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家珍言:从容人生的佛学智慧
8333300000070

第70章 缺乏安全感怎么办?

心存善念,身有正气,则邪气不侵。——佛陀

“释义”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与人为善,一身正气,恐惧等邪气就无法侵袭我们。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缺乏安全感,人会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会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的失调,甚至会导致病变。拥有安全感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自己与自然、社会达成的一种和谐。

婚恋专家认为,女人比男人更缺乏安全感。从普遍意义上说,男人在婚姻情感发生危险后才会感到安全感消失,而女人常常在危险发生之前就开始担心。专家认为,这是由男女大脑不同的生理结构决定的,女人的直觉更发达,这使得女性更敏感,更会“未雨绸缪”。

缺乏安全感不仅只是表现在感情上,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比如爱炫耀其实也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喜欢通过炫耀和上司或名人间不同寻常的关系,来寻求自己的身份和作用,心理学上称之为“缺乏安全感型人群”。这些人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心理上缺乏安全感,自尊心过于强烈,自我能力有限。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在能力上不容易超越别人,因而缺乏自信,不知道该如何立足于自己的团队中,所以会采取别的方式来突出自己的价值。

一般而言,每个成年人的思想和行为习惯都是受到孩提时代影响的,这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潜意识影响。比方说,如果你小时候在晚上遇到过一只野猫,而且在你毫无警觉的时候吓到了你,那么成年后的你,往往对毛茸茸的东西有一种天生的戒备心。当然这种潜意识在成年时代也会有,不过对生活的影响相比较而言要小很多,原因是你有了比较科学的思维,可以正常地解释和接受某些事物。

从深层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缺乏安全感的个性形成是有原因的,一般和个体早期的经历有关,比如很小的时候就被从父母亲身边带离,或者与母亲分离,或者被寄养,也有的人从小的家庭环境不是非常和睦,比如父母经常吵架,还有些与父母亲或者其他养育者对待小时候的自己的养育方式有关。总而言之,个体从小的生长环境不是非常良好,就容易形成成人后缺乏安全感,个性比较悲观。

有这样一对公司男女同事,他很喜欢她,想约她在下个休假日两人一起去某处玩。他问她:“什么时候有空?”“想去哪里?”“看电影还是去公园较好呢?”而对此,女性的答话则是“什么时候都好”,“哪里都可以”,“哪里都不错”。就这样,双方又客气了几分钟,她看看手表,不耐烦地说:“再不回去不行了。”说罢,便站了起来,而他也无可奈何地站了起来,此刻,他的脸色尴尬极了。这种缺乏主见性的邀请,是不会给女人带来安全感的。

一般情况下,女人认为能够引导自己的男人才对自己有吸引力。相反,她们会对把事情交由女人全权处理、要求女人做决断的男人产生质疑,乍看之下,这似乎是尊重女性的意见,殊不知什么事都由女人决定的男人,只会给女人留下优柔寡断的印象。

无论女人多么要强,其本质上仍是被动的,她们倾向于规避自己决定行动的责任。因此,要求女性作决定的说话方式,会让女人产生一种强迫自己负责的感觉。警戒心强、慎重的女性,容易对这种邀请的方式产生错觉,正因如此,女方说“不”的可能性才很大。她会怀疑你有几分真诚,甚至会怀疑你是否真的想邀请她去玩。

一般来说,个体的人格气质类型在成人以后是相对比较稳固的,不是那么容易改变,但是在长期的心理治疗基础上,比如采用精神分析疗法,还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修复个体早期创伤,改善状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