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你其实不懂心理学
8311300000081

第81章 鸟笼效应——我们被惯性的笼子套住了

1907年,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与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结束了在哈佛的教学生涯后,他们常常结伴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以打发时间。

一天,詹姆斯突发奇想地对卡尔森说:“我预言,你在不久以后会养一只鸟。”卡尔森不以为然:“老朋友,你在开什么玩笑?恐怕你的预言无法成真了,因为我从未有过养鸟的想法。”

詹姆斯给了卡尔森一个鸟笼,卡尔森将这个精致的鸟笼摆在书房里,他只当鸟笼是工艺品。然而,让他郁闷不已的事发生了:看着那只空鸟笼,来拜访他的客人无一例外地会问,“教授,你养的鸟死了吗?什么时候的事?你千万别难过啊!”而卡尔森只好一次次无奈地解释说:“我从没养过鸟,这只是朋友送给我的一只空鸟笼。”然而,听到这样的回答,客人们总是一副“我知道你死了爱鸟,很伤心,但也没有必要这样逃避事实”的样子,仍然说许多话来安慰卡尔森。这使卡尔森看到这只空鸟笼的时候,也产生了“少了一只鸟,我应该买一只鸟”的想法。无奈之下,卡尔森最后买了一只鸟,而詹姆斯的预言成真了。

那么,为什么给卡尔森一个空鸟笼,就能让卡尔森养鸟呢?原因是:空鸟笼会让人产生一种别扭的感觉,而且会招来他人异样的眼光,让人困扰,同时也不甚美观;但是要丢弃无疑是可惜的。唯一可行的解决办法就是买只鸟,让鸟笼不再空着,这样就能同时解决他人的质疑、心里的别扭感、不甚美观等问题了。心理学家指出,空鸟笼并不是一个合理的存在,长时间放置这种不合理的摆设,会对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即使没有他人的询问、质疑,我们不需要向任何人解释,时间一长,当空鸟笼带来的压力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为了消除这种压力,我们也往往会主动买一只鸟来与笼子相配套,让空鸟笼不再空着,成为合理的存在。

卡尔森的鸟笼是詹姆斯给的,而生活中的很多时候,我们先在自己的心里挂上一只笼子,然后在“空鸟笼”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往笼子里放“小鸟儿”,使得生活复杂了许多。

比如:我们买了一张自己并不那么需要的书桌,我们很喜欢,再加上价格便宜,当书桌搬回家摆进书房后,我们会发现原有的木藤椅与这雅致的书桌完全不相配,而要把书桌丢到一边不去用它,又舍不得。于是,为了看着“舒服”,我们又买了一个时尚又美观的转椅来搭配书桌,谁知,别扭的事情又发生了,书房里的书柜跟这套桌椅比起来简直像是被时代淘汰的东西,越看心里越难受,于是又花钱把书柜换了……就这样,买了一张便宜的书桌,却给自己增加了许多无谓的烦恼,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

那雅致的书桌跟狄德罗效应里面的睡袍是何其相似?它就像一只与自己实际情况不符的“鸟笼”,一旦它进入我们的生活,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烦恼和麻烦。而要想避免后续的一连串的麻烦,从一开始,我们就不应该让那只“空鸟笼”进入我们的生活。

也就是说,生活中,我们追求、选择,应该以符合自我的实际情况为前提,如果选择、追求了不符合自我实际情况的东西,只会自寻烦恼;相反,如果是与自我实际情况相符的“鸟笼”,在我们将“鸟笼”填满的过程中,我们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我们会收获成功、幸福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