的如勃拉姆斯、舒曼、李斯特,都曾将其部分乐曲改编为钢琴曲或配上钢琴伴奏。然而小提琴家却视《二十四首随想曲》为畏途。直到20世纪的上半叶,虽然产生不少伟大的小提琴家大师如克莱斯勒、海菲兹、米尔斯坦、奥依斯特拉赫,他们经常演奏的亦仅是其中的三四首,只有弗朗塞斯卡蒂和年轻的梅纽因经常演奏或录音的,会达到24首的半数。

20世纪70年代以来,能够完全掌握这24首随想曲的小提琴家的年龄就越来越年轻了。直至2000年12月,中国著名小提琴教授林耀基在北京市艺术学校音乐分校年仅13岁的学生杨天娲,只花了两天时间,便成功地将这24首随想曲全部灌录好时,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被视为难以攻陷的金汤城池的神话,才被彻底粉碎!但他天才般的演绎和魔鬼般的琴艺仍令后人叹为观止。

再次听着那如泣如诉的旋律,仿佛时光真的可以倒转:回到200多年以前,在帕格尼尼表演的现场,在他把琴弓放在弦上要拉奏的那一刹那,我们看到了火花……

(佚名)

大师传奇

DASHI CHUANQI

帕格尼尼(1782—1840)

1782年10月27日帕格尼尼在热那亚出生,他是伟大的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史上最负盛名的演奏家之一。尽管后来帕格尼尼对人表示他的超绝技巧大部分是自学而来的,事实上却是,他曾跟随过好几位小提琴教师。他的父亲安东尼欧·帕格尼尼,一位商店老板,便是他的启蒙老师。他很早便发现他的儿子具有不寻常的音乐天分。帕格尼尼年仅4岁时,便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习提琴、吉他、曼陀林;到9岁时,首次上台公开演奏普莱耶尔(Pleyel)的协奏曲。他从13岁便开始旅行演出,并于1805年至1813年间任卢卡公主的宫廷音乐总监。1805年3月,拿破仑的姊妹卢卡和皮翁博公主埃丽萨·巴切科契请他到她的宫廷里当乐长,每两星期在宫廷音乐会上演奏一次。公主嫌他的泛音刺激她的神经,常常不等他演毕就离席,但还是十分欣赏他天才的创造力,经常鼓励他发掘小提琴上的新效果。

当时有一个贵妇人和他相恋,要求他写一首只用两根弦演奏的《爱情场面》。他就用E弦代表女子,奏出求爱的旋律;用G弦代表男子,奏出了热情的回答;最后,G弦和E弦上的双音结合成爱情的二重唱。贵妇人听了他的演奏大为感动。

公主把帕格尼尼捧上了天,她用最婉转的语气对他说:“你刚才演奏了在两根弦上无与伦比的东西,能不能在一根弦上发挥你的天才呢?”帕格尼尼答应试试看。几星期后,他果然写出一首用G弦演奏的军队奏鸣曲(作品31号),标题是《拿破仑》。8月,在广大宫廷听众之前演奏了这个作品。他后来所作的《玛丽路易丝奏鸣曲(作品65号)》、《宣叙调和三首咏叹调的变奏曲》等,也都是专用G弦演奏的“独弦曲”。他自1828年起赴维也纳、巴黎、德国和英伦三岛演出。除小提琴外,尚善于演奏吉他和中提琴,曾经请柏辽兹写作中提琴曲一首而得《哈罗尔德在意大利》,但他从未演奏它,据说嫌其独奏部分不够辉煌。

由于帕格尼尼惊人的技巧超出了当时人的想像,人们便传说他经常在屋内与魔鬼说话并把灵魂出卖给魔鬼以换取琴技,甚至还看见他将琴弓置于琴上的一刹那火花四射。他从不练琴,除了演出其余时间几乎都在床上度过,他自称“12岁以前练琴,12岁以后躺着”。有人为了探听他的秘密,曾跟踪了他很长时间,但最后承认确实听不到他练琴。

帕格尼尼演出时经常用一些绝技来达到技惊四座的效果,比如拉出某个音将玻璃杯震碎或模仿其他乐器及各种动物的叫声。有时他在一曲中故意把琴弦一根根扯断最后只剩一根弦但演奏依然继续。有一次帕格尼尼举行音乐演奏会,有位听众听了他出神入化的演奏之后,以为他的小提琴是一具魔琴,便要求一看。帕格尼尼立即答应了。那人看看小提琴,跟一般的琴没什么两样,心里觉得很奇怪。帕格尼尼看出了他的心事,便笑着说:“你觉得奇怪是不?老实告诉你,随便什么东西,只要上面有弦,我都能拉出美妙的声音。”那人便问:“皮鞋也可以吗?”帕格尼尼回答:“当然可以。”于是那人立刻脱下皮鞋,递给帕格尼尼。帕格尼尼接过皮鞋,在上面钉了几根钉子,又装上几根弦,准备就绪,便拉了起来。说也奇怪,皮鞋在他手上,演奏起来竟跟小提琴差不多,不知情的人,在听了这个美妙的旋律之后,还以为是用小提琴拉的呢!

帕格尼尼在作曲方面同样很有天分,11岁便写成处女作品小提琴奏鸣曲(现已失传),但他的作曲才华得以成熟发挥,却和当时一位热爱音乐的贵族内格罗有很大关系。由于内格罗的协助,帕格尼尼得以通过内格罗安排的一系列音乐会接触到广泛的听众;更重要的是,在内格罗的引荐下,帕格尼尼得以和当时一批著名音乐家结交,大大扩展了他对音乐历史和文学的认识,为他进军音乐创作世界增添了重大的本钱。

帕格尼尼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从事音乐评论的著名作曲家舒曼认为他是当时意大利最优秀的作曲家。然而,帕格尼尼却惧怕他自己的超绝技能会被人掌握得到,不仅坚持练琴时不让任何人在场,以增加其个人的神秘色彩,并且只将很少作品出版,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亦是在面世30年后才以作品编号出版,成为他在世时最早发表的作品。

帕格尼尼虽然具有独特的音乐天赋,仍难免病魔的侵袭。放纵无度的生活致使他的健康愈加恶化,1834年起他不得不减少音乐会演出。晚年的他健康状况日趋恶化,已不可能公开登台,只能迁居到空气宜人的法国南部休养。他初时在马赛,后搬到尼斯,直到1840年5月27日逝世,帕格尼尼充满神话色彩的传奇亦在此结束。

悠扬清音

YOUYANG QINGYIN

《D大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号称小提琴鬼才的帕格尼尼,一共写了十数首以小提琴主奏,并加入管弦乐的乐曲,其中小提琴协奏曲至少也有6首以上,但经印刷出版的小提琴协奏曲则只有2首,至今仍常被演奏的只有一首《D大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本曲作于1811年,原来是用降E大调写成,但为了减少小提琴演奏的难度,显现特殊效果,所以将乐器调高半音,并使用D大调乐谱,如同使用移调乐器一般。乐曲充分发挥了帕格尼尼独特的二重泛音或跳弓等艰难的技巧,是一首具有巨匠风格的精品协奏曲。曲中充满了意大利民间音乐的风格,展现出优美的旋律,但音乐本身并不特别深奥,没有复杂的和声,形式非常单纯。

※※※※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完成于1934年,是俄罗斯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在美国期间创作的。当背井离乡的他惆怅地仰望异国的星空时,便与帕格尼尼产生了共鸣。和帕格尼尼一样,拉赫玛尼诺夫也是远离祖国,孤独悲惨,甚至死无葬身之地。这种同病相怜之感,促使拉赫玛尼诺夫采用帕格尼尼《a小调第24首小提琴随想曲》为基础,以钢琴协奏曲的形式,创作了这首极具戏剧化情绪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借以抒怀。帕格尼尼的那首随想曲,以其动人的浪漫气质、简洁精练的音乐语言和挥洒自如的艺术才思,曾经吸引了众多音乐家的目光。拉赫玛尼诺夫也从中获得了灵感,以他极具诗人气质的浪漫情怀,对帕格尼尼的原作主题作了广阔而深刻的发展,将其所蕴涵的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作品既有浓重的阴暗色彩,又有辉煌的明朗音调;既有狂暴的肃杀气氛,又有温暖的抒情诗意,以一股强大而坚韧的力量,直指人们心灵深处,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