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揭示的是语言结构体所表达的内容,现代语法学研究已经越来越认识到语义在语法研究、教学中的重要性。从本源上来说,人类创造语法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表达语义。汉语语法框架不可避免的浸染有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习惯,汉语作为分析型语言不像印欧语有丰富的形态变化,更多依赖语义上组合,基于此,汉语语法的处理就应建立在语义学处理的基础上。语义这个焦点问题澄清了,汉语语法也就纲举目张了,语义研究是否深入是语法教学和研究成功与否的深层推动力。汉语许多句法结构上的问题归根到底其实是语义限定了的,比如语义上有所侧重,句法上就会有所反映,“他把水喝了。”“水被他喝了。”“水他喝了。”三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通过三种不同的句法形式“把”字句、“被”字句和主谓谓语句表达出来,语义上所侧重强调的内容就有所区别了。有些学者认为汉语语法是意合起来的,我们虽然不赞成完全抛开传统结构语法的做法,但这一观点也确有其一定的道理。语义教学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起着一个提纲契领的作用,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语义的不易把握,语义研究恰恰是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所以我们认为应给语义一个重点之重点地位,结合句法教学实际,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语义成分关系
汉语语义结构主要归之为两大类,一是以动词为核心组成的,一是以名词为核心组成的,前者语义成分主要表现在动词中心及与其相联系的施事、受事、与事上,后者主要表现在名词中心及与其联系的领事、属事等上面。如“你看看,这么大了,孩子脾气还没变。”与“你看看,这么大了,孩子的脾气还没变。”两句比较起来,“孩子脾气”和“孩子的脾气”,句法结构关系一致,都是偏正关系,但语义关系不同,前句主语部分的修饰语“孩子”在语义范畴是属事性的,后句中的“孩子”在语义范畴则是领事性的。
2.语义指向分析
语义指向指句子中词语在语义上支配或说明的方向。教学中有意识引进这些内容,会使教学说服力更强,讲解起来更透彻,学生掌握起来也更容易。如:“这些课文我都学过了。”“这篇课文我们都学过了。”“这些课文我们都学过了。”这3个句子结构上都是主谓谓语句,理解掌握这3个句子,关键在对“都”这个范围副词的语义指向理解上,第一句“都”语义上旨在说明大主语“这些课文”,第二句“都”语义旨在说明小主语“我”,第三句中“都”语义旨在同时说明大主语和小主语。教学中引入语义指向会使学生驾驭句法的能力更上一层楼。
3.语义特征分析
句子中词语在句法结构层面能组合的并不见得在语义层面能相配,利用语义特征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比如汉语动词后可以附着动态助词,比如可以说“老人去世了。”但不能说“老人去世着。”或“老人去世过。”就是因为“去世”这个动词语义中没有延续、进行、经验的语义特征,而只有短暂、非持续、非经验的语义特征,这就是动词语义特征限定了语法特征。句法中词语表现出不同的选择适配能力,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词语的语义特征所限。
4.多义分析
有些句子在语义平面具有多义性,理解不好,使用不当就会引起歧义,产生交际障碍。比如“好不容易赢了交大辩论队的田敏喜极而泣。”有两解,“田敏”是受事或者施事,语义不同决定了相应的句法结构层次关系有别,高级阶段教学中给学生指出语义与多种结构层次关系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提高运用汉语的能力。
从教学实践来看,引入语义内容对句法教学是必须的一个要素,许多句法平面不易解释的句子,在语义这儿能得到突破性的解释说明,同时这也可更好地向留学生展示汉语语法的精密与细致。
四、语用——汉语语法教学的归属
语用实际上就是研究人怎样运用词语组成句子进行交际的,侧重的是表达。语法教学,除了以上所谈到的因素,我们还必须再引入语用这个元素,而且应以一贯之同步进行。一般语用学的范围相当广,教学实践中我们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只需择其要为之即可。
1.语体
语体制约着人们的交际活动。语体是以语言交际功能为依据而建立的语言风格类型,是在人类言语生活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是应社会交际的多方面的需要而产生的。从交际形式来看,汉语语体有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语体之别。书面语语体相比较复杂些,因在社会生活中交际的目的、范围、内容不一而足,有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等,相应的语法特点也会带上语体的适应性,比如科技语体句法多完全句,少省略,少变式句,而文艺语体则恰恰相反。口语语体句中用词通俗广泛,句式结构简单,多省略句,句中语音多变异。在有关语体的教学中,长期以来我们注重书面语体,而忽视口语语体。留学生在长期课堂学习之后,书面语体问题不大了,可是却不会运用轻松随意的口语语体交谈,所以经常有人这样评价我们的留学生,“说话太正式了。”这其实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失误。语言首先是口头的,怠慢口语语体,学生走出课堂,交际必然会有欠缺。反过来又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到书面语体教学。
2.同义句式的语用价值
任何语用上的东西都必得依附于一定的句法结构而外显。同义句式作为语义基本相同,结构特点有别,表达效果不同的一组句子,其语用价值各不相同。语言层面的句子一旦进入言语交际,我们就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哪些意义和形式的调整能使语言的运用取得最佳语用效果,所以教学中我们应争取尽可能地向学生展示同义句式的比较、选择和运用。比如“大厅里坐着一位老人。”和“一位老人坐在大厅里。”属于同义句式,在“(),吧台边站着木雕一般的服务生。”这个上下文中,选择哪个句式,一个人运用汉语的能力就显现出了。
3.语境
语用必须在语境中才能存活,语境既是进行言语活动的依据,也是检验语用效果的依据,所以句法语用教学中我们必须引进语境这个因素。在语境中讲求语用效果,这应是语用教学一条有效的途径。比如欧美学生打招呼好以谈论天气作开场白,设想这么一个语境,久旱不雨,留学生对一位盼雨心焦如焚的老农这样打招呼了,这同他在校园里同自己的汉语老师如此打招呼效果怕是大不相同的。当然,语境在任何民族言语生活中的重要性都是不可小视的,但是,无论如何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组织者来讲,还是应时刻提醒自己对语境因素不要视而不见。能否切合语境,恰如其分地进行语法选择是衡量一个人汉语能力的标准之一。
五、语音——被人淡忘的语法手段
语音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是人类语言生命力的一个外显标志。人类语言本质上首先是一种有声语言,其次才是书面语言。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表示一定约定俗成的意义的声音,在语言和言语活动中,有负荷语义、区别语义的作用,是语义存在、交流的手段。其实这儿的“语义”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它不仅包括我们平常所说的词汇意义,同时还包括语法意义。语法意义是抽象的语法单位在聚合或组合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意义。语法意义不像词汇意义那么具体实在,显得空灵、抽象。语法意义别于词汇意义,相应的就会有自己不同于词汇意义的表达方式。无形的语法意义借助于什么样的形式而外显化,这在不同的民族语言中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印欧语是一种形态发达的语言,所以形态变化是其主要的语法手段。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研究学习现代汉语语法我们时常会听到看到这样的说法,现代汉语最重要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这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或多多少少因此而忽视了现代汉语其他的语法手段形式,比如语音。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只注意到语音负载词汇语义的社会功能,而不太注意或是没有明确意识到,语音其实是一种活跃的语法手段。毕竟语言本质上首先是一种有声语言,其次才是书面语言。印欧语的形态手段说到底最后也还要落脚到语音上,汉语既然少了形态变化手段,又怎么可能放弃语音这种天然的语法手段功能。作为与生俱来的一种活跃的语法手段,语音在字音和语流中都有表现,比如儿化、轻声、叠音、语法重音、语法停顿等,积极参与到语言结构中,发挥着特有的交际功能。教学中我们不能无视这些因素。
六、结论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是一个多层面的整体系统。尽管汉字、语义、语用、句法、语音等元素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具有各自独特的作用,但这些元素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们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处在一个动态互补的运动当中,各自从与对方的关系中相参照,并得以自立。所以,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各要素在汉语语法中的作用,以提高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宗世海.含意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3)
[2]范晓等.语法理论纲要.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3]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金立鑫.语法的多视角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