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有市场要进,没有市场创造市场也要进
第二节 东方不亮西方亮
第三节 只要有生意就会绞尽脑汁去做
第四节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创造市场也要进温州人天生具有敏锐的商业嗅觉,他们认为,有人的地方就有商机,而没有人的地方由于缺少竞争对手更是具有商机。商机无处不在,关键要看自己如何去发掘。一生中,温州人都会不断寻求新的市场,在现有市场中找寻缝隙进入,如果现有的市场已趋饱和,就会不断地寻找新的市场、打通各种渠道创建一个新的市场,在外地、在全国、在海外。有人曾经这样说过,如果做生意能做到月球上,第一个必定是温州人。
温州人善于发现市场更善于创造市场。第一个打开朝鲜半岛市场的,便是温州商人。来自温州的沈阳中旭集团董事长曾昌彪,以5000万元的协议金额吃下了平壤第一百货十年的经营权,据称这是朝鲜来自半岛以外的最大投资,也是中国商人迈进朝鲜半岛的第一步。
第一个拿下朝鲜运输业经营权的也是温州人——乐清市盛金快速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清象。金清象对朝鲜运输经营权的买断,是温州人向朝鲜市场进一步迈进的里程碑。
金清象早在1993年就第一次去了朝鲜,不过那时还没有在朝鲜打开市场的打算,只是去旅游观光而已。因为当时朝鲜的国情与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极像,把国门关得很严,完全处于计划经济时代,买什么东西都是限量的,外商根本无法打入。不过在旅游观光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商机的金清象就在仔细观察,他发现,站在平壤宽阔的大街上,一眼望去看不到车,连自行车都很少,人们出行大多靠步行。这在金清象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直到听说曾昌彪顺利地拿下了平壤第一百货的经营权,又耳闻朝鲜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消息时,金清象凭着敏锐的商业嗅觉感觉到“那里一定有很大的机会”。于是他不再隔岸观火,决定走在前边到朝鲜闯一闯。他先是派下属到朝鲜考察交通运输的现状,之后自己也亲自三次前往朝鲜作具体深入考察。考察归来,曾昌彪越来越坚定了要到朝鲜开拓市场的想法,他坚信,中国的汽车一定能“开过鸭绿江”,在朝鲜半岛上创出一番成绩。于是很快地,金清象开始与朝鲜对中经济委员会接触,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运输经营权的想法。通过一段时间艰难的谈判,金清象同朝鲜政府达成了框架性合作协议,宣布盛金公司与朝鲜郁林运输合营会社共同设立联合会社,在15年内经营朝鲜国内外的客运、海运、货运三大业务,除去缴纳给官方与分给郁林的部分外,盛金公司还能得到很大一部分的盈利。
经过一段时间经营之后,盛金公司已拥有朝鲜郁林会社12条经营线路中3条的经营权。据了解,盛金公司年底前将再投入10辆大客车、10辆中巴,继续扩大对运输经营权的占有额,进一步的合作细节将在本月中旬举行的第二届中朝经济联谊会期间得以敲定,金清象自信地认为这次洽谈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到尚无人涉足的地方抢夺先机、善于开拓新的市场、保持着勇于探索的雄心壮志和拼劲,是金清象的优秀品质,也是温州商人的典型品质。正是有了这种品质,温州人的生意才会越做越大、越做越远,一直跨过了鸭绿江,来到了朝鲜。
虽然金清象跨过鸭绿江来到朝鲜开拓运输市场已经相当具有开创性,然而金清象进一步开拓市场的步伐还未停止。金清象还有着更为宏伟的创业蓝图:“到目前为止,我在朝鲜已投资了500多万元,现在只是开通了客运,接着就要开通海运,还要投资煤矿和出租车哪!”他的这种积极开拓市场的精神不得不令人折服,我们也能从中看出温州人锐意进取不知满足的精神。
不仅在朝鲜市场,在世界各地,都能看见温州商人努力寻找商机、开拓市场的身影。
2004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启动,以及2005年1月1日起中国和东盟之间7000类产品将逐步实现零关税的消息发布,敏感的温州商人已经看到了其中蕴藏着的巨大商机,于是纷纷抢占广西南宁、云南昆明等桥头堡,并看准时机涌入东盟掘金。南宁温州商会副会长蓝桂华就看准了这一次难得的机遇,发起举办首届中国—东盟(温州)博览会,为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搭桥牵线,对准东盟市场采取行动。其实蓝桂华在更早的时候就已萌生了举办博览会、通过这种方式开拓东盟市场的想法,只是一直没有付诸行动。这一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启动促使他加快步伐,并且这一策划很快得到批准。博览会举办得非常成功,一千多个展位个个爆满,展览会现场人头攒动,加强了两地联系、也促成了不少生意的谈成。越南一直是南宁商人觊觎的一块肥肉,两地距离短,越南的工业发展又很滞后,很多轻工业日用品都要从中国进口,南宁就成为了越南日用品进口的首选之地。南宁商人们活跃于两地边界之间,处处留心着更规范化、更开放的市场,既在不断寻找商机,又努力开拓着商机。在2004年末这一好形势下,就在越来越多商人决定试水东盟市场之时,温州商人已经走在了前面,他们不仅已经成功打入了越南市场,还已经站稳了脚跟、尝到了甜头。其中,越南浙江商会会长邹青海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邹青海在越南开拓市场已有多年,这一次刚参加完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邹青海就马不停蹄地赶到老家温州。“备些拉链、绣花、布料,运到越南去。”10多年前在中越边境闯荡时,邹青海很快瞄准了东盟国家第一站——越南。他很快学会了越南语,生意圈日渐扩大,服装厂、拉链厂和绣花厂,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将国内的原料半成品运到越南进行深加工,再将大部分产品销往国外。从中,邹青海先于其他商人,尝到了甜头。南宁当地的商人和其他商人都由衷地赞叹:“温州人总是先走几步!”只要敢于去寻找、去开拓,就会有市场;只要肯认真发掘,总会开创出广阔的市场来。
开创市场其实并不需要远走他乡、一定要到遥远的国外。只要善于观察生活、敢于做出尝试和创新,身边处处都能发掘出广阔的市场。
温州商人林廷敏在某次与朋友聊天的时候,无意间说到当前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增大,就说到健康产业。敏锐的林廷敏立即感到投资健康产业是一个商机。于是告别朋友之后,他立即着手做了各方面的调研。通过调查,他了解到,洛阳有丰富的中药药材资源,然而由于药材产地都是贫困县,药材所生长的地方大多都是深山老林,所以这些珍贵的药材并未被开发出来。而洛阳自古以来就有中药生产的历史,最近,政府逐渐意识到了发展中药制品产业的优势,计划打造一个中药材种植、加工、科研、生产和医药销售一条龙的发展计划。
林廷敏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马上决定在洛阳投资做一个庞大的医药物流中心——中原康城。目前,河南省乃至整个中西部医药批发市场还没有专门的社会化流通企业,林廷敏的这个大手笔无疑是具有相当风险的,但是林廷敏认为洛阳凭着自身“天然药库”的资源优势和历史积淀,再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旅游优势,能迅速发展起制药业。虽然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需要相当一段时间,其成形和规范化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探索,但是林廷敏始终充满了信心。也许这就是独属温州人的经商理念:一旦认定了就要坚持下去。林廷敏的生意迄今已渐见成效,这不仅是一笔生意、一个市场,还牵涉到整个洛阳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林廷敏的成功,为洛阳市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回想当初仅仅因为一次谈话偶然提及,就触发了林廷敏创业的灵感,开创出洛阳制药业如此大的一片市场,可见市场真的存在于我们身边,只要善于发现,就会看见。
找准市场的缝隙,积极主动地拼抢市场,有市场就要抢先上,没有市场也要努力寻找,这就是温州人的市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