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8270600000023

第23章 参考文献(2)

吴瑕.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政策缺陷及走向[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5(4)

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夏永祥.中国地方性贫困原因新探[J].开发研究,1993(6).

萧灼基.经济金皮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肖红缨,刘建平.我国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及改革[J].中南大学学报,2004(03).

谢立中,何玉长.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战略[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熊丽英.中国贫困文化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2)

徐金.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徐金锋.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6

徐月宾、张秀兰.中国政府在社会福利中的角色重建,中国社会科学,2005(5)

阎逢柱.社会资本层面下的我国城市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J].理论界,2005,(10).

杨钢、王丽娟.新的世纪与新的贫困—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1(l)

杨明伟.城市贫困群体及其社会支持网络,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6

杨伟民.社会政策与公民权利[J].江苏社会科学,2002(03).

杨雅华.进城务工人员的权利贫困及解决对策[J〕.求实,2006(1).

叶普万.浅谈中国贫困问题研究视角的几个转化[J].人文杂志,2003(2)

尹虹.论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政府的济贫问题[J].历史研究,2003

尹世洪.当前中国城市贫困问题〔M」.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

于潇. 城市贫困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J].人口学刊,1998 (2)

袁媛,薛德升,许学强.转型时期我国城市贫困研究述评[J].人文地理,2006(1)

曾繁正等.西方国家法律制度社会政策及立法[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8.

曾敏,我国城市贫困的权利理论探微,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7

詹姆斯·S·科尔曼.人力资本创造中的社会资本[A].帕萨·达古斯特.社会资本——一个多角度的观点[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张敦福.城市相对贫困问题中的特殊群体城市农民工[J].人口研究, 1998(02)

张力军,虎小红,刘钊.经济适用房出现不经济、不适用的原因及对策[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4(2).

张丽丽,陈云,香港地区社会保障领域第三部门发展研究[J].区域经济科技创业月刊,2008(6)

张茂林,张善余.社会转型期城镇贫困人口特征、成因及其思考[J].人口学刊,1996(3).

张全红,张建华.全球化与城市贫困:基于中部六省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07(3)

张锐.美国的贫困与反贫困[J].社会观察,2007

张树新,费迅.粮食统购统销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最终确立.党史研究与教学.2003(1)

张秀兰 徐月宾. 建构中国的发展型家庭政策[J].中国社会科学,2003(6)

张颖,范思凯.台湾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评价[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3

赵莉.我国城市贫困家庭经济支持网研究——来自250户贫困家庭的实证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5).

赵明霞,张龙,徐娟秀. 中国社会转型期城市贫困分析[J]. 社科纵横,2005(5)

赵明霞.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贫困问题[J].甘肃科技,2005(9)

赵忆宁.中国城市贫困人口分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6

赵智龙,李钒.我国城镇贫困人口问题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1)

郑德香.基于资产建设理论的城市反贫困政策分析——台北“家庭发展账户”和苏州沧浪区“圆梦计划”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郑丽珍.“台北市家庭发展账户”方案的发展与储蓄成效[J].江苏社会科学,2005

郑艳 新中国初期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变迁1949-1957[D].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中国民政部网站[EB/OL].http://www.mca.gov.cn.2006-3-10

周海旺.城市贫困人口的现状和解困政策研究- 以上海为例[J].人口研究,2001(2)

周沛.城市贫民的生存现状与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J].南通大学学报,2006(09).

周群英,杨金刚.透析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城市贫困,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6

周怡.贫困:发展的讽喻.选自:解读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对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周怡.贫困研究:结构解释与文化解释的对垒.社会学研究,2002(3)

朱丹.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M].上海财经出版社,1999.

朱平.美国的贫困与反贫困的斗争——美国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述评[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

朱庆芳.城镇贫困群体的特点及原因[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4).

朱晓阳.反贫困的新战略:从“不可能完成的使命”到管理穷人,社会学研究,2004(2)

诸建芳.再就业与城市扶贫[J].经济学动态,1997(1)

卓勇良.关于劳动所得比重下降和资本所得比重上升的研究,浙江社会科学,2007903

Booth,Labor and Life of the People:East London,London,Volume 1,Williams and Norgate,1889.

Esping-Anderson G.The Three Worlds of Welfare Capitalism[M].Cambridge:Polity Press.

Fukuyama,F.,Trust:t he social values and t he creation of p ro sperity.New York:Free Press. 1995.

Gans H J.From"Underclass"to"Undercaste":Some Observations about the Future of thePost-industrial Economy and its Major Victims[A].In:Mingione E.Urban Poverty and theUnderclass[C].Oxford:Blackwell,1993.

Hannerz, U. 1992,Cultural Complexity:Studies in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Meaning,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Press.

Herbert J.Gans,1971,The Use of Poverty:The Poor Pay All[J].Social Policy,1971.

John Rawls, Charles Fried, Amartya Sen,Liberty,Equality, and Law: Selected Tanner Lectures onMoral Philosophy,Univ of Utoh Pr(7),1987.

Lenoir,R.,Les exclus:U n f rancais sur dix.airs:Seui. 1974.

Lewis﹒Oscar,Five Families:Mexican Case Studies in the Culture of Poverty,New York,Basic Books,1959

Lewis﹒Oscar.The Culture of Poverty[J].Scientific American,1966,219

Mingione E,Morlicchio E.New Forms of Urban Poverty in Italy:Risk Path Models in theNorth and Sout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 Research,1993,17

Mingione E.The New Urban Poverty and the Underclass:Introduc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 Research,1993,17

Morris L D.Is There a British Undercla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Research,1993,17

Neef N.The New Poverty and Local Government Social Policies:A West German Perspective,1990

Rowntree,Poverty:A Study of Town Life,London,Macmillan,1901.

T.W.Schultz,Invest ment in Human Capital[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51,No:5,1961.

World Band.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0/2001:Attacking Poverty[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Yin,R. K. 1989.Case study research : design and methods.Newbury Park, Calif. : Sage Publications

●①◇ 《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1953年11月9日

●②◇ 历史见证——票证实录,四川日报,2002年7月8日

●③◇ 计划经济时代的票证,《河南商报》,2002年9月10日

●④◇ 统计数字见《北京副食品商业志》,2002年版

●⑤◇ 《本市实行粮食计划供应》,《新闻日报》,1954年3月21日

●⑥◇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

●⑦◇ Meng, Xin: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Income Inequality in Urban China”,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Vol.50, NO.3, 2004, pp. 357-379.d

●⑧◇人民网:《部委一周第17期:基尼系数为0.46 中国收入相当不均》http://gov.people.com.cn/GB/46728/58024/58032/4519320.html

●⑨◇ 转引自周怡:《贫困研究:结构解释与文化解释的对垒》,《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3期,第49~63页

●⑩◇新浪财经:破除中国式歧视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70717/09051545159.shtml

●11◇ 转引自周彬彬. 向贫困挑战:国外缓解贫困的理论与实践[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12◇ 国家统计局.中国城镇居民贫困问题研究课题组和中国农村贫困标准课题组研究报告[R].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3◇ 王有捐:《对目前中国城市贫困状况的判断分析》,中国统计信息网。

●14◇ 唐钧. 2001- 2002:中国贫困与反贫困形势分析[EB/OL].http://203.93.24.66/shxs/xpxz/default,htm,2007-05-02.

●15◇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城镇贫困研究课题组”.城镇贫困:中国发展的新挑战[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6◇ 香港《南华早报》7月15日文章:《改革未能阻止不良贷款新浪潮》,转引自《参考消息》,2004年7月18日第8版。

●17◇ 新华社信息中心《参考资料》信息库拉美社哈瓦那1996年12月3日电《拉美社认为1996年美全面社会救济计划宣告结束》

●18◇ 同上。

●19◇ Income Stable,Poverty Rate Increases,Percentage of Americans Without Health Insurance Unchanged,Issued by U.S. Census Bureau on August 30,2005,in: http://www.census.gov.

●20◇ National Count Of Homeless Puts Issue In Human Terms,USA Today,October12,2005.

●21◇ 转引自胡爱文.《美国贫困线及其反贫困政策研究:1959一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2◇ R. H. Tawney, Religion and the Rise of Capitalism. New York, 1947, p.222.

●23◇ 转引自曹清华.英国现代社会救助制度反贫困效应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24◇ 转引自唐大鹏.日本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借鉴[D].吉林大学,2003

●25◇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6◇ 巴西全国讨论会文选.巴西社会问题[M].巴西:圣保罗诺贝尔出版社,1991

●27◇ 托马斯·斯基德莫尔、彼得·史密斯.现代拉丁美洲[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

●28◇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9◇ L. Graham and R. Wils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Brazil [M]. Public Policies in an Era of Transition, Texas University Press, 1990

●30◇ 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1998~1999年世界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7和1999

●31◇ N. McDonald. A Mask Called Progres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32◇ 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政策研究部.城市化背景下的贫民窟挑战及对策:国际经验与启示[J].脑库快参,2005( 14) .

●33◇转引自 王敏.巴西现代化进程中的贫富分化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0

●34◇ 转引自 刘敏.NGO与贫困治理:以香港为例[J].兰州学刊,2008

●35◇ 转引自 张丽丽,陈云.香港地区社会保障领域第三部门发展研究[J].区域经济科技创业月刊,2008

●36◇ 行政院主计处:(2004)http://www.dgbasey.gov.tw/dg-bas03/bs4/econdexa.xls

●37◇ 转引自郑德香.基于资产建设理论的城市反贫困政策分析——台北“家庭发展账户”和苏州沧浪区“圆梦计划”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9

●38◇ 转引自郑德香.基于资产建设理论的城市反贫困政策分析——台北“家庭发展账户”和苏州沧浪区“圆梦计划”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