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都市中的青少年:发展危机与社会管理
8271300000021

第21章 青少年事务管理:理念、经验与展望(4)

青少年事务是指围绕青少年教育、就业、参与、健康等成长、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和青少年群体生存与发展的状况,政府和社会组织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应职能,为青少年提供的管理性和服务性的事务。可以说,青少年事务涵盖了青少年生存、教育、健康、就业、社会参与、婚恋、住房、娱乐所有方面的需求问题的研究与解决。青少年事务是在推动青少年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国际青少年事务强调要从社会管理、青少年发展需要和公共政策的角度解决青少年问题,维护青少年权益、促进青少年全面有效地参与和获得自身发展是世界青少年事务追求的目标。

(一) 我国青少年事务的基本内容

青少年事务的基本内容是随着青少年成长的需要而变化的。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后,我国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社会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青少年的需要也随之而变。2003年,联合国在《到2000年及其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所确立的优先发展的10个领域基础上,又增加了5个新的关注事项: 全球化、信息和通信技术、艾滋病和年轻人、武装冲突与青年、代际关系问题。目前我国青少年事务主要包含以下十二个方面的内容。(李五一,2009)

第一,促进青少年教育。教育对青少年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应当保障青少年平等享有受教育权,促进青少年接受法定的义务教育,提高他们的受教育水平,推动青少年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促进青少年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帮助青年就业。就业是青年的立身之本,帮助青年顺利就业,实现由学校到社会的过渡,为青年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就业培训,提供实习岗位,为青少年创业提供各种帮助等。

第三,帮助贫困青少年脱贫。当今社会中仍有不少青少年处于贫困的状态中,政府和社会应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可通过贷款扶持、项目支持、技能培训等方式改善贫困青少年的经济生活状况。

第四,改善和提高青少年的健康状况。健康的身心是青少年发展的基础,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精神疾病,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防止青少年意外妊娠和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

第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我国青少年犯罪也呈现低龄化和高发趋势,在青少年中开展法制教育,帮助青少年矫正不良行为,帮助犯罪青少年回归社会。

第六,预防和消除青少年滥用毒品。青少年是毒品问题的主要受害者。开展禁毒宣传,教育青少年远离毒品,帮助吸毒青少年戒毒,打击在青少年中散播毒品的犯罪行为。

第七,促进和丰富青少年的闲暇生活。享受健康丰富的闲暇生活是青少年的基本权利,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应当促进和保障青少年开展闲暇活动,改善和优化青少年的闲暇环境,保障他们拥有足够的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活动时间。

第八,保障女性青少年获得平等发展。女性青少年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家庭等各个方面的权利得到了一定的实现,但是仍然存在性别歧视的现象,特别在就业中,女性不能得到与男性同样的待遇。因此,在青少年事务中有必要通过改善社会对男女平等的认识,倡导性别平等,男女一视同仁。

第九,促进青少年参与社会生活和决策。参与社会生活和政府决策是青少年的重要权利,也是他们表达诉求的重要途径。应当积极推动青少年关心社会、积极参与,拓展青少年参与社会生活和政府决策的渠道和领域,使青年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十,青少年与环境保护。保护环境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关系到青少年未来的福祉。应当从小培养青少年环境保护意识,促进青少年参与环境保护和治理,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

第十一,引导青少年掌握和恰当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通讯技术的进步对青少年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信息技术促进了青少年的发展,也给他们带来了挑战。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掌握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同时还要营造健康的信息环境,消除有害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帮助网瘾青少年摆脱网瘾。

第十二,引导青少年积极应对全球化挑战。全球化已显著影响到我国青少年发展的各个方面,例如文化、消费等,帮助青少年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扩大与世界各国青少年和青少年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在青少年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强化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和民族特性。

青少年事务是广泛而复杂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青少年事务的内容可能会有变化,也会不断涌现出来新的问题,则提示我们应当密切关注青少年的需要、成长及问题,有必要适时调整,以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 我国青少年事务管理的行政机构

青少年事务在世界各国几乎都被纳入政府管理的范畴,并作为公共事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加以管理。联合国185个成员国中已有153个国家制定了全国性的跨部门的青年政策,有167个国家建立了青年事务协调机构,呈现出世界青少年事务政府化的发展趋势。而中国没有专司青少年事务的机构(政府部门和法律规定的社会组织),教育、劳动、司法、文化等政府职能部门以及相关社会团体分别管理属于本领域的青少年事务,大量的青少年事务主要委托共青团协助管理。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成立了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不少地方建立了保护青少年发展和开展青少年事务的联席会议制度。目前有28个省市、318个地市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在中央还设立了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办公室,但是青少年事务的外延相当广泛,它涉及和青少年有关的一切社会事务和社会问题,显然上述机构是不能涵盖所有的青少年事务的,非常有必要设置专门机构来专司青少年事务。

在青少年事务管理的行政机构方面,我国目前也不明确。现行的体制主要是一种部门分工、各负其责的分散模式,青少年管理的行政部门主要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青少年管理的行政部门是民政部。在青少年福利方面,民政部门主要负责特殊青少年(孤残)福利服务政策的规划、实施及执行。具体来说,凡涉及孤残青少年的生活保障、收养照顾、康复服务或特殊教育等方面,从具体待遇确定、设施建设、服务组织与提供、管理发展等,都是其权责范围。民政部门通过建立福利院、康复中心、特殊学校等机构为这些有特殊需要的青少年提供具体的服务。

第二类是教育、文化、卫生、司法、劳动等行政部门和共青团、妇联组织。这一大类政府部门和具有政府色彩的社会组织,其责任涉及正常青少年的广义福利服务,如个人辅导、休闲娱乐、法律保护等方面。主要是分头负责各自责权领域内涉及青少年福利及服务的政策和规划的制定,以及推进、实施和执行。例如,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的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有关学校青少年在教育及相关过程中的福利服务的政策、规划及执行;其他各行政部门也是在各自主观的政策和行政事务范围内,负责针对青少年的政策、措施以及实施。共青团和妇联则很多时候担当协调的角色,协调有关部门政策或协助其实施与执行,因为这两个部门跟儿童、青少年有较多的工作联系,并有代表这些群体利益的责任。

上述两大主体承担了青少年社会管理的大部分工作,但是这种管理理念极具行政色彩,与国际上所倡导的现代意义上的青少年社会管理理念是不同的。

(三) 以共青团为主导的青少年工作运作模式

青少年事务本质上属于社会公共事务范畴。它首先是政府事务,政府依法行使青少年教育、监督、管理、保护、发展等职能,为青少年的生存发展、成长成才提供综合服务。同时它也是社会事务,需要众多社会组织、非营利机构、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的共同参与。在我国,具体的青少年事务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开展的: 一是由政府各个部门分工负责涉及本部门职能的青少年事务;二是由以共青团为主的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承担。

共青团是我国最大的青年组织,从中央到地方,组织体系强大,成员众多。据团中央统计,截止到2009年全国有19.3万名专职团干部,近7800万名团员,其庞大的组织体系以及为数众多的共青团员,对于开展青少年工作具有强大的组织优势。共青团作为受委托管理青少年事务的组织,涉及面广泛,开设了多个项目,有针对性地为青少年提供服务。

共青团开展的主要项目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开展青少年教育引导、学习成才、创业就业保障性服务。这类服务是为满足社区青少年就学、就业等基本生存需求而设立的。共青团可在对社区青少年需求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对社区青少年进行分层服务,如借助社区学校的教育资源,利用节假日在社区进行人文素养和就业创业方面的培训。第二,开展文化娱乐、婚恋家庭、身心发展、维护权益等发展性服务。这类项目是为满足社区青少年扩大社会交往、充实生活等方面的需求而设立的。通过将共青团既有的品牌活动向社区青少年群体延伸,逐步熏陶其内心品质、激发其积极向上的潜在动力。第三,对于失业、失学、失管的青少年,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形式予以优化管理。共青团协助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务的重点项目主要有希望工程、青少年维权岗、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青年志愿者行动以及青年就业创业行动。

在目前中国社会的整体结构中,共青团组织至少具有三重社会身份。首先,共青团是我国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青年组织。共青团组织的政治属性,决定了它需要发挥好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为执政党争取青年是它的社会使命。因此,共青团组织必须始终围绕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把最广大的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始终按照党的要求培养教育青年。其次,共青团是兼有政府青少年事务职能的准政府组织,它需要协助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务。在我国政府的部门和职能设置中,没有专门的青少年事务管理机构,无论是在规定的职能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共青团组织实际上都担负了相当数量的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务的职能。从政府的根本职能角度讲,青少年事务的基本价值是满足青少年的福利需求,青少年福利是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提供满足需要、促进发展的社会政策、专业科学知识以及具体行为的总称。第三,共青团是青年的群众性组织,它是青少年具体利益的代表和维护者,在一定意义上负有非政府组织的功能。非政府组织是一种严格界定的社会组织,共青团在很多方面都不能被称之为非政府组织,但是中国目前的非政府组织,其发育状况并不是很理想,共青团组织在实际社会生活里,实际上也已经承担着青少年非政府组织的职能,竭诚为青少年服务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宗旨。

但显然,共青团组织转变职能,实现青少年事务管理社会化的工作理念不够深,分担政府责任的能力和与其他非营利社会组织竞争能力还不强,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青年问题日益凸显,青年事务的内涵不断拓展和明晰,青年事务作为政府服务青年的公共产品表现出其国家性和社会性的本质。共青团作为一个群众团体,其行使政府青年事务的法律合法性和社会合法性均面临诸多挑战。

(四) 国内青少年社会服务模式探索

青少年事务不仅仅是一种政治事务,更是一种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应该成为政府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发达的第三部门通过组织、参与各类青少年项目,活跃于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社会事务的各个领域。当前,我国青少年事务管理也呈现出第三部门广泛参与的共同趋势。共青团组织、涉及青年事务的相关政府行政部门和从事青年工作的第三部门共同构成了目前的青年工作的基本构架,而共青团组织在这一构架中扮演着核心协调者和主要实施者的角色。国内目前形成了一些各具特色的青少年事务运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武汉模式——武汉在管理青少年事务上着力以社区为主体和载体来服务社区青少年,从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入手,通过区、街、社区三级责任网络,建立和完善了以社区力量为主体,整合家庭、学校、机构等多方社会资源和力量的社区服务系统,创立了社会、学校、家庭教育和青少年主体参与的“四位一体”的服务格局。武汉模式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注重研究青少年的多元需求,提供多种社会支持,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武汉力图确立四种社会支持服务青少年。在物质支持上,寻求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场所、资金、实物等经济方面的支援,以及学业、就业方面的帮助;在心理支持上,谋求建立青少年自我评价体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加强对青少年家长的培训和辅导等;在关系支持上,通过整合资源,提供个人与社区层面的各种社会关系支持,帮助青少年融入主流社会;在社区支持上,争取家人、邻里、朋友、志愿服务者以及有关组织对社区内的青少年予以照顾与支持。四股社会力量同频共振,使青少年事务管理形成了合力,满足青少年成长和成材的多元需求,形成颇具特色的青少年事务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