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妈妈的柴火灶
8265000000036

第36章 肉圆子的肉

肉圆子这个东西我想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的,弹香细嫩,入口酥化,为猪肉菜中之上品。我记得小时候要贵客登门,母亲才会做这极费材料的肉圆子,并且是一口一个刚塞满口腔的那种。一顿饭下来,虽然每人只能吃到两至三个,但过肉瘾至极不禁想振臂高呼:肉圆子万岁!登门贵客万万岁!

那时母亲是将猪肉基本按七肥三瘦来选料的。一是肥多瘦少的肉要便宜些;二是这样的肥瘦比例做出来的肉圆子吃起来才过瘾解馋。母亲说,最好用猪的前夹肉,先把肉切成小块,然后用双刀快斩细剁(加少许姜),直到肉粒黄豆般大小为止。接下来加盐、湿红薯粉、醪糟汁、鸡蛋清抓匀,然后捏成乒乓球般大小的圆子。锅里加清水,放极淡的盐(放重盐或不放盐,均会影响圆子的口感),待水烧沸,将肉圆子一个个轻放进锅里,并用勺背轻推以免粘锅;当圆子全部浮于汤面,下胡椒粉和白糖,抓一大把萝卜秧秧或嫩豌豆尖(这两种青,是清汤圆子的最亲)下锅,迅速起锅装钵。

当今做肉圆子特别是餐馆厨师做的肉圆子,大多数都非常难吃,主要是没了飞舞双刀的快斩细剁,而是用绞肉机把肉绞成了肉酱。这样做出来的圆子可以想象既无口感又无肉味。

十年前在成都,我结识过一位年近花甲的何姓老大哥,他既是做肉圆子的高手,又是肉圆子的鉴赏专家(他曾专门去品尝过几十家做肉圆子的大小餐厅)。他的理论简单明了:要能吃出“肉”味道的肉圆子才叫真正的肉圆子。有一次,他带我去成都肖家河一家名叫“朋辈”的餐厅,我们一共四人,其中便要了大份的招牌菜“黄豆芽炖肉圆子”。当第一个肉圆子塞进口腔并咬破肉圆的一刹那便知道,我吃到了在餐馆中吃到过的最难忘的肉圆子,那肉香直到今日还扑鼻阵阵。

说来事巧,正当我构思准备写这篇文章的2011年6月22日,从广东来北京天下盐吃饭的成都老朋友王华,谈起当年在成都的吃喝时,无意中他又提到了“朋辈”餐厅的肉圆子。看来天下不仅是英雄所见略同,“好吃狗”也所见略同啊!

其实要做出有“肉”味的肉圆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选料上,首先就不能用全瘦肉,根据我的经验,一半肥一半瘦的比例最为合适;其次是不要把肉剁得过细,更不能弄成肉泥状;再就是肉末里除了水豆粉以外,最好再加点鸡蛋清,这样的肉圆子会更嫩更鲜。

江南那边做肉圆子,大都喜欢在肉里加入松子仁、荸荠、蟹黄、海米等,使其圆子的味道及口感都非同一般;而川人做圆子,却很少往肉里加放配料。不过有一年去重庆万州,朋友带我去吃当地的一种特色小火锅,这种锅与北京的涮羊肉铜锅一模一样,也是中间烧木炭那种,但上桌时里面的内容都是煮熟了麻辣鸡或鱼或圆子等。我点的不辣的肉圆子锅,圆子是先煎过的,锅里还配了猪蹄筋、笋子、黄花等辅料。当我咬破第一个圆子,并在口腔里来回地滚动着咀嚼(烫啊),有一种鲜脆之香使我感到肉圆子里放了某种东西。朋友叫老板出来一问便知道了肉圆子里除了放姜、葱以外,还放了藕末和海米,当时我是觉得有点江南的味道嘛。

而江南的狮子头应该是四川肉圆子的大表哥,常在水乡着肥七瘦三状,硕大而富有。据传此菜是隋炀帝杨广到扬州看了琼花以后,对扬州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名景十分留念。回到宫里,便吩咐御厨以上述四景为题,创制了四道名菜:金钱虾饼、松鼠鳜鱼、象牙鸡条和葵花献肉,其中的葵花献肉便是当今江苏名菜清炖蟹粉狮子头的老祖宗。

清人袁枚在《随园食单》记有扬公圆:“扬明府作肉圆,大如茶杯,细腻绝伦。汤尤鲜洁,入口如酥。大概去筋去节,斩之极细,肥瘦各半,用纤(芡)合匀。”这是清朝版的狮子头,与当今的狮子头已相差无几。

狮子头虽然也是个好东西,但我觉得,吃狮子头的时候,是把一个圆球破解成若干不整齐的小块,然后一块一块地送入口中,就不如一个肉圆子整个入口触击口腔具有口感,且在封闭的口腔中破圆而香;再就是肉圆子做起来简单方便且能快速解馋,所以我常按母亲的做法喜欢做一道家常菜——酸菜粉丝肉圆汤,只是事先放少许油把酸菜炒香之后再加清水,大家也可不妨一试。

幸福菜谱

清汤圆子

1.最好用猪的前夹肥瘦肉,先把肉切成小块,然后用双刀快斩细剁(加少许姜),直到肉粒黄豆般大小为止。

2.接下来加盐、湿红薯粉、醪糟汁、鸡蛋清抓匀,然后捏成乒乓球般大小的圆子。

3.锅里加清水,放极淡的盐(放重盐或不放盐,均会影响圆子的口感),待水烧沸,将肉圆子一个个轻放进锅里,并用勺背轻推以免粘锅。

4.当圆子全部浮于汤面,下胡椒粉和白糖,抓一大把萝卜秧秧或嫩豌豆尖下锅,迅速起锅装钵,抓一撮葱花撒在上面上桌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