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摧毁枯草,折断朽木。比喻迅速摧毁腐朽的事物。
东晋末年,琅玡王司马睿在王导、王敦的扶持下在建康登上皇帝的宝座,成立了东晋。历史上称司马睿为晋元帝。晋元帝将帮助自己登上帝位的王敦升为大将军、荆州牧。但为了防止王氏势力压过自己,他暗地里开始压制王氏的势力。王敦不甘心就这样放弃权力,于是决定起兵反抗朝廷。
当王敦准备在武昌起兵造反的时候,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解决后顾之忧,便派了一名使者到梁州去劝说当时的安南将军、梁州刺史甘卓和自己一起造反。甘卓表面上答应了王敦的邀请,可是在王敦起兵那天,甘卓却只派了一名小小的参军来到武昌,劝说王敦不要反叛朝廷。王敦听了之后很意外,他告诉这名参军说:“请你回去转告甘将军,我并不是想反叛朝廷,我只是想去清除掉皇帝身边的那些奸臣。如果这件事情成功了的话,我一定会请皇帝封甘将军为一等公的。”
这名参军回到梁州之后,将王敦的话转告给了甘卓。甘卓听了之后犹豫不决。湘州刺史司马承听说王敦正在劝说甘卓反叛时,立刻派自己的一名手下邓骞前去襄阳,对甘卓说明其中的利害关系,劝说甘卓千万不能跟着王敦造反。
这时,甘卓的一名手下建议说:“大人,现在情况还不是十分的明朗,您最好是什么也不要做,先等待一段时间之后,看看情况发展到什么样子再下决定。如果那时候朝廷占了上风,朝廷一定会重用您去平叛;如果是王敦取得了胜利,那么他也会重用您帮他打朝廷,这样一来,无论将来是谁取得胜利都不会对大人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甘卓听了还没有说话,邓骞就立刻反对说:“不可以。如果甘大人这样做,就是脚踏两只船。如果朝廷胜了,就会治甘大人不起兵平叛的罪;如果王敦胜了,就会怪罪甘大人没有及时响应他的号召,所以这个办法对甘大人最不利。其实现在情况很明显,王敦手上只有一万多人马,守卫武昌的还不到五千人,而甘大人的军队是武昌守军的一倍多。如果趁王敦进军建康的时候,甘大人带兵攻打武昌,一定会取得胜利。因为王敦出兵是顺流而下,肯定很难逆流而上来救武昌,所以甘大人带兵打武昌,就如同是摧毁干枯的草和朽烂的树木那样容易,根本不需要有什么顾虑。”
尽管邓骞将形势已经分析得十分清楚了,可甘卓仍然是举棋不定。王敦再次派一位名叫乐道融的参军前来劝说甘卓响应。乐道融反而劝甘卓讨伐王敦,甘卓这才下定决心讨伐王敦,并且写了一篇声讨王敦的文章传给各地的官府。
当王敦听说了甘卓讨伐自己的事情之后,心里既吃惊又害怕,他赶快派甘卓的侄儿去请求甘卓不要来攻打王敦,请他回师襄阳,并保证绝不会做对甘卓不利的事情。甘卓听了之后又开始犹豫了,甘卓手下的一名军官秦康劝说甘卓不要再犹豫了,一定要忠于朝廷,不能听信王敦的花言巧语。但个性优柔寡断的甘卓却没有听从自己部下的劝说,竟然真的将部队带回了襄阳。后来,王敦为了彻底断绝后患,就暗地里和襄阳太守周虑互相勾结,竟然趁甘卓不注意的时候,将甘卓杀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