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家珍言:从容人生的佛学智慧
8333300000020

第20章 想报复别人时怎么办?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宽容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佛陀

“释义”

带着仇恨的心是永远都化解不了仇恨的,只有用宽容的心才能化解仇恨。佛说,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在遇到伤害时,我们不要产生报复的心理,更不能采取报复的手段,要开阔心胸,提高自制能力,用宽容去化解一切怨恨。割除心中报复的毒瘤,我们才能活得轻松与快乐。

从前,一个菜农在集市上赶集卖菜,有一个孩子走过集市,这孩子的父亲就是菜农年轻时的仇人。孩子在菜农摊面前停了下来,挑选了一些新鲜的蔬菜,菜农却在菜上盖了一块布,说他不愿意出售这些菜。从此以后,这孩子心里闷闷不乐,最后他的父亲来了,愿意出一笔高价买菜,但是菜农宁肯让那些菜烂掉也不愿出售,他沉着脸坐在菜摊前,自言自语地说:“这就是我的报复。”

菜农不愿意出卖自己的菜给自己的仇人,甚至到后来发展到不愿卖给任何一个与他吵过架的人。家人看着烂掉的菜,心疼不已,觉得菜农太固执,报复心太重,却不知道该怎么办。

报复心理是人性中一种扭曲的心理死结,它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只有解开这个死结,灵魂才能够得以解脱。

报复心是对抗心理的一种表现形式,心理学把它定义为一种故意回击别人对自己的批评指责或不敬的心理倾向。报复心理具有四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消极性,即从性质上看,无论是这种心理的本身,还是即将产生的后果,都是不良的;二是潜伏性,企图报复何人,采取何种方式,一般是不可告人的;三是目的性,报复的对象很明确,达到的结果也很清楚;四是综合性,即不良的嫉妒心理、猜疑心理及虚荣心理等,都可以引发或加重报复心理。

容易形成报复性心理的有以下这些人:

1.经不住挫折的人

这种人由于上进心强和面子观念重,总想着出人头地,他们的思想基础和心理情绪容易波动,一旦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便会立即产生不满情绪,从而形成报复心理。

2.容易兴奋的人

这种人由于脾气暴躁、倔强、固执,遇到不如意的事就牢骚满腹。如果听到一些不利于自己的谣传,就会顿时火冒三丈,不分青红皂白地实施报复行为。

3.意志消沉的人

这种人有了过失后,见别人另眼相看,觉得自己失去了应有的尊严,从而产生痛苦和精神压力,使内心发生病变,形成多疑的性格,再受到挫折,意志衰退,便“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以致形成报复性犯罪心理。

4.爱贪小利的人

这种人爱贪小利,爱占便宜,一旦自己的不良行为被人发现后,感到“无脸见人”,便对告发人形成报复心理。

5.人际关系紧张的人

这种人长期与他人关系紧张,精神时常处于紧张状态,一旦碰到一些不顺心的事,便会“豁出去”地实施报复行为。

6.“望天长叹,望地发呆”的人

这种人遇到恋爱、婚姻、家庭等挫折的烦心事,遭遇新的刺激,就容易形成报复心理。

7.对社会不满的人

这种人把社会看成一团漆黑,其心理与社会现实形成强烈反差,从而引发不满情绪,觉得社会对不起他,人人都对不起他。久而久之,就发展为报复心理。

一个人产生报复心理,最主要的原因是心胸狭窄、自尊心过强、私心较重、思想偏激。报复心理是十分有害的,不仅损害个人身心健康,破坏集体团结,而且当报复心理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地步时,人们常常会失去理智,甚至做出违纪违法之事。因此,有报复心理的人,必须要下决心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

1.待人要宽容

常言道:“化干戈为玉帛者是机智坦荡的人,化仇恨为友情者是胸怀博大的人。”化解对别人的怨恨,不但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尊重和信任,更能使自己心中舒服坦然。

2.行为要理智

很多人心理尚不成熟,遇事易受情绪控制,一旦受到委屈,容易失去自控能力,做出报复别人的蠢事来。在有报复心理时,要告诫自己:冲动是魔鬼。要消除报复心理,行为一定要理智。

3.处世要豁达

要胸怀宽广,能容人,能容事,能容批评,能容误解。在工作和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处,难免发生一些矛盾和纠葛。这些矛盾和纠葛大多数不是什么原则问题,有许多是无意中引起的。只要大家保持清醒的头脑,互相谦让,互相谅解,问题是不难解决的。即使有人故意冒犯自己,也要从大局出发,冷静地对待和处理。只要有“以德报怨”的宽容态度,就能减少自己心中的怨恨,你的人际关系也多一份和谐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