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存在着一个问题,当90%的储蓄被贷款给别人之后,原来的储户如果写支票或用钱怎么办?其实,当贷款发生的时候,这些贷款并不是原来的储蓄,而是完全无中生有地创造出来的“新钱”。这些“新钱”使银行拥有的货币总量比“旧钱”立刻增加了90%。与“旧钱”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新钱”可以为银行带来利息收入。这就是“第二波”涌到经济体中的货币。当“第二波”货币回到商业银行中时,就产生了更多波次的“新钱”创造,其数额呈递减趋势。当“第20几个波次”结束时,一美元的国债,在美联储和商业银行的密切协同下,已经创造出了10美元的货币流通增量。如果,国债发行量及其创造货币的余波所产生的货币流通增量大于经济增长需要时,所有“旧钱”的购买力都会下降,这就是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当2001年到2006年,美国新增了3万亿美元国债时,其中相当部分直接进入了货币流通,再加上多年前的国债赎买和利息支付,所造成的后果就是美元剧烈贬值和大宗商品、房地产、石油、教育、医疗、保险价格的大幅上涨。
但是,大多数增发的国债并没有直接进入银行系统,而是被外国中央银行,美国的非金融机构和个人所购买。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购买者花的是已经存在的美元,所以并没有“创造出”新的美元。只有当美联储和美国的银行机构购买美国国债时,才会有新美元的产生,这就是美国能够暂时控制住通货膨胀的原因。不过,掌握在非美国银行手中的国债,迟早会到期,另外利息也需要半年支付一次(30年国债),这时,美联储将无可避免地造出新美元。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将当前经济格局描述为: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利用其核心货币提供国的地位,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资本。在美国通过大量印刷货币来使债务缩水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争相印刷货币,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房地产、农产品等各类市场,并推高价格。
2010年,全球经济学界“先知”,曾在2006年准确预测美国次贷危机及2008年投行倾覆的美国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努里埃尔·鲁比尼预测,美联储通过印刷货币来使债务缩水,由此所引起的通胀也将稀释美国公共和私人债务。预计美元未来2年或3年兑换亚洲国家货币和巴西等大宗商品生产国货币将下跌15%至20%,“因为长时间内大宗商品价格将维持高位”。这一趋势在未来几年仍有可能持续。美元的衰落将会是一个渐近的过程,美国很可能追随英国的轨迹,霸主地位和货币在未来几十年里缓缓逝去。历史上,货币发行都或多或少地以金和银为基础,而这种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被彻底割裂。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所依赖的不是黄金,而是一种法定货币,它本身没有任何内在价值,既没有贵金属的支持,也不能以任何形式固定其价值。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某种程度上,今天美元的作用和先前黄金的作用一样。正如几个世纪前的国王和银行家,打开自己的金库,发现那些堆积如山的硬币已经化为灰尘。今天美元的崩溃只是这个古老故事的现代版本。
3.“杠上开花”的美元阴谋
据“维基解密”公布的美国外交电报显示,美国外交官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美国通过伊战所获石油收益过少,只有一家美国公司哈利伯顿公司从中获得了切实的好处。
电报中称,只有很少的石油流往美国。伊拉克日原油生产量已达250万桶,接近恢复至战前水平。不过,预测显示,伊拉克需要二十年的时间才能使产量增加到现在的两倍或者三倍。美国在伊拉克已花费了7000亿美元,但是伊拉克的石油利润正流向其他国家。美国总统候选人麦凯恩会见伊拉克政府高级顾问时,美国外交官也参加了会见。电报称,麦凯恩抱怨称:“联邦快递知道它发往全球各地每个包裹的地点,但伊拉克石油部却不能解释它生产的20%-30%石油产量的下落。”
2008年4月30日伊朗石油部官员宣布,伊朗已经在对外石油交易中完全停止使用美元结算。在欧洲,伊朗出口石油用欧元结算,而在亚洲则用日元结算。2008年以来,欧佩克成员国委内瑞拉也开始要求部分成品油出口以欧元结算。
伊朗是目前世界第四大石油出口国,也是与美国关系最为紧张的国家。不过伊朗呼吁并最终放弃石油贸易以美元结算,并不能完全理解为是伊朗政府反对美国对伊朗实行制裁而采取的政治行动。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指出,美元贬值已引发资本市场的动荡和过度的投机活动,大量资金涌入石油市场,给该市场制造了泡沫。
石油价格与美元脱钩,本来是个正常的经济问题,如今却变了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美国政府认为,终止用美元结算石油,是对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挑战,是对美国利益的挑战。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并实施终止用美元结算石油的是伊拉克的前总统萨达姆。美国总统布什编织罪名发动伊拉克战争,并把萨达姆送上绞刑架,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萨达姆胆敢挑战美元的地位,挑战美国的地位。
美元最初并不是国际石油交易的唯一计价货币。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确立了美元的世界储备货币地位,国际石油交易中美元的地位才逐步加强。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美元由于没有信用支撑而一泻千里,美国便通过美元垄断石油等大宗商品的交易媒介地位,维系和巩固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1971年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后,欧佩克国家的确想过摆脱石油美元计价机制,因为美元不再像过去那样具有稳定的价值。
而美国的对策是在20世纪70年代和沙特阿拉伯签订了一系列秘密协议,承诺对沙特进行军事保护、投资、培训等等等等,只要求沙特今后卖石油只用美元结算。从而一举奠定美元的基础,使得美元成为世界的硬通货以及各种商品的结算货币以及各个国家的外汇储备货币。这就是“石油美元”的来历。
由于沙特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因此欧佩克其他成员国也不得不接受了这一协议。从此美元与石油“挂钩”成为全世界不得不接受的现实,任何想进行石油交易的国家不得不用美元结算。目前全球每年的石油贸易超过6000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0%。
以美元作为国际石油交易的计价货币,对美国来说,重要的是巩固了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垄断地位。美国从中至少获得了多方面的好处:首先是征收国际铸币税。国际铸币税即一国货币为他国所使用时所获得的收益。美国一位前外交官曾说,“从此之后,美国财政部就可以通过印刷钞票来购买石油,这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的特权”。其次是影响和控制油价。美国国内的利率调整和汇率政策都会直接影响国际油价,美国就可以通过国内的货币政策影响甚至操纵国际油价。垄断像石油这样的大宗商品的交易计价权,就保证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垄断地位。
美元升值会给其他国家带来影响,有利于这些国家对美出口,不利因素则是在贸易中提高了以美元锁定(短期)的进口产品价格,如石油的价格。美元贬值的作用则正好相反。
显而易见,世界上除美国之外的所有国家都希望美元价值稳定,不喜欢美元升值,也不喜欢贬值。美元作为世界关键货币,它的波动性遭到了指责。这是因为,美元波动在产生贸易壁垒的“棘轮效应”的同时,还导致价格波动向全球蔓延,成为孕育通货膨胀的温床。
美国经济恶化,金融危机扩散,美元贬值成为一个谁都不能回避的事实。作为一种国际结算工具,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其币值的稳定。不断贬值的美元正在丧失这种功能。如果仍然用美元与石油价格挂钩,无疑就意味着美国金融业造成的巨大损失通过石油的变相涨价让全世界特别是石油输出国为其埋单。
根据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一国货币贬值是因为该国的货币出现了过剩。可现在的美国,按照统计定义计算的货币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过剩。美国目前一年的全部商品与服务生产总值(GDP)为13.5万亿美元,而全部流通中的现钞仅0.57万亿美元,杠杆系数高达20:1。所以,美国政府认为美国仍存在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而又不至于导致美元急速贬值的空间。
近年来美元贬值,其主要根源在于美联储向市场注入了空前的流动性。从2001年开始,美联储实行历史上最宽松的货币政策,多次降息,导致实际利率为负。
美元钞票没有过剩,不等于货币真得没有过剩。差不多所有的金融衍生产品都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货币的性质,信用膨胀同样也导致货币贬值。近年来美元信用扩张规模要远大于货币扩张。典型的信用膨胀在房地产业,造就了次级贷款到次级债的泡沫,在商品期货市场则造就了石油泡沫。
石油涨价就意味着美元贬值,美元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美元过剩还意味着通货膨胀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正如同样数量的水倒入水盆和瓶子中,水位上升的结果不同一样,美元贬值并不意味着美国一定是通货膨胀最严重的国家。
由于发达国家一时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当资金找不到更好的投资领域时,大宗商品是最好的避风港,大宗商品是为数不多的几种投资工具,投入的资金越多,价格就越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