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某商品处于热卖中时,许多商家蜂拥而至,结果竞价而销,获利极少,甚至赔本;而当某商品低价销售很长时间,价格即将反弹之时,有些商家却依然蒙在鼓里,没有清醒认识到商机的到来,于是又与财富擦肩而过。
除了极特殊的情况外,如国家限价等,商品价格的变动幅度和同期都是很有规律的,只要你保持头脑冷静,进行逆向思维,就能准确把握价格变动规律,就可以从冷清的市场行情中找到即将热起来的卖点。
囤积居奇往往是商人牟取暴利的常用手段。这种手段的指导“理论”就是低价囤冷货,待时机一到便高价出售,以赚取两者之间巨大的差价。
美国但维尔地方的百货巨子约翰·甘布士是善于分析的高手。他的发家史,是在别人都认为做生意的黄金时节已经过去的时候,迅速地完成了原始积累的。
有一次,但维尔地方经济正闹着不景气,不少工厂和商店都纷纷倒闭,他们贱价抛售自己堆积如山的存货,价钱低得1美金可买到100双袜子!
那时候,甘布士还是个织造厂的小技师,见到货物如此便宜,他马上把自己历年的积蓄拿来收购货物。别人看了他这股傻劲,都公然嘲笑他是个蠢得不能再蠢的蠢材。
甘布士对这些嘲笑不加理会,而是专心致志地“疯狂”收购各种货物,家里堆不下了,他就租了一个很大的仓库来储货。他的妻子很是担心,因为他们的积蓄是要准备用做子女的教育费的。因此,她劝甘布士别把别人不要的东西当宝,假如血本无归的话,这些没人要的东西又不能当饭吃。
甘布士笑着安慰妻子说,3个月以后,这些东西会赚很大一笔的。他的话似乎很灵,那些工厂因贱价销售也找不到买主,便把所有的存货用车运去烧掉,想借此稳定市场物价。见此,妻子心中更是着急,抱怨甘布士把钱扔到火里去了。
机遇就是这样,常常掩藏在一片绝望中。没过多久,奇迹便出现了,由于货物焚烧过多,开始出现紧缺,物价因此直线上升。约翰·甘布士也开始抛售自己的货物,大大地赚了一笔,但仍然止不住物价的飞涨。
这时,妻子又劝他暂时不要忙着出货,因为价钱还在一天天地飞涨呢。但甘布士不为所动,依然坚持将货物全部卖出去了。因为,他看到,许多商家都在拼命地组织货源,想趁机大赚一笔,如果不赶快抽身而退,汹涌而来的货物便会重新将飞涨的物价打压回去的,那时候再退,就来不及了。
果然,没过几天,物价便掉头向下。妻子不能不佩服甘布士的远见。后来,甘布士用这笔赚来的钱,开设了5家百货商店,成为一方举足轻重的商业巨子。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挖掘机遇,要有善于逆向思维的头脑。甘布士为什么能将不是机会的机遇转化成腰包里鼓鼓胀胀的银子?是因为他看到了:当别人都在大肆抛售达到极致的时候,货物短缺,物价必然上扬。
市场是永远处于变化之中的,一时的萧条并不代表以后市场的走向。这时如果你能保持理性的思维,做到进退有据,就能创造一个财富神话。甘布士在别人都抛售货物的时候,却将这些货物当黄金一样揽入怀中,等到了货物紧俏、供不应求时,那些当废物一样买回的商品,立马身价倍增,让甘布士日进斗金。
从“冷门”中爆出“热灶”,是商家从“萧条”走向“繁荣”的途径。正确判断“冷”“热”转化的时间、价值落差等因素,是获取财富的必要前提。
香港商人陈玉书也有一次通过打时间差、找冷点成功的经历。
1979年,大陆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有眼光的港台商人纷纷进入大陆市场发展业务。陈玉书也来到北京,经过一番考察,他决定经销具有民族特色的景泰蓝产品。他第一批购进了价值5万港元的货,运回香港后,很快便销售一空。1980年,他又订购了5万港元的货,同样很快就卖光了。以后,他又多次订货,每次都是数十万港元。这样,他就成为香港较大的景泰蓝经销商了。
可是,到20世纪80年代初,因为全球性经济衰退,香港市场对景泰蓝的需求量减少,陈玉书订的货比较多,一时难以售出,形成积压,他又一次陷入困境之中。他苦苦思索如何摆脱这个困境。
就在其他商人纷纷收缩业务、抛售存货的时候,他却来个反其道而行之,一连开了好几家新店,在电视、报纸上大肆宣传。对他来说,这简直是一场赌博,他把大部分销售收入都押上去了。
陈玉书也认识到,由于传统的景泰蓝产品花色品种不多,功能只限于观赏,已满足不了顾客的需要,进行产品改革是当务之急。为此,他频繁地往来于北京与香港之间,把世界最新的流行趋向通报给生产厂家,并指导工人制作。
他的努力获得了回报,在景泰蓝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他的“繁荣”公司销售量不但没有下降,相反还逐年增加。
1982年,陈玉书又做出一个惊人之举。由于世界经济持续衰退,北京工艺品公司积压了价值1000多万元人民币的景泰蓝产品,急于清仓处理,但在市场疲软的情况下,港商谁也不敢图这个便宜。陈玉书却独具慧眼,看好这个机会,他认为,景泰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世界经济不景气也不会长期继续下去,一旦经济回升,人们对艺术品的需求就会增加,景泰蓝还会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他想,若买下这批货,就等于拥有世界上最大、花色品种最多的景泰蓝库存。权衡利弊后,他决定,订下这批货!
按照他当时的财力,根本就拿不出这笔钱,惟一的办法只有向银行借贷。而银行家们都不傻,他们知道景泰蓝行业不景气,担心贷款放出去收不回来。陈玉书跑了许多家银行,只有少数几家同意贷款,但提出的条件极为苛刻。他咬了咬牙,接受了对方的条件,将全部的家产抵押出去,这才凑足了所需货款。如果这笔买卖失败,陈玉书又将身无分文。
货运到香港,他理所当然地打出“景泰蓝大王”的金字招牌,号称“品种齐全,数量最多”,但同行都在暗中窃笑:看他怎么抛掉这个大包袱!陈玉书的心其实也悬着,他外表装得坦然,心里却七上八下——现在他是负债经营,每拖一天,贷款的利息就增加一分。
这时,幸运降临了:新加坡准备举办中国景泰蓝展览。得到这个消息后,陈玉书心花怒放,他立即带着所有的样品赶赴新加坡参加展览会。展览会一开幕,参观订货的人就络绎不绝。这次机会,扫清了陈玉书登上“景泰蓝大王”宝座的一切障碍,他的公司营业额顿时扩大了10倍,在香港同行中,已经没有人能与之匹敌了。他的公司营业额占了香港景泰蓝市场的50%以上。
陈玉书从实际经营中认识到,景泰蓝产品必须跟上时代的潮流,朝“实用化、日用化”方向发展,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保持其在市场上长盛不衰。他组织北京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成功地研制了脱胎景泰蓝。它制作简便,成本低,可以制作壁挂、台灯等日用装饰品。他还亲自设计了景泰蓝手表、景泰蓝钢笔、景泰蓝打火机等各种日用品。这些新产品刚一问世,大批订货单就雪片般地飞来:他销售的景泰蓝产品不仅畅销东南亚,还打入了欧美市场。随着市场的不断开辟,陈玉书“景泰蓝大王”的地位也越来越稳固。
小富即安,不思进取,是成大事者的思想劲敌。不安于现状是成就大事业的人的普遍特征。有些人形而上地理解不安于现状,认为只要忙忙碌碌,不停地寻找获得财富的机会,甚至于跟在热点后面苦苦追赶就是不安于现状,就具备了成就大事的素质。要是这样,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无异于缘木求鱼。只具备了做大事的雄心是不够的,还要有智慧的头脑和甘冒风险的勇气。机遇好像总是垂青于无所畏惧者,寻找冷点要靠智慧,但是也需要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