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转型时期中国投资领域的政府行为研究
8335900000004

第4章 4基本概念界定

1.4.1转型时期

对中国和苏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国内外的经济学者不是用转型(Transformation)来定义,就是用转轨(Transition)来定义。不少学者把二者等同起来。有一本曾经为国内许多学者所熟悉的书,作者是比利时的热若尔·罗兰(Gerard Roland),英文书名叫Transition and Economics,但中文版的译者却把它译成《转型与经济学》[比]热若尔·罗兰。转型与经济学。张帆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这也许能说明当时不少学者没有把转型与转轨区分开。剧锦文较早介绍了国外对转型(Transformation)、转轨(Transition)、改革(Reform)的解说,总结出当时国外对这三者的不同理解及由此产生的不同政策主张剧锦文。世界经济大转轨中的转轨经济学。经济学消息报,1997-01-31.。美国经济学家邹至庄则认为转型与转轨有联系,因为二者都涉及经济体制的变化,但也存在差别:转轨传递的概念是经济处于一种向某种理想的状态过渡的暂时状态;转型则不包含一个众所周知的最后阶段,它研究的是经济转型过程,而没有一个关于最终状态的明确表述,对中国而言,也许转型一词能够比转轨更好地描述中国经济的变化[美]邹至庄。中国经济转型。曹祖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序言,导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其出版的关于中国经济改革的书中认为:“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不是以革命的方式,而是以改革的方式进行的……但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动必然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中国改革推动的社会转型有一个特殊点,那就是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相伴随,进行着由传统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376—377.按照吴敬琏的观点,在中国,转型不仅包括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转变,也包括传统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吕炜在分析了国内外转轨的不同解释后,把转轨定义为从计划到市场的经济体制改革吕炜。转轨的实践模式与理论范式。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序。。

本书把转轨定义为从计划到市场的经济体制改革,而转型内涵更广,它不仅指从计划到市场的经济体制改革,还指从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发展状态向以现代工业为主的发展状态的转变,也就是说本书的转型就是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

本书所界定的转型仅仅涉及经济转型,不涉及社会转型或政治制度转变,即中国转型存在前提条件(现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人民代表大会等中国基本的政党制度和政治制度不变,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制度可以作进一步的完善但没有重大的或根本上的变动,但是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制度是变动的,甚至可以发生根本上的转变)。

本书认为,中国转型时期为从改革开放的起点(1978年)到实现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按中共中央的提法,大概是2020年)。

1.4.2政府和中国政府

在政治学中,国家和政府是不同的两个概念。通常,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的、抽象的概念使用,国家是由土地、人口、政府和主权构成的统一体。政府是国家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国家整体的一个最重要部分。政府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泛指行使国家权力的各类机构,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狭义上只指国家机构中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能的行政机关。

从政治学中政府活动的运行逻辑(决策—执行)视角来看,广义的政府体制可分为决策体制、立法体制、执行(或行政)体制、司法体制等,政党及体制一般不属于政府体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政党体制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但这一体制下民主党派政治协商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在政府运行中,民主党派影响不大,而中国共产党实际上处于政府决策的核心地位,中国共产党活动体制实际上已经成为政府体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陈尧。当代中国政府体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3.。中国的政府运行逻辑是:中国共产党负责国家政治生活中各个层次的重大方针、战略的决策,负责领导国家机关体系;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将这些决策以法律、法规或决议的形式纳入国家决策过程,以及制定与社会公共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法律规范,同时,从法律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同级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行政机关负责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法规和有关决议,实际上也是在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司法机关负责按照法律、法规的规范保护和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

政治学认为,除了从横向上由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构成外,政府还存在纵向上的组织形式,即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关系及其组织形式,包括国家在行政区域上的划分、行政区域上的地方政府与中央的权限划分和由此形成的关系。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单一制和复合制。单一制国家是指由若干行政区域或自治单位构成的单一主权的国家,分有中央集权型的单一制和地方自治型的单一制。复合制国家除了设立联盟的中央国家机关外,各个成员还有自己的中央国家机关和自己的宪法和法律,复合制国家分联邦制和邦联制。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但由于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种自治不同于复合制下的成员自治,因而中国仍然属于单一制国家。虽然中国总体上属于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但“一国两制”的实施使中国具有复合制的某些特征,因为回归后的香港和澳门地方政府具有的权力不仅超过单一制下地方政府的权力,也超过联邦制下成员政府的自治权力。理论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是按照法律所形成的隶属关系,是依法形成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但在现实中,两者的关系涉及政治、经济、行政、立法、财政等多方面关系,远不是理论中那样简单,而是充满了复杂性。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一直存在着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新中国成立后,这种矛盾并没有消失,其主要表现为集权与分权之争,即出现了集权—分权—再集权—再分权的循环。大多数政治学者认为,中国未来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将由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和市场经济体制共同决定。目前,在中国地方政府体系中,包括省级地方政府、地级市地方政府、县(或区)政府、乡(或镇)政府。

本书所讲的政府是广义上的政府。中国政府则是由人民代表大会、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中国共产党组成的政府。对狭义意义上的政府,本书用行政机关来代替。在现代经济学中,政府往往与市场相对而言,与政治学中的广义政府大致相同,因此本书对政府的界定符合现代经济学对政府的定义。

本书没有按现行的五个层级来讨论中国政府体系,而是重新界定其层级。本书把中国的政府体系分为三个层级:中央政府—省级政府—省以下政府这样的界定,忽略了民族自治区域与其他区域政府的不同,也忽略了市县乡之间的区别。虽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但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内地政府体系中起着核心领导的作用,国家结构形式仍属于单一制,因此这样的忽略不会影响到本书的研究结果。虽然市县之间有区别,但是由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内地不少省份实行财政上的“省管县”、省级政府对市级和县级政府领导的政绩考核和人事任免都有重大的影响,因此这样忽略不会对本书的研究结果产生大的影响。农村税费改革后,基层普遍出现了财政困难,许多乡级财政早就名存实亡,而且县级政府对乡镇政府官员任命和升迁居绝对主导地位,于是,乡镇政府越来越类似于县政府的一个派出机构,因此对县乡之间区别的忽略也不会影响到本书的研究结果。。省级政府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这四个直辖市的市政府,但不包括已经回归的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也不包括尚未统一的台湾政府。省以下地方政府是地级市地方政府、县(或区)政府和乡(或镇)政府的统称。本书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是指中央与省级政府的关系,地方与地方之间关系是省级政府与省级政府的关系,地方内部纵向关系是指省级政府和本省省以下政府的关系,地方内部横向关系是指同一省的省以下政府之间的关系。省以下政府与中央的关系通过该省的省级政府与中央的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来体现,不同省的省以下政府之间的关系通过其各自隶属的省级政府之间的关系(地方与地方之间关系)来体现。

1.4.3投资和投资主体

陈岱孙主编的《市场经济百科全书》认为,投资是指为获取预期收益而投入资金或资源的经济活动,预期收益主要是经济收益但也包括社会收益,投入的资金(资本)一般是货币资金但也可以是实物资金或其他资源;根据不同的要求和划分标准,投资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扩大再生产投资和简单再生产投资、总投资和净投资、经济性投资和政策性投资、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以及私人投资、国内投资和国外投资等陈岱孙。市场经济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1373—1374.。《市场经济百科全书》还认为,在国民收入分析中,投资是指以新的建筑物、新的生产耐用设备和存货变动等形式表现的那一部分价值,是流量变量。它的对应物存量就是资本,投资就表现为资本存量的变动,投资的增加表现为资本存量的扩张,投资的减少表现为资本存量的减少。投资可分为自发投资和引致投资、重置投资和净投资以及总投资陈岱孙。市场经济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1386.。

厉以宁主编的《市场经济大辞典》认为,投资是经济主体(企业或个人)以获得未来收益为目的,预先垫付一定量的货币或实物,以经营某项事业的行为。狭义上的投资是指购进公债、公司债及股票,广义上的投资是指经营某项事业,增加新货币和购进新资产、原料、新劳力从而产生新生事物。投资主体是指责权利相统一的投资者,成为投资主体一般要具备以下条件: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相对独立地作出投资决策;有足够的资金来源进行投资,包括用各种形式筹集的资金;对投资所形成的资产享有所有权或支配权,并能相对自主地或委托他人进行经营厉以宁。市场经济大辞典。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43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资主体逐渐多元化,主要投资主体有:中央政府投资主体、地方政府投资主体、企业投资主体、个人投资主体和外国投资主体。此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是间接投资主体。政府投资是政府作为投资主体所进行的投资,西方国家的政府运用税收主要从事企业事业投资和为改善投资环境而从事有关的投资,但是在一些国家,政府除了进行公共投资外,还通过政策性投资来贯彻其产业政策;公共投资是指用于城市公用设施的投资,一般由地方政府通过税收和各种附加收入组织进行,它的发展关系到广大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流通事业,发展公共事业是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条件厉以宁。市场经济大辞典。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445—446.。

刘树成主编的《现代经济辞典》认为,投资是指将现有资金投入某项事物,以期获得未来收益的活动。投资可分为实物投资、金融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实物投资可分为净投资和重置投资,净投资和重置投资之和称为总投资,总投资也就是资本形成总额。有时也把按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中的资本形成总额作为国内总投资,对应地把净出口作为对外净投资,国内总投资与对外净投资之和称为国民总投资或国民投资总额刘树成。现代经济辞典。北京:凤凰出版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1000.。《现代经济辞典》还认为,投资者是指从事实物投资、金融投资等各种投资活动的主体,如个人投资者、企业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政府投资者等刘树成。现代经济辞典。北京:凤凰出版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1008.。

约翰·伊特韦尔等主编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对投资和政府投资作出如下描述:“投资就是资本形成——获得或创造用于生产的资源。资本主义经济中非常注重在有形资本——建筑、设备和存货方面的企业投资。但是政府、非营利公共团体、家庭也进行投资,它不但包括有形资本还包括人力资本和无形资本的获得。原则上,投资还应该包括土地改良或自然资源的开发,而相应地,生产度量除包括生产出来用于出售的商品和劳务外,还应包括非市场性产出。因此,政府或家庭购置汽车、营造道路、桥梁和机场,同企业的这些行为一样,都是投资。花在研究与发展上的支出,不论由企业、政府还是非营利的大学承担,都是投资,更为重要的是,无论在何处,教育和培训都是人力资本形式。”[英]约翰·伊特韦尔,[美]默里·米尔盖特,[美]彼得·纽曼。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二版)。范家骧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1053.

除了上述国内外经济辞典,还有其他学者对投资和投资主体作了解释。任淮秀认为,投资可定义为经济主体为获取经济效益而垫付货币或其他的资源于某项事业的经济活动。经济效益是投资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但是投资效益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还体现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诸多方面。投资活动的经济主体简称投资主体(或者投资者、投资方),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投资主体有多种类型,如各级政府、企业、事业、企业集团或个人。不同投资主体在投资总量中的比例关系,即投资主体结构,对投资活动的效率,对社会经济、政治及调控方式等的影响是不同的,投资主体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能否调动各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任淮秀。投资经济学(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37.。张中华认为,投资是指一定经济主体为了获取预期不确定的效益而将现期的一定收入转化为资本或资产。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资本主要包括建筑、设备和存货,而资产是能给所有者带来货币收益的物品,资产不仅包括生产使用的建筑、设备和存货,还包括出租获利的住房、银行存款、股票和债券。投资主体即投资者,可能是居民、企业或其他营利性机构,也可以是政府或者其他非营利性组织。投资主体投资的目的是获取投资效益,投资效益可以分为宏观效益和微观效益、直接效益和最终效益、财务效益和社会效益,各类投资主体的目的不尽相同。一般来说,投资所形成的资本可以分为真实资产和金融资产,真实资产是指能创造收入的资产,如土地、设备、房产等,而金融资产是获取真实资产所创造收入的权证,如定期存单、股票、债券等。投资的基本类型有产业投资与证券投资、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张中华。投资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8.。

本书的投资是指经济主体将现有资金或其他资源投入某项事业以获取效益的活动。投资领域指固定资产投资领域,不包括证券市场投资。在转型时期或现代市场经济中,投资领域中存在多元投资主体。政府是投资主体之一,但政府与其他投资者在投资方式、投资领域、投资目的等方面有差异。在投资领域,政府具有双重角色,它不仅是投资主体之一,也是公共管理者。

从行为主体角度看,投资领域的政府行为是政府在投资领域中作为投资者行为和公共管理者行为的统称。这样的界定就意味着,投资领域的政府行为不等同于政府投资,前者包括了后者而具有更广的含义。为避免由于望文生义带来的麻烦,下文就用财政投资表示政府投资。非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作为投资者的行为一般等同于财政投资,但在转型早期,“政企不分”和“政资不分”很严重,政府作为投资者的行为还应包括国有企业投资行为和国有商业银行的间接投资行为。另外,从行为方式的组成看,我们还把上述投资领域的四个主要方面的政府行为称为投资领域的政府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