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你其实不懂心理学
8311300000006

第6章 期望定律——做自己的皮格马利翁

古希腊有一位年轻的王子住在塞浦路斯岛,他名字叫做皮格马利翁。这位王子十分喜爱艺术,他历经多年终于雕塑出一尊美丽的女神像。面对自己亲手打造的雕塑他爱不释手,整日细心擦拭、深情注目。终于有一天,女神奇迹般活了,并且与皮格马利翁坠入爱河,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这可以用来解释期望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罗森塔尔在1968年率先提出“期望定律”,他认为期望具有神奇的魔力。

期望定律究竟有多么神奇?其实它只不过是心理上的一种力量和信念。曾经有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不幸罹患癌症,医生为她设定了半年的治疗期限。为了能够生存下去,这位基督教徒除了配合医院治疗外,每天都要向上帝祈祷,希望自己能够恢复健康,快乐地生活。半年过去了,这位癌症病人非但没有“升入天堂”,检查的结果反而相当乐观。这个事例充分说明祈祷拥有强大的力量,这股力量强劲得超乎人们想象。难道上帝真的垂青这位教徒,让她逃离癌症的魔爪吗?其实不然。这个结果多半都要归功于心理学上的期望定律,这个病人用祈祷的方式传递着自己的期待,她相信上帝一定能够“帮助”自己对抗病魔。在这种期望中,病人重新燃烧起生活的勇气,是这种坚定和乐观的精神让癌症“望而生畏”。

与其说祈祷有多么强大,倒不如说那是期望的神奇力量。美国的维克多曾经在1964年为期望写出一个公式:M=V×E。其中 M表示激励力,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出人的内部潜力的强度;V表示效价,指某项活动成果所能满足个人需要的程度;E表示期望值,指一个人根据经验判断某项活动导致某一成果的可能性的大小,即数学上的概率,数值在0至1之间。也就是说,只有不断地期望,才能激发体内强大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让事情顺利地发展、完成。

无独有偶,法国心理学家喀麦孔在1987年做过这样一项实验:他来到一家工厂去采访十位最底层工作者,也就是流水线工人。这些工人工作强度大,但是收入却不高,他们的前景一片灰暗。喀麦孔将这十个人分为两组,他对第一组的人说:“你们每天都要进行祈祷,祈祷的内容就是发大财。”他对第二组的被实验者没有任何要求,顺其自然地工作、生活就好。

转眼间,五年过去了。喀麦孔又一次来到这家工厂,发现第二组的五名成员依旧卖力地工作着,物质和精神方面没有任何改善。第一组呢?喀麦孔这次到来得知那五名员工或辞职或跳槽,都已经离开了这家工厂。喀麦孔深入调查后得知,第一组的被实验者中有的成为个体业主,有的寻求到更好的职位。虽然谈不上“发大财”,但是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环境有了质的巨变。

难道真的是“祈祷”灵验了吗?喀麦孔否定了这个说法,他认为第一组的五名被试验者的成功全部源于期望定律。由于他们期望发财,期望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所以祈祷着并努力着,最终有了很大改善。

现实生活中的你期望什么呢?是一份体面的工作,每月拥有可观的薪资,幸福美满的家庭,还是其他?别怀疑自己的能力,让我们共同“祈祷”,然后用双手为之不断地奋斗,相信“祈祷”同样会变成现实,一切都会梦想成真,不要怀疑,因为你就是自己的皮格马利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