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让青少年学会知错就改的故事
82632600000026

第26章 林纾给先生送米

责我以过,皆当虚心体察,不必论其人如何。

——石成金

林纾,福建省闽县(今福州)人,是清朝末年一位有名的文学家。

林纾从小就是一个心地善良、愿意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的人。在家乡,他曾从师于一位品格高尚、为人质朴的老先生。这位老先生也是一个乐于帮助别人的人,他生活虽然很清贫,还常常把钱粮送给生活更贫苦的乡亲,而自己却经常饿着肚子教孩子们读书。

有一天,老先生病了,林纾知道后,决定前往探望。当他走进老先生的家时,看见屋里陈设十分简陋,除了一些书籍、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一张床外,就没有别的家具了。老先生虚弱地躺在床上,正在昏睡,林纾悄悄走到米缸前,揭开盖一看,不禁大吃一惊:里面一粒米也没有了!看着老师瘦弱的身体,林纾心里非常难过。他想:老师为了教导我们,花了很多心血,现在他得了重病,又没有人照顾,连米也没有,饿着肚子,病怎么能好呢?我应该想办法,给老师弄点米来。

林纾从老先生家里出来,就径直朝自己家跑去。

回到家里,大人们正好都不在家。林舒想:我何不把家里的米拿一些给老师送去呢?可是,拿什么装呢?他环顾四周,忽然看见一双洗干净的袜子,他灵机一动:“对,有了!”他拿起这双袜子,就去装了满满两袜子米,然后又向先生家跑去。

林纾到了先生的家,推门一看,老先生刚刚醒来。老先生看见林纾手提着一双鼓鼓囊囊的袜子,跑得满头大汗,十分奇怪,正要开口询问,林纾就抢先开口了。他兴奋地对老先生说:“先生,我给您送米来了。”

老先生看着装得满满的两袜子米,又看了看林纾冒着汗充满稚气的脸,心里十分感慨地想:这是一个多么天真善良的孩子啊!但是又一想:奇怪,装米为什么不用布袋,却要用袜子呢?这里边一定有文章。于是,老先生和蔼地问:“你这是从哪儿弄来的大米呀?”林纾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家里大人正好都不在,我就用这双袜子装了大米,给您送来了。”

老先生一听,神情一下变得严肃起来,他勉强支撑着身体坐了起来,非常吃力地说:“我平时不是教育你们做事要光明正大吗?你怎么能不和家里大人商量,就悄悄把家里的米拿来送我呢?这不是和偷东西一样吗?这种米我吃下去,也会不舒服的啊!快把米送回去!”

老先生的一席话,使林纾深受教育。他本想说些什么,为自己辩解一下,但一看老先生严厉的面孔,就不想再惹他生气了。于是,林纾两眼含着泪水,离开了老先生的家。

林纾回到家后,将老先生生病和自己送米的事情向父母讲了。父母也被老先生的为人感动了,他们将家中并不富余的米分出一部分,装进布口袋,叫林纾赶快给先生送去,并嘱咐他,要好好照顾老先生。

这件事使林纾对先生的人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从此以后,他不仅努力向先生学习文化知识,而且努力向先生学习做人的道理,他对自己的先生更加敬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