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当“红娘”的故事
8340000000028

第28章 意外做“红娘”——蒋含宇与彭淑清的爱情故事(1)

毛泽东故地重游

1959年6月25日,对韶山而言,那是一个永远忘不了的日子。那一天,32年前从这里走出去的毛泽东回来了,他来到了韶山的父老乡亲中间。

人们奔走相告:毛家的石三伢子回来了!离别得越久,思念得就越深。韶山啊,你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曾牵动着毛泽东的心,无论走到哪里,他从未忘记故乡的土地,他没有忘记曾经养育过他的山山水水,他没有忘记曾经朝夕相处的人民……32年弹指一挥间,今天毛泽东终于又踏上了日思夜想的故乡土地。

第二天早晨。

晨曦把温暖的阳光洒向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枝头的小鸟仿佛也被韶山的喜庆所感染,在和煦的阳光里载歌载舞。兴奋中的毛泽东再也按捺不住了,他早早地起床,慢步来到了散发着清香气息的山野。远处,一个孩子正在那里温习功课。毛泽东接过孩子的课本,看得是那样仔细,他和孩子聊天、逗乐,仿佛自己也回到了童年时代。

是啊,自己童年的时候不也在这样的时候,在这样的环境温习过功课吗?

毛泽东默默地把学生的课本还给了孩子,在回忆中慢慢地向学校的方向走去,他要到学校里去看一看,去体会一下当年的快乐……

望着高大的背影向远处走去,男孩忽然反应过来了:这不是毛主席吗?对,是毛主席!学生一手拿着书,一手拎起书包向学校跑去,他一边跑一边激动地大声喊着:“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那我就把红领巾戴到北京去”25日下午5点多钟,学校少先队辅导员把蒋含宇和彭淑清叫到少先大队队部。当时蒋含宇14岁,是学校少先队的大队长,同时也是学校迎宾团团长,彭淑清是少先队大队委员。

他们都在韶山学校读初中。

辅导员说:“有个重要的首长要来学校视察,学校经过认真研究,决定你们俩代表韶山少年儿童给首长献花。”当时,蒋含宇和彭淑清都不知道是毛泽东要到学校来。学校只告诉他们给首长送鲜花、戴红领巾。虽然没有讲清楚是毛泽东要来,可是敏感的蒋含宇和彭淑清还是感觉到了。因为那些天和平时很不一样,路口和山上的岗哨比以往要多,另外卫生搞得也特别彻底,和以往外宾来都不一样,他们猜测:一定是毛主席来了。

他们非常兴奋。

在学校的少先队大队部里,辅导员对他们进行了礼仪指导,他们当场进行了模拟演练。平常大家戴红领巾都是顺手戴,给别人戴是反手的,所以要练一下,也好熟练一些。

整个晚上他们两个都很激动,他们想象,第二天就要见到毛泽东了,穿什么样的衣服,采什么样的花?他们都细心地进行了计划。

第二天早晨,他们也比平时起得早。

“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当听到这激动人心的声音的时候,蒋含宇和彭淑清正在学校的食堂里吃饭。彭淑清把饭碗一下丢到了旁边,抬腿就往校园的花圃里奔跑,蒋含宇也听到了那个学生的喊声,也随着彭淑清往外跑。他们在花圃里采来新鲜的月月红、夹竹桃等鲜花,把它们扎成两束,一人一束。

他们跑出来的时候远远地看见:毛泽东正在人群中穿行.离学校已经越来越近了。大家的脑袋伸得一个比一个还长,一齐偏向毛泽东来的方向。英俊的蒋含宇、漂亮的彭淑清抱着鲜花,和大家一起在那里夹道欢迎。他们高兴、紧张,心里一直在想:献花可别出什么差错,红领巾一定要系好了……眼看毛泽东即将走上通往学校的儿童桥了,蒋含宇和彭淑清飞快地跑到主席的面前,一人向毛泽东敬了一个队礼,把两束满含着韶山少年儿童爱戴之情的鲜花献给了毛泽东。接过鲜花,毛泽东微笑着问彭淑清:“你们几岁了?上几年级?”彭淑清和蒋含宇告诉毛泽东:“14岁,上初二。”毛泽东微笑着点点头,说:“要努力学习,争取做个好学生。”当时有很多学生还有老乡都要跟他们热爱的主席握手,路边有上千人,毛泽东和路边的每一个人一一握手。有一个妇女抱着小孩在那里干着急,她大声喊:“我也要和主席握手!”毛泽东就从人群中挤过去和她握手。

韶山学校当时有小学有中学。毛泽东绕过小学部到操场,那里有个台阶,正好是个斜坡,学校的700多名师生都兴奋地站在那里。蒋含宇给毛泽东系红领巾的地方正好在这个斜坡的旁边。蒋含宇大大方方地走到毛泽东面前,解下自己脖子上的红领巾,踮起脚尖,恭敬地行了个队礼,把红领巾系在毛泽东的胸前。

毛泽东用韶山话亲切地逗孩子:“你真的把红领巾送给我啦’”蒋含宇一本正经地说:“真的!”当时毛泽东已经66岁了,他幽默地说:“那我就把红领巾戴到北京去。我现在又年轻了,变成少先队员了!”大家都被毛泽东幽默的话语逗笑了。就在大家灿烂欢笑的时候.摄影家侯波按动了快门,拍下了一张极其珍贵的照片。

后来,诗人臧克家为这张著名的照片写了一首诗:

毛主席戴上了红领巾.少先队里高大的人,笑的风要把人身撼动,纸面上仿佛听出声音。

当时是早上,毛泽东还没有吃早饭。毛泽东在学校和同学们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这时候,毛泽东对在场的少先队员们愉快地说:“警卫员让我回去吃饭,你们同不同意?”大家当然不希望毛泽东这么快就离开,但是又怎么忍心让主席饿肚子呢?这时人群里响起了欢呼声,有喊毛主席万岁的,有喊毛爷爷再见的,接着歌声也响了起来,有唱《东方红》的,有唱《祖国颂》的,队伍已经乱了,大家蹦呀跳呀,欢快地挥动着手里的红领巾送毛泽东走出校门。

“幸福的会见.巨大的鼓舞”<<<这张照片不久就被刊发于当时的《人民日报》上,没多久,蒋含宇和彭淑清两个人都收到了那幅珍贵的合影照,他们高兴地在照片下方写下了这样十个字:“幸福的会见,巨大的鼓舞。”很多同学都想收藏这张经典的照片,于是他们翻拍了一张底片,谁要就给谁洗一张,不断地洗,直到把底片都洗坏了。

后来,这张照片又被选人小学课本,曾经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人们看到那照片仿佛都能听到那些红领巾们欢快的笑声,就像诗人臧克家在诗中感叹的那样:“笑的风要把人身撼动,纸面上仿佛听出声音。”在那张著名的照片里,毛泽东身边的男孩和女孩笑得最灿烂,最甜蜜。

这个男孩就是蒋含宇,那个女孩就是彭淑清。

韶山那地方是一个山区,交通很不方便,后来修了一条条路和经过湘潭的一条铁路,从长沙修到韶山。铁路修通以后,在火车快到韶山的时候,就会向旅客介绍韶山的风貌。其中有一段就说到1959年毛泽东回韶山的情景。每次都会说到韶山学校的少男少女给毛泽东献花、戴红领巾的动人情景,都会说到蒋含宇和彭淑清两个孩子的名字。这次幸福的会见不仅留给他们一张足以珍藏一生的照片,更给他们带来了一生中巨大的鼓舞,那精彩的瞬间经常在两个人的生活中回放,成了永恒的瞬间。

多年以来,这次幸福的会见激励着两个少年奋发向上,好好学习,努力工作。自那以后,蒋含宇和彭淑清的成绩始终在各自班级里名列前茅。那照片仿佛成了他们力量和勇气的源泉。后来他们俩一起转到了湘潭一中,同年级但不是同班。

1963年他们又同时考上了大学。蒋含宇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彭淑清考上了北京石油学院炼油机械系。两个人的生活轨迹在北京再次撞到了一起,撞出了美丽的、绚烂的火花。

“毛主席无意中成了我们的红娘”蒋含宇和彭淑清成为夫妻之后,有人这样问他们:“你们的结合,究竟是以爱为基础,还是以那次与毛主席的会见为基础?”蒋含宇回答得非常好,他说:“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如果我们彼此不相爱,是难以结为夫妻的。但是和毛主席在一起的合影,确实成了我们之间心心相印的一根红线。毛主席无意中成了我们的红娘。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把与毛主席的合影挂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彭淑清也说:“许多熟悉的人都问起这个问题,还有人问,我们是不是在初中就订了婚,不然怎么会那么巧成为夫妻!其实我们的婚姻与别人一样也是红娘牵的线,这个红娘就是毛主席。我们在大学快毕业时才开始相恋,此前也有人介绍别的男孩与我见面,但我总拿他和含宇比.我们同学多年.又同在北京上学,彼此了解很深,结合是水到渠成的。”蒋含宇热心为大家服务,办事积极认真,在彭淑清的心目中,始终有着良好的印象。

彭淑清学习优秀,一个女孩子在工作上、学习上一点不服输的上进心,很让蒋含宇折服。

两个人一起从韶山冲出来,工作上相互支持,学习上相互鼓励,加上同为毛泽东身边的“金童玉女”,共同有着进北京的奋斗目标,两人成了难得的一对好朋友。

大学生活是忙碌而充实的,尽管两人功课都很繁重,但老乡、同窗、好友的浓浓真情,却使两人越走越近。朦朦胧胧中,两人都有一种异样的感情,心里有什么事都想和对方诉说。

蒋含宇在中国人民大学,彭淑清在北京石油学院。刚上大学的时候,他们是见过面的,但是见面的机会并不多。尤其是大二大三以后,学习开始紧张了,基本上不怎么来往了。到大四的时候突然就叉开始频繁地来往了,但那个时候还没有捅破窗户纸。

当时,蒋含宇的同学都为他想办法,为他们的结合创造机会,希望他们两个能走到一起。有一次,蒋含宇所在的学校到颐和园搞春游,同学们把彭淑清也喊去了。同学们都知道他们两个之间的故事,也知道他们之间的一些来往。游览过程中,同学们拿着照相机,你一张我一张地照开了,彭淑清站在一边看。这时就有人说,来来来,你们两个合个影吧,彭淑清躲躲闪闪地不好意思。