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好心情,关乎生活质量,不可轻视。自我暗示,是一种自然训练方法,有意识地自我暗示,能让变坏的心情化解开来,引导自己走出消极地带。情绪与行动分开,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气息。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从早到晚,无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各种各样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总是不断发生。要是不能保持好的心情,烦恼、不愉快就会频频侵入生活,久而久之,不但身心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工作、学习、个人发展也都会受到影响。因此,保持好心情,关乎生活质量,不可轻视。
可是,我们的心情被我们所遇到的不顺利、不合理、不公平或者意外情况所搅坏,是太自然的事了。与之相比,保持好心情倒是一件十分不容易做到的事:
比如,你有急事要远行,而将乘坐的飞机因故取消或更改时间了,你就会从接到此信息起心情就变得不愉快了。
又如,当你是个病人,本来已经很不舒服,如果你在医院里遇到的医护人员态度生硬,缺乏同情心,你便会气愤,不但感到病痛,而且内心难受。
再如,突然发现丢失了物品、高考落榜、被朋友误解等等,哪怕是小事一桩,都会令我们的心情出现消极变化。
应该说,消极心情的产生,是人的情绪的自然流露,无可指责。如果说,有什么办法能让消极的心情不产生,那是不客观的,喜、怒、哀、乐,人之常情嘛。但如果要减少坏情绪的影响,那就是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功夫了。同样,要做到随时保持好心情,也需要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这就要在遇到问题、产生坏心情的时候,能够有意识地自我暗示,让变坏的心情化解开来,自己引导自己走出消极地带。
人们在生活中由于种种经历和遭遇,自然而然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其中消极的情绪往往导致行为的不当,这不免造成一些人际间的误会、隔阂等沟通不良,结果又不得不付出一番精力去解决因此而产生的问题。相信不少朋友会有这样的体会,我们不妨随意举出一则:
某餐厅,就餐者众多,咨询小姐和服务员不停地忙着。这时,一位先生斯文地举起手,示意他需要服务,可一而再、再而三地举手并未被忙碌中的侍者发现,于是先生有点“火”了。喂!小姐,不幸仍无服务员到位,先生更“火”,只见他一脸的不高兴,起身去找领班投诉。于是,领班陪着笑脸道歉,服务员立刻过来招呼,先生仍愤愤不平地给予“太不像话”之类的批评,接着是并不愉快地吃完这顿饭。
就这么一件小事,但这位先生由斯文表现到愤愤投诉的过程中,就伴随了产生不满情绪和由不满情绪支配投诉行动的事实。不是说投诉有什么不妥,消费场所受到任何不周到的礼遇都可以投诉,而且往往这样的顾客才是好顾客,因为他会把问题提出来,让商家知道自身的不足和问题所在。比如这问餐厅,其服务提供的设计就有问题,至少说明餐台的关注失控,有客人来而无人及时服务,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在餐桌上及时招呼客人与在柜台前主动询问顾客没有两样。所以,造成那位先生不满情绪的理由太充分了,先生由斯文转而忿然太自然了。
不过我们此文所要强调的,是当情绪产生后,是不是一定要顺着当时的情绪,去做自己第一时间做的事,因为这时的行动往往受情绪控制而未经头脑分析,可能不是最恰当的行动,说不定会造成不利的局面或结果。你可以这样想:当那位就餐的先生产生不满意的情绪时,他可以让不满情绪膨胀(有人还会因此大打出手),他也可以告诫自己:不满意不是我要的情绪,现在我应调节自己。然后,他完全可以站起来,走到一位小姐身旁,轻声告诉她:“请尽快给我们上菜,好吗?谢谢。”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保持自己心情的愉快,那么饭后再找领班,诚意提出意见和建议,就会使这件事的处理更恰当了。
这就是“情绪与行动要分开”。日本有一种“森田疗法”,指导人们将许多客观存在的情绪,如“看着你就不顺眼”、“懒得理你”、“我很不舒服”、“我不喜欢这个人”等等,与你应采取的行动分开。比如在商务活动中,对你不喜欢的人,也要有恰当的尊重和礼节;身体不舒服时,见到同事、上司也应保持状态问一声“早安”。这都是我们不应忽视的。有时将情绪与行动分开并不容易做到,但我们很需要这个方法。这种自我训练,会大大提升个人的社会适应性和处世技巧,更是我们进行自我调节的重要内容,把握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