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畏于匡①,曰:“文王②既没,文不在兹③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④不得与⑤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⑥?”
“注解”
①畏于匡:匡,地名,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畏,受到威胁。公元前496年,孔子从卫国到陈国去经过匡地。匡人曾受到鲁国阳虎的掠夺和残杀。孔子的相貌与阳虎相像,匡人误以为孔子就是阳虎,所以将他围困。
②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西周开国之君周武王的父亲,是孔子认为的古代圣贤之一。
③兹:这里,指孔子自己。
④后死者:孔子这里指自己。
⑤与:了解、掌握的意思。
⑥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
“译文”
孔子被匡地的人们所围困时,他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毁灭这种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毁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边读边悟”
孔子毕生崇尚道德,崇尚诗、礼、乐,他认为中国的礼乐文化和典章制度源远流长,已经在中原的土地上生了根,发了芽,开了花,结了果。所以,本章写孔子在遇到匡地发生的事情时,表现了他充满自信。
自信源于智慧和经验的积累。一个人想要做成事情,首要的问题就是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