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①,不贰过②,不幸短命死矣③。今也则亡④,未闻好学者也。”
“注解”
①不迁怒:不把对此人的怒气发泄到彼人身上。
②不贰过:“贰”是重复、一再的意思。这是说不犯同样的错误。
③短命死矣:颜回死时年仅31岁。
④亡:同“无”。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我再也没有听说过那样好学的人。”
“边读边悟”
这里,孔子极为称赞他的得意门生颜回,认为他好学上进,自颜回死后,已经没有如此好学的人了。在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心态平和不迁怒于别人,是人能够好学的心理条件,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人们能够不重复犯错。纵观历史,有容德乃大,有忍事乃济。所以,大凡心志高远,胸怀韬略的明达贤哲,都能够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
忍耐也是一种感情,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人之常情也。然而情感这东西也需要调节,如果事事均由一时冲动而起,就有可能酿成大错。《孙子兵法》云:“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因此,我们要学会克制、学会忍耐,不要使矛盾激化,不要造成严重的后果。
唐代娄师德与其弟初入仕途都只是小官,但不久两人都被提升重用了。娄师德对他弟弟说:“兄弟享受荣华富贵,这是人们所嫉妒的。你怎样才能避免呢?”他弟弟回答说:“从今以后,如果有人向我脸上吐唾沫,我把它擦去便罢了。”娄师德伤心地说:“你这样做还不够啊!人家往你脸上吐唾沫,是怨恨你,你擦它,正违反他的意愿,加重了他的怒气。往你脸上吐唾沫,不擦它,让它自己干好了,应当笑着接受下来。”正因娄师德的“忍”术高明,他才安安稳稳地做了三十年的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