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爱上收藏赚大钱
8336500000004

第4章 书报刊字画类:最具特色的中国文化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籍收藏,在我国已有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最早是国家藏书,有专职的史官掌管。到春秋时,私人藏书就已经很多了,“汗牛充栋”这个成语即说明家庭藏书之多。以后历代均有著名的大藏书家。从竹简、木简到手工缮写本,到拓印本、石印本、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等等,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到了近代,书籍是指以纸为载体材料,铅字印刷,具有完整装订形式成册的印刷品。以现时代科技文化为主体内容的,20世纪以来的出版物皆包括在内。有人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量书籍的出版,其中也有很多是重复的、转抄的、无实际价值的,因此,购书、收藏之前,应有选择性地过滤一下,再做决定。

2006年,中国书店秋季大拍500余件拍品成交300多件,成交额400多万元。其中单笔成交价超过10万元的有5件:宋版《通鉴纪事本末》1册,61.6万元;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六子全书》,16.5万元;明万历二年(1574年)《六臣注文选》,14.3万元;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摄“美国舰队访问厦门照片”1册38张,13.2万元;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类笺唐王右丞诗集》1函12册,13.2万元。这5件拍品总成交额为118.8万元,占到了总成交额的1/4.

2007年中国书店秋季拍卖会上,鲁迅与周作人合译、1909年出版发行的《域外小说集》(第一册),估价3万元~5万元,成交价竟达29.7万元,一时轰动藏书界。

那么,广大收藏爱好者应选择哪些书籍,才能达到预期的升值目标呢?

孤本

顾名思义,“孤本”就是只有一本,或者是存世只有一套的书籍。物以稀为贵,稀有到唯一,那当然就是最为珍贵的了。

黄裳的《锦帆集外》一书,当时只印装了两本,成为孤本。

2002年9月,在长沙发现了3种毛泽东著作珍稀版本。其中一册《论联合政府》伪装本,目前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据专家估计,这一册书很可能就是孤本。

初版(精印)本

从版本学上讲,因为初版的“第一”次序,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也具有了珍稀版本的身份。初版本大都由作者亲自监督印刷和校对,历来被版本学家所看重。如果既是初版又是精印,就有了双重的收藏价值。

臧克家的第一本散文集《乱莠集》第一版,已成为收藏界的珍品。

古籍图书

所谓古籍图书,是指辛亥革命以前的人所撰写的著作,以及后人经过整理而成的各种本子,如汇编本、丛书本、笺注本、校释本、辑佚本、点校本、选注本、今译本等。这些著作有刻本、活字本、写本、石印本、铅印本与影印本;又有线装与平装、精装之分。现存古籍的数量约在10万种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籍图书越来越少,因而使古籍图书具有了越来越高的收藏价值。

珍稀版本

珍稀版本是指并非“孤本”但“非常稀有”的书籍。

如前面提到的在长沙发现的三种毛泽东著作,除了《论联合政府》伪装本,另外两种是《毛泽东选集》精装本和平装本,是1944年5月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委托邓拓选编,由晋察冀日报社出版的。

签名本

有些书出自名家之手,加上名人签名留言于扉页,就更有意义,价值也高。

1992年巴金签名的《随想录》,当时售价达1.3万元。

1951年,姚征人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军任文工团副团长,10月,全国政协召开第一次会议,要二十军出个女同志。当时姚征人写了个反映志愿军的本子《愿望》,在朝鲜人民军中演出,汉城大学也要去了这个本子。由于这个原因,姚征人以“炕头文艺家”的身份出席此次会议。

受到毛主席接见的时候,姚征人就跑上前去。毛主席问:“抗美援朝的,苦不苦?”

“不苦。”姚征人回答说。

毛主席笑着说:“这是假的,一把炒面,一把雪,没有饭吃还不艰苦?”

听了主席的话,姚征人精神放松了许多,立即递上预先准备好的《毛泽东选集》说:“毛主席,您给我签个名。”

毛主席爽快地答应了。就这样,姚征人得到唯一的一本《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签名本,价值无比珍贵。

毛边书

所谓毛边书,就是印刷的书装订后,“三面任其本然,不施刀削”。要看书,需要耐着性子将书页一一裁开,摸起来,毛茸茸的,因此叫做“毛边书”。鲁迅先生就喜爱毛边书,且自诩为“毛边党”。毛边书的优点是:读书需要静下心来,裁一页看一页,也不失为静心之一法;天长日久,书会污损,书边污损尤甚,倘是毛边,裁去其“毛”仍然不损内容,且容光焕发。从美学的角度来讲,毛边书表现的是一种朴素、落落大方之美。此外,由于毛边书是时代的产物,所以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在以前的几次拍卖会上,毛边书都拍出较高的价格:《北美印象记》(1929年上海金尾书店版)以990元成交;鲁迅编《唐宋传奇集》(1934年上海联华书店版)以990元成交。

“文革”版本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是指1966年到1976年这一时期。本来,“文革”图书在当时的印量很大,但是当人们意识到把它作为藏品的时候,却已散失了许多。由于这一时期的特殊历史地位,以及书籍印刷、装帧精美,“文革”版本成为海内外收藏家争相收藏的热点。

总之,书籍是一种传递知识的方式,书籍把一部分人获得的知识更广泛地传播,促进了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文化和知识的交流、融合,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收藏图书,不仅可以达到增长知识、充实头脑的目的,而且具有巨大的增值潜力。

连环画中隐藏大财富

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是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文艺形式,是通过文学语言与多幅连环画面,互相依附,互相补充,密切配合来塑造形象,叙述故事或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一门独立的综合性艺术。

我国古代的故事壁画(如敦煌壁画中的许多佛教故事)、故事画卷(如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明人《胡笳十八拍图》等)及小说戏曲中的“全相”等,即具有连环画的性质。

新中国成立后,连环画进入了发展的高潮期,那时的内容大多以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婚姻法等国家大事为题材;一些古典名著也成为了连环画的表现内容,代表作有《三国演义》、《水浒》等等,并很受人们的喜爱。1950年以后,连环画创作进入了黄金时期,作品内容百花齐放,绘画风格异彩纷呈,这一时期除了连环画以外,还出现了《地道战》、《地雷战》等一批电影连环画。

20世纪80年代中期,连环画步入低谷,长期以来徘徊不前;90年代虽有零星的再版连环画出版,但数量少,不成规模;新世纪伊始,随着连环画收藏品市场的迅速崛起,连环画的艺术价值和文史价值重新得到认同,众多新品连环画争相面市。

2000年在武汉举行的大型连环画交流展示拍卖会上,大开本获奖书《邦锦美朵》以550元成交,一套大开本获奖书《斯巴达克斯》以1000元成交,六种不同品种大开本“样板戏”以1800元成交,汪国新绘并签名的小开本《长江三部曲》以160元成交,朱振庾绘并签名的小开本《壮别天涯》以300元成交,张令涛和胡若佛绘制的大开本《猎虎记》以1800元成交,民国时期出版的董天野绘制的《潘巧云》画传以1800元成交,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一套60本《三国演义》以17000元成交,1972年出版的64开《智取威虎山》以180元成交。

现阶段,连环画收藏基本处于民间收藏阶段,其广泛的群众性决定了它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

宁夏一位收藏爱好者家中藏有2万多册连环画。曾有人出30万元买他收藏的连环画,都被他谢绝了。这位收藏爱好者住的一套130多平方米的复式房子,就是靠收藏和交换连环画挣来的。他说:“连环画既给了我收藏的乐趣,也养活了我们全家。”

一位姓张的先生就职于某证券公司,从1998年开始收集连环画,后来在连环画收藏界小有名气。张先生非常注重连环画的品相,因此收藏到一些精品,而且获得丰厚回报。在一次拍卖会上以2000元买的《白蛇传》,现市场价已经升到5000元。

在一些大中城市,收购和销售旧连环画已成为一种职业,但真正靠它发财的还不多。因为收藏连环画毕竟起步较晚,还处于初级阶段,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连环画具有极大的升值空间。那么,收藏爱好者应收集哪些连环画呢?

稀少作品

一是年代久远的作品,如民国时期、清代甚至更早的。还有革命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出版的连环画,都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1925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三国志》、《水浒传》、《西游记》等,现存世量很少,已成稀世珍品。民国时期朱芝轩、李澍承、叶浅予、张乐平等名家绘制的连环画,印数通常在1000至3000册不等,收藏价值都很高。另外,抗战时期边区政府的版本、解放初期的版本也都成为热点。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年出齐的26册《水浒》,就曾经拍出6万元的天价,其中财富的巨额增值可见一斑。

二是“文革”前出版的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神话故事、宫廷逸事等为题材的作品。

三是印数较少的作品,如1950年出版的《土地》,印数7000册;而《人生》、《斗牛》等获奖作品,只印了1000册。

成套作品

成套的连环画有不少是陆续出版的,因印量和发行区域不均衡,往往会造成各地此多彼少的情况,如一部套书缺少几本,收藏价值就大打折扣。

版本不同的作品

一部连环画作品,尤其是档次高的名家名作,往往有平装本、精装本、线装本之分,和20开、24开、60开或64开之别,及初版、再版和若干次印刷之差。另外,同一作品有几家出版社初版,而同一题材、同一内容、同一书名的连环画由数位画家分别绘画、多家出版社出版也不在少数。能把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收齐,实在不易,所以收藏价值极高。

“文革”作品

“文革”连环画有其特殊政治、文化背景,且距今已30多年,存世量渐稀,如:毛主席语录、林彪题词占据重要篇幅,封面红彤彤、《语录》不离手的连环画,如《“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好战士宁学金》,反映批斗“走资派”和“夺权”斗争、“三支两军”、“工人阶级占领上层建筑”等题材的连环画,都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文学名著

根据中国十大古典文学名著改编的连环画和外国文学名著连环画,以及根据著名小说、戏曲、民间故事改编的连环画,都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因为原著的文学地位高,而且多由名家绘制,珍品居多,其收藏价值不言而喻。

获奖作品

一般来说,获奖作品都是连环画中的精华,已得到专家和读者的认可,其价值理所当然地要高于其他同期作品。

原稿作品

近几年,连环画原稿在拍卖会上频频出现。从2004年开始,市场表现非常抢眼。

戴敦邦所绘《逼上梁山》连环画原稿,16幅彩绘作品以22万元的高价成交;刘旦宅的《蟋蟀》连环画原稿,以9.9万元成交;陆俨少的《蒲元造神刀》连环画原稿,成交价达到46200元;程十发的连环画原稿《召树屯和喃偌娜》,更是以1100万元的天价成交。

总之,连环画收藏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收藏投资方式,非常适合大众收藏爱好者。20世纪90年代的连环画当时价格仅在0.2元至0.3元间,最贵的也不过5元左右。1997年北京有了第一届连环画交流会。1999年的像《母亲》、《高山下的花环》等这些小人书仅需2元钱就可买下,现在价格已升至50元至60元左右。

收藏爱好者可多参加一些连环画的交流会,像中国书店、报国寺每年都会举行一次连环画交流活动,潘家园的周六、周日也会聚集大批连友前来淘货。

收藏年画有“钱”景

年画是我国民间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起源于汉代,在《荆楚岁时记》、《风俗通义》等书中均有记载,当时民间过年时用彩色油漆在门上画一幅“百鬼畏之”的门神,用意是消灾纳福。这便是年画的前身。传说唐代唐太宗李世民命令画家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将军的威武形象画在宫门上,后来老百姓也仿照,以至流传,这就是现在的年画了。

年画多为木刻水印,线条明朗,色彩鲜艳,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是我国绘画艺术的瑰宝。我国民间年画取材广泛,凡人们喜欢的人物、山水、花鸟、鱼虫、民俗等,应有尽有,大致可分为相对独立的五大类:门画类,文的有《福禄寿三星》、《五子登科》,武的有《秦琼》、《敬德》、《关公》、《钟馗》等;喜庆吉祥类,如《同庆丰收》、《天官赐福》等;民俗风情类,反映日常生活景象,如《男十忙》、《女十忙》、《渔家乐》及《老鼠嫁女》等幽默年画;小说戏文故事类,如《打金枝》、《空城计》、《盗仙草》、《宝莲灯》等;杂画类,有灯画、布画、花鸟字、插图版画、瓷版画等等。传统的年画作品,构图追求饱满完整、丰富匀称,十分讲究色彩的视觉美感,既讲究红火热烈,又讲究和谐统一,并广泛使用象征寓意手法,具有明显的装饰效果和节日喜庆的特点。

年画作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极具研究、收藏价值。由于一年一换不易保存,早期的年画已凤毛麟角,属稀世珍品,如明清、民国及新中国初期的《老鼠嫁女》、《寿星图》、《瑞草图》、《观音送子》、《太白醉酒》等等,早已为中外收藏者所珍爱,被誉为“可与中国明清珍本绣像插图相媲美”的艺术珍品。

近几年,年画这种反映民俗文化的艺术品收藏、投资的价值开始凸显。在收藏品交易市场上,有关年画的藏品绝大多数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年画印刷缩样。“文革”前的年画缩样每册30元至50元,其后的仅在20元以下,时间最短的只值三五元一册。而民国时期的老木版年画一张就在100元以上,清代的每张可在300元至1500元之间,至于更早的老年画,其价格就不可估量了。

木版年画在京、沪拍卖场上经常出现,每张价位从500元到3000元不等,但像明代陈老莲等大画家的作品尚未露过面。拍卖记录中,像金梅生、李慕白等老前辈的作品,每一张对开的都要3万元左右。成册的木版年画,折合成每一张画计算,最高价值可达到5000元。

1999年郑州首届连藏拍卖会上,年画条屏《闹天宫》以450元成交,年画条屏《杨门女将》以1000元成交。2000年北京拍卖会上一拍品“新年画选集”解放区木版水印16散张,底价3000元,结果一直拍到8800元的高价;另一件木版印年画也从1000元拍到9600元。

在许多地摊上,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年画,收藏者只要随时留意,就可以买到一些升值空间巨大的年画。

由于喜欢字画,陈先生从2000年开始涉入收藏领域,当然是以收藏字画为主。每个星期,陈先生都要到古玩市场上“淘宝”,2005年,他又同往常一样来到古玩一条街“淘宝”。闲逛时,陈先生看到一幅画,仔细观察,非常激动,因年画是用朱砂画的下山虎,出于对字画的喜爱,自己也属虎,虎又能镇宅避邪,虽说当时还不知道是谁画的,但年画中所表现的虎有力、威猛,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将下山虎的威猛表现得淋漓尽致,陈先生觉得作者有一定的画功,于是决定买下。可能摆地摊的也不是内行,开价只要200元钱。陈先生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最终以50元成交。

后来,陈先生请来专家鉴定,专家告诉他这幅年画很可能是民国时期的作品,价值远远超过50元百倍。

年画在拍卖场的频频亮相,对引导年画市场走向繁荣是一个积极的信号。那么,收藏哪些年画才能达到增值的目的呢?下面是有关专家推荐的三种年画,广大收藏爱好者应多加留意。

古木刻版年画

古木刻版年画至今已属凤毛麟角,价值极高。随着全国各大艺术品市场古版画的拍卖亮相,价值仍在攀升,同时也受到美术出版界、民俗研究专家的追捧,古木刻版年画和早期年画可称得上当之无愧的民间艺术瑰宝。

古木刻版年画中那些有特殊历史内容的最应留心,其增值潜力最大,其他内容的木版年画可后市看高一线的还有传统戏曲舞台造型类,2003年北京中国书店春拍场上,专程赶来的欧美“中国通”巨资竞买的就是此类。中国古典小说名著如《三国演义》、《红楼梦》人物故事木版年画当然也是投资、收藏两相宜的首选品种。

收藏木刻版年画必须辨伪,关键的一点是,木版年画是传统工艺,以刀代笔,设色用天然颜料;仿印新品是平面油墨印刷,无刀痕,颜料是油制工业品,过艳过亮。传统年画用手工宣纸印刷,仿品用机制宣纸,这也是较易辨伪之处。

海派年画

新中国成立之初,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年画创作团体宣告成立,从此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的新年画发展迅速,20世纪60年代初达到巅峰,该时期的年画俗称“海派年画”。“海派年画”的特点是:时代特色明显,画面色彩艳丽,人物栩栩如生,造型夸张、体态传神,具有极大的收藏价值。

新中国成立后名家精品

新中国成立后,文化部曾经下达过关于开展年画工作的指示,强调年画的创新改造,称之为“新年画运动”。这个时期的年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拓宽了题材,增加了如壮丽山河、祖国建设、幸福家庭、自由婚姻、英雄人物、科学知识、历史人物等。一大批艺术家积极参与创作,因而出现了不少思想上、艺术上堪称一流的优秀作品。如《杨门女将》(王叔晖绘)、《鱼乐图》(刘玉斌绘)、《四季图》(赵友萍绘)、《小二黑结婚》(贺友直绘)、《新娘子讲话》(古元绘)、《群英会上的赵桂兰》(林岗绘)、《参军图》(洪波绘)、《西施浣纱》(杭稚英绘)等,都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清代光绪以前是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那时,天津杨柳青镇及其附近村庄,大都从事年画作坊生产,有“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之称,年画因产地而得名。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取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洋洋、题材感人的独特风格。其中《连年有余》、《荷亭消夏》等一些传统佳作,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被中外艺术家、收藏家视为珍品。周汝昌先生曾为杨柳青年画写诗,作过形象生动的描述:“杨柳青青似画中,家家绣女竞衣红。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新年壁上逢。”改革开放后,杨柳青年画在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泰国、新加坡等国展出,作为中国的民族民间艺术珍品,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具有极大的升值潜力。

收藏宣传画,升值空间大

宣传画又称海报、招贴画,通常是为了配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大活动,达到宣传深入人心的目的。在它的制作、设计上,色彩鲜明,构图简单,直接地表现主题,因而很容易被人们接受。

宣传画在中国的出现始于20世纪30年代,反映了抗战的社会现实要求。在抗日战争中,宣传画表现出了特殊的社会意义,曾经鼓舞了国人的抗日斗志,激励了民族的抗日精神。

早期的宣传画由于受到物质条件的限制,一般以木刻为主,以战斗性的表现状况为价值判断的标准,以夸张的造型、激昂的情绪表现鲜明的主题,并不太讲究其艺术性。随着战争的结束和社会政治运动的减少,以及宣传工作在社会生活中角色的转换,宣传画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衰落。

宣传画一般带有醒目的、号召性的、激情的文字标题。其特点是形象醒目,主题突出,风格明快,富有号召力,并且种类繁多。通常有水彩画、油画、国画、木刻、漫画、年画等品种,文字也很有艺术美感。由于宣传画具有历史价值,艺术欣赏价值,文物价值,不可再版,稀缺性,国际认可,增值性能等功能,加上存世量极少,过去没有引起大家重视,经常张贴一空,因此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此外,旧宣传画本身也是书画作品,是一门无声的视觉艺术。它是特定时代的产品,画风绝无仅有,有十分鲜明的特色。题材上,它表现了强烈的历史事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政治、经济、运动、妇女、儿童等各个方面,是研究现代中国和艺术的好材料。在艺术表现力上,在国际宣传画的创作历史中有其独特的风格,色彩上强调“红、光、亮”,形象上追求“高、大、全”,独特的风格让这些宣传画独放异彩,具有相当的收藏价值,引起众多收藏者重视。

据收藏品市场一位摊主介绍,历史宣传画逐渐受宠,交易频繁,价格少的只有几十元,贵的上百、上千元。经常有喜爱中国文化的外国游客、留学生光临摊位挑选宣传画。在他们看来,这也代表了一种中国特色的文化,是非常值得收藏的纪念品,也有很多人买回去送礼或者作为家里的装饰品。一张《美国人滚回去》的宣传画在一个收藏品交流会上拍出了1200元的高价,在国际拍卖中竞拍到2070美元。

既然宣传画收藏前景看好,收藏爱好者应留意哪些宣传画呢?有关专家指出,收藏文革宣传画、军事题材宣传画以及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宣传画,增值空间较大。

“文革”宣传画

中国“文革”是一段特殊的历史,比如2.3亿中小学生长达18个月停课,这在世界教育史上是一个奇迹,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一时期的宣传画有大艺术家沈尧伊先生等人的作品,艺术价值很高,西方人认为这些画显示出中国宣传艺术最为活跃、最具创造力。

毛泽东肖像的“文革”宣传画深受海外买家喜爱,“文革”早期宣传画价位比晚期高。现在中国内地的“文革”宣传画拍卖价位虽然比海外低,但行情也在上涨,2004年,起价为5000元的“文革”宣传画《诗满工地》画稿外加一张印刷品,以11万元的成交价被一位外国人买走。

2004年7月,苏富比拍卖公司在伦敦举办了一场拍卖会,并为“文革”艺术品专门开辟了一个单元,八张宣传画成交价为1475美元。

军事题材宣传画

歌颂人民军队的宣传画,其特点是图文并茂、记载特定历史画面。军事题材的宣传画是时代的产物,画风独一无二。许多藏家早就注意军事题材宣传画收藏的市场价值,而它们更频频出现在国外的网站上和一些拍卖会上,国外的价格要比国内高数倍。

有关专家指出,收藏价值高的军事题材宣传画要具备下述条件:描述有价值的军事历史事件、画面艺术感染力强、品相要完整、印刷数量要少。在成千上万种宣传画中,军事题材的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最为珍贵。

2006年9月,在中国书店的一场小拍中,水粉宣传画稿《在毛泽东思想旗帜的指引下奋勇前进》,另附此稿出版物1张,虽然不是出自名家之手,但仍以2200元成交。

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宣传画

2008年7月25日,北京奥运会官方海报全面发售,共分为主题海报、人文海报、体育竞赛(一)、体育竞赛(二)四组,共16张。其中主题海报叫做《文明北京和谐奥运》,取材于中国山水画,与会徽、古代建筑、鸟巢、水立方相结合;人文海报名为《微笑北京共享奥运》,展示孩子、青年、老人的微笑;体育海报则取名《活力北京超越梦想》,分别取材于篮球、跆拳道和体操。

第一版海报首印数主题海报为20万套,其他的海报均为3万套。收藏界对于第一版有“龙头”之称,它的收藏价值比再版更高。由于第一版体育海报一般有很大一部分要用于场馆的张贴,所以可供购买的量不大,而且这次奥运官方海报的艺术性比较高,价格却并不高,因此非常具有收藏价值。

有关专家预计,历史宣传画的热度上去以后,在不久的将来增值潜力巨大。目前,国内宣传画的交易市场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东北等地,收藏爱好者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即可收藏到其中的精品。

书法绘画,艺术宝库中的明珠

中国传统书画,书法和绘画始终是珠联璧合的。中国书画也因此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鉴赏价值。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刻画在陶器上的原始图画如鱼、蛙、鹿、鸟、花、叶、舞蹈等,是中国最早的绘画作品;最早的象形文字,也是用线条画成的一幅幅小的图画,后来才演变为现在使用的汉字。正因为绘画和写字都用同样的工具,并且都是以线条为主,故有“书画同源”之说。

在我国,书画艺术品的投资是一个特殊的门类,许多人将“书画收藏”作为一种保值增值的投资行为,其投资效益往往比别的项目更显著,其增值幅度也超过别的投资。它的特殊性在于书画艺术品不仅是一种物质存在,而且是一种精神文化的结晶;既可作为一种物质财富储蓄,也可作为艺术来欣赏与研究。书画的价值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表现在奇货可居,永不过时,天增岁月画增价。书画的买卖又随时可以进入拍卖市场,得到一个公平的价格。有关资料指出,中国书画作品与外国油画一样,年增值率在30%~50%之间。也有的因为购进的渠道不同,拍出的机会不同,其年增值率可达二三倍。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一些书画大师的作品价格相当低廉,如齐白石的作品每平方尺至多不过10元,老舍曾为了资助齐白石而花5元钱买了他的一个扇面;张大千的作品卖100元一幅;徐悲鸿的《松鹰图》1961年售价仅为230元,这在当时已是很高的价格了;傅抱石一幅画的最高标价为80元。至80年代初,这些大师的作品也没升到较高价位。齐白石的作品在香港市场上不过5万港元。可是,从8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国家、企业和个人经济实力增强及社会观念的改变,中国书画中凡个性强、技艺精湛的名家的作品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而日渐显示出来。

李先生60多岁,是一位书画收藏爱好者,他说:“早年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结识了不少当时小有名气和一些还不甚知名的书画家,经常能收到他们赠与的画作,后来床底下放不下了,就堆放到了阳台上,在长时间风吹日晒中,有不少被毁破损,顺手就扔了,现在想想真是暴殄天物……张大千一把扇子卖过七毛二、齐白石的画作曾经卖过两块钱一张,当时谁具慧眼哪怕借债贷款买下几十幅,如今准发大财。过去因为我们穷,艺术品只能卖几块钱,几十块钱,如今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艺术品屡创高价合情合理,这叫规律,不叫哄抬。”

收藏、投资一件书画作品,首先应考虑其价值和升值空间。书画的价值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综合评估:

书画本身所具有的艺术价值

书画本身就是艺术品,创作者的功力越高,艺术性也就越高,其价值也越大。

书画的式样和品相

就式样而言,卷轴价值高于横幅。卷轴以高四尺、宽二尺为宜,太大或太小都影响其价值。横幅要在五尺以内,横披要在五尺以外;手卷以长一丈为合格,手卷越长,价值越大。册页、屏条应为双数,单数出现时其价值自然降低。册页以八开为合格,越多越好;屏条以四面为最少数,十六面为最多,再多则难以悬挂。

就品相而言,完整无破损,清洁如新,透光看没有粘贴、托衬者为上品,价值最大;表面上完好,仔细看有背托,但作品的神韵犹存者为中等;作品为零头片纸拼成,背后有衬贴,色彩也经过补描者,虽为名家之作,亦属下品。

书画的质地

书画的载体有纸、绢、绫、布等,一般绢质书画价值要高于纸质书画。纸质书画中以上等宣纸价值最大。装裱粗糙,残缺不平,底子玷污、折痕等,其价格必受影响。老画老裱价格高,老画新裱价格低。

书画是否珍稀

由于年代久远,一些名画大多散失,加之画家的传世作品本就不多,物以稀为贵,其价值自然高昂。

书画是否有名人题跋

同等艺术水平的书画,通常长题、题诗者比无款无题者价格要高,若有皇帝、名人等的收藏章、题跋,价格要高得多。

书画是否得到收藏者的共同认可和需求

得到收藏者共同认可或有群众基础的书画价值比没有需求市场的书画作品价值大,而且升值潜力较大、较容易出手。

在现实生活中,收藏爱好者要想收藏到有价值的书画,需要做到以下“六多”。

多观看

无论是个人画展还是集体书画展或者书画拍卖预展,尽量不要错过观看的时机,在观看的基础上即可将作品分为不同等级,把握其创作水准的真实,观赏名家作品真迹的艺术风貌,了解其价值,对赝品的鉴别和研究就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多交友

多结交一些书画界朋友,了解他们创作时某些独特的习惯和技巧,有利于提高自己“辨真”的鉴定能力。

多购买

见到好的作品,价格又适中,应及时购买,决不可错失良机。当然,要注意花“小钱”买真品、买精品、买孤品,尤其是专题性、系列性、门类性的艺术作品,一定要先下手为强。

1996年,浙江某集团公司在北京翰海秋季拍卖会上以85万元竞得明沈士充《仿宋元十四家笔意图卷》。事隔三年,在1999年春季北京翰海古代书画专场拍卖会上,该公司的这幅古画又以338万元被卖出,增值约4倍。

多留意

只要多留意,就可能在任何地方,得到价值无限的真品。

徐悲鸿《奔马》系收藏者陶先生1974年在武汉以2元购得。陶先生介绍说,1974年四五月份的一个中午,他下班回家时在街上遇见一名背着垃圾篓的老太太,垃圾中有画卷模样的东西。由于从小喜爱书画,陶先生多了个心眼,让老太太放下背篓让他瞧瞧。在背篓中,陶先生发现了一幅有“三十三年四月悲鸿”落款的奔马画。虽然并不知道画是否为真迹,陶先生仍旧掏了2元钱买了下来,后来请专家鉴定,果然是一件真品,价值达数十万元。

多学习

经常前往画廊、美术馆、书画笔会、拍卖会,甚至书画家和收藏家住所,这样能使自己增长对书画相关知识的理解,促进对书画投资收藏的激情、信心,从而提高对书画作品的鉴赏力和对书画市场走势的洞察力。

多收藏中青年书画家的作品

中青年书画家的作品基本上没有经过大的市场运作,价格偏低,为收藏投资留下较大空间。书画作品的价格与作者的知名度紧密相连。有些人的作品不错,但因其知名度不高,价格就是上不去。随着包装宣传,人为炒作,或者这些作家以后成名,这些人的作品价格会大幅上涨。此外,中青年书画家的作品假货少,而名家作品往往是真品少,赝品多,真假难辨。因此,中青年书画家的作品是普通收藏爱好者的最佳选择。值得提醒的是,收藏中青年书画家的作品,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选择对象。学院派,省级画院,尤其国画系院长级画家的作品值得关注。同时也可选择“野派”,这类书画家一般是自学,师承某位大师,在社会上有影响,在社团有一定职务,一般口碑不错,画技好,没有架子,有时水平甚至高于学院派。

二是鉴别技法。一些年轻的当代书画家画技比老的还要好,但并未被社会认可,他们多继承了古人的笔法,并有创新,画作极富个性,普通人看了觉得很新鲜,如果再有些职务就更好了。

三是了解市场行情。有的作品已经达到顶峰,甚至超出顶峰,收藏者要多与业内专家了解行情和内幕。

此外,对于那些吹嘘奖杯一柜子、出书好几本的,要谨慎收藏,因为真正的艺术家不是吹出来的,著名书画家没有自说是“著名”的。在这个炒作的年代,不要光看某人的自吹自擂,要理智分析;不能光看其某次拍卖会卖了多少,因为那不代表他的艺术价位。市场价位和拍卖价位差太多的,有炒作嫌疑。

收藏报刊杂志,积累身边的财富

报刊杂志是最常见、也是普通家庭天天都能接触到的东西。作为纸质品收藏对象的主体,报纸杂志的收藏近几年呈突飞猛进的态势,但其渊源最早可以上溯到两百年前的19世纪。在德国历史文化古城亚琛,有一座建立于1886年的报纸博物馆,收藏世界各国的报纸达15万多份,其中仅创刊号报纸就有两万多份。

报刊杂志收藏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仅全世界每天创刊和终刊的报纸杂志,就多到无法计数的地步。中国作为世界排名靠前的报刊杂志大国,每年公开发行的报纸和杂志也在两万种以上,这些报纸杂志别说全部收集起来,即使专一收集齐其中几类,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精力,恐怕都无法做到。即使有这个能力,也不可能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分类收藏。那么,我们应如何有选择性地收藏呢?

收藏创刊号

创刊号是一种杂志刊物发行的第一期。一般杂志创刊时多请业界领导、书法家、社会名流等题字,在创刊号上可以看到各种手迹汇集。如1979年创刊的《旅游》,其中有郭沫若手书的《颂北京》,赵朴初、叶君健、张友鸾、史树青、姜德明、王世襄等也在上面有题字文章,现在这些人有的已经作古,任何单位想再请他们题字都没有可能,他们遗留下来的墨宝具有多方面价值。

对于一种报刊杂志而言,创刊号无疑是年代最久远的,比如有些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版的刊物已经历时50多年,创刊号已经非常难找到。此外,创刊号有着丰富的特殊的历史背景,内容涉及广泛,有些能成为研究历史的重要实物依据。

现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纸的创刊号市场价约为每份7000元~12000元;1978年出版的《书法》杂志创刊号400元;1955年创刊的《集邮》创刊号300元~500元;1993年创刊的《收藏》要50元。一般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创刊号都要上百元。创刊号收藏家冯建忠就曾用五六十本名家的签名本和一批珍邮换取了100多本创刊号杂志。

收藏终刊号

由于政策、资金、更名等种种原因,有的报刊也会在发行一段时间后终止发行,这样,其最后一期终刊号也值得收藏。因为作为一种历史的见证,这种报刊也留下了它自身的痕迹。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有许多企业、学校也都办有自己内部发行的报刊,这些报刊的印刷质量丝毫不逊于公开发行的报刊,其创刊号和终刊号也值得收藏。

收藏试刊号

有些报纸的试刊号发行量不多且未公开发行,因而具有特殊的收藏价值。前几年《华西都市报》试刊号以480元成交就是很好的证明。

收藏复刊号

复刊号在中国的性质非常复杂,大多带有浓郁的政治色彩,“复”是相对“停”而出现的,为什么复刊,复刊之后的编辑方针有什么变化?这实际是一份报刊出版发展史的实物资料。

1978年前后创刊复刊的《书法》、《连环画报》等,现在每本市价都在10元至100元之间。

收藏号外

一些报纸为了报道突发性事件,往往发号外。如《人民日报》为报道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而出版的号外,目前已升值数百倍。

收藏异形特号

在旧报刊中,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异形、特号的旧报刊,如1993年9月的《现代保健报》内就载有异形喜报,这种异形报刊由于只偶尔出现,非常稀少,所以一定会增值。此外,一些历史悠久的报刊,由于办报时间较长,期号上也会出现4位至5位号码相同的报纸,如总第8888号、第66666期等等,由于编号特殊,收藏价值也较大。

收藏纪念刊

有的报刊在创刊十周年、二十周年等整十整百周年纪念日,或出版百期、千期、万期等整数期号,或纪念厂庆、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节等盛大节日、盛大喜事时,都会出版纪念刊号,这些纪念刊号往往有名人题词,图文并茂,印刷精美,且大多为彩色印刷,质量上乘,因此不仅具有极强的观赏性,也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1925年出版的《顺天时报》距今不过80多年,薄薄一份报纸,却能以7000元天价成交,主要原因就是它刊载了孙中山逝世的内容。报刊只是刊发新闻事件的载体,它只有通过有价值的内容,才能显现其更大的收藏价值,而纪念刊,大多都是这种有价值新闻事件的特别载体。

收藏报头

收藏报头具有方法简便、占用空间小、便于分类保存等优点,收藏爱好者可重点收藏以下三种报头。

一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无产阶级革命家题写的报头。解放前后,毛泽东先后为《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中央级报纸和相当一部分省级党报题写了报头。邓小平同志所题写的报头也非常多,如《经济日报》、《中国妇女报》、《海南日报》、天津的《今晚报》等。江泽民同志则先后为《中国经济时报》、《中国国防报》等报纸题写了报头。此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叶剑英、陈云、李先念、彭真等也都曾题写过报头。这些报纸,无论是所处的位置和发行量都在我国新闻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非常值得收藏。

二是书法家题写的报头。于右任先生就曾手书了《民国日报》和江苏《新华日报》的报头。

三是知名人士题写的报头,如郭沫若题写的《国际经贸消息报》、《浙江科技报》,冰心题写的《少年文学报》、《小天使报》等。

收藏年代久远的杂志

旧杂志作为收藏品的一个门类,也同样具备“越老越珍贵”的特性。清末、民国以及解放初期的杂志,别说是特殊刊号,即便是普通版本也很难寻觅了。随着报刊集藏队伍日益庞大,这种发行量小且不可能再版的旧杂志更显得炙手可热。

一本陈旧或稍有皱破的内容有《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电影画报,买卖价可达100元~150元,如果是完好无损的话,其价格还可翻番。

1933年,著名影星胡蝶当选为电影皇后,当时的主办单位为此出版了一本《电影皇后纪念册》,书中详尽地记述了胡蝶当选电影皇后的经过、颁奖始末以及生平事迹,并且还附有一百多张胡蝶的生活照和电影剧照。现在,这样的杂志已经成为珍品了。

家住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的银先生,花2000元从安徽一位报友处买回一张1880年出版的《申报》(清朝光绪六年),如今价值远远不止2000元了。

收藏具有历史见证意义的间歇性报刊

如《北京奥运特刊》和《奥运2008特刊》,这是北京奥组委授权、可以合法使用第29届奥运会标志(中国印)的全国报纸类与全国杂志类奥运宣传媒体,拥有人民日报社、新华通讯社强大权威的新闻采编优势,全程记录北京奥运及中国百年奥运路,而且还开创了112年以来,奥运主办国为支持奥运会,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弘扬奥运文化,为奥运会特批拥有独立刊号的奥运特刊,并且独立发行,这是世界奥运史和世界传媒史上的创举。

有关专家指出,一件收藏品融入的文化元素越多,知识、信息越多元、出品人越权威、内涵越丰富,收藏品的收藏价值也就越大。《北京奥运特刊》、《奥运2008特刊》由于其独特的权威身份背景、创新的历史收藏价值、丰富珍贵的礼品形态、与众不同的用途特点,早已赢得了奥运收藏爱好者们的关注。

再比如,今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地震后以及全国默哀日这三天,为了悼念在汶川地震中失去生命的同胞,几乎所有的主流报纸都变成了黑白版,这在我国报业史上也是不多见的,而且,这段时间的报纸详细记录了抗震救灾的最新情况,以及全国人民对灾区的关爱之情,体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报纸虽十分寻常,但其收藏价值显而易见。

收藏“文革”时期的杂志

“文革”期间发行的杂志同这个时期的许多物品(如邮票、像章、红宝书、袖标等)一样,已成为不可多得的现代文物了。这类杂志因其特殊的政治背景和历史意义而具有较高的研究、纪念和收藏价值。

一本“文革”时期的旧杂志如《红小兵》、《革命歌曲》等,价格大约在30元~100元之间;文革后期出版的《朝霞》、《学习与批判》杂志目前价格视品相新旧一般定价在10元~20元左右;《红旗》杂志要卖5元一本;32开本的《上山下乡》杂志卖25元一本,且其价格仍有上升趋势。

收藏有错误的报刊

报刊出错是平常之事,但发生通栏大标题错误,或者刊期、日期、版面颠倒,就属于意外了。此类性质的报刊一般都有修正版,正错对比,反而提高了错版的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