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法]儒勒·凡尔纳
译者:王勋,纪飞等编译
推荐版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作者简介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法国小说家、博物学家、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开创者之一。
他毕生创作了60多部长、短篇科幻小说作品,总题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漫游》,还有几个剧本,一册《法国地理》和一部六卷本的《伟大的旅行家和伟大的旅行史》。凡尔纳以其大量作品和突出文学贡献,被后人誉为“科幻小说之父”。
他的科幻小说,将科学幻想的内容写得详细准确,头头是道,以至于在自然科学界引起极大反响,有的科学家还对他小说中的天文数据进行验算,检验其准确度。他知识渊博,因此他的小说作品的著述、描写极富魅力,而又多有科学根据,不少他小说中极令人惊异的幻想和科学预言,都随着科技发展,在半个世纪、一个世纪后,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内容精要
《地心游记》
德国科学家黎登布洛克教授是个脾气暴躁,在约翰学院讲授矿石学的教授。他虽然脾气不好,发音有时候不太清楚,但在学术界却非常有名。1863年5月的某一天,黎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书籍里偶然发现一张羊皮纸,并与侄子阿克赛一起将其破译,并从中得知前人阿思·萨克奴姗曾从一个神秘的火山口,冰岛的斯奈菲尔火山口进入了地球的中心。黎登布洛克对此深信不疑,决定和侄子一起去探险。阿克赛虽然对到达的地心的方式表示怀疑,但最后还是决定和黎登布洛克一起前往。2人带了足够的粮食、仪器、武器等必要装备,黎登布洛克还对阿克赛进行了一些训练,2人准备完毕后,由汉堡出发,到达了冰岛。
到达冰岛后,他们在村子里找到了个叫汉恩斯的小伙子为他们做向导,3人按照羊皮纸的指示,一起从斯奈菲尔火山口往下爬。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最底层。3人口渴至极,由于缺水,差点放弃。终于找到一条小溪。3人稍作休整,休息了1天后,继续前进。
3人在太平洋下面行进。有一天,3人一起出发,阿克赛却发现后面的2人并没有跟上,只剩下他自己,他迷路了。后来,终于传来了黎登布洛克和汉恩斯的声音,但却由于隔着岩层,不能相见。在寻找其他2人的过程中,阿克赛掉进了大地的裂口里。黎登布洛克找到了阿克赛,阿克赛得救了。3人饱览了地下海的风光,在海上看到很多水兽在自相残杀。3人坐在木筏上继续探险,遇到了暴风雨。经历了暴风雨后,3人又回到了当初出发的海岸,看到了异常珍贵的古生物化石,遇到了放牧大象的远古巨人。3人在穿过一片毒蘑菇林后,找到了一个洞,钻进去后才发现前方无路可走,一块大岩石挡住了去路。于是3人决定用炸药将岩石炸开。他们埋好炸药,点燃火线,在竹筏上等着。岩石炸开后,3人在竹筏上急速上升,这时突然发现,他们只剩一顿的粮食了。黎登布洛克决定利用岩浆喷发,回到地面。于是他们想办法利用火山喷发的力量回到了地面。
《从地球到月球》
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在美国的马里兰州中部的巴尔的摩城成立了大炮俱乐部。俱乐部刚成立,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一个月后,就吸纳了1833个正式会员。由于战争的需要,大炮俱乐部工作繁多,但在战争结束后,俱乐部成员开始无所事事了。
在一次会议中,大炮俱乐部主席巴比康向会员们提议向月球发射一颗炮弹,建立一次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联系。话一出口,立刻得到了会员的积极响应。消息传出后,世界都为之沸腾了。
于是,会员们开始着手准备这项伟大的事业。会员们向天文学家提出了几个问题,“可以向月球发射炮弹吗?”“地球和它的卫星的准确距离是多少?”“在足够的初速推动下,炮弹要经过多少时间到达?因此应该在什么时候发射,才能使她在月球上的一个指定的地点坠落?”“月球在什么时候出现在最容易击中的位置上?”“发射炮弹的大炮应该瞄准天空的哪一点?”“发射炮弹时,月球应该在天空的什么方位?”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答。
由于发射炮弹这件事,已经世人皆知,一时间,所有关于月球的知识都得到了普及。会员们解决了弹道学的问题,计算了弹壁的厚度、材质、所要花费的资金、假设炮弹升空后将要遇到的问题,当然,还有大炮本身的长度问题、所需的火药的多少。所有这些理论问题都解决后,就剩下实行了。
会员们开始寻找进行试验的合适地点。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会员们决定在德克萨斯州或佛罗里达境内铸造大炮,并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募捐。会长找到了一块高地,决定就在这里将炮弹射向月球。决定后,计划开始如火如荼地实施了。掘井用了8个月,开始铸炮。美国人甚至还趁机做起了生意。参观大炮的人络绎不绝。
法国冒险家米歇尔·阿当获悉这一消息后向会长发了封信,说是想将炮弹的中心挖空,自己坐炮弹前往月球。消息传出,立刻引发了大讨论。米歇尔·阿当和会长举办了大会,讨论他乘弹飞行的可行性以及与月球的有关问题。最终,获得了大家的支持。但尼科尔却坚决反对。为了证明这次探险的可行性,米歇尔·阿当邀请巴比康和尼科尔一同乘炮弹到月球去探险,二人同意了。
众人开始做各种各样的实验,以确保探险的成功。解决了火药、粮食等问题后,12月1日,3人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乘坐这颗炮弹向月球出发了。地球人等待着他们的消息,最终却发现,他们的炮弹并没有到达月球,在月球上登陆,而是进入了月球的引力圈,变成了月球的卫星。从此,这颗炮弹只能永远绕月球运行。
《海底两万里》
故事发生在1866年。法国生物学家阿罗纳克斯应邀赴美参加一项科学考察活动。这时,海上突然出现了一个“独角鲸怪物”,频频袭击各国海轮,全世界因这一消息沸腾了。阿罗纳克斯结束科学考察后,准备返回法国,却接到美国海军部的邀请,登上以一艘名为“林肯号”的驱逐舰,参与到清除怪物的行动中。
经过千辛万苦的追捕,怪物没有被清除,驱逐舰反被怪物重创。阿罗纳克斯在追捕过程中,不慎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才发现,怪物并不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艇,名为“诺第留斯”(“鹦鹉螺”)号。阿罗纳克斯,他的仆人康赛尔和捕鲸手尼德兰斗成为了“怪物”的俘虏。
“鹦鹉螺”号的船长叫尼摩,他的性情古怪而忧郁,知识渊博,“鹦鹉螺”号就是他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可以利用海洋发电运行,潜航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虽然船长的脾气古怪,所幸对3人还很不错。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尼摩要求3人跟艇旅行,从此不可离开。3人别无选择,只好同意。
船上的人用一种特殊的语言交谈,3人都听不懂。阿罗纳克斯心中奇怪,却不明白原因。3人从此与潜水艇以平均每小时12公里的航速,缓缓行驶,周游各大洋。他们从日本海出发,进入太平洋、大洋洲,然后到达印度洋,经过红海和阿拉伯隧道,来到地中海。潜艇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沿非洲海岸,进入南极地区。后又沿拉美海岸北上,跟随暖流来到了北海,最后消失在了挪威西海岸的大漩涡中。
在途中,3人见到了海底森林、海底煤矿、海底洞穴、暗道与人们至今没发现的遗址,甚至见到了著名的沉没城市亚特兰蒂斯、价值连城的大珍珠、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在珊瑚礁上搁了浅,结果被巴布亚土著围攻;在印度洋的珠场与鲨鱼搏斗,尼德兰还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在红海,他们捕到了一条儒艮,儒艮当晚就上了餐桌;还遇到了冰山封路,在南极被厚厚的冰层困住,艇内缺氧,艇上的人差点难逃此劫;在大西洋血战章鱼,一名船员因此惨死;抹香鲸与长须鲸的争斗;“诺第留斯”号杀死了成群的抹香鲸。
在旅行过程中,阿罗纳克斯饱览了海洋里的各种动植物,讲述了太平洋黑流、墨西哥暖流、飓风、马尾藻海的相关知识。
众人在好不容易从挪威西海岸的大漩涡中逃生出来后,到达挪威海岸。阿罗纳克斯等3人不辞而别,离开了潜艇,结束了历时10个月的海底两万里的旅行。最后他们将所知道的秘密公诸于世。
影响和评价
《地心游记》
《地心游记》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科幻小说。它的文笔幽默流畅,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浪漫而科学的想象力,为读者描绘了一个超越时空的幻想世界。其诞生和当时历史、社会背景密不可分。
《地心游记》创作于那个对于环球探险狂热的年代。这和当时欧洲殖民者在世界各地疯狂建立殖民地的背景是分不开的。在他们相继占领了撒哈拉沙漠等地后,这个世界已经很难找到没有人类足迹的地方了。另外,由于这种殖民掠夺,科学技术,特别是考古学和地质学,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关于这方面知识的介绍,也体现在作品中。
《从地球到月球》
《从地球到月球》语言生动幽默,情节奇幻惊险,充满了科学幻想。而这些当时的科学幻想,在今天,很多都得到了验证和实现。主人公拥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坚韧的性格和卓越的品质,即使登上月球是如此艰难,方式是如此的危险,依然没有放弃登月的计划。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科学知识,构建了他的科幻小说世界,激发着人类探险、创造、探索科学的热情。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充满悬念,高潮连连,幻想丰富,场面宏大。和凡尔纳的其他作品一样,作品拥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并对海底景观进行了精彩的描绘,其中又蕴含着主人公的情感和丰富的地理知识。读者在感受到科学技术力量的同时,也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总的来说,凡尔纳所写的故事通常生动幽默,情节跌宕起伏,又妙语横生。看完了他的作品后,往往能激发读者热爱科学,向往探险的热情。所以他的作品在100多年来,一直受到各国读者的热烈欢迎,即使是在科技已经如此发达的现代,依然经久不衰。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凡尔纳的作品是全世界被翻译作品最多的十大名家的作品之一。
在小说中,凡尔纳总是能深入浅出地普及科学知识,将想象和现实的科技结合起来,使得他的幻想都变得如此真实。他的文笔虽然简单,但却能勾画出瑰丽的画面。
不过,凡尔纳的小说中,人物的个性不是特别鲜明,缺少心理活动,甚至还带有对女性角色的偏见。有些问题思考的深度也不够,但这些都无损于他的作品所蕴含的丰富的知识,和传达出来的对科学的热爱,对宇宙的探寻。
对凡尔纳的评价:
我并不是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学价值,但我最珍重的却是它们的纯洁、道德价值和精神力量。
——1884年教皇在接见凡尔纳时这样说
凡尔纳是我的领路人。
——法国海军上将伯德说
凡尔纳的小说启发了我的思想,使我按一定方向去幻想。
——俄国宇航之父齐奥尔斯基
现代科技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预言付之实践的过程
——法国院士利奥泰盛
他(凡尔纳)的目的在于,概括现代科学积累的有关地理、地质、物理、天文的全部知识,以他特有的迷人方式,重新讲述历史。
——[法]埃泽尔
原著选读
《地心游记》
一八六三年五月二十四日,星期日,我叔叔黎登布洛克教授匆匆忙忙地回到自己的小宅子。他的住宅是在科尼斯街十九号,那是汉堡旧城区里的一条最古老的街道。
女仆玛尔塔刚把饭菜坐在炉子上,以为自己把饭做晚了呢。
“这下可好,叔叔是个急脾气,说饿就饿,饭菜马上就得端上来,否则他会大声嚷嚷的。”我心里在作如是想。
“黎登布洛克先生今天回来得这么早呀!”玛尔塔轻轻推开餐厅的门,紧张惶恐地对我说。
“是回来得早了些,玛尔塔。饭未准备好没有关系,现在两点还没到哩。圣米歇尔教堂的钟刚敲了一点半。”我回答她道。
“可教授先生为什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他自己大概会告诉我们原因的。”
“他来了!我得走开了。阿克赛先生,请您跟他解释一下吧。”
玛尔塔说完便回到厨房里去了。
我留在了餐厅里。可是,教授脾气急躁,而我又优柔寡断,让我如何去叫教授熄熄火呢?于是,我便打算溜回楼上我的小房间里去,可是,大门突然被推了开来;沉重的脚步声在楼梯上咯噔咯噔地响。屋主人穿过餐厅,径直奔向自己的书房。
在穿过餐厅时,他把自己那圆头手杖扔在了屋角,又把宽边帽子扔到了桌上,并向自己的侄儿大声喊道:
“阿克赛,跟我来!”
我正要跟过去,只听见教授已经不耐烦地又冲我喊了一嗓子:
“怎么了?你还不过来!”
我赶忙奔进了我的这位令人望而生畏的老师的书房。
黎登布洛克其实人并不坏,这一点我心知肚明。但是,说实在的,除非出现什么奇迹,否则他这一辈子都是个可怕的怪人。
他是约翰大学的教授,讲授矿物学。他每次讲课,总会发这么一两次火的。他并不关心自己的学生是否都来上课,是否认真听讲,是否将来会有所成就。说实在的,这些事对他来说,都是细枝末节,小事一桩,他不放在心上。用德国哲学家的话来说,他这是在“主观地”授课,是在为自己讲课,而不是在为他人讲课。他是一个自私的学者,是一个科学的源泉,但想从这科学的源泉汲取水分,那却并非易事。总而言之,他是个悭吝人。
《从地球到月球》
在南北战争时期,美国马里兰州中部的巴尔的摩城成立了一个很有势力的新俱乐部。我们知道,当时在这些以造船、经商和机械制造为业的人们中间,军事才能是怎样蓬勃地发展起来的。许多普普通通的商人,也没有受到西点军校的训练,就跨出他们的柜台,摇身一变,当上了尉官、校官,甚至将军,过了不久,他们在“作战技术”上就和旧大陆的那些同行不相上下,同时也和他们一样,仗着大量的炮弹、金钱和生命,打了几次胜仗。
但是美国人特别胜过欧洲人的,是在弹道学方面,这倒不是说他们的枪炮达到了怎样精良的程度,而是它们的体积大得出奇,因而射程远,这在当时是前所未闻的。在擦地射击、俯射或者直射、侧射、纵射或者反射方面,英国人、法国人、普鲁士人已经没有什么可学的了;但是他们的大炮、榴弹炮和美国的那些可怕的武器一比,就好像袖珍手枪了。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美国人,世界上第一批机械学家,跟意大利人天生是音乐家,德国人天生是哲学家一样,他们是天生的工程师。所以看到他们把他们大胆的发明才能运用到弹道学上,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些巨型的大炮虽然不像缝衣机那样有用,可是却同样的惊人,而且受到更多的称赞。这种不可思议的武器,我们知道的有派罗特、道格林、罗德曼等人的杰作。欧洲人的“安姆斯强”、“巴利赛”、鲍烈的“特洛依”只好在它们海外的对手面前低头了。
因此,在北方人和南方人死拼的时候,大炮发明家占了首要地位;联邦的报纸热烈地祝贺他们的发明,以至于连小商人和天真的“傻瓜”也没有一个不在日夜绞尽脑汁,计算枯燥无味的弹道。
一个美国人如果想出了一个主意,他就去找另外一个美国人合作。凑足了三个就选一个主席,两个秘书。有了四个就指定一个人做档案管理员,这样,他们的办事处就开始工作了。有了五个就召开大会,成立俱乐部。巴尔的摩的情形就是这样。第一个发明一种新式大炮的人同第一个铸炮人和第一个膛炮筒的人进行合作,这是大炮俱乐部的核心。俱乐部刚成立了一个月,就吸收了1833个正式会员和30575个通讯会员。
《海底两万里》
1866年,发生了一起非同寻常的事件,那真是一种神秘而又无法解释的现象。无疑,人们对当时的情景至今仍不能忘怀。且不说当时那些沿海地区的居民对此感到兴奋异常,到处散布各种传闻,即使是内陆地区的居民也被各种消息搞得心神不宁,情绪极为激动。尤其是那些从事航海工作的海员,他们对这件事尤其充满了兴趣。欧洲、美洲两个大陆的商人、普通海员、船主、船长、各国的海军军官以及两大洲的各国政府等等,大家都密切地关注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不久前,有几艘轮船在海上遇到一头“庞然大物”。
那是一个长长的东西,呈纺锤形,有时全身散发着磷光,而且它的体积超过了一头鲸鱼,动作也比鲸鱼迅速得多。
有关这个离奇怪物的出现,各种航海日志都留下相关记载。这些日志大都记载了这个物体或者说可疑生物的形状、它在运动时一直保持的高速,以及它令人惊异的运动能量。它那奇特的生命力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如果它是一种鲸类动物,可是它的身体尺寸却超过了迄今为止生物学界研究过的各类鲸鱼。居维叶、拉赛佩德、迪梅里、德·卡特法日这些博物学家是不会承认这种怪物的存在的,除非他们看到过它,也就是说除非这些科学家亲眼目睹了这头怪物的存在。
综合考虑人们的多次观察结果——我们排除了那些最保守的估计,他们认为这头怪物只有200英尺长,同时我们也不能接受那些过于夸张的观点,认为这个怪物足有1英里宽、3英里长——最后,我们可以比较公正地得出结论说,如果这个神秘的物体果真存在,那么这个存在物的体积,大大地超过了当前所有鱼类学家所认可的尺寸。
既然这头怪物的存在已经成为一件不容否认的事实,那么我们就不难理解,由于人类的好奇心,这头神奇怪物所引发的兴奋很快便波及到了整个世界。至于说上述所谈到的一切,如果还有人认为那都不过是荒诞不经的传言,那么他的结论是没有人能够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