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斯卡位于秘鲁伊卡省的东南部,附近有一处荒漠中的狭长谷地被称为纳斯卡谷地。这片谷地长约60千米,宽约1.5千米,布满了奇形怪状的线条巨画,有的是几何图形,有的是笔直线条,有的是动物形象。这些线条巨画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又由谁绘制而成呢?
纳斯卡谷地巨画
纳斯卡本是个无名小城,直到20世纪时才因为这里挖掘出大批古墓里的彩陶、纺织品等殉葬物而日益为人们熟知。1926年,当考古学家乘坐飞机在该区域上空行驶时,才无意中发现这些地面景象,“纳斯卡谷地巨画”由此被公之于众。谷地巨画大约刻于公元前500年到公元500年之间。它们由石块或“地沟”组成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螺旋形等几何图形,这些几何图形又分别组成蜥蜴、蜘蛛、章鱼、长爪狗、老鹰、海鸥、孔雀以及仙人掌等动植物的轮廓图。每个图案都有几百平方米之大,最大的竟占地5平方千米。这些图案层次分明、间隔适度,有些相同的图案就像从模子里印出来,非常精确。科学家、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纷纷对纳斯卡谷地的线条巨画提出自己的推论与设想。保尔?考苏克在1941年夏至时,观察到太阳正从某一线条的末端上空落下,他认为巨画可能是古印第安人的天文日历,他们根据阳光在那条线上的沉落来确定季节和时辰,也就是说这里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天文书;米吉亚?艾克斯比认为,地面小径与印加帝国的“神圣之路”相似,圆锥形石堆即是“聚焦”——线条的聚合相交点,这里应同当时印第安人举行盛大的宗教祭祀活动有关,可能是举行礼仪活动的场所;乔斯依?兰其奥认为是地图,并标出了一些进入重要场所的通道,可能是古印第安人的道路标志或灌溉系统等。
林林总总的推论与设想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玛利亚?赖歇坚持的“人为制造说”与冯?丹尼肯坚持的“外星人跑道说”。
玛利亚?赖歇的“人为制造说”
玛利亚?赖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德国女数学家,她用全部的时间与学识来研究纳斯卡线条巨画,并坚持认为巨画系人为制造。
赖歇首先发现纳斯卡线条虽然爬坡穿谷,绵延很长但却能笔直向前,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必须在木桩间连续拉线,只要三根木桩在目测范围内保持一条直线,那么整条线路就能保持笔直。她带领纳斯卡镇的学生们作了演示:先用标杆和绳索标出一条笔直的线,然后把表面的黑石拿走,漏出下面闪光的白沙,反衬着周围富含铁矿的岩石,于是,一条直线就出现了。这个实验可以解释地面上的直线条,但那些由弧线组成的图案,比如那只长达100多米的猴子图案是怎么画出的?为了解答这一问题,赖歇耗尽了一生精力。在她油尽灯枯之时终于自认找到了最佳答案:将线的一头固定,另一端像用圆规画图一样在地下旋转,就能画出每一条弧线。她还在几片较大图案旁发现了一些泥土草稿,由此赖歇推断:设计者们会事先在约1.8米的小块地皮上设计图案,然后将弧线、中心点和辐射线调整适当比例后再做放大。赖歇的研究成果可以解释线条巨画中的直线与弧线,可那些像巨大蜘蛛、神奇牧羊人等不规则的图案又是怎么制作出来的?从图案的复杂与不规则程度可以肯定,设计者是先有设计蓝图后再制作,那么,他们是怎样将设计蓝图放大到10000平方米甚至更大面积的土地上的呢,他们又怎样在施工过程中保证图案不至于变形或走样?这个问题一直令人困惑不解。有人曾做出一个比较大胆而简单的假设:设计者会不会在地面上建起一座高高的瞭望台来监督制作巨大的纳斯卡线条巨画呢? 第一建造如此高大宏伟的瞭望台必须有足够的材料。在千百年前纳斯卡地区干旱少雨,不可能有茂密的树木生长,用木头作材料的想法无异于空想。第二,纳斯卡地表多是砾石,只有少量沙土,而且这一带长期缺乏水源,不可能有足够的泥土来建造高台。第三,如果选用岩石,那么必定会大规模开采石料,附近就应该出现相应规模的采石场,但为何直到现在,人们都没有在纳斯卡地区发现取材用的大型采石场呢?这个假设很快被推翻了。伍德曼的“兀鹫一号”实验玛利亚?赖歇的“人为制造说”得到许多人的认可。国际探险协会会员、美国佛罗里达航空公司总裁伍德曼也支持这种说法,但他曾提过另一种可能。伍德曼某次乘坐飞机,正飞越纳斯卡观赏巨画时,脑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设计者们会不会是乘坐一种飞行器监督制造巨大线条?伍德曼想起,一些活动在秘鲁山区的印加人部族至今还流传着关于飞行的传说,而且,从纳斯卡挖掘出的许多陶器和纺织品残片上也饰有气球、风筝、鸟样飞人的飞行图案……这会不会是暗示它们与纳斯卡线条巨画有某些相关之处?伍德曼决定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设想。
他组建了一支团队,计划制作一个名为“兀鹫一号”的巨大热气球。为了更接近真实,“兀鹫一号”在选材方面尽量贴近印加人,也就是古代纳斯卡人后裔所使用的材料,样式方面则仿造纳斯卡陶器上的飞行图案。
1976年11月,这个26米高的“兀鹫一号”终于完工,随后人们又在地面上建起一个炉灶,将足够的热气灌入气球。几天后,伍德曼和一名热气球飞行冠军于凌晨5点半乘坐着“兀鹫一号”成功升空。团队成员顿时欢呼雀跃,这证明古代纳斯卡人的确可以乘坐热气球飞上空中。但“兀鹫一号”迅速攀升了122米之后,仅在空中停留了短短3分钟。短短3分钟怎么可能在空中监督绘制如此庞大的纳斯卡线条巨画呢?实验失败了,人们重新回到了设想之前。
冯?丹尼肯的“外星人跑道说”
就在伍德曼进行实验的同一年,一位旅馆经理出身、善用德语写作的瑞士作家冯?丹尼肯又掀起了一阵议论狂潮。冯?丹尼肯早在1966年即出版了《回忆未来》,他在这本书里大胆提出了“古代宇航员”理论,所持的观点即是诸多遗迹中显示的大量未解之谜都与史前时期的外星人宇航员有关。1976年,这位疯狂的作家又出版了《众神的战车》一书,就是这本《众神的战车》令纳斯卡线条巨画再起争议。冯?丹尼肯在书中宣称:纳斯卡线条是外星飞行器使用的跑道。他认为,不明身份的天使在远古某时降落在纳斯卡高原,在那里为自己的飞行器修建跑道,证据就是那些酷似机场跑道的线条,这就是他的“外星人跑道说”。冯?丹尼肯没有料到,这个言论甫一公开就受到猛烈抨击,科学家们不相信疯子的想法,他们认为“这个疯子根本就没有科学常识”。因为不仅航天器不需要跑道,而且纳斯卡松软的沙土会让宇宙飞行员两脚深陷,更不适合降落任何沉重的飞行器。冯?丹尼肯的“外星人跑道说”受到非议后虽然再难立足,但却引起了更多人的空中联想。
德国学者玛丽亚?莱因切经过30多年研究之后,认为图案中的动物图形代表星座,直线与螺线则代表星球的运动。还有人猜测巨画会不会是某种空中飞行物飞离地面时留下的燃烧痕迹。时至今日,纳斯卡谷地的线条巨画之谜仍未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