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你其实不懂心理学
8311300000019

第19章 等待效应——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

听书是一项很不错的娱乐消遣,可是每当事关生死的紧要关头,说书人就会很淡定地拍一下桌子,说出:“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说书人都如是说了,听书者会有何反应?大多数人一边回味着前情,一边在心底暗暗琢磨,“明天一定得继续听‘后事’究竟如何。”说书人很聪明,他将“等待效应”运用得恰到好处,所有事情仿佛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这一切要归功于等待效应的积极作用。

等待效应,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因对某事的等待而产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心理学家指出,等待效应其实就是在巧妙设计一个精致的“陷阱”,也就是所谓的悬念。人们通常会对悬而未决的问题或者事态发展产生浓厚的关切之心。所以说,合理运用心理学上的等待效应既能激发他人的兴趣,又能帮助他人启动思维,实属一举两得。

既然积极的等待效应有如此之高的“功效”,那么每天都要与他人打交道的我们是否要在人际交往中合理运用这一心理效应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试想这样一个场景,初次接触某人,当你使尽浑身解数博得对方的初步倾心后,是继续还是适可而止?也许大家会被这个问题搞得一头雾水,可是这个向左还是向右的选择题对日后的交往事关重要。如果你选择继续,有两种可能性:其一,对方会对你的好感加深;其二,随着话题的深入,你并不是足够了解你的交往对象,对方可能会因为你的一句不经意的话语和不小心的动作对你的印象产生负方向的逆转。想必聪明的人都不想冒着“危险”去博得那50%的胜率。此时,等待效应是时候出招了。

纵观古今中外成熟的交际家,他们无一例外擅长运用等待效应,在玩心理战术的同时,这些成功人士不但达到了想要实现的目标,更重要的是积累了丰厚的人脉关系。如果对方对你建立了初步好感,明智之举是点到为止,恰到好处地预约下次见面的时间地点。此时,对方正处于兴趣很浓的交际状态,或意外或可惜地中断继续深入交往,会使他们对你产生想进一步交往的念头。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项实验:首先,他请一位善于交际的实验者先是取得A、B、C三位交往对象的好感,然后在某一次交谈或者约会的时候说:“对不起,临时有事,我先告辞了。”伴随着交往对象略带惋惜的状态,他们或是当场或是改日都与实验者取得联系,希望尽快敲定下一次见面时间。很明显,等待效应发挥出自身的威力了。

除此以外,等待效应可以涉及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当事态正充满矛盾情节,或是让人迷惑不解之时,你暂停这一话题,就会给对方造成一种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总想打破沙锅问到底,尽快知道谜底。适当制造一些悬而未果的局面,会有利于人际关系的正面发展。

“等待效应帮了我大忙”,每每接受访问,推销大师Keith都会如此说道:“每次和客户约会,我都会在对方很感兴趣的时候委婉中断话题。因为我知道,此时他的好奇心正在迅速膨胀,之后自然会主动找到我,从而非常爽快地签约合作。”通过Keith的“成功经”我们很容易发现,等待效应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合理、科学地运用这一心理效应,会在为人处世的时候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