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小企业成功经营十三讲
8333200000014

第14章 中小企业发展的“做大”与“做强”

中小企业的生存,离不开发展战略。“发展是硬道理”,持续竞争优势的发挥需要与发展战略相匹配。中小企业的成长需要企业发展战略的支撑。企业战略意图表明了企业未来的前进方向、企业的业务定位、计划发展的能力。从目前来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重战术、轻战略”,依赖经验进行决策的思维定式,导致中小企业出现了不可逾越的断层。

中小企业的成长发展,始终摆脱不了“做大”和“做强”这两个概念。“做大”与“做强”几乎是所有企业追求的目标,也几乎成为中小企业经营者的口头禅。其实,很多人并没有搞清楚“做大”和“做强”是两个概念的区别,认为只要企业经营规模大,企业商品销售额多,企业赢利能力高,这样企业就做大了,也意味着做强了。实际并不是这样,企业“大”不一定就“强”。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例子。三鹿集团曾经很大,是一个集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年销售收入达120亿元,在中国500强中赫赫有名,稳坐全国奶粉业第一把交椅,就是这个“做大”的奶业“巨人”,由于产能扩张后管理不到位,使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流毒全国,一夜之间企业垮了。三鹿集团的案例说明:“大”与“强”是相对的,“大”与“强”并不完全是正相关。

关于“做大”与“做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认识。

第一,“做大”与“做强”的实质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知识作为一种积极的因素融入资本,知识资本对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来说极为重要。

“做大”,实质就是尽最大可能增加企业的实物、货币等传统资本,扩建厂房,增添机器设备,增加流动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做强”,实质就是尽最大可能增加企业的知识资本,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大限度地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因此,“做大”与“做强”是两个虽有联系却有明显区别的不同概念。“做大”的企业不一定能“做强”;而“做强”的企业必定会逐步“做大”。

第二,“做大”与“做强”的不同特点

“做大”就是企业的传统资本多,企业规模大,企业有“五多”:拥有的实物资产多,厂房多,机器多,员工人数多,销售总额多。尤其是销售总额,要达到相当规模。如跻身世界500强的企业,2005年度的销售总额最低限额是137.3亿美元以上。列在前面的“四多”比较容易做到,只要企业自有或筹借到足够的货币资本就行,盖厂房、买机器、进原料、招员工是很容易完成的,唯有最后的“一多”即销售总额多,要靠企业实实在在的功夫,要具有相当的核心竞争力,这与企业是否“做强”有直接的关联。

“做强”是要求企业具有雄厚的知识资本,具有“五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强,产品开发能力强,市场营销能力强,抵御风险能力强,综合赢利能力强。人们往往只注意英特尔公司跻身世界500强的规模巨大的一面,而忽视英特尔公司创新、开发、营销等真正“做强”的一面。

第三,“做大”与“做强”的辩证关系

企业是“做强——做大”,还是“做大——做强”?这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容回避的战略选择。

“做大”的企业不一定“做强”,只有“做强”的企业才能“做大”;“做强”是根本,“做大”是结果;只求“做大”,忽视“做强”,企业发展难长久,先求“强”,在强的基础上“做”大,企业的发展更稳定持久。

实践中人们往往把“做强”与“做大”的逻辑关系弄颠倒了,错误地认为企业“做大”了自然就“做强”了。企业一旦做出一点规模,便急不可耐地进行规模上的扩张。或进行收购,或涉足新领域,千方百计地将企业“做大”。其结果往往因缺乏资金,缺乏相应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竞争能力而受挫,甚至失败破产,企业倒闭。

无论“世界500强”还是“中国500强”,考核的都是年度销售额。名曰“强”,实际上看到的是“大”。这就容易给人以错觉,不“做大”就无法荣登“500强”的宝座。其实,当我们想到要跻身“500强”时,万万不可把“500强”误认为是“500大”。要把“做大、做强”从排序上改为“做强、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