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第二、三次被贬京城,皆因为阎文应、吕夷简的缘故,庆历新政夭折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以吕夷简、夏竦为代表的保守派从中作梗制造阻力的结果。所以吕夷简和范仲淹之间的恩怨伴随着范仲淹从政的多半生涯。但是范仲淹是一个以事业为重之人,对待个人恩怨从不记在心上。
当年范仲淹临危受命知永兴军,带兵边关戍守之际,吕夷简再次被仁宗皇帝任为宰相。其实皇上也担心范仲淹和吕夷简之间的矛盾是否会影响大事,毕竟一个掌管全国政事,一个担任军中要职,他俩要是再起恩怨,那可就真是内忧外患祸不单行呀。没想到吕夷简早就看出皇帝的担忧,主动请求圣上提升范仲淹的职位,让其更充分行使兵权,以尽快结束边关战事。范仲淹入朝领旨时,也向仁宗表示,自己一向光明磊落,不是那种奸佞小人,一定会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定当胸怀坦荡,赤胆忠诚。以前和宰相之间也都是因为国事所致,请圣上放心,并当着圣上之面,向丞相吕夷简当面谢罪。这可让仁宗吃了颗定心丸。其后范仲淹担任陕西经略招讨安抚副使之职,采取积极防御战略,最终取得边关战事的平稳解决。后来范仲淹专门给吕夷简写了一封长信,表述了自己忧国忧君忧民的情怀,自己入仕以来,竭心尽力,大公无私,心胸坦荡,赤胆忠诚,和宰相的矛盾也是出于对国家的关心和事业的考虑,绝无半点私心,希望和宰相大人冰释前嫌,齐心协力为国做出贡献。范仲淹与吕夷简不记前仇,化干戈于玉帛,体现了他大义于天下,以德报怨,展示了宽广的胸襟和君子之态。
范仲淹起于“寒儒之家,世守廉素”,“乐天守道,以道自乐”。小官大官,大官小官一生做官近四十载,做人一世,至死没有属于自己的一间房子,没有为子女留下一份遗产,留下的是勤俭质朴、乐善好施,以德报恩,代代相传。欧阳修这样评价范仲淹:“其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