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祁祥
演讲人介绍孙祁祥,女,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兼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北京大学学位委员会应用经济学分会副主席、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保险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美国国际保险学会学术主持人、亚太风险与保险学会副主席、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曾经获得“北京大学最受学生爱戴的十佳教师”称号。
演讲时间2008年9月25日
演讲地点北京大学
说实话,作为一名老师,能够受到学生的真挚邀请来做演讲,我感觉是一个很大的荣幸。虽然很忙,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还是很乐意接受邀请来和同学们进行交流的。我听校团委的同学说,我们这一场讲座主要是针对新生的,因为你们刚进入燕园,可能对这个新的环境有些陌生,想听一听“过来人”是怎么过来的,有些什么体会。我是一个从学生到老师的“过来人”,特别是在北大待了也快20年了,教了很多届的北大学生。从自己做学生、当老师的体验中间,以及在我跟北大这么多届学生的交往中间,也有一些体会、一些感想。我想校团委主办这场讲座的目的,也是想给同学们这样一个机会,让同学们感受一下校园的氛围,特别是听“过来人”讲一下切身体会,这样可能会少走一些弯路,减少一些迷茫。我不知道今晚的讲座能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我试着来。
我想利用这个时间,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和经验,给大家讲3个方面的问题。因为我是经济学院的老师,是学经济学出身的,那我在讲体验的时候,可能会更多地与经济学联系起来。
第一,打好3个基础。
作为一个学习经济学的学生,或者是将来想转入经济学的学生,这3个基础非常重要。
第一个就是经济史学。经济史学我们知道有两条主线,就是经济发展本身的历史,还有就是研究经济的思想学说史,这两个方面在我们经济学院都有课程。那么,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史学,而经济史学在我们经济学中间为什么这么重要呢?经济学大师熊彼特曾精辟地说过,经济学的内容实际上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独特的过程,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有适当的历史感,或者是所谓的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包括当前的经济现象。他还说:“我相信目前经济中如果犯了根本性错误,大部分是由于缺乏历史的根基。而经济学家在其他方面的欠缺倒是次要的。”
我们经常会讲到历史是惊人的相似,那既然是惊人的相似,了解历史上出现的一些现象,对于我们了解当前的经济现象都会很有帮助。我们也知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历史之流,现实之源。可见,学好经济史学,对学经济学的学生非常重要。
第二个是数学。在经济学院学习的学生,将来也要学很多数学的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如今经济学的现象分析会用到很多数学知识。当然,在历史上,我们去翻阅经济史,关于数学在经济学上的利用是有很大的分歧和争论的。因为有很多的经济学家实际上并不看重数学。记得我们当时学经济学的时候,虽然也开了数学课程,但没有现在这么多。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他主要是运用质的分析比较多,量化的东西相对来说比较少。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典经济学中,人们把当时专门用数学或者是数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经济的学者称作庸俗经济学家,认为他们搞些模型,只会用数学分析工具。
现代经济发展这么多年以来,我们可以看到,数学的确是一种分析工具,我们常常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经济学,使分析的过程和分析的结论更加直观、更加精确。当然,现在也有一种为人们所诟病的现象,那就是为模型而模型,为数学而数学,有些人擅长或者喜欢写一些很多人都看不懂的经济数理分析文章,这也是需要防止的一种倾向。但是总的来说,数学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是大趋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分析工具。
第三就是英文。我想可能大家都会觉得:孙老师,英文这个不用你来强调。我们从小学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已经知道英文的重要性了。你们的父母可能在你们还咿呀学语的时候就把你们送到了某一个班,你们从那时开始就学ABC,就学很多很多的词汇。但实际上也有一些同学,他们并不了解,一种语言的学习,特别是英语学习对于我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我记得有一年迎新的时候,作为系主任,我致完欢迎辞后,请学生们用英文做自我介绍。大约十几位同学介绍完之后,有一个男生站起来说:“孙老师,我们都是中国人,为什么要说英文呢?”他很坦率。我说,英文很重要,我是想用这样一种方式告诉你。之后,他很不情愿地用英文作了介绍。等到4年后的毕业晚会上,这位男生说:“我还记得4年前进入北大,孙老师让我们用英文介绍我们自己,我当时说的那些话让我特别内疚。我现要特别感谢孙老师。因为我觉得英文真的是太重要了。”他后来读了研究生,之后进入一家很著名的外企工作。他通过他的亲身实践和体验由衷地感受到了在全球化的今天,无论是对外经贸往来还是学习交往,乃至接人待物,英文都非常重要。
为什么英文重要?大家知道,现在世界上大概百分之七八十的文献或者是其他的信息载体都是用英文来进行的。如果你英文的程度、能力和水平高的话,那么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你获得机会的概率就比别人要高。前两天有一个老总给我打电话,说他现在想招一个秘书,问我能不能给他物色一个。我问有什么条件,他说男性。我说你这不是性别歧视么?他说:“你也知道,我经常出差,带一个女秘书多不方便啊?”我说,对的,我理解。他说第二就是身高这些方面都好一点,这也是歧视,但是这也涉及公司对外形象,没有办法。第三,英文要好。他说:“因为我这是个外企,每天接触的所有文件都是英文,电话、邮件也全都是英文的。”我说我非常理解。这就是实例。
以上是我讲的3个基础,根据经济学专业的要求要打好的3个基础。一个是经济史学一个是数学,一个是英文。下面我讲第二个大问题,就是要坚持的5个原则。
第一,学会放弃。如果在座各位在高中期间学过经济学基础知识,你们就知道,经济学是一门关于选择的学科。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在无限的欲望中间通过某种方式做出一个合理的、最有效率的选择。经济学有个很重要的概念叫“机会成本”,你做这件事情,你就不能同时做另外一件事情,因为时间是有限的。比如说今天晚上你到这来听孙老师这个讲座,你是不是就不能去看一场电影,或者不能去和朋友聊天,或者不能去教室里去上自习啦?你不可能在同一个时间段里面去做无数的事情。也就是说你做这件事情,你就不能同时做另外一件事情,那么做另一件事情可能获得的收益也就是你做这件事情的成本。对不对?如果说你觉得孙老师这场讲座对你来说有意义,而你放弃的那件事情收益是很小的,那么你的机会成本就是很小的。但如果说你放弃的那件事,比如说今天晚上一个男孩要和一个女孩子约会,那女孩子说:“你要是今天晚上不来和我约会,咱俩吹!”(笑声)那这件事就很重要了。你来听这场讲座,但那边吹了,那你的机会成本就很大。不过还是要看你怎么去想了。比如你觉得孙老师这场讲座对我今后4年特别有意义,能改变你的人生,能找到一个比她更好的女朋友,(大笑)可能你的机会成本就是很小的。机会成本实际是衡量你本人的一个价值取向,也就是你的偏好,受你所具有的信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要学会放弃呢?因为事情很多呀!你考到北大来,从某一个城市到了北京,才知道北京原来这么大,到了北大才知道原来北大的燕园这么美,到了经济学院或者其他学院才发现原来有这么多的事情可以做,那就开始做吧。于是你就又上课,又做学生工作,又做志愿者,又做家教,还有其他许多事情。一年以后发现,我做了很多很多事情,但一件事情都没做好。看课程,GPA很低;做学生工作,同学们抱怨服务不到家;做志愿者,人家说心不诚,因为该你去做的工作你老说事情多做不了;做家教,让你7点钟到,8点半才到,因为又被别的事情耽误了。你会发现很多事情你想做都没有做好,因为太多了,你什么都不想放弃,结果呢?你可能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好。
当然有的人可能效率特别高。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一个情况,比如说两个人同时做事情,并且做相同的事情,有的人所有的事情都能做得很好,有的人可能每件事情都没做好。这就有能力方面的问题。但总的来说,人的精力、时间是有限的,你一定要学会选择,学会放弃,这一点对于刚入校的学生来说特别重要。因为很多在北大待了一年两年甚至三年的学生,他们后来跟我说到这个事情的时候,会非常悔恨地说:“我当时进入燕园,不知道我应该选择做什么,因此就什么都做,做了以后我才发现什么都没做好。”这是我们许多过来的同学的体会。
第二个原则,不轻易随大流。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能不容易。这些年有很多学生,包括我自己带的研究生,他们说我考C,考托,考这考那。我问你是想出国吗?他们说也不是,没想好。我说那你为什么考呢?他们会说,因为别人都在考。我说别人都在考,你就一定要考么?他们说,别人都有这个成绩我要没有的话就觉得好像我挺傻的。我说,傻就傻呗,你干吗一定要人家说你聪明呢?你自己感觉怎么样是最重要的,对吧?我发现很多学生,特别是我们北大的学生,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未必是他自己想做的,但是因为我周围的人在做,我宿舍的同学在做,我们班的同学在做,所以我就要去做,至于做完以后,效果怎么样,结果怎么样,对我的学习和职业生涯的成长重要与否倒在其次。
我是想结合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这件事。我从小到大,基本上是一个不随大流的人,当然,不敢说所有时刻都是这样。我也跟同学们一样,有个天真烂漫的童年。(笑声)那个时代,我们小姑娘都喜欢买那种勾花,小伙伴都在勾,一个勾得比一个好看。我就对我妈说:“妈,你也给我买钩子和线吧”。她问我“你喜欢么?”说实话,我在这方面没有太多天赋,我并不太喜欢。我妈说那你为什么要勾呢?我说人家都在勾啊。她说人家都在勾,你不喜欢,你干吗要去做那个呢?我父母都是军人出身,属于严父严母那种类型,对我的要求很严格,但是却很开明,我们兄妹想学什么他们都非常支持。但是,如果你做某事的原因是因为别人在做,那他们就劝我们别做。我妈妈对我影响最大的一句话就是“不要去跟别人比”。因此,我这个人的优点之一是不跟别人比。有人说谁有钱了,谁做官了,你应该怎么样,你应该超过谁谁谁,我根本就不去想那些事。有些同学总来问我年轻的秘诀,我说不跟别人比是一个重要的秘诀,因为别人成功有他客观和主观的原因,有机遇和准备,而你的自我估价不一定准确,别人成功的事情你做未必很成功,你非要和人家比活着就很累了。你应该去做你喜欢做、经过努力能够做到的事情,这样你会很潇洒地学习和工作,感觉学习和工作是美好的。我是一直坚持这样一个原则来做人做事的。
我上研究生的时候,也有很多同学出国、考托等等。但实际上呢,你说我想不想出国?也没有说不想。你说我喜不喜欢英文?喜欢,实际上我是很喜欢语言的。别人就问我那你怎么都不考?我说考试的机会成本太大,考试要花很多时间去做那些应试的东西,没什么太多用的。
我上博士的时候有个美国人教我们英文写作。有次上完课后她问我,你们同学好多都跟我来说他们想出国,但是你从来没和我说过,你不想出国么?我说倒也不是。我说到国外去看看、长长见识也挺好的。她说你从来没跟我谈过,我说是,我不但没和你谈过,我也没考过任何这样的试。她说,那为什么呢?我说如果要是有机会我还是非常愿意出去的。她说你要是愿意出去,我非常愿意给你写推荐信。她后来回到美国。即使这样,我也一直没有考过试,没有考过任何的英文方面的这种资格考试,但实际上直到现在,我仍然很认真地、持之以恒地在学习英语。我的同事经常开玩笑地对我说,你从来没有参加过英文考试,但你现在恐怕是出国交流最多的学者之一了。再比如,有人跟我说,孙老师啊,现在像你这样年龄资历的人都会开车,你不想学学车啊?你看开车多帅啊!不开车多土啊!你看将来到哪里去别人都开车去,你只能打车去,多掉价。我说我不怕掉价。我真的不会觉得打个车会掉什么价,而我想学车的原因是因为别人都在开车。我干吗要按照别人的都有的东西来要求我自己呢?将来别人都有驾照,我没有还显得我特立独行呢(笑)。
我讲这些例子的目的就是说,做事情千万不要说别人做什么你就跟着去做,应做你自己喜欢做的事。我在儿时,没有去学勾花,我妈妈说你喜欢干什么我支持你。我想学音乐我妈就去买二胡,学了没两年不想学了,就买了把小提琴。后来我哥对我妈说你别给妹妹买这些东西了,她只有3分钟的热度,干什么事情都没有一些持之以恒的精神,多浪费钱。我爸妈说小孩学一些什么东西去玩,又不一定要成为什么家,喜欢就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过,二胡我早就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小提琴还在,但琴弦二三十年前就没了(笑声),可能作为一个古董,还是有纪念意义的。这就是我想讲的第二个问题,不轻易随大流。
第三个原则就是开阔视野。视野这个东西,我觉得特别特别重要。比如很多新生到了学校以后,他会很迷茫地说我不知道该怎么学习,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与同学交流,在图书馆、上网查资料……这就叫学习么?这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学习是多方位的,有多种途径的。在北大,我觉得拓展你思维的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听各种有益的讲座。
我一直跟我的学生说,你一定要学会利用讲座这种方式去提高你的综合水平,拓展你的知识面,开阔你的视野。据我的观察,有深厚理论功底的或者是有实践基础的这样一些大师级的人物,他们在一两个小时的时间里,用简洁的语言展示他们丰富的人生经历,向你传递他们的人生智慧和深邃思想,你想想这是多么好多么快捷的接受知识、开阔视野的方式啊?可是我们很多同学不知道利用这个方式和途径。我经常和经济学院的同学说,我们也组织了一些很好的讲座,比如外国大使眼中的中国经济等。但有的学生你让他去听讲座,他觉得用处不大,因为可能与CPA没有直接关系。但事后听他的同学说了以后感到真后悔。那个时候他在干吗呢?可能在未名湖旁边拿着一本书在念单词,可是这场讲座可能正好是用外语讲的。你要是听两个小时的讲座不比你在未名湖旁边背两个小时的单词效率高得多吗?因此,我经常跟同学说:要选择性地多听听讲座。
我前两年看了一个电视节目“挑战主持人”。当时看的时候是两个挑战者最后进入PK阶段,主持人马东说:你们这一场的题目是“世界烹饪大赛”,作为主持人,你们现在要介绍这个烹饪大赛的嘉宾以及厨师和端出来的各种菜的菜名。等马东把这个题目布置下去以后,这两个主持人就开始了。他们的做派非常好,因为他们经过这种训练,他们的举手投足也有点像主持人的样子,满脸带笑,手势也非常规范,但是他们说的是什么呢?一位主持人说,“你看现在5号厨师出来了,他手里端着一盆京酱肉丝”。另一位主持人说,“你看6号厨师现在也出来了,他端着一盆猪肉炖粉条”。她们所说的许多菜名都跟我们学校餐厅里提供的是一样的(笑声)。马东开玩笑说:“这可是世界厨艺大赛呀,怎么都是这个‘猪肉粉条’、‘京酱肉丝’之类的餐食呀。”我当时就在想,这些学生没有吃过鲍鱼、鱼翅等高档菜肴啊。既然如此,她们当然报不出这些菜名了。这就是一个眼界问题。为什么我们说刘姥姥进大观园,她看什么都新鲜,贾府的那些东西我们在座的同学可能不稀罕看,可是刘姥姥没有看过呀。这就是为什么说眼界非常重要的理由。而眼界这个东西就是靠平常各种机会,包括讲座等各种获取各方面知识的渠道来积累的。我们讲“见多识广”,见多识广以后,对于你的学业、你的人生经历等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大家要利用、抓住机会增长你的见识,开阔你的视野。
第四个原则是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平常讲“事半功倍”“事倍功半”等这些话。有些人可能效率非常高,有些人效率非常低,有的是和他的智商水平有关,有的是和学习方法有关,当然也跟我们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方式有关。我现在在经济学院负责教学这块工作有6年了。这6年我非常非常强调我们老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这方面运用正确方法的重要性。前两年,我们北大搞教学改革,我也代表经济学院去讲了我对教学改革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外面也有很多公司跟我抱怨过学生的能力问题。比如说,他们抱怨我们学校的学生走向社会以后,动手能力很差,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我往往要在合适的场合,一方面检讨我们教学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强调大学教育的特点。大学教育与公司培训是两个不同的层次,也就是说我们在大学里所学习的一些东西不能跟我们在公司培训中学到的东西是一样的。如果这样的话就没有必要办大学了嘛。大学强调的是一个why的问题,而公司培训强调的是一个how的问题。
我强调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更重要的是传授一种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家都知道这么一个道理。你教给他一种学习方法,就如同给他一把钥匙,他自己就能够在他的岗位上继续学习。
第五是日积月累,这很重要。你们千万不要认为学习就是我只要把课堂上老师给我讲授的那本书学完就好了。因为教科书上讲到的很多东西,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会有对应的一些案例及对应的很多宏观的数据,这些东西也需要你有意识地去记一下。如果你脑子空空如也,就那几个模型,没有任何鲜活的数据和鲜活的经济事实,就很难让你对一些问题产生联想和思考。而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呢?就是靠日积月累。所以,这一点很重要,我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特别注意。当然我讲的是经济学,你学其他的学科也一样有这个特点。
这是我从学科的角度讲的要坚持的五个原则。
第三个大问题,我想讲一下培养6个方面的素质和品德。我觉得这对于你们成长、成才、成功非常重要。
今天讲座的题目叫做:成长、成才、成功。当校团委请我做这场讲座时,我就给了这么一个题目,这也是去年剑桥大学跟国内的几所大学联合举办的一个讲座上我给出的题目。结合我自己的体会和生活感悟,我认为以下6个方面的素质和品德对于成就你们的人生非常重要。
第一,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激生活。
我们都有父母、朋友,都有亲人、同学。我不知道你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间,你们对父母的付出持一种什么态度。我接触过很多小孩,特别是现在的孩子,他们中有一些对父母的付出抱着一种理所当然的态度。他们觉得父母生养我是他们要生我,又不是我自己要出生的。(笑声)他们生了我就有养我的义务。但想想看,我们对父母真的应当持有一颗感恩的心。没有他们,我们不可能来到这个世界,来享受这一切。当然在享受的过程中间,我们肯定会有一些挫折甚至苦难。
讲讲我自己的经历吧。在“文革”期间,我父亲是走资派,加上爷爷还是地主,当时很受歧视。小朋友在一起一吵架,别人就会说你出身不好。上中学的时候,我最怕受表扬,为什么呢?因为班主任很喜欢我,但她也是地主出身,她怕表扬我别人会说她,所以每次表扬我的时候,她都会说“孙祁祥同学虽然出身地主,但是,怎么怎么地”。我上学时,个子比同龄人都高一些,总是坐在最后一排。每到这时,同学们就都回过头来看着我,这种表扬其实很让我受伤。实际上,我出生于革命家庭,父亲是三八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但那个年代是特别讲究阶级出身的,讲祖宗三代。我那个时候年纪小,这种心灵上的创伤感觉还是非常大的,恨不得自己也是工农子弟。说是这么说,从小到大,我都非常感谢父母对我的教育和关怀,尽管军人出身的他们是很严厉的。
对我周围的人,包括我们家的小时工我都特别感谢。有人就说那你为什么这么感谢她?我说没有她的话,很多事情就得自己做啊。那你不是支付她工资了么?我说是支付她工资,但她也帮我做了很多事情,节省了我大量的时间。如果没有她的话,我还得去做这些事。所以说我希望我们同学也要有一种感恩的心,对你的父母,对你的家人,对你的朋友,对你的同学,都要心存感激。这是我讲的第一个品质。
第二,懂得欣赏,长于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大家都知道孔子的这句话。我不知道你们会怎么看待你们的同学的长处。我看别人优点的时候会比自己的优点看得多。看别人优点的时候你应发自内心地欣赏并努力把这个优点学下来。你看别人的时候如觉得哪些是缺点,是你不喜欢的,那你也可以反思这在我身上存不存在,如存在就想法把它给克服掉,这样不就能够很快地成长进步吗?
我常说,我们要懂得学习,学习我们周围的人的长处。我们北大的学生都非常优秀,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你不要拿你的长处去跟别人的短处比,而要看别人的长处,这样你会像海绵一样去吸收别人的长处,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我讲的这一点,就是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善于向别人学习。在看到别人短处的时候,则告诫自己,尽力克服它。
第三,坚忍不拔,持之以恒。
我看过一个有关比尔·盖茨的故事。讲他13岁的时候,有一次一位牧师到他们那儿讲学,牧师就让那些小朋友背诵《圣经》里面的几段话,其中有一段连牧师布道的时候都背不下来,只能念下来。他给了这些学生一个星期,说你们去看一看,看看能不能背下来。一个星期以后,牧师再回到这个学校,盖茨说:“我来试试吧,看能不能背出来。”他背出来了,一字不落地背出来了。牧师感到非常奇怪,他说:“我这一生中讲《圣经》讲了这么长时间了,没有见过一个人能把这一段背下来。你怎么做到的呢?”比尔·盖茨说:“我竭尽全力。”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已经连续15年了,他辍学经商的经历大家都知道,他是怎么创造如此大的一个商业帝国?这跟他的个人品质中间的坚忍不拔这一点是有直接的关系的。坚忍不拔这个品质在成就人的事业中非常的重要,这点可以从比尔·盖茨或者更多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中看到。
有人说过快车和慢车的区别,很有些道理。说慢车为什么慢?并不是速度上不去,而是因为它老停靠站。而快车为什么快,倒不是因为它的速度快,而是它停的站少。那么,“停站太多”在我们人生的追求中就是指,我们心有旁骛了。我们做事情要心无旁骛,不要有太多的杂念,一心一意地去做一件事情,就能把事情做好,做到极致。所以,我希望我们的同学在学习和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间都具有这样一种品质。
第四,关注细节,追求卓越。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我想大家都知道。但是怎么决定成败大家不一定都清楚。可能你们人生阅历中这方面的经验还是少一些。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就是从我个人的性格或者说处事的方式上来说明。今天下午有一个学生来看我,他问我在忙什么,我说准备给新生做一个讲座,他说:“太好了,孙老师。你去做讲座,一定要给他们讲你当接线生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不仅激励了我也激励了很多人。”这故事表明了什么呢?就是说我这人做事比较认真,追求细节,我希望在我的能力范围内,把事情做到最好。
这个故事就是说我当年下乡4年后抽调回城,在我们那个地方的电信局当电话接线员。我们话务班的女孩子比我幸运,因为她们没有下乡,而是直接招工就进入了话务班。她们对这份工作可能没有很觉得是一回事,但我当了4年知青,有了这个工作我很珍惜。当然,也是我的一个特点,就是希望做什么事情都尽量能做得很好。我发现我师傅(当时都有师傅带着)接线的动作特别地优雅,所以我就特意观察并学习我师傅的规范动作。还有就是我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把市区各个单位的电话号码都背下来了,因为这样就不用每次都去查电话号码了,由此提高了接线效率。结果是,没想到我在话务班工作了不到一年,就因工作优秀而被抽调到电信科以工代干。一年以后,又因工作出色而到局里的政工处以工代干。
但我还是想上大学,于是1979年我考到了兰州大学。我上大学的时候别人都说:你为什么要上大学?你有那么好的工作,别人都是梦寐以求的,你还要辞掉这么一份工作去上大学。我说:没别的,就是想读书。现在回过头来说,我那个学生为什么说接线生的故事那么激励他呢?他说就是因为你认真工作不是为别的,而是要把这份工作做好,在做好的不经意中,便“无心插柳柳成荫”。因为在一开始,我得到一份接线生的工作已经非常满意了,根本没指望到科里后来到局里的政治处去做干部。这一切完全是因为我努力做好了这份工作,追求美满所带来的结果。
我的同事、朋友说我做事很认真,我感觉这是一种本性,也就是说做事认真不是因为有人在看。我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我当时上大学的时候,两节课以后做课间操,你做不做都无所谓。大部分同学在做操,但都很随便,而我做的时候则特认真。有一天,做完操以后,一个女生突然走过来问我,“同学,你是哪个系的?”她可能觉得这么问有些冒昧,于是主动说:“我是外语系的,我观察你好多天了,你做操好认真哪!你是不是体育系的!”(笑声)我说不是,我是经济系的。她说:“这么多人在做操,我没有见一个人像你那么认真。”我说:“既然做操就是为了锻炼身体,做得不好就达不到锻炼效果呀?”(笑声)。我下乡的时候,不管是插秧还是割稻子,我都希望我的动作像农民一样。
有些同学看到我的简历知道,我去哈佛学习过一年。之前真没有梦想过,但我遇到了一个天赐良机,幸运地进入哈佛这所神圣殿堂。而这个机会则完全来自偶然。那天我应邀参加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一个会议,中午吃饭的时候,恰好与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局长马丁·费尔得斯坦先生坐在一起,边吃边聊,聊着聊着就进入我们俩都关注的社会保障和保险问题。这是我的专业,而又是马丁来中国想着重考察和研究的问题。在此之前我并不认识马丁,那是第一次和他交谈,他问我中国市场怎么样,保险和社会保障情况等,我都一一做了回答。之后,他好像很不经意地问了我一句:“你英文很好,出过国吗?”我说我曾经在印第安纳大学商学院做过一年的访问学者。当然,有机会的话,我也非常希望能够去哈佛学习。他说,那我邀请你。很快,他真的就给我发来了邀请函,就这样我去美国经济研究局和哈佛大学做了一年的访问学者。之后我才知道,费尔得斯坦先生是哈佛大学的著名教授,曾做过里根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主席,兼任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主席,是当时社保界的一个旗帜性的人物。得到这位大人物的邀请,是我的幸运。但就像我的许多朋友说的,如果你英语尤其是口语不突出、专业不精通,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幸运之神也不会降临到你的头上的。
第五个方面我想说的是,履约责任,一诺千金。做人一定要有责任感,你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去做,不管代价是什么。有时候说实话,我感到我们有一些学生,有一些人在这方面不是很注意。但是如果你做事没有责任感,让人不放心的话,你很难交到真正的朋友,你也会丧失掉许多机会。因此我觉得这一点特别的重要。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人甚至说我很傻。大家都知道好多年前张艺谋曾经导演过一个歌剧,叫《图兰朵》。我有一个朋友在国外的一家大公司工作,她说她的老板和她请我看这场歌剧。我一听说时间就说我不能去,她问为什么。我说我事先跟别人约了一个事情,就在同一天的晚上。她说,你要知道,这可是最后一场,今后不会再有了。我说我真的特别想去看,可是我跟人家约了一个事情。一个什么事情呢?实际上说起来呢,也不是多么大的事情,就是当时有一家美国公司在我们系刚成立的时候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公司的首席代表是一个香港人,他在北京任期结束了,要回香港去。我在一个星期前约好那天晚上请他吃顿饭,第二天他就回香港。就是这么一个事情。最后真没有去看这场歌剧,但说实话我自己也觉得有些遗憾。
但正因为我有这个特点,我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很容易获得别人的信任。很多人说“孙老师,和您合作特别愉快,你是一个特别守信的人,承诺的事情一定做到。我们特别愿意与您再合作”。同学们,这一点非常重要,在今后与人交往,与同学交往,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一定要信守承诺。
第六个方面的素质和品德就是心态平和,善于合作。
歌德曾经说过:“人生是由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珠,达观者是微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我们现在的年青一代人其实是非常幸福的。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我们这一代人所经历的许多挫折,更别说我们的父辈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一旦遇到了一些挫折,就感觉到不得了了。其实只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更大的挫折而已。挫折少一方面可能是好事,因为不用像我们这一代人因为客观原因而浪费很多时间和机会,你们可以用你们最好的那段时光去学习。像我进大学的时候已经23岁了,而你们大多在22岁就大学毕业了,我是在工作7年以后才上的大学。后来很多人问我,“孙老师,你们那一代人上大学的可能都不多,何况读博士,当教授的,为什么你能走到这一步呢?”我说,这倒不是因为我有多大的宏伟目标,我这个人就是做一件事情习惯把它做好,也比较持之以恒。但是同时,我们的心态也应当很平和,不要患得患失,不要想着一定要达到多大的宏伟目标。我不知道我这样讲会不会让大家失望,我对我的学生讲得最多的就是你们不要设远大目标,而很多的老师,很多的成功人士都跟你们说,你们要设远大目标。我不知道我这样讲会不会误人子弟,会让人觉得老师是在害我们。没准4年后有同学说,就是因为入学时听孙老师的讲座,老师说不要设远大目标,搞得我4年来碌碌无为。其实我的意思是什么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始于足下很重要。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去做事情,你设不设目标,至少从我的成长经历来看,关系不大。可能我们那一代人就是这样的。我当研究生也不是事先设了目标的,纯粹因为偶然;我上博士生也不是事先设立目标的,也是个偶然的事情。出国也是挺偶然的,事先没有立过志,真的,我连托福等各种英语测试都没有考过。可能人家说我这个人运气好,但我也特别相信,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人。我说的不是要设立多大的目标,而是说你要先做好你手头的事,等有机会来的时候,你就能抓住这个机会。
我说这句话一点也不带什么虚伪、造作的成分,真的是这么经历的。千万不要以为孙老师你现在走到这一步才这么说的。之前看的那个《挑战主持人》节目,我说我绝对没有勇气自荐去做主持人的。有人问过我,你不是做过主持人么?是的,我曾经做过中央电视台不到一年的专家主持人,但也是一个偶然的事情。1993年,当时的《经济半小时》设计了一个栏目叫经济专家论坛,当时很多著名的经济学家都去做过访谈。大概是10月份的时候,他们请我和另外一个学者去谈税制改革的问题。讲完以后,栏目的负责人对我说:“孙老师,我们栏目正在物色专家主持,大家都觉得您特合适,您来行不?”我一听,第一个反应是不行。很多人都觉得我很自信的,其实我不是的。我说我没做过,不行。他给我作了半天思想工作,说了许多诸如国外的经济学家如何在业务时间兼做此类工作,做这类工作又如何能够对自己的专业有帮助之类的话。回来以后,我跟家人、朋友都商量了一下,大家都觉得是一件挺好的事情,很支持,因此最后我还是去做了,效果也还不错,就这样走上了主持之路。节目做了大约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去了美国。回来以后栏目又找了我,但我觉得我的时间已经不允许我再兼这个职了,因此坚决地放弃了。
我就说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主动去追求的,但当机会来了的时候,我可能抓住了这些机会,而抓住机会的前提是你得有这个准备和素质才行。所以,我说同学们大可不必设太高的目标,但是要认真做好手头的事情,这样才会使你的心态特别平和,不会很浮躁。如果得到了一些机会,你会觉得这是“额外”的收获,因此会感到很高兴,而如果没得到的话,你也就不会失望了。
再一个,我特别要强调的,就是善于合作。要知道,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讲究合作的社会,很多事情是不可能一个人完成的。这就是我为什么前面强调感激我身边的所有人,因为我们所做的许多事情,往往是团队里的成员大家共同努力完成的。你们在跟你们的同事、你们的同学、你们的朋友交往合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抱着这样一种心态,要善于观察别人的长处,这样就容易跟别人合作,这将对你事业的成长、对你的人生、对你的家庭、对你的幸福都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简要谈了我所认为的一个人在成长、成才和成功的过程中应当具备的品质和素质。总结起来,其中很多方面是属于情商的东西。以往我们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是与智力有关的。但实际上,现代研究表明,情商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间非常重要。在智力程度大致相等的情况下,情商越高的人,成功的概率越高,获取机会的可能性越大。有人曾经做过统计,在同等智力的情况下,情商高的人,成功的概率要高出9倍,在获取一个职位,或者获取一个工作机会以及跟别人合作等方面都能胜人一筹。
心理学家认为,情商水平高的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社交能力强,性格外向而能带给人愉快,不易陷入恐惧或伤感,对事业较投入,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情感丰富,无论独处还是与许多人在一起都怡然自得。所以我特别希望我们的同学能注重情商的培养。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优秀是一种习惯”,我非常希望同学们在平常的生活和学习中间去发现这些好的习惯,让它成为一种自然,成为你的一种标签。如果这样的话,你不但能在事业上取得良好的成绩,而且你还能够生活得非常愉快。我非常欣赏并身体力行人们常说的“三乐”准则,“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和助人为乐”,希望让欢乐伴随我们一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